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施羅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帕特·施羅德
帕特·施羅德
美國眾議院議員
來自科羅拉多州英語Colorado's 1st congressional district選區
任期
1973年1月3日—1997年1月3日
前任邁克·麥凱維特
繼任戴安娜·迪蓋特
個人資料
出生帕特里夏·內爾·斯科特
(1940-07-30)1940年7月30日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
逝世2023年3月13日(2023歲—03—13)(82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祝賀城
政黨民主黨 民主黨
配偶詹姆斯·施羅德1962年結婚)
兒女2
學歷

帕特里夏·內爾·斯科特·施羅德(英語:Patricia Nell Scott Schroeder,1940年7月30日—2023年3月13日),美國政治人物,1973年至1997年間任科羅拉多州第一選區眾議院議員,民主黨籍,第一位科羅拉多州女性眾議員,同時在退休時也是任職時間最長的女性眾議員[1]

早年生活[編輯]

施羅德在1940年7月30日生於俄勒岡州的波特蘭,母親是一名幼兒園教師,父親是一名飛行員,擁有一家民航保險公司[2]。施羅德小時候就跟隨父母搬到了艾奧瓦州德梅因,並在15歲時在那裏取得了航空人員證書,此後開始通過提供飛行服務來賺取學費[1]。1958年,施羅德自西奧多·羅斯福高中英語Theodore Roosevelt High School (Iowa)畢業後進入了明尼蘇達大學學習歷史學[1],在此期間她加入了女生聯誼會Chi Omega(ΧΩ)。1961年,施羅德取得文學學士學位,其後又在1964年從哈佛大學取得法律博士學位[3]

1962年8月18日,施羅德與哈佛大學法學院同學吉姆·施羅德結婚,並與他一起搬到了科羅拉多州的丹佛,而吉姆則加入了當地的一個律師事務所。兩人分別在1966年和1970年生下了兩個孩子[4][5]。1964年到1964年間,施羅德進入國家勞動關係委員會工作。她還擔任了美國計劃生育聯合會的法律顧問,同時在丹佛的公立學校擔任教師[6]

眾議院生涯[編輯]

競選[編輯]

1970年,施羅德的丈夫吉姆參加了科羅拉多的州議會選舉,但最終以42票的差距落敗;與此同時,另一名來自丹佛的民主黨員布萊恩·R·羅傑斯(科羅拉多州第一選區)也在初選中敗給了更為偏向自由派的克雷格·巴恩斯,而最終贏得大選的則是共和黨的邁克·麥凱維特。1972年選舉前夕,吉姆向一個拒絕讓妻子參選國會的男候選人詢問他的妻子是否會參選,對方則反問了一句「你的呢?」雖然並非正式對話,但施羅德還是因此產生了參政的想法,遂以反對越南戰爭的立場參加了選舉[4][7]

由於大部分人認為施羅德的獲勝幾率很低,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和多數婦女組織幾乎沒有給予施羅德任何支持。但過於自信的麥凱維特直到選舉前一周仍一直待在華盛頓,而施羅德卻憑藉在戰爭、環境和兒童關懷等方面的觀點收穫了大量支持,最終以略高於8,000票的優勢獲勝[4],以32歲的年紀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二年輕的女性國會議員[8]。在此之前,麥凱維特曾經擔任丹佛的地方檢察官,是自1947年迪恩·吉萊斯皮英語Dean M. Gillespie以來第一個代表丹佛的民主黨員,但施羅德在這一次當選之後又當選了11次,使得丹佛又回到了以民主黨為主的狀態。在這11次選舉當中,施羅德只面臨過一次勢均力敵的競爭,當時她的得票率為53%,是其唯一一次得票率低於58%。

施羅德曾於1984年出現在沃爾特·蒙代爾總統競選的備選夥伴名單之中[9],不過蒙代爾最終選擇的是傑羅丁·費拉羅

數年後,施羅德根據《信息自由法》請求查閱聯邦調查局內與她有關的檔案,最終發現自己在第一次競選國會時受到了監視,並得知聯邦調查局所使用的線人是她丈夫的理髮師,此外還雇過一個叫蒂莫西·雷德芬(Timothy Redfern)的人從她家拿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機密文件」,例如女性選民聯盟發給她的一份捐款報表和她的一個競選胸針。對此施羅德表示這向她展示了約翰·埃德加·胡佛和他的團隊是多麼「偏執」( paranoid)[10]

國會經歷[編輯]

施羅德是第一個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工作的女性職員[11],提倡實施軍備控制和對軍費開支作出削減[1]。1983年,施羅德成立了眾議院兒童、青年和家庭選舉委員會英語United States 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該機構於1995年解散[12]

