跳至內容

武吉知馬

座標1°19′45.88″N 103°48′7.48″E / 1.3294111°N 103.8020778°E / 1.3294111; 103.8020778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武吉知馬
新加坡規劃區及新市鎮
其他語言轉寫
 • 馬來語Bukit Timah
 • 英語Bukit Timah
 • 泰米爾語புக்கிட் திமா
地圖
武吉知馬在新加坡的位置
武吉知馬在中區的位置
武吉知馬在中區的位置
武吉知馬在新加坡的位置
武吉知馬
武吉知馬
武吉知馬在新加坡的位置
坐標:1°19′45.88″N 103°48′7.48″E / 1.3294111°N 103.8020778°E / 1.3294111; 103.8020778
國家 新加坡
地區中區
CDCs
選區
面積[1]
 • 總計17.53 平方公里(6.77 平方英里)
人口(2019)[1][2][3]
 • 總計77,860人
 • 密度4,442人/平方公里(11,504人/平方英里)
族群[3]
 • 華人67,400
 • 馬來人640
 • 印度人3,840
 • 其他5,980
郵區10, 11, 21
住宅單位2,423
武吉知馬
Bukit Timah
武吉知馬山頂, 是新加坡海拔最高的地方。
譯名"產錫丘"(馬來語
最高點
海拔163.63米(536.8英尺)
列表各國最高點列表
地理
位置 新加坡
地質
山脈類型丘陵

武吉知馬馬來語:Bukit Timah)是新加坡的一個規劃區,屬於中區的一部分,距離市區的中央商業區只有10公里(6英里),又稱第11郵區(District 11)。

武吉知馬[4]亦可以是位於新加坡主島中心附近的一座丘陵(位於武吉知馬規劃區之內),海拔163.63米,為新加坡最高點。[5]

這個地區有為數不少的別墅(獨棟別墅或可住兩家人的連排別墅)和私人公寓(相對於大多數新加坡人所住的公共組屋)。


Bukit Timah
英語 Bukit Timah
華語 武吉知馬
拼音 Wǔjízhīmǎ
白話字Bú-kiat Ti-má
馬來語 Bukit Timah
泰米爾語 புக்கித் திமா

名字來源及歷史

[編輯]

武吉知馬(原寫作武吉智馬)是馬來語閩南語音譯,意思為「錫丘」。【「武吉(Bukit)」的意思為「山丘」,「知馬(Timah)」的意思為「錫」。】在一份1828年由Frankin 和 Jackson製作的地圖上,已清楚地標出Bukit Timah以及它的所在位置。在那張地圖上,武吉知馬山是兩座山丘,西南面是克蘭芝河的源頭。

當時新加坡本島的內陸還未被英國殖民地政府完全開發或探索,相信武吉知馬山的名字和地理位置是由島上的馬來族社群提供的。武吉知馬山其實沒有錫礦,據說原本的馬來語名稱也不是Bukit Timah,而是Bukit Temak;意思是「長滿Temak樹的山丘」。但對歐洲人來說,馬來發音的「Temak」聽起來就像「Timah」,所以就以訛傳訛變成今天的Bukit Timah[來源請求] 也有人說timah 是一個很常見的馬來女性名字Fatimah的簡寫。[來源請求]

一條通往山丘頂部的馬車在公元1843年12月建造完成。山頂上建了一個簡陋小屋,裏面擺了一些椅子,讓到此遊玩的人們休息。在當時,英國人視武吉知馬山為一個「絕佳的療養寶地」,因為那裏的空氣「比平原上的更清新涼快,讓人心曠神怡」。

武吉知馬山泰米爾語中叫做eyam malai (錫丘),基本上就是直譯自它的馬來語名稱。對一些人而言,武吉知馬新加坡賽馬公會是同義詞;每逢賽馬日,賽馬公會會員與買票入場的公眾都會蜂擁而至。這個賽馬場不同於之前的舊賽馬場(現在的花拉公園地鐵站周圍),並不免費開放給公眾觀看這個英國王室貴族的玩意兒。

武吉知馬路是新加坡最早的道路之一。

全長25公里的武吉知馬路,由南至北,是新加坡最長的道路,因穿越武吉知馬山山腳而得名。這條通往克蘭芝的道路在1845年建造完成。據知,當時整個地區猛為患,嚴重威脅到人們的人身安全。在1860年,那裏的鈎藤種植園與胡椒種植園以及周圍地區就有近200人被老虎咬死。第一個騎馬橫跨新加坡島的壯舉,由 Mr Thomson 和 Dr Little 在1840年完成,他們就一路沿着武吉知馬路,一共耗時4天。

武吉知馬路的南端部分在新加坡的閩南語中被稱作tek kha kang a kinn(竹腳港仔墘),意思是「竹腳(實里基路)的溪流的邊緣部分」。靠近惠德里路(Whitley,Wayang Satu)和武吉知馬的武吉知馬路則有不同名稱。新加坡的福建閩南人也稱武吉知馬為be chia lo bue(馬車路尾),意思是「馬車路的盡頭」。

