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替換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同步替換」演示畫面。假設由美國的USTV製作的節目《GlobeWeekly》同步通過加拿大的CanadaTV在加拿大境內播出時,那麼加拿大觀眾透過CanadaTV收看到的節目畫面右下角的台標已由CanadaTV替換原版的USTV。

同步替換(英語:Simultaneous Substitution),也被稱為「同替(Simsubbing)」或「訊號替換(Signal Substitution)」,[1]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強制實施的一種做法,它要求加拿大的廣播發行機構(英語:Broadcast Distribution Undertakings,簡稱:BDUs)在播出相同節目的時候,必須用本地方或本地區的無線電視台訊號替換非本國或非本地的電視台訊號。這裏主要指的是要替換來自美國商業電視網附屬電視台的訊號,例如:ABC電視網NBC電視網CBS電視網FOX電視網等。

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在1972年首次引入這項政策,而在當時這項做法被誤讀為「同步廣播」。和「同步替換」這個名詞相比,「同步廣播」里缺少廣播訊號被替換的含義。[2][3] 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認為對於「保護廣播公司的權利,使電視台能夠獲得足夠的廣告收入並在加拿大市場上保持廣告收入」是必要的。[1] 加拿大的電視網對每一個廣播訊號都進行了逐個替換,這導致了大眾對其濫用規則的批評以及指責其懈於投入資金以提高「加拿大內容英語Canadian content」。[4]

公眾對於「同步替換」政策的最大爭議之處,在於轉播美國國家美式橄欖球聯盟冠軍賽「超級碗」時是否應該替換掉賽事間隔時所插播的美國廣告。2015年,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制訂了一項政策,以超級碗中的美國廣告為整個賽事內容的一部分為由,禁止加拿大的電視發行機構在轉播的時候用加拿大廣告來替換那些美國廣告;這個政策將於2017年的第五十一屆超級碗賽事轉播時實施,該項賽事在加拿大的轉播商CTV電視網的所有者貝爾傳媒批評,這項政策專門針對某個特定節目而制訂,這不僅違反了《1991年廣播法案英語Broadcasting Act (1991)》,同時也貶低了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對加拿大電視產業的監管權力。隨後,貝爾傳媒就此政策起訴至加拿大最高法院。加拿大最高法院於2019年12月19日作出有利於貝爾傳媒的裁決,推翻了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的政策。

歷史原因[編輯]

1950年代,加拿大廣播公司(簡稱:CBC)已經基本壟斷了加拿大境內的廣播業務。而加拿大廣播公司所屬的第一家電視台CBFT-DT英語CBFT-DT也已經在1952年於蒙特利爾開始播送節目。1960年,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的前身廣播管理委員會英語Board of Broadcast Governors開始通過向商業電視台發放廣播許可證英語Broadcast license的方法來促使商業廣播的發展,以便讓民眾擁有除加拿大廣播公司之外的其他替代廣播可以選擇。這些廣播公司大多在1961年開始運營,它們通過國際發行代理商獲得了不少美國節目在加拿大境內的廣播權。[2]

由於30%的加拿大公民絕大部分居住在美加邊界附近,可以通過無線的形式接收來自加拿大或美國電視台站的訊號,因此可以自由選擇加拿大或美國的電視網來收看美國電視節目。[2] 這些加拿大人中的大部分選擇了觀看美國的電視網(例如:ABC電視網NBC電視網CBS電視網),而不是選擇加拿大的電視網。因此,加拿大的電視網為了吸引觀眾和廣告商,開始選擇在美國的電視網播出同個節目之前搶先播出;而一些加拿大的廠商也開始選擇在美國的電視網投放廣告,因為這些廣告最終也可以在加拿大境內被收看且效果更佳。雖然,加拿大聯邦政府試圖通過限制抵稅的政策來扭轉局面,但反響一般。[2]

在美國邊境的小城裏,美國的電視網也投資修建了不少電視台站。這裏本來是美國境內規模極小的收視市場,因此美國的電視網在這裏修建電視台站是公開針對加拿大境內幾個大城市的收視市場。例如,位於紐約州水牛城的電視台站,其訊號就可以覆蓋到加拿大境內的多倫多金馬蹄地區。而更極端的案例則是在北達科他州彭比納KCND電視台英語KCND-TV,它所在的收視市場是個人數不滿千人的小集鎮,但它的實際收入則是來自它跨境所覆蓋的加拿大城市溫尼伯

1970年初,當有線電視開始在加拿大普及的時候,一些原本因為居住地遠離美加邊界而無法獲得美國電視服務的加拿大人也開始享受到了這些服務。1972年,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為了回應加拿大廣播業者的壓力,宣佈開始執行「同步替換」政策,以規避加拿大境內電視網在獲得美國電視節目的獨家廣播權之後權益下降的現實。[2] 由於這些政策的實施,很多美國境內的電視網已經在實際上開始失去加拿大的收視市場,因此不少電視台開始遷入加拿大境內。例如前文提及的KCND電視台就搬遷至溫尼伯並獲得了加拿大的廣播許可,現已改名為CKND數碼電視台英語CKND-DT。而到了1990年代,隨着直接廣播衛星電視業務開始普及,衛星電視運營商為了獲得加拿大境內的許可證,也開始遵守「同步替換」政策。

