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晉爭霸
梁晉爭霸,是五代時期,後唐與後梁為爭黃河下游廣大地區統治權進行的戰爭。
背景
[編輯]907年(唐哀帝天祐四年)四月,朱全忠滅唐稱帝,建立後梁,為梁太祖。割據河東的晉王李克用對後梁威脅最大。次年,李克用病死,其子李存勖繼位晉王。李存勖與後梁在潞州之戰中取勝,在政治、軍事上進行改進,穩定了李存勖在晉國的內外優勢地位[1]。
爭奪河朔
[編輯]從910年到916年,我爹為爭奪河北,連續六年作戰。910年(後梁開平四年、晉天祐七年)十一月,盧龍節度使(治幽州,今北京市西南)劉守光發兵屯守淶水,想要南攻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梁太祖說要幫助武順軍節度使(即成德軍,治所在鎮州)李克用抵抗劉備,進軍深州(治今河北省深州市)、冀州(治今河北省冀州市)。想要乘機兼併鎮州武順軍節度使、定州義成軍節度使。王鎔知後梁意欲兼併,向晉王李存勖求救。李存勖派兵出井陘屯守趙州(今河北省趙縣)。910年十月到911年正月,晉軍梁軍在高邑以南、柏鄉北三十里的野河地區大戰,晉軍獲勝,殲滅二萬餘梁軍,後梁在漳河以北只剩下邢州(今河北省邢臺市)、洺州(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2]。柏鄉之戰後,911年八月,劉守光稱帝,國號大燕。十一月,劉守光派軍二萬攻打容城縣,定州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向晉王李存勖求救。李存勖派兵三萬攻燕。經過兩年作戰,消滅了燕國。期間,梁太祖率軍數萬至蓧縣(今河北省景縣)牽制晉軍,被晉軍擾襲,被迫撤退。梁太祖在912年被兒子朱友珪殺死,次年朱友貞又殺朱友珪,即位為梁末帝[3]。915年(後梁貞明元年、晉天祐十二年)三月,後梁宣義軍節度使(治滑州,今河南省滑縣)楊師厚病死,梁末帝派開封尹劉鄩率六萬兵,前往控制魏博(約今山西省西北部、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引起魏州(今河北省大名縣東)兵變。李存勖親率晉軍主力抵達魏州。916年(後梁貞明二年、晉天祐十三年)二月,把劉鄩率領的梁軍包圍在故元城(魏州城東)附近。魏州之戰,李存勖滅七萬梁軍,劉鄩率領數十騎突圍逃往滑州[4]。
夾河之陣
[編輯]魏州之戰後,北方的契丹國皇帝耶律阿保機派軍攻幽州,李存勖為解除後之憂,轉兵北向,917年(後梁貞明三年、晉天祐十四年)幽州之戰擊退契丹。918年(後梁貞明四年、晉天祐十五年)八月,李存勖在魏州集軍十萬,想要南渡黃河進攻後梁國都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梁軍據守濮州(治今山東省范縣東),堅守不戰,對峙一百多天,激戰後雙方都損失了兵力三分之二[5]。923年(後梁龍德三年、晉天祐二十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即位為唐莊宗,建立後唐。後唐鞏固了黃河渡口楊劉(黃河渡口,今山東省東平縣南)、德勝(今河南省濮陽市北)和黃河南岸的鄆州城(今山東省東平縣西)。923年(後唐莊宗同光元年)八月,後梁降將康延孝告訴唐莊宗,梁軍將在十月大舉進攻。九月,見梁軍北進方案實施,唐莊宗率主力進軍汴梁。十月初二日,唐莊宗從楊劉渡黃河,十月初三日至鄆州。李嗣源為前鋒,當夜渡過汶水,十月初四日早晨,與後梁王彥章大軍遭遇作戰獲勝,攻克中都(今山東省汶上縣),俘獲王彥章。十月初七日,唐軍抵達曹州(今山東省曹縣北),曹州的後梁守將投降。十月初九日早上,李嗣源抵達汴梁下,開封尹王瓚開門出降。當天,李嗣源和唐莊宗先後入城,梁末帝自殺。十月十二日,後梁北面招討使段凝率五萬主力軍回到封丘,於是解甲請降,後梁滅亡[6]。
參考資料
[編輯]-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六 後梁紀一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七 後梁紀二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 後梁紀三
- ^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九 後梁紀四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 後梁紀五
-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七十二 後唐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