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白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巫白慧(1919年9月9日[1]—2014年10月2日),男,祖籍廣東惠州,生於香港,中國印度哲學研究專家。巫白慧專長梵語文學,因明學和印度哲學,為印度哲學研究和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生平[編輯]

2014年10月2日在北京病逝[2]

著作[編輯]

主要著作有《聖教論》、《奧義書哲學與佛教》、《印度哲學》及《〈梨俱吠陀〉神曲選》等。[3]

獎項和榮譽[編輯]

1984年榮獲印度國際大學頒發的名譽文學博士學位及最高榮譽教授稱號。1985年榮獲「印度總統獎」。

評價[編輯]

「巫白慧從正理因明的沿革出發,認真探究了新因明的核心理論因三相。通過對《因明入正理論》梵本與漢譯的對比研究,巫先生明確指出,玄奘所翻譯的因三相,完全符合原着意旨,契合因明原理,既準確又具有科學的創造性,從而澄清了學術界長期以來在因明理論上和文義上對玄奘譯文的懷疑和誤解」。[4]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