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極速快感:血債血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極速快感:血債血償
  • Need for Speed: Payback
遊戲海報包括寶馬M5(F90)、日產Skyline GT-R R34 V-Spec、雪佛蘭Bel Air
類型競速
平台Microsoft Windows
Xbox One
PlayStation 4
開發商Ghost Games
發行商藝電
總監William Ho
系列極速快感系列
引擎寒霜3
模式單人多人
發行日
  • 全球:2017年11月10日

極速快感:血債血償(英語:Need for Speed: Payback,中國大陸譯作「極品飛車:復仇」,中國大陸又譯作「極品飛車20」)是由Ghost Games開發的競速遊戲EAXbox OnePlayStation 4Microsoft Windows平台發行。遊戲預告片於2017年6月2日公佈。遊戲定於2017年11月10日(Origin 11月6日)全球發佈[1]。該作同時也是除《極速快感Online》以外,極速快感系列首部有簡體中文漢化版本的作品。

遊戲設定[編輯]

概述[編輯]

本作繼續延續開放世界傳統,有三個角色和各種車輛供玩家選擇和升級。三名主角將共同合作,呈現電影般的動作場景。同時,動態天氣系統和晝夜更替將影響遊玩體驗[2]。和2015年的《極速快感》全程必須聯網不同,本作加入單人離線模式[3]

本作共有 74 輛載具可下載內容。由於許可問題,豐田、賽恩和法拉利沒有被加入到作品。然而,斯巴魯BRZ出現在遊戲中。 阿斯頓馬丁、奧迪、別克、積架、科尼賽克、路虎、水星、帕加尼和普利茅斯在缺席 2015 年分期付款後回歸,而阿爾法羅密歐、英菲尼迪、Mini和龐蒂亞克是通過可下載的內容添加的。

改裝系統[編輯]

通過非原廠零件,可提升汽車性能,改裝外觀(噴漆,貼膜,外觀零件),打造自己獨一無二的車輛。通過性能等級[4]

品牌協同效應[編輯]

裝備來自同一品牌的三種或六種零件能為您的性能帶來額外增益。遊戲中有六個品牌,他們具有不同的增益。 性能提升依賴於品牌的類型和品牌的專長,所以挑選時要謹慎。[4]每個廠商有兩個特有增益,如果符合品牌協同效應,則這兩個特長增益會提升汽車性能。

實時調校[編輯]

《Need for Speed Payback》的操控調校選項可讓您設置自己的汽車,獲得理想的駕控感受。 您可以隨時調出實時調校選單,撥動滑桿調節汽車特性。與前作不同,每種車能調的特性和效果各不相同。[4]

線上模式[編輯]

《極速快感:血債血償》提供了多種線上模式選擇:包括與好友自由探索好運谷的ALLDRIVE:HANGOUT,以及涵蓋無排名和排名兩種系列賽的SPEEDLIST,後者要求車輛達到至少275的性能等級。

劇情(單人模式)[編輯]

在財富谷(Fortune Valley),泰勒,麥克,傑西,拉夫是財富谷「銀石」車隊的成員。起初,莉娜讓他們偷走一輛賭徒的跑車。然而麗娜暗算泰勒隊友,並趁機奪走車,贏得投靠莊家幫的有利條件。泰勒陷於圍追堵截,所以只能妥協與威爾,並且威爾願意協助泰勒血債血償。泰勒一行人由此踏上冒險生涯,對抗庄家幫(The house)及其操縱之警方和車隊[5],不久擊敗了所有車隊,獲得進入亡命快跑的資格。泰勒參加並贏得全國性的街頭賽車活動——「亡命快跑」,成功贏得了街頭和越野比賽,並最終擊敗了納瓦羅和「收藏家」打破了他們對財富谷的控制。因此賭徒掌控城市,城市恢復了自由賽車的風氣。

角色[編輯]

《極速快感:血債血償》中的主要角色和配角各具特色,推動着劇情的發展:

主角:

  • 泰勒·摩根 "小泰泰"(Jack Derges飾):出生在銀岩的巴里奧區,從小對汽車感興趣。綽號「小泰泰」來自他小時候車魂時的趣事。遭到背叛後,他決心通過贏得亡命天涯擊敗莊家幫。
  • 肖恩·麥卡利斯特 "麥克"(David Ajala飾):32歲的倫敦人,擅長越野賽事,與泰勒和傑茜一同加入銀石車隊。
  • 傑西卡·米勒 "傑茜"(Jessica Madsen飾):出生在好運谷富裕家庭,曾加入警察學院,擅長逃脫追捕。被富翁和壞人僱傭,幫助他們逃離困境。

