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喬世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喬世寧

大明四川按察使
籍貫 陝西西安府耀州
字號 字景叔,別號三石先生
出生 弘治十六年癸亥十月/十八日
逝世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八月二十五日
出身
  • 嘉靖十七年戊戌科進士出身
著作
  • 《丘隅集》

喬世寧(1503年—1562年),字景叔,別號三石先生,陝西西安府耀州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科陝西鄉試第一名舉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進士[1][2]。初授南京戶部主事,擢至南京刑部郎中,遷四川僉事、湖廣提學副使、河南左參政,擢四川按察使,以憂歸。在官十五年,歸鄉十年。

著作[編輯]

工詩,著有《丘隅集》。[3]

家族[編輯]

曾祖喬剛;祖父喬志玉;父喬仲節,母李氏;前母姚氏;繼母白氏[4]。元配宋氏,封安人。繼魚氏。子二:長子喬因羽,隆慶元年 (1567年) 舉人,萬曆八年 (1580年) 進士, 歷任山西洪洞縣知縣、兵部主事、直隸廣平知府。次子喬因阜,字思綿。嘉靖二十二年 (1543年) 舉人,隆慶二年 (1568年) 進士,官至南京通政使、浙江督學道。皆宋氏出。女二,魚氏出。孫三[5]

參考文獻[編輯]

  1. ^ 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2.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 (明)錢謙益. 《列朝詩集丁集第二. 
  4.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嘉靖十七年戊戌科進士登科錄》 
  5. ^ 《三石先生喬公墓志銘》:三石先生喬公, 耀州人也。諱世/寧, 字景叔, 生於弘治癸亥十月/十八日, 嘉靖壬戌八月二十五日/卒, 壽六十。公名聲在海寓重且/久, 人人願見。余茲秋試士道耀/州, 得見公歡甚。再申約為期會。/無何, 公訃至。嗟哉!公生有異稟, /日能記數百千言。又強學不倦, /雖至老, 未嘗一日不學問。古詩/法漢魏, 近體法唐, 文法秦漢, 融/貫於古。自創榘矱, 一時作者, 斂/紳嘆服, 咸稱不及。遂卓然為名/家。今所傳《丘隅集》, 是手自芟裁/者也。初, 公在諸生時, 督學使秦/公文、何公景明、唐公龍, 奇其才, /皆目為國士。嘉靖乙酉舉於鄉, /果第一。戊戌, 諸進士對制, 獨公/ (第一頁) 文剴切粹美, 業已寘進士選首。/會唐公為司寇, 與讀卷。見文詞/大類公, 於是間語諸同事, 語稍/泄, 執政意忌, 遂不以選首, 進乃/「出身」, 得授南京戶部主事。凡再/擢至郎中。一時搢紳學士, 若馬/公汝驥、崔公銑, 莫不交好於公。/許公檖、孟公淮, 皆自以友而師/公。各枕經籍書, 求通其願。未幾, /公擢四川僉事, 分按川南地。川/南控引越嶲, 牂牁諸戎, 號難治。/公盡取故牘, 察事所緩急重輕, /即連引數十年, 悉酌以法理, 決/遣罷之。時時巡行郡縣, 獎吏民/之良, 與罰其怙惡者。公素強執/不阿比, 執政者欲公敘其文, 因/屬之僚寀致言於公, 公置之不/為理。有蒲人告嘉州人不償貸, / (第二頁) 州笞之死。仇蒲人者, 謂蒲人毆/之死, 信於御史, 公為白其冤。瀘/人黃蒿豪猾, 官府不能制, 捕得/之, 御史欲重諸法。公以數問訊, /無左驗罪, 止徒徙, 蒿得不死。諸/所平反, 多類是, 於是川以南無/冤民。公為湖廣督學使, 湖地綿邈, 公試士, 歲必遍, 罔所遺逸。士/所擢拔無媿顏, 其所厭抑無絀/辭。人人爭自濯勵, 文教大興。公又敦本樹標, 因質成善。湖之士, 莫不以名檢德行, 相為引重。故/士之以文藝舉、以才誼著者, 一/一皆公所滋植。故今雖去楚幾/所年, 士人感奮不啻一日, 謂善/教得人心者非邪。歲庚戌, 虜犯/京師。/上遣近臣募兵河南, 議緒紛拏。公適/ (第三頁) 以參政蒞任, 獨選丁男, 壯者從/軍, 裁損供費。後諸應募, 惡少多/道亡且鹵掠。獨公大梁部署兵, /全無不法者。尋督餉小灘。小灘/故監兌於主事。第主事多聽商/賈, 閉糶計, 使轉餉者無階輸官。/因翔其值, 倚籍為利。公令轉餉/者, 分糴旁近邑, 奪商賈利, 而坐/失主事, 陰所操縱, 民便之。河南/至今遵為成法。公又有《田賦議》/《宗室議》, 皆/國家大計, 惜不能盡行雲。公自河/南, 擢四川按察使, 以憂歸。公在/官十五年, 歸十年, 自讀書外, 絕/無嗜好。聯親戚同姓以恩義, 周/其窘乏, 敬老撫孤, 嘗作糾宗碑、/族譜, 急鄉里之患, 不責其報。關/中士大夫, 勸公起官, 公不應。司/ (第四頁) 馬楊公博、中丞殷公學、御史崔/公棟、李公秋, 交疏薦之, 竟不肯/起。嗚呼!世所談文章, 士不閒經/濟, 公行足世師, 鬰為儒宗, 纂英/藝林, 視文章特一。投其所建造, /率鑿鑿副名實, 抱奇不售, 自靳/其用。乃後人咸克世家, 業雖不/當世, 後必有達, 乃其所與。公之/先, 在元魏時有曰吉察, 曰子清/者, 遠不可考。/國初諱文質者, 生克信。克信生剛。剛生志玉。志玉生仲節, 配李氏, /生公。繼配白氏。仲節以公貴, /封承德郎, 李贈安人。公配宋氏, /封安人。繼魚氏。子二。長因羽, 學生。/仲因阜, 舉人。皆宋出。女二, 魚出。/孫三。公以是年十一廿二日/葬祖塋, 合宋安人之壙。因羽、因/ (第五頁) 阜, 哭泣來請銘。銘曰:/世德克昌, 公生也良, 翹焉國章。/篤古準時, 請考龜蓍, 曰文與詩。/進不蔽忠, 退斂其雄, 士軌攸崇。/生寧死完, 體魄永安, 慶源式繁。/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陝西按察司副使奉/敕提督學校前翰林院庶吉士如/皋孫應鰲撰。/不肖男因羽、因阜謹泣血上石。/趙永慶刻。/ (第六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