施羅德在進入國會山工作時,除了她以外僅有13名女性,她因此將國會成為「男人的古拉格」。她較為出名的特質是能在國會議員和母親這兩個角色之間做出平衡,甚至曾把尿布帶到議政大廳[11]。她在推動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方面做過許多工作,曾在1978年推動過一部《懷孕歧視法案》,在促成配偶養老金改革、向女性開放軍隊工作以及命令醫學研究人士必須把女性考慮在內等方面做過很多貢獻[1],也是《1993年家庭與醫療假法案英語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 of 1993》及《1985年軍人家庭法案》的重要推動者之一[11]。此外,施羅德主張女性應該獲批准執行飛行戰鬥任務,這一提議於1993年獲國防部長萊斯·阿斯平通過[1]。另一方面,施羅德也曾參與過國會本身的改革,致力於削弱委員會主席長期以來對委員會的控制[11],還曾經就國會「隱秘處」(hideaways)的問題與議長卡爾·阿爾伯特爭論[13]以及質問過住在辦公室的國會議員為何不用交稅[14]

施羅德對自己的描述為「在財政問題上持保守觀念」。1981年,施羅德投票反對里根總統的減稅政策,認為這會讓美國無法承受;她亦1986年的稅收改革法案,支持更高的累進稅率。1986年,施羅德在美國民主行動英語Americans for Democratic Action的支持率達到95%,同年在全國納稅人聯盟的排名中,她被認為在財政問題上比傑克·肯普更為保守。1989年,施羅德在歷次針對喬治·赫伯特·沃克·布殊政府的投票之中投下反對票的比例達到79%,位居最高,而且經常不與民主黨同僚一起投票[4][5][15]

1988年施羅德在參加總統競選時所使用的一個胸針

施羅德於1987年擔任了加里·哈特英語Gary Hart總統競選團隊的負責人,直到哈特後來因為性醜聞退出競選。在哈特宣佈退出時,施羅德強烈表示希望加入競選,不過其後又在9月29日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揮淚表示不知該如何參加[16]。她的這一舉動飽受批評,保守派認為她舉止不當,一些女權主義者也認為她這樣會讓外界覺得女性政治人物不嚴肅[1]。施羅德表示自己直到2007年還在因為這次新聞發佈會收到惡意郵件,其中大部分發送者都是女性,她認為這體現了人們對於男性和女性政治人物的雙標,「男性在公共場合哭泣時,人們往往認為他們了不起,而對於女性來說這就是個禁區」[17]

1989年,施羅德寫了一本書,談論了自己的個人經歷和為制定與諸如育嬰假、兒童照顧、家庭經濟、家庭規劃等與家庭問題有關的政策所做的努力[18]

1996年,施羅德宣佈從國會退休,並表示原因是她對眾議院的多數黨共和黨不滿意,以及不想在國會內待到老[6],其職位最終由同樣來自民主黨的戴安娜·迪蓋特代替。她在告別記者會上以開玩笑的方式總結了自己在聯邦國會裏的24年時光[13],其後又在1998年將回憶錄命名為「在眾議院裏24年的工作……這個地方還是一團糟」(24 years of House Work...and the Place Is Still a Mess)[3]

出版業生涯[編輯]

2015年的施羅德

施羅德在1997年被任命為美國出版商協會主席和行政總裁,此後在這兩個職位上工作了11年時間[19]。她建議政府收緊著作權法,在埃爾德雷德訴阿什克羅夫特一案中支持政府,反對Google將書籍數碼化的計劃以及在網上發佈限制性內容[1]。她亦反對圖書館在未經出版商、作者等出版業人士同意的情況下提供電子內容的做法,認為這樣做會使參與創作的人得不到相應的報酬[20]。施羅德非常關注兒童和障礙人士的閱讀問題,於2008年加入了全國領導人盲人識字諮詢組織(National Leadership Advisory Group for Braille Literacy),呼籲出版商在出版書籍時應該多考慮盲人等有閱讀障礙者[21]。除此之外,施羅德還是2003年美國筆會中心/紐曼[註 1]私房獎的評委之一[註 2][22]

2012年,施羅德以手機軟件的形式口述了一個教育兒童如何尊重家庭的故事[23]。7月24日,施羅德在《赫芬頓郵報》的一個專欄里發表了自己敘述這個故事的過程和對兒童讀書軟件的看法[24],其後《連線》雜誌亦刊登了一期內容對施羅德和這個故事作了介紹[25]

