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世界、宇宙科幻和科學故事
《異世界》(英語:Other Worlds)、《宇宙科幻》(Universe Science Fiction)和《科學故事》(Science Stories)是雷蒙德·帕爾默主編的三本美國雜誌,其中《異世界》於1949年11月經帕爾默開辦的克拉克出版社發行並持續經營四年,刊有許多頗受好評的作品,如范·沃格特的《魔法村莊》,雷·布萊伯利《火星紀事》系列小說中的《虛無之路》。帕爾默既是主編又是出版商,所以能自主決定編輯政策,向讀者呈現各種各樣的科幻作品。
1953年,帕爾默與芝加哥商人合夥開辦貝爾出版社,並於同年六月開始出版《宇宙科幻》。帕爾默利用新公司停辦《異世界》並推出《科學故事》,以擺脫克拉克出版社面臨的財政困境,故而《科學故事》可以視為《異世界》的延續。但是,《科學故事》金玉其外,卻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內容;相比之下,《宇宙科幻》雖然外觀單調,但刊有不少頗具名氣的小說,如席奧多爾·史鐸金探討當時尚屬爭議話題的同性戀題材作品《世界可拋可棄》。
合伙人決定退出後,帕爾默創辦新公司接手兩本雜誌,但1955年又將兩者停刊,同時恢復《異世界》,從雜誌編號來看,新版《異世界》相當於老版和《宇宙科幻》的延續。新版不及老版成功,但偶有佳作,如馬里恩·齊默·布拉德利的長篇小說處女作《納拉比德拉的獵鷹》。1957年,主編將雜誌重點改為不明飛行物,更名《異世界飛碟》。1957年9月刊後,雜誌不再刊登虛構作品,帕爾默又將書名改成《飛碟,太空時代的奧秘》,此後沒有再更名,直至1976年6月停刊。
出版史
[編輯]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
1949 | 1/1 | |||||||||||
1950 | 1/2 | 1/3 | 1/4 | 2/1 | 2/2 | 2/3 | 2/4 | |||||
1951 | 3/1 | 3/2 | 3/3 | 3/4 | 4/1 | 3/6 | 3/7 | |||||
1952 | 3/5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
1953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
《異世界》前四年出版詳細資訊,表格最左側是年份,上方是月份,其他數字 代表「卷號/期數」,均由帕爾默主編。 |
1945年,《驚奇故事》主編雷蒙德·帕爾默(Raymond A. Palmer)在三月雜誌刊發理查德·夏普·謝弗(Richard Sharpe Shaver)的小說《利莫里亞未敢忘》(I Remember Lemuria),該文圍繞史前文明展開,將地球歷史上所有大災難都描繪成邪惡機械人所為。小說融虛構和真實於一體,讀者反響熱烈,促使帕爾默購買更多謝弗的作品,並通稱「謝弗謎團」(Shaver Mystery)。雜誌發行量大幅上漲,但出版商齊夫-戴維斯(Ziff Davis)卻以媒體嘲笑小說情節荒謬為由要求主編淡化影響。帕爾默雖然遵叢,但已蔭生去意,他於1947年自辦克拉克出版社(Clark Publications),並於次年推出《命運》(Fate)雜誌。[1]1949年,帕爾默離開齊夫-戴維斯並發行文摘尺寸雜誌《異世界科學故事》(Other Worlds Science Stories),主編列名「羅伯特·韋伯斯特」(Robert N. Webster),是帕爾默的化名,因為創刊號面世時他還沒有從齊夫-戴維斯離職,需要避免利益衝突[2]。帕爾默原計劃在這年辛辛那提舉辦的世界科幻大會向科幻愛好者免費發放創刊號雜誌,但受印刷延誤影響,雜誌面世時間推遲[3]。他在科幻大會上承認「羅伯特·韋伯斯特」是他的化名,並將創刊號的原創畫作交給大會組織者拍賣[4]。他還與首次參加世界科幻大會的21歲科幻愛好者比婭·馬哈蒂(Bea Mahaffey)面談,並馬上聘請她從1950年5月的第四期開始擔任總編[3][4]。
