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成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靈丘莊和王朱成鈠(1457年—1497年5月5日),明朝靈丘僖靖王朱仕𡒳庶長子,母謝氏。[1][2]

生平[編輯]

襲爵前[編輯]

天順元年(1457年)生。天順八年(1464年)六月獲賜名。[3]成化二年(1466年)封輔國將軍。[2]成化七年(1467年)九月,因祖父靈丘榮順王朱遜烇奏稱長子朱仕𡒳身為繼承人沒有俸祿,兩個孫子已年長卻無法舉行婚禮,山西鈔法不通,朝廷令朱成鈠和弟弟朱成𨭖的歲祿折色內改為給實米五十石。[4]成化十一年(1471年)五月,戶部奏按舊制郡王長子之子暫封輔國將軍,祿米八百石,等長子襲封,再進鎮國將軍,加祿米為一千石,朱仕𡒳尚未受封,其子朱成鈠、朱成𨭖、朱成銅都應該還是輔國將軍,卻因有司失察被封為鎮國將軍,始封已大約十年,多支的祿米亦當扣除。明憲宗同意,但指既往不咎。[5]

八月,榮順王薨。成化十二年(1476年)封鎮國將軍。[2]十三年(1477年),朱仕𡒳襲封靈丘王。[1]

成化十六年(1480年)十二月,戶部大臣上言山西聞喜縣年老百姓王青奏稱本縣歲輸都用於供給陽曲、靈丘、懷仁、山陰四王府及各鎮國等將軍的祿米,每一石折銀三兩,小民困苦,請求如晉府等府只收本色,商議後認為郡王祿米按例於本處親王府收受,無倉官者貯於有司,後雖許本府自收,但不是通行定例,折銀是親王也不準的,且山西米價一石僅值銀三四錢,現在卻取至三兩,即使按收本色算也達到數倍,此外還有巧取之弊,應該令自次年開始,都按舊例收納,不許折銀及加倍巧取,違者許巡撫、巡按、布按二司參奏,與者、受者一體降級調用,如再請求於本府收者,都不覆奏。憲宗准奏。[6]

弘治六年(1493年),僖靖王薨。七年(1494年)五月,靈丘王教授謝謙稱朱成鈠儒雅篤孝,對僖靖王每日多次問安,不避風雨寒暑,僖靖王有疾時親嘗湯藥、衣不解帶,經常對請求願意代僖靖王而死,僖靖王死後哀毀頓絕,良久方蘇,水槳不入口四日,守喪未嘗少離,徒跣送葬行四十餘里,結廬墓側有野獸如虎旋繞墓域,後以母命不得已才回府,請求賜坊牌表彰,以為宗室榜樣。孝宗賜敕獎諭。[7]十月,孝宗遣保定侯梁任、永康侯徐錡、懷寧侯孫泰、會昌侯孫銘、駙馬都尉楊偉、馬誠、崇信伯費淮、興安伯徐盛、成安伯郭寧、彭城伯張信、惠安伯張偉、清平伯吳琮、建平伯高霳、武進伯朱潔、南寧伯毛良、刑部右侍郎戴珊、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楊謐、通政使司左通政毛倫各自持節充正使,翰林院侍讀江瀾、尚寶司少卿楊泰、戶科給事中王璽、禮科右給事中孫孺、兵科給事中東思恭、中書舍人孫琰、戶部郎中李文安、員外郎胡倬、禮部員外郎尹萬化、兵部郎中費瑄、刑部員外郎尹嘉言、屈直、周東、商良輔、工部員外郎朱恩、周浚、鴻臚寺左少卿杜英、李鐩充副使,冊封朱成鈠為靈丘王,夫人安氏為靈丘王妃。[1][8]

襲爵及去世[編輯]

弘治十年(1497年)四月薨,輟朝一日,賜祭葬如制,諡莊和[2]弘治十一年(1499年)十二月,嫡長子朱聰滆襲封。[1][9]

分歧記載[編輯]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四十七》載弘治四年(1491年)正月,朱成鈠奏請不要改調取用熟悉邊事的各邊巡撫、都御史,可加秩增祿令其久任以保障軍民,吏部覆奏認為不可,孝宗同意。誤。當時在位者為僖靖王。

評價[編輯]

家庭[編輯]

妻妾[編輯]

  • 王妃安氏,生朱聰滆

子女[編輯]

註釋及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明史》卷一百零一
  2. ^ 2.0 2.1 2.2 2.3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二十四》
  3.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六》
  4.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九十五》
  5.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一》
  6.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一十》
  7. ^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八十八》
  8. ^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九十三》
  9. ^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五》
  10.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三十六》
前任:
父僖靖王朱仕𡒳
明靈丘國國王
1494年—1497年
繼任:
子端懿王朱聰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