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晉簡文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晉簡文帝
統治372年1月6日(農曆上年十一月)-9月12日(250天)
出生320年
逝世372年9月12日(372歲—09—12)(51—52歲)
安葬
高平陵
年號
咸安:371年十一月-372年
諡號
簡文皇帝
廟號
太宗
政權晉朝東晉

晉簡文帝司馬昱(320年—372年9月12日),道萬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是晉朝的第14代皇帝,東晉的第8代皇帝。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的少子,母鄭阿春

為人寬厚,性情溫和深沉,有智慧氣度,愛好清談。自永和元年輔佐穆帝十七年,又在哀帝、廢帝臨朝的九年中,皆總攬朝權,實際上執政二三十年,而最後只當了兩年皇帝。執政時期,國無內亂,對外則把東晉的版圖西擴至成漢(今四川省東部,重慶市全部,雲南省、貴州省的一部分),北擴至許、洛。且勤政愛民,善交友名士,在學術文化發展上也頻有口碑。其風雅寬博給東晉帶來了一段安寧。

咸安元年,桓溫廢海西公,立司馬昱。咸安二年,司馬昱去世,時年五十二歲。諡號簡文皇帝,廟號太宗。

生平

[編輯]

封會稽王

[編輯]

永昌元年(322年),晉元帝下詔封司馬昱為琅邪王,作為自己入繼大宗後父親爵位的繼嗣。咸和二年(327年)因其母喪,請求服重而改封會稽王,官拜散騎常侍。咸和九年(334年)轉任右將軍,加侍中咸康六年(340年)進撫軍將軍,領祕書監建元元年(343年)加領太常

輔政相王

[編輯]

永和元年(345年),因着上一年晉康帝去世,年幼的晉穆帝登位,崇德太后褚蒜子抱晉穆帝臨朝。當時輔政的驃騎將軍何充希望由太后父親褚裒入朝輔政但對方辭讓,當時司馬昱聲望高,故升司馬昱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與何充輔政。同年,荊州刺史庾翼去世,死前請求以其子庾爰之接代其位,何充則屬意徐州刺史桓溫取代庾氏掌握荊州。司馬昱倚重的名士劉惔熟悉桓溫,指桓溫雖然有才幹但也極有野心,不能讓他居於荊州這個控制長江上游的「形勝之地」,建議由司馬昱親自外鎮荊州,或由劉惔自己任荊州刺史。司馬昱沒有聽從劉惔的建言,桓溫任荊州刺史,獲得了日後奪權掌政的資本。

永和二年(346年),何充去世,左光祿大夫蔡謨加領司徒兼錄尚書六條事,與司馬昱一同輔政,司馬昱總理萬機,其實是東晉朝廷的決策者。何充兼領的揚州刺史此時出缺,褚裒舉薦了名士殷浩,殷浩辭讓並寫信給司馬昱說明理由,但司馬昱勸他出仕,四個月後殷浩終於出仕。次年,桓溫平滅成漢,建立大功,威望和勢力都大為提升,同時也引來朝內對其的忌憚。司馬昱決定以殷浩抗衡桓溫,後來後趙國內大亂,授殷浩以北伐的重任。然而殷浩北伐失敗,桓溫在永和十年借朝野對殷浩北伐失敗的不滿廢掉殷浩,司馬昱亦無力抗衡桓溫高漲的力量,令得桓溫在朝中獨大。

永和八年(352年),詔升司馬昱為司徒,司馬昱辭讓。興寧三年(365年),琅邪王司馬奕即位為晉廢帝,琅邪國無嗣,晉廢帝封司馬昱爲琅邪王,改以司馬昱子司馬昌明為會稽王。司馬昱辭讓,所以仍以會稽王號封琅邪王。次年,詔進司馬昱為丞相、錄尚書事、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賜羽葆,鼓吹及班劍六十人,司馬昱又辭讓。

太和四年(369年),桓溫第三次北伐大敗於前燕前秦聯軍,豫州刺史袁真不堪被桓溫所誣要負上北伐失敗的責任而叛變。司馬昱在塗中與桓溫會面,商討隨後的行動,以桓溫子桓熙為豫州刺史。

登基為帝

[編輯]