帕爾默計劃在1950年秋發行另一款科幻雜誌《想像》[5],但卻在六月遇上嚴重意外導致暫時癱瘓,編輯工作全由馬哈蒂接手。帕爾默雖然住院期間還能堅持協助兩本雜誌的編輯,但到這年九月已決定把《想像》轉賣給威廉·哈姆林(William Hamling),只保留《異世界》。[5][6]《異世界》定價35美分,在當時的美國市場偏高,但銷售火爆,促使帕爾默將出版周期從雙月刊縮短至六星期。但是,雜誌此時也面臨兩本幾乎同時問世的新雜誌競爭,分別是1949年末創刊的《奇幻與科幻雜誌》(The Magazine of Fantasy & Science Fiction)和1950年10月面世的《銀河系科幻小說》。[6][7]兩本雜誌都很熱銷,預算超出帕爾默的承受極限,《異世界》無法競爭[6]。雜誌的銷量尚算理想,促使帕爾默從1952年末開始將其轉為月刊並保持到1953年7月[8],但他的財務狀況依然逐漸惡化,以致最終無法支付印刷商的報酬[9]。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
1953 | 1 | 2 | ||||||||||
1954 | 3 | 4 | ||||||||||
《科學故事》僅發行四期,均由帕爾默和馬哈蒂主編。 |
芝加哥某位未透露姓名的商人與帕爾默聯繫,表示有意創辦科幻雜誌,對於深陷財務困境的帕爾默來說可謂天賜良機。他馬上與對方合夥新建貝爾出版社(Bell Publications),並創辦新雜誌《宇宙科幻》和《科學故事》。[9]《宇宙科幻》創刊號於1953年6月面世,此時《異世界》尚未停刊。新雜誌由合伙人注資,原計劃作為雙月刊,但實際上前四期是按季刊周期發行。前兩期雜誌顯示的主編叫「喬治·貝爾」(George Bell),實際上是帕爾默和馬哈蒂共用的化名。[10]《科學故事》於十月問世,同樣由「喬治·貝爾」主編,貝爾出版社發行[11],與《異世界科學故事》實際是同一本雜誌,只不過去掉書名開頭的「異世界」三字[8]。帕爾默在第二期《科學故事》說明開辦新雜誌主要是財政方面原因,「我們不得不立即停辦《異世界》,改成您正閱讀的雜誌。我們打電話給排版員中止八月的《異世界》,然後從雜誌素材中選出《科學故事》創刊號需要的社論和小說」。[12]訂閱《異世界》的讀者可以選擇續訂新公司任一種新雜誌[12]。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
1953 | 1 | 2 | 3 | |||||||||
1954 | 4 | 5 | 6 | 7 | 8 | |||||||
1955 | 9 | 10 | 11(32) | 12(33) | 13(34) | 14(35) | ||||||
1956 | 15(36) | 16(37) | 17(38) | 18(39) | 19(40) | |||||||
1957 | 20(41) | 21(42) | 22(43) | 23 | 24 | 25 | 26 | 27 | ||||
1958 | 28 | 29 | 30 | 31 | 32 | |||||||
《宇宙科幻》(藍色)、《異世界》和前幾期《異世界飛碟》的出版詳細資訊。十期《宇宙科幻》由帕爾默和馬哈蒂共同主編,此後 所有雜誌由帕爾默主編。 |
