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晉攻鄭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晉攻鄭之戰,發生於春秋時期晉國攻打鄭國的一系列戰爭。

晉楚爭霸時,晉國與楚國進行長達八十餘年的爭奪鄭國的戰爭。晉國與楚國直接交鋒並不是很多,但幾乎是不間斷的對鄭國進行爭奪。經常是鄭國剛剛倒向楚國,晉國就率軍討伐鄭國,鄭國被迫屈服,晉軍撤退後,楚國再率軍討伐鄭國,鄭國再屈服楚國。戰爭甚至一年數次,鄭國不堪其擾。前563年至前562年,晉悼公三駕伐鄭,鄭國徹底依附晉國。前546年,晉楚弭兵之會後,鄭國作為北方陣營,成為晉國的勢力範圍,得到了楚國的承認。

過程[編輯]

晉文公攻鄭[編輯]

前632年,城濮之戰之前的三個月,鄭文公派軍隊到楚國助戰,因為楚軍已敗,鄭文公派子人九和晉國講和。晉國欒枝至鄭國和鄭文公訂立盟約。五月初九日,晉文公和鄭文公在衡雍結盟。前631年夏,魯僖公王子虎、晉國狐偃宋國公孫固齊國國歸父陳國轅濤塗秦國小子憖在翟泉結盟,重溫踐土之盟,策划進攻鄭國。鄭國對晉國無禮,心向楚國。前630年春,晉國攻打鄭國,夏,狄人趁機攻打齊國。九月初十日,晉文公、秦穆公包圍鄭國,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汜南。鄭文公派燭之武勸秦穆公退軍,秦穆公和鄭國結盟,派遣杞子、逢孫、楊孫在鄭國戍守,於是撤軍。狐偃請求追擊秦軍。晉文公不許,也撤軍回國。逃亡到晉國的鄭國公子蘭,這時在鄭國東部邊境等候命令。鄭國的石甲父、侯宣多把公子蘭接回國做太子,於是鄭國和晉國講和[1]。前627年,因為秦國與晉國爭奪鄭國,爆發殽之戰

趙盾攻鄭[編輯]

宋國人殺死宋昭公,晉國取得了宋國的財貨,承認了宋文公的君位。鄭穆公(公子蘭)認為晉國不值得親附,和楚國盟約。前608年秋,楚莊王攻打陳國,北上攻打宋國。晉國趙盾帶兵救援。宋文公、陳靈公衛成公曹文公聯合晉軍討伐鄭國。楚國蒍賈去救援鄭國,爆發北林之戰,晉國解揚被俘。同年冬,晉軍攻打鄭國,以報復北林之役。為報復鄭國攻打宋國大棘之役,前607年夏,晉國趙盾從陰地會同宋國、衛國、陳國的軍隊襲擊鄭國。楚國鬬椒救援鄭國,駐軍鄭國,等待晉軍,趙盾於是撤離。前606年,晉成公發兵攻打鄭國,到達郔地。鄭國和晉國講和,士會到鄭國締結盟約。

晉景公攻鄭[編輯]

楚莊王連年進攻鄭國,前599年六月,鄭國向楚國求和,晉國、宋國、衛國、曹國進攻鄭國,鄭國求和以後諸侯聯軍回國。前597年,楚國大舉進攻鄭國,鄭襄公投降。晉軍前去救援鄭國,爆發晉楚邲之戰,晉國大敗。因為邲之戰,鄭國幫助了楚國。前595年夏,在中行桓子的計劃下,晉景公進攻鄭國,通告諸侯,閱兵以後回國。鄭國害怕,派子張到楚國代替子良。鄭襄公去楚國,計劃對付晉國。前594年,楚國攻打宋國,晉國派解揚去宋國,路過鄭國,被鄭國囚禁起來獻給楚國[2]

