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企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宋企郊

大明吏部員外郎
大順吏政府尚書
籍貫 陝西乾州
出生 生年不詳
逝世 永昌二年(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以後
出身
  • 崇禎元年戊辰科進士出身

宋企郊(?—?),陝西乾州(今乾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後降李自成,任吏政府尚書。

生平[編輯]

宋企郊於襁褓中即喪父,由母王氏撫養成人。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中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授揚州府推官。官至吏部員外郎。崇禎八年(1635年),丁憂歸里。同年十月,李自成圍乾州,揚言「但得宋某一人,免屠城」。城中老幼齊跪宋府門前乞求。宋企郊幾番躊躇,最終投降,乾城亦免屠城。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建國號大順,以牛金星為天佑殿大學士,設六政府尚書,宋企郊為吏政府尚書。[1][2]宋企郊跟隨自成,出謀劃策,李自成攻佔北京,宋企郊乘馬跟從,頗受倚重,遴選明朝遺臣,分為三等任用。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後,李自成戰敗西撤,宋企郊隨行。永昌二年(1645年),李自成由陝西撤向湖廣時,宋企郊離伍脫逃,不知所終。

崇禎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南京弘光朝廷刑部尚書解學龍奉旨為投降李自成諸臣定罪,分為六等。宋企郊為十一名「一等應磔者」之一。[3]

註釋[編輯]

  1. ^ 《明史·卷三百零九》:(崇禎)十七年正月庚寅朔,自成稱王於西安,僭國號曰大順,改元永昌,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諡號,以李繼遷為太祖。設天佑殿大學士,以牛金星為之。增置六政府尚書,設弘文館、文諭院、諫議、直指使、從政、統會、尚契司、驗馬寺、知政使、書寫房等官。以乾州宋企郊為吏政尚書、平湖陸之祺為戶政尚書、真甯鞏焴為禮政尚書、歸安張嶙然為兵政尚書。
  2. ^ 《國榷·卷一百》:甲申崇禎十七年 正月庚寅 李自成偽稱大順國,改永昌元年。……更定六政府,尚書一,侍郎二。吏政府尚書宋企郊,戶政府尚書楊建烈,禮政府尚書鞏焴,兵政府尚書喻上猷,刑政府尚書陸之祺,工政府尚書李振聲。
  3. ^ 《明史·卷二百七十五》:(崇禎)十七年五月,福王立於南京,召拜(解學龍)兵部左侍郎。十月擢刑部尚書。時方治從賊之獄,仿唐制六等定罪。學龍議定,以十二月上之:
    其一等應磔者:吏部員外郎宋企郊,舉人牛金星,平陽知府張嶙然,太僕少卿曹欽程,御史李振聲、喻上猷,山西提學參議黎誌升,陝西左布政使陸之祺,兵科給事中高翔漢,潼關道僉事楊王休,翰林院檢討劉世芳十一人也。

參考文獻[編輯]

  • 《明史》
官銜
前任:
許其進
明朝揚州府推官
崇禎年間
繼任:
王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