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扎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寬扎節
在一個基納拉英語kinara上的七根蠟燭,象徵寬扎節的七個教義
參與者非洲裔美國人非裔的一部分
類型文化和民族
意義慶祝非洲傳統,團結和文化。
活動團結
創新
信仰
奉獻
日期12月26日到1月1日
相關節日泛非主義

寬扎節(英語:Kwanzaa/ˈkwɑːn.zə/)是一年一度的慶祝非裔美國人文化的節日,從12月26日到1月1日舉行,通常在第6天舉行名為卡拉穆的公共盛宴,達到高潮。[1]它是由毛拉·卡倫加根據非洲不同地區(包括西非和東南部)的非洲豐收節傳統創造的。寬扎節第一次慶祝是在1966年。

歷史和詞源[編輯]

1966年,在瓦茨騷亂之後,美國毛拉·卡倫加創建了寬扎節,[2]作為一個特別的非裔美國人節日。[3][4]卡倫加說,他的目標是「給黑人一個聖誕節之外的選擇,讓他們有機會慶祝自己和自己的歷史,而不是簡單地模仿主流社會的做法。」[5]卡林加是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黑人權力運動(Black Power movement)的重要人物,對他來說,設立這樣的節日還強調了一個基本前提,即「在暴力革命之前,你必須經歷一場文化革命」。文化革命賦予了人們身份、目的和方向。」[6]

根據卡倫加的說法,寬扎節這個名字來源於斯瓦希里語,意思是「初熟的果實」。[7]聖果節存在於南部非洲,在12月/ 1月與南部冬至一起慶祝,卡倫加的部分靈感來自他讀到的祖魯人的豐收節。[8]於是決定在這個節日的名字中加上一個「a」,這樣它就有了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七個字母。[9]

在寬扎節的早期,卡倫加說這是聖誕節的一個替代。他認為耶穌是精神病,基督教是黑人應該迴避的「白人」宗教。[10]隨着寬扎節獲得主流信徒的支持,卡倫加改變了他的立場,使基督徒不會被疏遠,他在1997年出版的《寬扎節:家庭、社區和文化的慶祝》一書中寫道:「寬扎節的創立不是為了給人們提供一個替代自己宗教或宗教節日的選擇。」[11]許多非裔美國人慶祝寬扎節的同時也慶祝聖誕節。[12]

寬扎節最初是在加州創立的,後來擴展到美國以外的地區。[13]

七個原則[編輯]

寬扎節慶祝其創始人所稱的寬扎節的七項原則,或非洲遺產的七項原則。他們是在1965年開發的,比寬扎節早一年。這七個原則組成了Kawaida,這是一個斯瓦希里語單詞,意思是「共同的」。

寬扎節的七天都遵循如下的一項原則:[14]

  1. Umoja(團結):爭取並維持家庭、社區、國家和種族的團結。
  2. Kujichagulia(自我決定):定義和命名我們自己,以及創造和為自己說話。
  3. Ujima (集體工作和責任):共同建立和維護我們的社區,把我們兄弟姐妹的問題變成我們的問題,並一起解決它們。
  4. Ujamaa (合作經濟學):建立和維持我們自己的商店和其他商業,並共同從中獲利。
  5. Nia (目的):使我們的集體使命成為社區的建設和發展,以恢復我們的人民傳統的偉大。
  6. Kuumba (創造力):我們總是盡我們所能,以我們所能的方式去做,為了讓我們的社區比我們繼承來的更美麗,更有益。
  7. Imani (信仰):全心全意地相信我們的人民,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老師,我們的領袖,以及我們鬥爭的正義和勝利。

參考文獻[編輯]

  1. ^ Why Kwanzaa Video. Maulana Karenga. [December 7,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9). 
  2. ^ Wilde, Anna Day. "Mainstreaming Kwanzaa." Public Interest 119 (1995): 68–80.
  3. ^ Alexander, Ron. The Evening Hours.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30, 1983 [December 15, 2006]. 
  4. ^ Ham, Mary Katharine. My Rocky Relationship With Kwanzaa. Townhall. [2021-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31). 
  5. ^ Kwanzaa celebrates culture, principles. [2021-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08). 
  6. ^ Mayes, Keith A. Kwanzaa: Black Power and the Making of the African-American Holiday Tradition. 2009: 63–65 [December 27, 2015]. ISBN 978-041599855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7. ^ Holly Hartman. Kwanzaa – Honoring the values of ancient African cultures. Infoplease.com. [October 25,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9). 
  8. ^ Mayes, Keith A. Kwanzaa: Black Power and the Making of the African-American Holiday Tradition. Routledge. 2009: 84 [2021-02-07]. ISBN 9781135284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英語). 
  9. ^ Mayes, Keith A. Kwanzaa: Black Power and the Making of the African-American Holiday Tradition. Routledge. 2009: 228 [2021-02-07]. ISBN 9781135284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5) (英語). 
  10. ^ Karenga, Maulana (1967). "Religion". In Clyde Halisi, James Mtume. The Quotable Karenga.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Sankore Press. pp. 25. 23769.8.
  11. ^ Karenga, Maulana. Kwanzaa: A Celebration of Family, Community and Culture. University of Sankore Press. 1997: 121. ISBN 978-0943412214. 
  12. ^ Williams, Lena. In Blacks' Homes, the Christmas and Kwanzaa Spirits Meet.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20, 1990 [May 7,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3. ^ Kwanzaa – African-American Holiday.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2020-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5). Although Kwanzaa is primarily an African American holiday, it has also come to be celebrated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particularly in the Caribbean and other countries where there are large numbers of descendants of Africans. 
  14. ^ Karenga, Maulana. Nguzo Saba. The Official Kwanzaa Web Site. 2008 [2017-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