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醫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救世與威赫明娜醫院(攝於1908年)

救世醫院(英文:Hope Hospital)是廈門的第一所正規西醫醫院。[1][2]1898年(一說1899年[3]),本院由郁約翰 (John Abraham Otte) 建立於鼓浪嶼[1],受美國歸正教會贊助[4]。其後增設女部,資金主要來自荷蘭居民捐助,故女部以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命名;此後救世醫院亦以稱救世與威赫明娜醫院(英文:Hope and Wilhelmina Hospital)。[2][5]

自醫院創立後,郁約翰一直在其中行醫,直至1910年感染鼠疫[6]離世。其後,救世醫院依舊長期無分貧富,服務市民。[2] 1900年至1932年,本院附設醫學專科學校,學制五年。[6]1926年,醫院開辦了護士學校,兼辦助產學校,共收生22屆。[5]

直至1941年末,鼓浪嶼淪陷,救世醫院停辦。1951年,由政府收歸為廈門市第二醫院,其後廈門市第二醫院遷出鼓浪嶼,院區由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手。[1]現時救世醫院舊址被用於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7][8]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林路然. 99岁鼓浪屿老人家中发病 122岁的“她”伸来援手. 廈門日報 (廈門日報社). 2020-04-30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5). 
  2. ^ 2.0 2.1 2.2 Chris White (編). Protestantism in Xiamen: Then and Now. 2019: 12. ISBN 978-3-319-89470-6. 
  3. ^ Marvin. D. Hoff. The Reformed Church in America: Structures for Mission. Grand Rapids, Michigan: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1985: 39 [2020-12-30]. 
  4. ^ Hope and Wilhelmina Hospital. Indiana Univerity - 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polis.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5). 
  5. ^ 5.0 5.1 救世医院和护士学校旧址.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5). 
  6. ^ 6.0 6.1 鄔秀君、黃曉波. 传教士创办鼓浪屿救世医院 被称闽南西医“黄埔军校”. 廈門日報.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5). 
  7. ^ 故宫博物院分馆或将落户鼓浪屿 选址救世医院旧址.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3). 
  8. ^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将于厦门开馆 - 故宫博物院. www.dpm.org.cn.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拓展閱讀[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