合伙人決定退出後,帕爾默先賣掉持有的克拉克出版社股份,用得來的錢買下合伙人在貝爾出版社的股份。接下來他又創辦帕爾默出版社,從第三期開始接手《宇宙科幻》,第二期開始接手《科學故事》,並且不再使用化名。[9][13]他推出《神秘雜誌》(Mystic Magazine),像《命運》一樣主要刊登神秘文學作品,其中既有真實內容,也有虛構作品[13][14]。《科學故事》銷售疲軟[15],1954年4月刊淪為絕響,但《宇宙科幻》還在堅持,1954年3月刊後開始按雙月刊周期發行[10][11]。《宇宙科幻》共發行十期,再從1955年5月號開始更名《異世界科幻》(Other Worlds Science Fiction)[10][16]。《異世界科幻》起初按《宇宙科幻》和過去《異世界》兩本雜誌的順序編號[16],帕爾默關閉位於伊利諾州埃文斯頓的辦事處,在威斯康星州的家裏編輯雜誌,馬哈蒂也在辛辛那提通過郵件繼續編輯。1955年11月,雜誌尺寸改為紙漿雜誌大小,但美國市場的紙漿雜誌幾乎都在這段時間消亡,此舉可謂與市場風向背道而馳。[13]1956年,帕爾默因出乎意料的稅收項目被迫解僱馬哈蒂,此後便獨自經營雜誌[17]。
1957年,帕爾默將雜誌刊文重心轉向不明飛行物。為在保住已有讀者的基礎上吸引新讀者,帕爾默在雜誌標題上做文章,突出「科幻」或「飛碟」字樣。例如1957年6月號的書名是《異世界飛碟》(FLYING SAUCERS from Other Worlds),其中「飛碟」的字母全部大寫;下一期(1957年7月)又改將「異世界」的字母全部大寫,變成「Flying Saucers from OTHER WORLDS」。他還希望藉此讓銷售商誤以為這是兩本不同的雜誌,進而延長雜誌在報攤上擺放的時間。這樣的實驗無法長久,從1958年7至8月號開始,雜誌名稱縮短成《飛碟》(Flying Saucers),而且不再刊登虛構作品。[18][19][20]帕爾默退休後來到威斯康星州波蒂奇縣阿默斯特(Amherst),親自負責印刷工作[19]。現有文獻記載僅側重包含科幻作品的雜誌,沒有為1958年後的雜誌索引,只知《飛碟》後來繼續刊登紀實文學直至1976年[2][21][22]。
內容和評價
[編輯]離開《驚奇故事》後,帕爾默仍對「謝弗謎團」興致滿滿,《異世界》創刊號的推薦小說就是謝弗的《利莫里亞的陷落》(The Fall of Lemuria),文中仍以虛構筆觸描述真實歷史。雜誌封面由經常為《驚奇故事》作畫的馬爾科姆·史密斯(Malcolm Smith)創作。[3]主編在創刊號宣稱要為讀者呈現各種類型的科幻小說,既有《類比科幻與事實》(Analog Science Fiction and Fact)刊登的硬科幻小說,也有其他業界領先雜誌如《驚奇故事》、《行星故事》(Planet Stories)和《驚險神奇故事》(Thrilling Wonder Stories)風格的作品。不過,創刊號許多文章都來自經常為《驚奇故事》供稿的作者,給讀者的印象和《驚奇故事》沒什麼兩樣,但僅數期後,《異世界》的品質就有顯著提升。[23]
《異世界》的主編和出版商是同一人,在當時市場上的科幻雜誌中基本獨樹一幟,這也意味着帕爾默可以自主決定編輯政策。他想找到新奇大膽的素材,雜誌發行前幾年也的確刊登過不少高質量作品。科幻史學家麥克·阿什利(Mike Ashley)認為,埃里克·弗蘭克·羅素(Eric Frank Russell)的《親愛的惡魔》(Dear Devil)、雷蒙德·瓊斯(Raymond F. Jones)的《水仙肖像》(Portrait of a Narcissus)、雷·布萊伯利《火星紀事》系列的《虛無之路》(Way in the Middle of the Air),以及范·沃格特的《魔法村莊》(Enchanted Village)和名作《貝格爾號航行日記》系列中的《神經之戰》(War of Nerves)都是比較高質量的小說。[2][24]弗里茨·萊伯向《異世界》供稿《范赫德與灰鼠夾》(Fafhrd and the Gray Mouser)系列的《七個黑祭司》(The Seven Black Priests),1953年3月雜誌刊登太空歌劇名家愛德華·埃爾默·史密斯(E. E. Smith)轉攻奇幻文學的作品《泰德里克》(Tedric)[25]。