前588年春,為討伐邲之戰鄭國對晉國有二心,晉國、宋國、魯國、衛國、曹國諸侯聯軍進攻鄭國,駐軍伯牛,從東邊攻入鄭國。鄭國的公子偃領兵抵禦,命令東境軍隊在鄤地設伏,在丘輿擊敗聯軍。鄭國皇戌到楚國進獻戰利品。前587年,鄭國進攻許國,晉國欒書為中軍將,荀首為中軍佐,士燮為上軍佐,救援許國,進攻鄭國,佔領了汜地、祭地。楚國的子反救援鄭國。處理鄭國、許國糾紛時,因為鄭悼公感覺楚國偏袒許國,派公子偃到晉國求和。前586年八月,鄭悼公和晉國的趙同在垂棘結盟。前582年,楚國用重禮求取鄭國,鄭成公和楚國公子成在鄧地相會。鄭成公到晉國,被晉國在銅鞮逮捕。晉將欒書率兵進攻鄭國,鄭國派伯蠲求和,晉國殺死了伯蠲。楚國子重攻打陳國以救鄭國。前581年,晉國讓衛國子叔黑背攻打鄭國,三月,公子班立公子繻為國君。四月,鄭人殺了公子繻,立了鄭成公之子髡頑,公子班逃亡到許國。五月,晉國會合魯國、齊國、宋國、衛國、曹國進攻鄭國,以送回鄭成公,並保證鄭國站再晉國一邊。鄭國的子罕把鄭襄公宗廟中的鐘贈送給晉國,子然和諸侯在脩澤結盟,子駟作為人質。五月十一日,鄭成公回國。

晉厲公攻鄭[編輯]

前575年春,楚共王從武城派公子成用汝陰的土田向鄭國求和。鄭國背叛晉國,子駟跟隨楚子在武城結盟。四月十二日,晉厲公討伐鄭國,楚共王救援鄭國,晉楚爆發鄢陵之戰,楚國大敗。七月,晉厲公和魯成公尹武公、齊國國佐邾國人進攻鄭國。諸侯的軍隊駐紮在鄭國西部,晉國軍隊這時攻打陳蔡,七月二十四日,鄭國的子罕發動夜襲,宋國、齊國、衛國都潰不成軍。

前574年正月,鄭國子駟進攻晉國的虛、滑兩地。衛國的北宮括救晉攻鄭,到達高氏。五月,鄭太子髡頑到楚國為質,楚國公子成、公子寅戍守鄭國。晉厲公會合尹武公、單襄公以及魯成公、齊靈公宋平公衛獻公曹成公、邾國進攻鄭國,從戲童到達曲洧。楚國的子重援救鄭國,駐軍首止。諸侯退兵。冬,晉厲公會同魯成公、單襄公、宋平公、衛獻公、曹成公、齊靈公、邾國再次進攻鄭國。十月十二日,包圍鄭國。楚國公子申救援鄭國,駐軍汝水邊上。十一月,諸侯退兵[3]

晉悼公攻鄭[編輯]

洧上之戰[編輯]

前572年五月,晉國韓厥荀偃率晉軍進攻鄭國,進入外城,在洧水邊打敗了鄭國步兵。東方諸侯軍隊駐在鄫地,等待晉軍。晉軍從鄭國帶領鄫地的駐軍攻打楚國的焦地、夷地和陳國。晉悼公、衛獻公在戚地,作為後援。秋,楚國子辛救援鄭國,攻打宋國的呂地和留地。鄭國子然攻打宋國,佔取了犬丘。因為鄭成公和子駟感念楚共王在鄢陵之戰中為救援鄭國被晉國射瞎一隻眼,所以一直沒有背叛楚國。前571年,晉國在虎牢築城以逼迫鄭國,鄭國只好順從晉國。

陰口之戰[編輯]