軼事[編輯]

施羅德小時候患有弱視,因此需要佩戴眼罩。她的父親從小就希望把她培養成一個非傳統女性,教育她從來不要在敵人面前皺眉,這樣才能形成威懾。而她在進入哈佛讀書時,班裏的550人中僅有15人是女生,一名男生在分配座位時還曾拒絕跟她做同桌[4]。甚至哈佛法學院校長也曾對她說:「你知不知道你來到這裏佔去了一個男生的位置?」,而施羅德則回應道:「我只是進不了耶魯才來這裏的。」[6]

根據施羅德本人的回憶,約翰·韋恩在越戰時期曾給過她一把寫有「去他媽的共產主義」(Fuck Communism)的銀色打火機,令她一直都不知道怎麼辦[26]

施羅德為第40任總統朗奴·列根取了一個叫特富龍總統的外號,以形容里根幾乎跟任何醜聞都不沾邊。她表示這是自己在用一個聚四氟乙烯平底鍋煎蛋時得到的靈感,形容「政治問責總是像我鍋里的蛋一樣從里根身邊滑過」[27]。隨着這一外號越來越流行,聚四氟乙烯生產商杜邦公司曾經找到施羅德,威脅稱可能會告她侵權[6]

當被問到如何在政治身份與母親身份之間取得平衡時,施羅德說自己「有一個大腦和一個子宮,它們可以同時運作」[28]

在一場1995年的辯論上,議員杜克·康寧漢英語Duke Cunningham發表了一段恐同言論,伯尼·桑德斯和施羅德紛紛表示反對,康寧漢對桑德斯說道:「坐下,你這個社會主義者。」施羅德遂問道:「議會調查組,議長先生,如果這位先生不是一名紳士的話,我們是否還一定要叫他紳士?」 [29]

施羅德曾經表示五角大樓的男性官員如果是女性,他們或許會無時無刻不處於懷孕狀態,因為他們從來不會說「不」[30]

施羅德在上學時曾經非常渴望去中國,並一度為此苦學中文[4]。後來她在1979年去了一次中國,並在一個於美國大使館舉辦的復活節派對上扮成一個兔子與當地兒童玩耍[4]

在1995年的一場財政預算辯論上,民主黨人宣稱美國的社會保障會讓老年人除了吃狗肉之外別無選擇,主持人拉什·林博對此開玩笑稱他準備為自己的母親準備一個開罐器,施羅德在議政廳對此番言論作出批評[31][32]

晚年[編輯]

自美國出版商協會退休後,施羅德和丈夫搬到了佛羅里達州的祝賀城。這個城市是由華特迪士尼公司建立的一個新市鎮,而施羅德是迪士尼CEO邁克·艾斯納的老熟人,後者曾參與過這個城市的建立[19]。2010年,祝賀城被劃入佛羅里達州第八國會選區,施羅德支持代表該選區的民主黨議員阿蘭·蓋雷森連任,理由是她贊同蓋雷森在女性問題上的立場[33]。不過蓋雷森輸掉了這次選舉,隨後又參加了2012年的選舉,施羅德再次對其表示支持,蓋雷森最終也成功勝選。

施羅德是佛羅里達州女性選民聯盟英語League of Women Voters of Florida的董事會成員之一,也是呼籲對聯合國實行民主改革的建立聯合國議會大會運動英語Campaig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ted Nations Parliamentary Assembly支持者[34]

2023年3月13日,施羅德因中風併發症在祝賀城的一家醫院去世[6]。她要求用她的骨灰做一塊磚,以為其他女性敞開大門[35]

文化描述、影響與所獲獎項[編輯]

1979年,Supersisters公司出版了一套描繪著名女性人物的交換卡片,其中一張卡片為施羅德[36]

1985年,施羅德被選入科羅拉多州女性名人堂[37],1995年,施羅德又被收錄到國家女性名人堂[38]

1988年,喜劇演員諾拉·鄧恩在《週六夜現場》的一個幽默短劇中對施羅德作了模仿。短片將施羅德描述成了一個民主黨初選辯論的調解員,並在開頭就模仿了施羅德退出總統競選時的記者會。除了鄧恩以外,參演這個短劇的其他演員包括丹納·卡維英語Dana Carvey(模仿喬治·赫伯特·沃克·布殊)、丹·艾克洛德(模仿鮑勃·多爾)、菲爾·哈特曼(模仿傑克·肯普)、艾爾·弗蘭肯(模仿帕特·羅伯遜)和凱文·尼龍(模仿皮特·杜邦)[39][40]