波爾·安德森(Poul Anderson)與戈登·迪克森(Gordon R. Dickson)合著的《英雄誕生》(Heroes Are Made)是霍卡(Hoka)系列的開山之作。帕爾默還從弗雷德里克·布朗和威爾遜·塔克(Wilson Tucker)等名家手中買來小說。[2]《奇幻與科幻雜誌》和《銀河系科幻小說》面世後,帕爾默難以競爭,所以無法維持雜誌品質,之後大部分作品都是平淡無奇的太空歷險[25][26]。阿什利認為,「謝弗謎團」的名聲不佳,連帶傷害帕爾默和雜誌的聲譽[2],《異世界》所刊大部分佳作都源自馬哈蒂的努力[2]。在他看來,馬哈蒂對推想小說「品味極佳」[27]。雜誌刊登的紀實作品也不乏佳作,如斯普拉格·德·坎普(L. Sprague de Camp)將著作《失落的大陸:歷史上的亞特蘭蒂斯主題》(Lost Continents: The Atlantis Theme in History)簡化而成的一系列文章,1952年開始持續刊發到1953年。雜誌封面非常美觀,而且經常在封底也有畫作,作者大多是業界名家,如史密斯、羅伯特·吉布森·瓊斯(Robert Gibson Jones)、哈羅德·麥考利(Harold McCauley)和漢尼斯·博克(Hannes Bok)。[8]
《科學故事》的畫作質量依然很高,1953年10月的創刊號封面由博克創作,這幅畫關聯的內文小說由傑克·威廉姆森(Jack Williamson)執筆,文中插畫也是博克繪製。另外三期封面由維吉爾·芬萊(Virgil Finlay)、阿爾伯特·紐策爾(Albert A. Nuetzell)各提供一期。科幻史學家溫迪·布斯菲爾德(Wendy Bousfield)覺得紐策爾創作的封面品質最佳,同時特別稱讚芬萊為最後一期《科學故事》繪製的內頁插畫。不過,雜誌刊登的小說沒能像畫作那樣保持高品質,所有文章的作者只有傑克·威廉森和馬克·雷諾茲(Mack Reynolds)頗具聲譽。《科學故事》的頁數比《異世界》少,所以留給紀實作品和讀者來信等互動欄目的空間也少,但帕爾默還是動用部分版面刊登漫畫,並為他自著的圖書宣傳,如他與肯尼士·阿諾德合著的《飛碟降臨》(The Coming of the Saucers)。[28]
與畫作美觀但內容平淡的《科學故事》相比,《宇宙科幻》截然相反,封面毫無特色,插圖品質低下,但刊登的小說卻頗有價值,特別是前兩期,科幻史學家凱斯比爾(E.F. Casebeer)認為這同樣應當歸功於馬哈蒂。早期雜誌曾發表默里·倫斯特(Murray Leinster)、馬克·克利夫頓(Mark Clifton)和雷諾茲的文章,還有羅伯特·布洛克的《忠實讀者》(Constant Reader)、席奧多爾·史鐸金探討當時尚屬爭議話題的同性戀題材作品《世界可拋可棄》(The World Well Lost)。帕爾默花費更多時間打理雜誌後,《宇宙科幻》的畫作品質提升,芬萊、勞倫斯·史蒂文斯(Lawrence Stevens)和埃德·卡地亞(Edd Cartier)為雜誌提供優秀的內頁插圖。凱斯比爾認為芬萊和史蒂文斯的插圖質量最高,但文章品質又在相對良好的開局後開始走下坡路。最後三期雜誌的畫作質量很差,封面採用低質黑白作品,內頁基本沒有插圖。[29]
