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延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延朗(?—937年1月14日)[1][2][3],是五代十國後梁後唐大臣。他在唐末帝李從珂時擔任宰相(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和三司使(戶部、度支、鹽鐵)。石敬瑭建立後晉,下令把張延朗處死。

後梁時代[編輯]

張延朗生年不詳,生於汴州開封縣(今河南省開封市)。後梁時代,以租庸吏為鄆州(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糧料使[4]

後唐時代[編輯]

唐莊宗時代[編輯]

923年,後唐莊宗李存勖派大將李嗣源攻克鄆州,李存勖任命李嗣源為天平軍節度使(治鄆州)[5]。李嗣源再以張延朗為糧料使[4]。李嗣源在924年轉任宣武軍節度使(治開封府),925年轉任成德節度使(治恆州,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6],張延朗跟隨他,擔任元從孔目官[4]。張延朗工於心計,善事權貴。把他的女兒嫁給了安重誨的兒子。[7]

唐明宗時代[編輯]

926年,李存勖在首都洛陽死於興教門之變。李嗣源監國,任命中門使安重誨為樞密使,鎮州別駕張延朗為副使。[7]

監國李嗣源下發教令,譴責租庸使孔謙侵佔剝奪,使軍民貧困的罪行,將他處死。[7]唐僖宗乾符以後,天下喪亂,國用空乏,始置租庸使,用兵無常,隨時調發聚斂,兵罷即止。後梁以租庸使領天下錢財糧食,廢戶部、度支、鹽鐵之官。這時撤消了租庸使和內勾司,依照舊例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司,委託宰相一人專門管理。[8]李嗣源稱帝後,張延朗為莊宅使。927年六月初十日,李嗣源任命宣徽北院使張延朗兼判三司。[7]張延朗改任忠武軍節度使(治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市)。[8]928年,李嗣源正準備攻打義武軍節度使(治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王都,下詔宣徽使張延朗和北面各位將領商議討伐王都。張延朗跟隨王晏球討伐王都,後唐軍打敗王都和援助王都的遼朝軍隊[9]

930年,張延朗為特進、行工部尚書,充當三司使,兼判戶部、度支、鹽鐵。三司使之名自此始。[10]張延朗號為有心計,然無所建樹。隨後,張延朗改任泰寧軍節度使(治兗州,今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雄武軍節度使(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8]

唐末帝時代[編輯]

934年,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即位,文州都指揮使成延龜把全州軍民投降後蜀。張延朗擔任雄武節度使,領兵包圍了文州(今甘肅省隴南市文縣),階州刺史郭知瓊攻下尖石寨。後蜀李延厚帶領果州兵屯紮在當時已被蜀國佔領的興州,派遣先登指揮使范延暉領兵救援文州,張延朗便解除了對文州的包圍而歸去。十二月初九,李從珂徵召雄武節度使張延朗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三司。[11]

936年,唐末帝懷疑河東節度使(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石敬瑭勾結契丹謀亂,與李崧等人商議。李崧和呂琦主張把逃亡後唐的耶律倍送回契丹、用大約值十多萬緡的禮物、錢財議和契丹,讓他不要幫助石敬瑭。張延朗主管三司,也支持他們的意見:「按學士的策劃,不但可以制約河東,也可以節省戍邊費用十分之九,計謀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如果主上聽從了這個意見,只要責成老夫去辦理就行了,可以在國家財庫之外去搜集,以供其用。」薛文遇認為遼太宗會讓唐末帝的女兒嫁給他(或者他的兒子)進行和親,唐末帝因此改變了看法,從此群臣不敢再提和親的建議。[1]

唐末帝任命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治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任用馬軍都指揮使、河陽節度使宋審虔為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於是反唐,向遼太宗求援。遼太宗發軍援助,他們在晉安寨打敗了後唐張敬達指揮的軍隊。唐末帝的兒子雍王李重美願意代替父親向北方征討。唐末帝開始同意。然而,張延朗、劉延朗、劉皇后的兄弟劉延皓都勸末帝親征,末帝不得已,從洛陽出發。張延朗想解除趙延壽樞要機務,支持盧文紀的提議,讓皇帝留在河陽。派趙延壽北上聯合父親盧龍節度使(治今北京市趙德鈞,阻擊河東、契丹聯軍。張延朗建議普遍搜集天下將吏以及民間的馬,又發動百姓當兵,每七戶出一個征夫,自己準備鎧甲兵器,稱作「義軍」,定期在十一月全部集中,命令陳州刺史郎萬金訓練他們的戰陣知識和技能。結果只得到二千餘匹,征夫五千人,沒有多大用處,但民間卻因此受到很大騷擾。[1]

隨後,張敬達大軍面臨飢餓,唐將楊光遠殺害張敬達,然後投降。唐末帝回到河陽,命令諸將分守南、北城。張延朗請求唐末帝再去滑州,以便同魏博聲勢相接,唐末帝沒能作出決定。石敬瑭被遼國封為後晉皇帝,打敗了趙德鈞和趙延壽的軍隊,前往洛陽。唐末帝絕望,與家人縱火自焚,後唐滅亡。石敬瑭隨後進入洛陽。[1]

死亡[編輯]

石敬瑭在河東時,受到後唐朝廷的猜忌,張延朗不願讓河東有更多的積蓄,於是把除了應該留供地方使用的財物以外,全部收取上繳,石敬瑭因此怨恨他,十一月二十七日,百官入宮朝見,石敬瑭把張延朗扣押交付御史台究辦,其餘的都謝恩免究。十一月二十九日,石敬瑭實行大赦:只有張延朗、劉延皓、劉延朗不能寬貸;將中書侍郎、平章事馬胤孫、樞密使房、宣徽使李專美、河中節度使韓昭胤等予以除名。他把張延朗斬首,接着選拔三司使,難於有合適人選,石敬瑭很是後悔。[1]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五代史·卷69》,出自薛居正舊五代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五代史·卷26》,出自歐陽修新五代史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資治通鑑》卷280
  2. ^ [[中央研究院]] 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2020-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3. ^ 石敬瑭下令殺死張延朗在天福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即937年1月14日
  4. ^ 4.0 4.1 4.2 舊五代史卷69
  5. ^ 資治通鑑卷272
  6. ^ 《資治通鑑》卷273
  7. ^ 7.0 7.1 7.2 7.3 《資治通鑑》卷275
  8. ^ 8.0 8.1 8.2 新五代史卷26
  9. ^ 《資治通鑑》卷276
  10. ^ 《資治通鑑》卷277
  11. ^ 《資治通鑑》卷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