2003年,施羅德為羅賓·摩根英語Robin Morgan主編的作品選集《Sisterhood Is Forever: The Women's Anthology for a New Millennium》提供了一篇作品[41]

2006年,國家女性與家庭研究中心(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Women & Families)向施羅德頒發了一項女性先驅獎(Foremother Award),以表彰她一生所取得的成就[42]

2010年,施羅德進入了共同事業組織英語Common Cause的全國管理委員會。

施羅德在國會任職期間曾牽頭調查和清除落基山兵工廠內儲存的神經毒氣,其後又將兵工廠改造成了一個動物保護區,2015年,這個保護區被以施羅德的名字重新命名[43][44]

2016年,HBO出品的電影《關鍵判決英語Confirmation (film)》中出現了施羅德,由演員揚·雷德克里夫(Jan Radcliff)飾演[45][46]

參見[編輯]

註釋[編輯]

  1. ^ 保羅·紐曼
  2. ^ 獲獎者為馬里蘭州蒙哥馬利縣一名推動下架兩部青少年性啟蒙書籍的圖書管理員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Seelye, Katharine Q. Patricia Schroeder, Feminist Trailblazer in Congress, Dies at 82有限度免費查閱,超限則需付費訂閱. The New York Times. 2023-03-14 [2024-05-03]. 
  2. ^ Harris, Laurie Lanzen (編). Biography Today: Profiles of People of Interest to Young Readers : 1997 Annual Cumulation, Volume 5, Issue 1. Detroit, Mich.: Omnigraphics. 1998: 269. ISBN 9780780802766. 
  3. ^ 3.0 3.1 Daniel, Douglass K. Former Rep. Pat Schroeder, pioneer for women's rights, dies. Associated Press. 2023-03-13 [2024-05-03].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Schroeder, Patricia (1940–). Encyclopedia.com. 
  5. ^ 5.0 5.1 Ferraro, Susan. The prime of Pat Schroeder. The New York Times. 1990-07-01. 
  6. ^ 6.0 6.1 6.2 6.3 6.4 Hasson, Judi. Patricia Schroeder, congresswoman who wielded barbed wit, dies at 82有限度免費查閱,超限則需付費訂閱. The Washington Post. 2023-03-13 [2024-05-03]. 
  7. ^ Greene, Michele. Pat Schroeder's Ambition to Be First Lady in the Oval Office Nears the Moment of Truth. People. 1987-09-07. 
  8. ^ SCHROEDER, Patricia Scott. House, Art & Archives –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2024-05-03]. 
  9. ^ Kate Northcott, "Woman on presidential ticket seen as asset this year", Minneapolis Tribune, June 17, 1984, p. 6A.
  10. ^ Schroeder, Pat. Chapter 1 Kamikaze Run. 24 Years of House Work ... and the Place Is Still a Mess. Google Books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 1998 [2024-05-03]. ISBN 9780836287349 –透過The New York Times. 
  11. ^ 11.0 11.1 11.2 11.3 Women in Congress / Patricia S. Schroeder, Representative from Colorado. Office of the Clerk of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2024-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3). 
  12. ^ Cooper, Kenneth. Four House Select Committees Expire As Symbols Of Reform. The Washington Post. 1993-04-01 [2024-05-03]. 
  13. ^ 13.0 13.1 Lowy, Joan A. Pat Schroeder: a woman of the Hous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2003 [2024-05-03]. ISBN 978-0-8263-3098-7. 
  14. ^ Groer, Anne. Lawmaker: Are Live-in Offices Taxable Benefit?. Orlando Sentinel. February 3, 1995 [2024-05-03]. 
  15. ^ Bonk, Kathy. THE CAMPAIGN THAT NEVER WAS : A Pat Schroeder Strategist Tell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Colorado Congresswoman's Try for the Presidency. Los Angeles Times. 1987-11-15. 
  16. ^ Weaver, Warren Jr. Schroeder, Assailing 'the System,' Decides Not to Run for President. The New York Times. 1987-09-29. 
  17. ^ Benac, Nancy. Has the political risk of emotion, tears faded?. USA Today. Associated Press. 2007-12-19. 
  18. ^ Schroeder, Pat. Champion of the great American family: a personal and political book. Camp, Andrea; Lipner, Roby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9. ISBN 0-394-56574-6. OCLC 18463220. 
  19. ^ 19.0 19.1 Lennard, Natasha. For Patricia Schroeder, Life's Disney-land. Politico. 2010-10-05 [2024-05-03]. 
  20. ^ The Former Congresswoman Is Battling For America's Publishers. The Washington Post. 2001-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20). 