1955年5月復刊的第一期《異世界》也是黑白封面,後來恢復彩色,但起初幾期都是直接翻版老版雜誌封面,1956年才開始有新畫作[13]。1955年11月是首期紙漿雜誌,封面採用詹姆斯·艾倫·聖約翰(J. Allen St. John)原載1952年11月雜誌的作品[13][30]。帕爾默執掌《驚奇故事》期間還曾主編《奇妙歷險》,該雜誌曾於1939年面臨停刊,但憑藉聖約翰的畫作轉危為安[13]。新版《異世界》的小說品質不理想,但也偶有佳作,如1957年刊登的瑪麗昂·齊默·布拉德利長篇小說處女作《納拉比德拉的獵鷹》(Falcons of Narabedla)。帕爾默還買下布拉德利達科夫系列(Darkover)小說首作《奧爾多內斯之劍》(The Sword of Aldones),但從未發表,最終將文稿退回布拉德利。帕爾默一度打算刊登斯圖爾特·伯恩(Stuart J. Byrne)的小說《火星人猿泰山》(Tarzan on Mars),該文涉及的虛構世界由埃德加·賴斯·巴勒斯創作,但因無法取得授權作罷。[17]
帕爾默一直對不明飛行物很感興趣,1951年就在《異世界》刊登署名「AVG船長」(Captain A.V.G.)的小說《乘飛碟飛行》(I Flew in a Flying Saucer)。雷斯特·德爾·雷伊(Lester del Rey)的科幻雜誌史著作推斷該文就是帕爾默所寫。[31]但是,帕爾默最終決定放棄科幻文學,從1957年6月開始,僅6月、7月和9月三期雜誌包含虛構作品,此後就變成不明飛行物題材的紀實文學雜誌[2]。他在後來的雜誌表示,只要是與飛碟有關的新聞,包括傳聞他都會刊登,但也會揭穿所有他能證明不實的謠傳。此後20年間,他提出多種邊緣設想,例如1959年12月的《飛碟,太空征服雜誌》發文宣稱地球不是球形,而是甜甜圈形,飛碟來自地球表面未經探索的區域。[32]1965年,帕爾默刊登德爾瑪·布萊恩特(Delmar H. Bryant)的文章,駁斥地球空心的設想,但第二年又表示地球可能是甜甜圈形。1970年6月雜誌封面刊登太空觀察甜甜圈形地球的圖片,帕爾默宣稱這是衛星照片證據。[33]
書目詳細資訊
[編輯]《異世界》由雷蒙德·帕爾默主編,1949年11月至1953年7月由克拉克出版社發行,1955年5月到至少1957年11月由帕爾默出版社發行[16]。《科學故事》和《宇宙科幻》先由貝爾出版社分別發行一期和兩期,此後均由帕爾默出版社發行,兩本雜誌都是帕爾默和比婭·馬哈蒂主編[10][11]。《異世界》起初是文摘雜誌尺寸,1955年11月刊開始改為紙漿雜誌規格;《科學故事》和《宇宙科幻》都是文摘雜誌尺寸,三本雜誌均定價35美分,其中《異世界》至少到1958年結束時仍未調整價格[10][11][16][22]。《異世界》的創刊號是160頁,1955年5月回歸時改為128頁,改版成紙漿雜誌後又減至96頁,此後至少保持到1957年11月刊[16]。《科學故事》和《宇宙科幻》自始至終都是128頁[34][10]。
只刊登紀實作品後,1958年7至8月的雜誌(這兩個月只有一期)更名《飛碟,太空征服雜誌》(Flying Saucers, The Magazine of Space Conquest)。1961年又兩次變更書名,先是《飛碟,太空奧秘雜誌》(Flying Saucers, The Magazine of Space Mysteries),後又改成《飛碟,太空時代的奧秘》(Flying Saucers, Mysteries of the Space Age),似後沒有再更名,直到1976年停刊[2]。
腳註
[編輯]- ^ Ashley (1985a), pp. 32–33.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Ashley, Edwards & Nicholls 2015.
- ^ 3.0 3.1 3.2 Ashley (1985c), p. 458.
- ^ 4.0 4.1 Nadis (2013), p. 145.
- ^ 5.0 5.1 Ashley (2005), p. 10.
- ^ 6.0 6.1 6.2 Ashley (1985c), pp. 460–461.
- ^ Lawler (1985), p. 290.
- ^ 8.0 8.1 8.2 Ashley (1985c), p. 462.