太和六年十一月己酉日(372年1月6日)[1]大司馬桓溫廢黜晉廢帝為東海王,率百官到會稽王府奉迎司馬昱,司馬昱即日即位為帝,是為晉簡文帝,改元咸安。桓溫及後就寫了講辭,打算向司馬昱陳述自己廢立的本意,但司馬昱每接見他都不停流淚,如此令桓溫恐懼,居然不能說一句話。

司馬昱的哥哥武陵王司馬晞有軍事才幹,被桓溫所忌。廢立不久,桓溫就誣陷司馬晞謀反將其免官,及後更逼令新蔡王司馬晃自誣與司馬晞及庾倩等人謀反,以求翦滅陳郡殷氏和穎川庾氏在朝中的勢力。隨後桓溫指示御史中丞司馬恬奏請司馬昱依律法處死司馬晞,司馬昱不肯,下令再作詳細議論。桓溫再次上奏求誅司馬晞,言詞十分嚴厲急切,司馬昱於是手詔給桓溫,寫道:「若果晉室國祚長久,那麼你就應該依從早前的詔命從事;如晉室大勢已去,那你就讓我退位讓賢吧。」桓溫看後流汗色變,不敢再逼,只上奏廢掉司馬晞和他三名兒子,並流放其家屬。

憂憤辭世

[編輯]

司馬昱見熒惑太微垣,因晉廢帝被廢時亦有同樣天象,故此十分不安,甚至對桓溫親信也是自己昔日僚屬的郗超問桓溫會否再行廢立之事。郗超斷言桓溫不會這樣作,司馬昱仍十分感慨,並詠庾闡之詩:「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司馬昱憂憤而得病[2],在咸安二年七月甲寅日(372年9月7日)[1]因病急召桓溫入朝輔政,桓溫數度辭讓,司馬昱於是在己未日(9月12日)[1]立兒子司馬昌明為太子。同日在東堂去世,享年五十三歲。臨終前,司馬昱寫了遺詔,要桓溫依周公先例居攝,更寫:「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面對桓溫的野心,此舉幾近讓國。王坦之在司馬昱面前親手撕毀遺詔。司馬昱說:「晉室天下,只是因好運而意外獲得,你又對這個決定有甚麼不滿呢!」王坦之卻說:「晉室天下,是晉宣帝和晉元帝建立的,怎由得陛下你獨斷獨行!」司馬昱於是命王坦之改寫遺詔,寫道:「家國事一稟大司馬,如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桓溫其實亦希望司馬昱臨終禪讓帝位給自己,又或者讓他像周公般居攝行事,王坦之改寫後的遺詔令桓溫大失所望。

司馬昱葬高平陵,廟號太宗,諡為簡文皇帝

性格特徵

[編輯]
  • 司馬昱崇尚清談,長期坐着的胡床上即使積了灰塵也不清理。一次司馬昱發現有老鼠走過胡床的痕跡,覺得是好事。參軍見到有老鼠在白天走了出來,以手板將老鼠殺掉,司馬昱很不高興。當時門下的部屬就檢舉殺鼠的人,以圖取悅司馬昱,司馬昱卻說:「老鼠被殺,到現在還不能忘記;而現在又因老鼠而影響到他人,豈不是更不應該嗎?」可見其在醉心玄學之餘亦聰明有仁心。[3]
  • 司馬昱輔政時,一些政事拖了整年才得批准,桓溫覺得太慢,常常勸告司馬昱。但司馬昱卻說:「一日萬機,怎能快呀。」[4]
  • 王濛昔日請求當東陽太守,司馬昱不答應。及至王濛病重臨終,司馬昱就悲哀地說:「我將有負於仲祖(王濛字)呀!」下令命其為東陽太守。王濛說:「人們說會稽王痴心,真是痴心呀。」[5]

逸事

[編輯]
  • 司馬昱看見稻田,不知是甚麼,於是問左右是甚麼草,左右於是答那是稻。司馬昱事後三日沒有出外,說:「哪有依賴其結果而不知其根本。」
  • 《晉書》載一次桓溫與司馬晞及司馬昱同車遊板橋,桓溫特意命人吹響號角,令馬匹受驚狂奔,藉此看兩人的反應。司馬晞當時大驚而想下車,而司馬昱就處之泰然。《世說新語》亦有類似記載。不過有認為司馬晞既然受桓溫所忌,不應有如此反應,這是對日後成為皇帝的司馬昱的溢美之作。

大臣

[編輯]

家世

[編輯]
晉簡文帝家族
 
 
 
 
 
 
 
 
 
 
 
 
 
