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奧拉寧鮑姆登陸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41年9月12日蘇德北部戰線,最左側的粉色區域就是奧拉寧鮑姆登陸場。

奧拉寧鮑姆登陸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場北部戰區在列寧格勒州境內芬蘭灣南岸的一處蘇軍據守的敵後登陸場,蘇德雙方在此對峙攻守了兩年另四個月。奧拉寧鮑姆登陸場是在列寧格勒包圍圈內的最偏遠的一個獨立包圍圈,人員物資補給與傷員後送,首先要靠拉多加湖從蘇聯大後方送入列寧格勒包圍圈內,然後再經過芬蘭灣東部的海運航路進出奧拉寧鮑姆登陸場。奧拉寧鮑姆登陸場的血腥持續爭奪,對列寧格勒市區與蘇聯波羅的海艦隊最後退守水域的安危具有決定意義。

歷史[編輯]

位於奧拉寧鮑姆附近,以克拉斯納亞高爾卡要塞英語Krasnaya Gorka fort為核心。1941年9月,德軍逼近列寧格勒,9月7日攻佔芬蘭灣南岸,切斷了奧拉寧鮑姆與列寧格勒市區的陸上聯繫,形成了65 km長,最大縱深25 km的蘇軍退守的瀕海登陸場。

1941年10月5日至10日,蘇軍發動了Strelna Peterhof戰役,試圖打通奧拉寧鮑姆登陸場與列寧格勒市區路上交通,但以失敗告終。

蘇聯海軍「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錨泊在奧拉寧鮑姆附近,用裝備的76毫米艦炮及臨時安裝的小高炮,與來襲的德國轟炸機展開作戰,保護喀琅施塔得要塞南翼安全。

1941年11月2日,蘇軍第8集團軍的步兵第19軍改組為涅瓦第二戰役集群(2nd Neva Operations Group),在奧拉寧鮑姆登陸場組建了濱海戰役集群(Coastal Operations Group),隸屬於列寧格勒方面軍,轄步兵第48師、海軍步兵第2、第5旅。集群司令是步兵第19軍前軍長安東諾夫少將。

1942年2月德國第18集團軍發動了進攻蘇軍奧拉寧鮑姆橋頭堡的乞討棍(Bettelstab)作戰,未取得效果。

1942年濱海戰役集群下轄步兵第48、98、168師,海軍步兵部隊,司令員為弗拉基米爾·羅曼諾夫斯基;1943年12月司令員改為伊萬·伊萬諾維奇·費久寧斯基

1943年11月,蘇聯突擊第2集團軍開始調入奧拉寧鮑姆登陸場。

紅村-羅普夏進攻戰役英語Krasnoye Selo–Ropsha Offensive

1944年1月14日,蘇軍發動了十次突擊的第一次突擊: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進攻戰役紅謝洛—羅普沙進攻戰役英語Krasnoye Selo–Ropsha Offensive突擊第2集團軍發起進攻,切斷了列寧格勒市區地域德軍的退路。[1]

紀念碑[編輯]

當地建有數座紀念碑。

參考文獻[編輯]

  1. ^ Erickson, John. Stalin's War with Germany: The road to Berli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9-01-01: 167–171 [2017-09-02]. ISBN 03000781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3) (英語).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material from Russian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