- ^ 9.0 9.1 9.2 Casebeer (1985), p. 692.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Casebeer (1985), p. 694.
- ^ 11.0 11.1 11.2 11.3 Bousfield (1985), p. 555.
- ^ 12.0 12.1 Bousfield (1985), p. 552.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Ashley (1985c), p. 463.
- ^ Ashley (1985b), p. 417.
- ^ Ashley (2005), p. 62.
- ^ 16.0 16.1 16.2 16.3 16.4 Ashley (1985c), p. 466.
- ^ 17.0 17.1 Ashley (1985c), p. 464.
- ^ Ashley (1985c), pp. 464–465.
- ^ 19.0 19.1 Ashley (2005), pp. 184–185.
- ^ Ashley (2016), p. 448.
- ^ Issue Grid: Other Worlds Science Stories & The 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
- ^ 22.0 22.1 Stephensen-Payne.
- ^ Ashley (1985c), pp. 458–459.
- ^ Ashley (1985c), pp. 459–460.
- ^ 25.0 25.1 Ashley (1985c), p. 461.
- ^ Ashley (2005), pp. 9–10.
- ^ Ashley (2005), p. 61.
- ^ Bousfield (1985), pp. 552–554.
- ^ Casebeer (1985), pp. 692–693.
- ^ Publication: Other Worlds Science Stories, November 1955 & The 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
- ^ del Rey (1979), p. 162.
- ^ Nadis (2013), pp. 232–235.
- ^ Nadis (2013), pp. 236–238.
- ^ Issue Grid: Science Stories & The 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
參考文獻
[編輯]- Ashley, Mike. Amazing Stories. Tymn, Marshall B.; Ashley, Mike (編).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5a: 14–49. ISBN 978-0-313-21221-5.
- Ashley, Mike. Mystic Magazine. Tymn, Marshall B.; Ashley, Mike (編).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5b: 417–418 [2020-09-26]. ISBN 978-0-313-21221-5.
- Ashley, Mike. Other Worlds Science Stories. Tymn, Marshall B.; Ashley, Mike (編).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5c: 457–466. ISBN 978-0-313-21221-5.
- Ashley, Mike. Transformations:The Story of the Science-Fiction Magazines from 1950 to 1970. Liverpool: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5 [2020-09-26]. ISBN 978-0-85323-779-2.
- Ashley, Mike. Science Fiction Rebels: The Story of the Science-Fiction Magazines from 1981 to 1990. Liverpool: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16. ISBN 978-1-78138-260-8.
- Bousfield, Wendy. Science Stories. Tymn, Marshall B.; Ashley, Mike (編).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5: 551–555 [2020-09-26]. ISBN 978-0-313-21221-5.
- Casebeer, E.F. Universe Science Fiction. Tymn, Marshall B.; Ashley, Mike (編).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5: 692–694 [2020-09-26]. ISBN 978-0-313-21221-5.
- del Rey, Lester. The World of Science Fiction: 1926–1976: The History of a Subculture. New York: Del Rey Books. 1979 [2020-09-26]. ISBN 978-0-345-25452-8.
- Lawler, Donald L. Galaxy Science Fiction. Tymn, Marshall B.; Ashley, Mike (編).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Weird Fiction Magazines.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5: 290–309 [2020-09-26]. ISBN 978-0-313-21221-5.
- Nadis, Fred. The Man From Mars: Ray Palmer's Amazing Pulp Journey. New York: Jeremy P. Tarcher/Penguin. 2013. ISBN 978-0-399-16054-7.
- Issue Grid: Science Stories. The 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 [2020-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 Publication: Other Worlds Science Stories, November 1955. The 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 [2020-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 Ashley, Mike; Edwards, Malcolm; Nicholls, Peter. Culture : Other Worlds : SFE : Science Fiction Encyclopedia. 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Gollancz. 2015-09-20 [2020-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4).
- Issue Grid: Other Worlds Science Stories. The Internet Speculative Fiction Database. [2020-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 Stephensen-Payne, Phil. Other Worlds. www.philsp.com. Galactic Central Publications. [2020-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