配角:

  • 拉文德拉·喬杜里 "拉夫"(Ramon Tikaram飾):車隊機械師,視泰勒、麥克和傑茜為家人,提供技術支援。
  • 馬庫斯·威爾 「賭徒」(Robert James飾):銀岩市極樂世界賭場的所有者,對泰勒抱有懷疑,但最終支援他擊敗莊家幫。
  • 莉娜·納瓦羅 「麗娜」(Dominique Tipper飾):庄家幫在街頭賽車運動中的代理人,背叛泰勒一行人,成為他們的對手,最終被泰勒擊敗。
  • 「收藏家」:莊家幫的領導人,痴迷跑車收藏,通過操縱比賽和威脅手段控制街頭賽車手,最終計劃被泰勒一行人挫敗。

組織:

  • 莊家幫:財富谷的強大財團,通過收買麗娜和警察,威脅賭徒並追捕主角三人組,最終因泰勒的亡命賽跑而失敗,資產被輸掉並逃往國外。
  • 警方:財富谷的執法機關,起初幫助賭徒抓捕泰勒,後被莊家幫收買並與其合作,通過各種手段對付主角三人組,但最終未能成功。

評價[編輯]

《極速快感:血債血償》獲得了業界較為平庸的評價,[IGN]給出5.9分的評價,他們覺得本作的推出讓喜愛競速飆車的玩家再次有了新的樂趣,不過似乎遊戲精美的畫面和緊張刺激的飆車只顯露了其最好的一面,IGN編輯在真實體驗一段時間後對其並不滿意,尤其認為宣傳片中單人故事的刺激體驗也變得沒有存在感。因此他們也認為《極速快感:血債血償》的遊戲表現正好詮釋了什麼叫做「前進一小步,後退兩大步」。[6]

評價
匯總得分
匯總媒體得分
Metacritic(PS4) 67/100[7]
(XONE) 67/100[8]
評論得分
媒體得分
電子遊戲月刊4/10[9]
GamesRadar+3.5/5顆星[11]
GameSpot5/10[10]
IGN5.9/10[12]
Polygon6.5/10[13]

參考資料[編輯]

  1. ^ McCormick, Rich. EA's new Need for Speed: Payback looks very fast and fairly furious. The Verge. 2017-06-02 [2017-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7). 
  2. ^ Reilly, Luke. Need For Speed Payback Looks Faster, More Furious. IGN. 2017-06-02 [2017-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2). 
  3. ^ Yin-Poole, Wesley. The New Need for Speed Lets You Play Single-Player Offline. Eurogamer. 2017-05-10 [2017-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3). 
  4. ^ 4.0 4.1 4.2 《极品飞车20》改装系统讲解 性能装饰自定义与调校功能介绍_装饰物品自定义-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www.gamersky.com. [2022-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1). 
  5. ^ 《極速快感》系列最新作《血債血償》11 月開跑 對抗一手遮天的邪惡組織.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17-06-03 [2017-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中文(臺灣)). 
  6. ^ 《极品飞车20:复仇》IGN 5.9分 犹如看了部垃圾飙车电影|游民星空. wap.gamersky.com. [2022-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1). 
  7. ^ Need for Speed Payback for PlayStation 4 Reviews. Metacritic. [201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8. ^ Need for Speed Payback for Xbox One Reviews. Metacritic. [201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9. ^ Carsillo, Ray. Need for Speed Payback review.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2017-11-07 [2017-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0). 
  10. ^ Wakeling, Richard. Need for Speed Payback Review. GameSpot. 2017-11-06 [201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11. ^ Loveridge, Sam. Need for Speed Payback review: "Silly, over the top and a little bit self-indulgent, but in a fantastic action movie way.". GamesRadar. 2017-11-07 [2017-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12. ^ Reilly, Luke. Need for Speed Payback Review. IGN. 2017-11-06 [2017-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13. ^ S. Good, Owen. Need for Speed Payback review. Polygon. 2017-11-11 [2017-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14. ^ 存档副本. [2017-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3). 

註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