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員外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吏部員外郎吏部的屬官。

  • 隋唐五代宋吏部第一司吏部司的副長官。隋朝開皇六年(586年),設員外郎一人,負責本曹籍帳,侍郎缺就代理曹事。大業三年(607年),廢除,設選部承務郎負責他的職務。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復,設二人,從六品。一個管理選人解狀、簿書、資歷和考課,稱為判南曹,另一個掌管本曹事務,稱為判廢置。唐高宗武則天時,一度改稱司列員外郎、天官員外郎。五代十國沿置。北宋為六品寄祿官,不管理吏部的事情。元豐改制後,尚書左右選、侍郎左右選各設員外郎依然,協助尚書、侍郎管理文武官銓選,以資序不到知府以上的官員擔任,正七品,有時冠以尚左、尚右、侍左、侍右字樣。
  • 遼金元明清吏部的佐貳官。遼朝的南面官,不分司。金朝吏部員外郎,在尚書、侍郎、郎中之下,分判曹務、參議選事。從六品元朝沿置。明朝改為正六品,之後廢除,分為四清吏司。清朝初年一度設置。
  • 吏部各司員外郎的統稱。隋唐五代宋吏部吏部司司封司司勛司考功司四司的員外郎,明清文選(總部、選部)、驗封、考功、稽勛四清吏司的員外郎。

參考文獻[編輯]

  • 《中國歷史大辭典》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