  21. ^ Pat Schroeder to Serve on National Leadership Advisory Group for Braille Literacy. 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Blind. 2008-09-22 [2024-05-03]. 
  22. ^ Montgomery County librarian honored for returning banned books to shelves. Plainview Daily Herald. 2003-04-01 [2024-05-03]. 
  23. ^ "The House that Went on Strike"
  24. ^ The Huffington Post.
  25. ^ Pat Schroeder Interview and The House That Went On Strike. Wired –透過www.wired.com. 
  26. ^ Notable Quotables. The Harvard Crimson. 1986-09-07. 
  27. ^ Rosenbaum, David. Working Mother. The New York Times. 1998-05-17 [2024-05-03]. 
  28. ^ What does it take to be a 'likable' woman in politics?. The Cut. 2019-01-29 [2024-05-03]. 
  29. ^ Felber, Katie; Reilich, Gabriel. Watch Bernie Sanders Shut Down a Homophobic House Member in This Video From 1995. Good. 2016-01-19 [2024-05-03]. 
  30. ^ SCHROEDER, Patricia Scott. 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History, Art & Archives. 
  31. ^ Doing the Limbaugh. The American Spectator. 2009-01-26 [2024-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1). 
  32. ^ Pat Schroeder: Still Crying After All These Years. The Rush Limbaugh Show. 2007-04-16 [2024-05-03]. 
  33. ^ YouTube – Former Rep. Pat Schroeder Supports Alan Grayson. YouTube. 2010-10-20 [2024-05-03]. 
  34. ^ Statements. Campaign for a UN Parliamentary Assembly. [2024-05-03] (美國英語). 
  35. ^ Patricia Schroeder Obituary (1940 - 2023) - Celebration, FL - Denver Post. Legacy.com. [2024-05-03]. 
  36. ^ Wulf, Steve. Supersisters: Original Roster. Espn.go.com. 2015-03-23 [2024-05-03]. 
  37. ^ Patricia Schroeder. Colorado Women's Hall of Fame. 
  38. ^ Former Congresswoman Pat Schroeder to Speak at UNLV | News Center |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Unlv.edu. 1997-09-02 [2024-05-03]. 
  39. ^ Watch Saturday Night Live Highlight: Republican Debate '88 Cold Open – NBC.com, 2015-05-26 [2024-05-03] (美國英語) 
  40. ^ User Clip: Patricia Schroeder Cries While Announcing She Will Not Seek the Democratic Nomination | C-SPAN.org. www.c-span.org. [2024-05-03]. 
  41. ^ Morgan, Robin (編). Sisterhood Is Forever: The Women's Anthology for a New Millennium. Washington Square Press. 2003: 28–42 [2024-05-03]. ISBN 9781416595762. 
  42. ^ Previous Foremothers and Health Policy Heroes.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Women & Families. [2024-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4). 
  43. ^ Visitor Center At Rocky Mountain Arsenal Renamed To Honor Pat Schroeder - CBS Colorado. www.cbsnews.com. 2015-04-08 [2024-05-03] (美國英語). 
  44. ^ Krieger, Dave. A conversation with Pat Schroeder. Boulder Daily Camera. 2015-05-15 [2024-05-03] (美國英語). So when I got elected in '72, I got on th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got a top-secret classification... said I wanted to know what it was. "Oh, well it's nerve gas."... sitting in canisters at the end of the runway... I invited myself to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Nerve Gas... So I kept raising hell. I found a Rachel Carson piece from the '60s... farmers around the arsenal having trouble with their cattle and she thought it was because of stuff at the arsenal...  
  45. ^ Welch, Rosanne; Lamphier, Peg A. American Women'ís History on Film. Abc-Clio. 2022-11-07. ISBN 9781440866616. 
  46. ^ Confirmation (TV Movie 2016). IMDb. 

外部連結[編輯]

  • 美國眾議院提供的簡介
  • Lowy, Joan A., Pat Schroeder: a woman of the House(新墨西哥大學出版社,2003年),ISBN 978-0-8263-3098-7
  • 美國出版商協會
美利堅合眾國眾議院
前任者:
邁克·麥凱維特
科羅拉多州第一國會選區眾議員
1973–1997
繼任者:
戴安娜·迪蓋特
前任者:
伊麗莎白·霍爾茨曼英語Elizabeth Holtzman
美國眾議院婦女問題黨團會議主席
1979–1995
繼任者:
康妮·莫雷拉英語Connie Morella
前任者:
喬治·米勒
美國眾議院兒童、青年和家庭選舉委員會
1991–1993
職位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