前565年,楚國攻打鄭國,子駟、子國子耳要順從楚國,子孔子蟜子展要等待晉國救援,最後在子駟主導下,鄭國和楚國講和。前564年十月,晉悼公、宋平公、皇鄖魯襄公季孫宿、衛獻公、北宮括、曹成公、莒犁比公邾宣公滕成公薛獻公杞孝公小邾穆公、齊國世子光崔杼十二國聯軍伐鄭,在陰口之戰,鄭國向諸侯聯軍屈服。之後,楚共王派兵伐鄭,子駟再次屈服楚國。

三駕伐鄭[編輯]

荀罃的建議下,晉國的軍隊分成三部分輪流攻打鄭國,使楚軍疲於相救。

前563年九月,鄭國子耳入侵宋國北部邊境。晉悼公、宋平公、魯襄公、衛獻公、曹成公、莒犁比公、邾宣公、齊世子光、滕成公、薛獻公、杞孝公、小邾穆公十二國聯軍攻打鄭國。九月二十五日,軍隊駐紮在牛首。十月十四日,鄭國西宮之變,子駟、子國、子耳被殺。楚國的子囊救援鄭國。十一月,鄭國和楚國結盟。十一月二十四日,諸侯撤軍,攻打鄭國北境後回國。楚國也退兵。

前562年,鄭國的子展率軍入侵宋國。四月,晉悼公率領十二國聯軍再次進攻鄭國。四月十九日,齊世子光、宋向戌駐軍在東門外。當晚,晉國荀罃到達西郊,往東進攻許國的舊地。衛國孫林父進攻鄭國北境。六月,諸侯在北林會見,駐軍向地。又轉向西北,駐軍瑣地。包圍鄭國,在南門外顯示軍力。聯軍從西邊渡過濟隧。鄭國向諸侯求和。七月,各諸侯和鄭國在毫地結盟。

七月二十七日,楚共王、鄭簡公進攻宋國。九月,十二國諸侯第三次進攻鄭國,鄭簡公派良霄太宰石㚟去楚國,告訴楚共王,表示鄭國要順服晉國,二人被楚共王囚禁。楚國無力救援鄭國。諸侯聯軍在新鄭東門外示威,鄭簡公派王子伯駢求和。九月二十六日,晉國趙武進入鄭都和鄭簡公結盟。十月初九日,鄭國子展出城和晉悼公結盟。十二月初一日,在蕭魚會盟[4]。從此,鄭國徹底依附晉國,晉鄭之間68年沒有戰爭。

趙鞅、智瑤攻鄭[編輯]

春秋末期,晉國范氏中行氏之亂,鄭國幫助范氏中行氏。前493年八月,齊國運送糧食給范氏,鄭國的罕達(子姚)、駟弘(子般)押送。趙鞅鐵之戰擊敗罕達、駟弘。

知韓趙魏四家擊敗范氏、中行氏後,開始報復鄭國。前468年,晉國智瑤率軍進攻鄭國,駐軍桐丘(今河南省鄢陵縣東)。駟弘求援於齊國。齊國陳成子出兵救援鄭國。智瑤聽說,不想和齊國作戰,就收兵回去。前464年,晉國的智瑤再次率軍包圍鄭國,駟弘駐守南里,以待晉軍。智瑤攻進南里,又攻打桔秩之門。鄭國俘虜了酅魁壘,將他殺死。晉軍要攻鄭國城門,這時智瑤趁機羞辱了趙鞅的兒子趙無恤。齊國援軍抵達,晉國再攻下鄭國九個城邑之後撤軍[5]

韓滅鄭[編輯]

戰國初期,三家分晉韓國從前423年開始大規模向鄭國擴張,鄭國經歷了親三晉的駟子陽和親楚的太宰欣搖擺,鄭國政變之後一分為三,新鄭和陽城、負黍各自為政。前394年,負黍反鄭歸韓。391年,三晉伐楚,在大梁、榆關之戰大勝楚軍,而鄭國逐漸被韓國完全控制。前385年,韓伐鄭,取陽城。前375年,韓哀侯滅鄭

註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 顧棟高《春秋大事表》卷二十八、卷三十二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