武吉知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見證了英軍(包括澳洲師、印度師、星華義勇軍)與日軍在新加坡的最後一役。當英軍的武吉知馬防線在2月11日失守時[6],英方知道大勢已去;因為他們的糧倉與配備存放處就在武吉知馬。1942年2月15日,是春節的大年初一,就在那天同盟國馬來亞的最高將領,英屬馬來亞陸軍總司令白思華中將(Lt. Gen. A.E. Percival)在武吉知馬福特汽車廠向日軍將領山下奉文中將投降[6]

在日軍佔領期間,日本軍方仿照日本的靖國神社,在武吉知馬山上的麥里芝蓄水池叢林中建造了一座規模比靖國神社小的昭南神社(新加坡在日據時代被改名成「昭南島」)[7]。他們在那裏設了兩座戰爭紀念碑;一座是紀念戰死的日軍,而另一座出乎預料地是紀念因捍衛新加坡而壯烈犧牲的英軍。在日軍佔領期間,學生、日本將領、英軍俘虜代表等會在特別的日子聚在那裏悼念亡靈。

在日本投降後,日軍趕在正式把新加坡交還給英國前,倉促地拆毀昭南神社;只因為害怕前來接管新加坡的英軍會以褻瀆神明的方式拆除神社。昭南神社遺址現在就坐落在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新加坡武裝部隊軍事限制區之間的灰色地帶。已經有不少歷史專家到訪過神社遺址。新加坡電視機構(TCS)的「嘿!新加坡」系列中也有一集紀錄片是介紹這個神秘的日本神社[7]。在這之後,新加坡政府把昭南神社遺址設定為「歷史遺址」。但是有別於一般的新加坡「歷史遺址」,新加坡並沒有打算重建或以任何方式去紀念昭南神社的存在。

二戰結束後,原本供奉在昭南神社的戰死日軍被送回當時還不具爭議性的靖國神社,而英軍的遺體就被安置在新加坡的英聯邦克蘭芝陣亡戰士公墳。除了淨身池、一些日式石質走道和麥里芝蓄水池裏的一些石柱,昭南神社不留一牆一瓦,已經無跡可尋。

武吉知馬在日據時代之後,工業大樓和高聳公寓大廈漸漸地取代了農場種植園。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武吉知馬是新加坡主要的工業區之一。現在,那些工業大樓已經被豪華別墅、連排別墅和私人公寓所取代,使武吉知馬成了新加坡最豪華的住宅區之一。

特色

[編輯]

武吉知馬區是一個房地產價格偏高的高級住宅區。比起新加坡其他地方,武吉知馬區有更多接觸大自然的地方,花草植物種類豐富,還有一個在1883年設立的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也因此間接推高那裏的房地產價格。[5][8]

武吉知馬馬場是舉行賽馬比賽的地方,1933年開幕,1999年關閉。由克蘭芝馬場代替。

武吉知馬區有許多知名學府,其中包括:英華中學 (芭克路)英語Anglo-Chinese School (Barker Road)新加坡女子學校美以美女校華僑中學國家初級學院萊佛士女子小學南洋小學南洋女子中學培華長老會小學聖若瑟書院義安理工學院等等。

武吉知馬區一帶有許多高聳的私人公寓,以及在土地稀少的新加坡一直都很昂貴的別墅。很多跨國企業派駐新加坡人員和富裕的新加坡人通常都會選擇居住在武吉知馬。房地產價格的高漲讓更多地產發展商在這個地區開發更多的私人公寓企劃案。例如在杜尼安路的國敦胡姬酒店就曾在2005年擬定被重新發展成為私人公寓以供銷售。[9]

武吉知馬區後來擴大了版圖,武吉知馬上段(第21郵區)應運而生。馬來西亞馬來亞鐵道新山丹戎巴葛的鐵路在這裏有一個錯車環道。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City Population - statistics, maps and charts | Bukit Timah
  2. ^ HDB Key Statistics FY 2014/2015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4 March 2016.
  3. ^ 3.0 3.1 Statistics Singapore -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 2018 Latest Data. [February 11, 2019]. 
  4. ^ 有時誤稱為「武吉知馬山」
  5. ^ 5.0 5.1 Bukit Timah Nature Reserve – Host The Highest Hill in The Singapore. SingaporeSights.com. [2009-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9). 
  6. ^ 6.0 6.1 Japanese Invasion of Malaysia. [2009-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7). 
  7. ^ 7.0 7.1 (英語原音、華語配音)Search for Yamashita's treasure【尋找山下奉文的寶藏】. (1996年). Hey Singapore. Series 2, episode 2.【嘿新加坡,第2系列,第2集】 新加坡: 新加坡電視機構(新傳媒的前身).
  8. ^ Laura Senior. Bukit Timah: Its a jungle out there!. thinkexpats.com. [2009-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13). 
  9. ^ http://www.millenniumhotels.com/MCIL.nsf/2005%20Q3%20Results.pdf[永久失效連結]
  • Victor R Savage, Brenda S A Yeoh (2003年),Toponymics - A Study of Singapore Street Names(地名學:新加坡街道命名考源),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ISBN 981-210-205-1
  •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2002年),Singapore's 100 Historic Places(新加坡的100個歷史地段),Archipelago Press, ISBN 981-4068-23-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