 
 
 
 
 
高祖父:(追尊)高祖宣皇帝司馬懿
 
 
 
 
 
 
 
曾祖父:琅邪武王司馬伷
 
 
 
 
 
 
 
 
 
 
 
高祖母:扶風太妃伏氏
 
 
 
 
 
 
 
祖父:琅邪恭王司馬覲
 
 
 
 
 
 
 
 
 
 
 
 
 
 
外高祖父:高平侯諸葛誕
 
 
 
 
 
 
 
曾祖母:琅邪武王妃諸葛氏
 
 
 
 
 
 
 
 
 
 
 
外高祖母:高平侯夫人
 
 
 
 
 
 
 
父: 中宗元皇帝司馬睿
 
 
 
 
 
 
 
 
 
 
 
 
 
 
 
 
 
外高祖父:清明穆侯夏侯威
 
 
 
 
 
 
 
外曾祖父:清明亭侯夏侯莊
 
 
 
 
 
 
 
 
 
 
 
外高祖母:清明穆侯夫人
 
 
 
 
 
 
 
祖母:琅邪恭王妃夏侯光姬
 
 
 
 
 
 
 
 
 
 
 
 
 
 
外曾祖母:清明亭侯夫人
 
 
 
 
 
 
 
 
 
 
 
太宗簡文皇帝司馬昱
 
 
 
 
 
 
 
 
 
 
 
 
 
 
 
 
 
 
 
 
外曾祖父:臨濟縣令鄭合
 
 
 
 
 
 
 
 
 
 
 
外祖父:安豐太守鄭愷
 
 
 
 
 
 
 
 
 
 
 
 
 
 
外曾祖母:臨濟縣令夫人
 
 
 
 
 
 
 
 
 
 
 
母:宣太后鄭阿春
 
 
 
 
 
 
 
 
 
 
 
 
 
 
 
 
 
外祖母:安豐太守夫人吳氏
 
 
 
 
 
 
 
 
 
 
 
 
 

后妃

[編輯]
  1. 簡文順皇后(追贈)王簡姬王遐女,348年去世,生司馬道生、司馬俞生。
  2. 胡淑儀,生司馬郁、司馬朱生。
  3. 王淑儀,生司馬天流。
  4. 李陵容,原是婢女,簡文帝生前無位號,簡文帝死後其子追贈淑妃太妃太后,生晉孝武帝司馬曜、司馬道子鄱陽公主
  5. 徐貴人,生新安公主司馬道福。(《晉書》作貴人,《晉中興書》作淑媛

子嗣

[編輯]
  1. 思世子司馬道生,司馬昱長子,初被立為世子,永和四年(348年)與母親同被廢,二十四歲去世。
  2. 司馬俞生,早殤。
  3. 司馬郁,十七歲去世,追贈臨川獻王。
  4. 司馬朱生,早殤。
  5. 司馬天流,早殤。
  6. 太子司馬曜,字昌明,咸安二年(372年)被立為太子,後為晉孝武帝
  7. 司馬道子,咸安二年(372年)封琅琊王,太元十七年(392年)改封會稽王,元興二年(403年)被桓玄毒殺,後諡文孝。

女兒

[編輯]
  1. 鄱陽公主,嫁王導曾孫王嘏[6]
  2. 新安公主司馬道福,先嫁桓濟,後改嫁王獻之[7]
  3. 武昌公主,嫁桓脩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中央研究院 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sinocal.sinica.edu.tw. [2019-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2. ^ 《續晉陽秋》:帝外壓強臣,憂憤不得志,在位兩年而崩。
  3. ^ 《世說新語·言語篇》
  4. ^ 《世說新語·政事篇》
  5. ^ 《世說新語·方正篇》
  6. ^ 中華書局《南史·王偃傳》校勘記引張森楷《南史校勘記》:「《晉書王導傳》以公主為簡文帝女,孝武稱長公主,則是孝武帝妹,非女也。」
  7. ^ 《太平御覽》一五二引《晉中興書》

外部連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晉書/卷009》,出自房玄齡晉書
晉簡文帝
出生於:320年逝世於:372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晉廢帝
司馬奕
(侄孫)
晉朝皇帝
371年-372年
繼任:
晉孝武帝
司馬曜
(三子)
中國南部君主
371年-372年
中國皇族
前任:
司馬煥
晉朝琅邪王
322年-327年
繼任:
司馬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