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同步替換」政策徹底覆蓋了加拿大境內所有類型的電視服務商。在加拿大境內的和美國的電視網播放同個節目時,已經能確保絕大部分的美國訊號被加拿大訊號所替換。

執行效果[編輯]

私有化的加拿大各大電視網為了維持自身的廣告收益,因而提出的「同步替換」需求非常多,這對整個行業造成了各種影響。例如,這些加拿大的電視網經常在聯播節目編排時,因為訊號替換不及時,導致部分節目內容丟失。

節目編排[編輯]

加拿大的私人電視網(例如:CTV電視網環球電視網CTV 2城市電視網等)的節目內容嚴重依靠美國的電視節目內容,因此其聯播節目時間表的編排往往取決於這些美國節目內容所對應的美國電視網的節目安排。[5] 如果美國的電視網決定將某檔節目移至新的時間時段播出,那麼加拿大擁有這檔節目廣播權的電視網為了保護自己的同步替換權也將不得不同時跟隨將節目移至相對應的新時間時段。[6]

許多美國的電視網都會在黃金時段播出它們最受歡迎的節目內容,這就意味着,如果加拿大的電視網要充分發揮同步替換的效果,那麼加拿大的私人電視網往往不願意也沒有辦法在黃金時段播出自己的原創節目內容。最終結果就是加拿大內容的節目編排往往是次要問題,經常用於填補美國節目之外的時間空檔。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有關台本娛樂節目的討論,加拿大的三個主要電視網都曾因為類似的實踐導致批評。在這些事件里,加拿大的電視網似乎認為現場直播的本國新聞節目或重大文化頒獎典禮不比美國的真人騷節目要重要。

從2008年開始,CTV環球傳媒(現貝爾傳媒)成為加拿大境內既擁有加拿大加式橄欖球聯賽(CFL)轉播權,又擁有美國全國美式橄欖球聯賽(NFL)季後賽轉播權的廣播媒體。由於兩項賽事都在周日下午舉行,為了確保自身轉播利益,CTV環球傳媒通常會將NFL賽事放在自己的地面電視頻道轉播,以獲取更大的收視觀眾人數;但卻將CFL賽事(甚至包括總決賽格雷杯)放在有線電視頻道體育電視網英語The Sports Network中轉播。這導致了加拿大觀眾第一次未能通過無線電視收看到該賽事。雖然這個舉動是為了確保獲得NFL賽事的轉播權,但這對CFL賽事則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自從2005年開始,NFL賽事在美國境內只能通過有線電視頻道收看。

節目丟失[編輯]

有時加拿大廣播公司會要求進行大量的節目同步替換,因而會有時導致部分節目內容丟失。發生節目內容丟失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加拿大本地的有線電視服務商選擇了錯誤的替換時間或替換了錯誤的訊號;加拿大境內的廣播公司在請求有線電視服務商替換訊號的是給了錯誤的節目編排;美國境內的廣播公司在最後一刻對節目表進行了臨時調整;亦或者惡劣的天氣條件會影響加拿大本地電視訊號的傳送。此外,當加拿大境內的同步替換節目因為本地重大事件而要中斷播出並插播突發新聞的時候,美國的同檔節目並不會因此中斷播出。

隨着美國的廣播公司開始採取將本小時檔播出的節目延長播出1到2分鐘,好縮短與下一小時檔節目的間隔期,進而避免觀眾流失。[7] 如果加拿大的廣播公司不能適應這個變化,那麼的節目內容丟失是不可避免的。由於加拿大電視台和美國電視台在節目內容上的細微差別,導致加拿大的觀眾在收看加拿大廣播公司的同步替換節目之前會選擇收看美國廣播公司的原版節目,於是節目又回到了開始。這對於美國的電視觀眾來說不是問題,但卻可能導致加拿大觀眾錯過某些關鍵內容。

畫質差異[編輯]

隨着電視技術的發展,現在對全高清電視畫質的節目也要求同步替換。儘管這隻適用於本地有線電視服務商所提供的當地電視台站擁有提供全高清畫質訊號的前提。由於加拿大在2011年才開始進行數碼電視轉型,因此目前加拿大境內的許多廣播公司僅僅完成了位於主要大城市的畫質訊號提升,而在加拿大的廣大農村地區是無法實際執行全高清電視訊號的同步替換的。

儘管根據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的政策,當加拿大境內電視網所提供的訊號畫質不能等於或優於美國的電視網所提供的訊號時,那麼就不能執行「同步替換」。但在實際執行時,加拿大的廣播業者為了保護自己的廣告利益,常常會以劣於美國電視網的畫質訊號進行同步替換。當然,如有這種情況,觀眾可以向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投訴。而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會就這個問題請相關的加拿大的廣播公司與節目內容發行商進行探討。

台標覆蓋[編輯]

在同步替換的時候還會出現台標錯誤的問題。如果原電視節目(特別是直播類節目)沒有提供無台標版訊號英語Clean feed (television)時,那麼加拿大的廣播公司在同步替換時會發生台標放置位置錯誤或乾脆沒有添加自己的台標。CTVCTV2會採用不透明台標覆蓋原台標的方式來進行同步替換。例如它們在分別轉播《觀點英語The View (talk show)》和《今夜秀》就會如此,但在出過幾次錯誤之後,它們就停止了這個做法。

實際施行[編輯]

「同步替換」的政策及相關法規的執行力度及缺乏執行,以及法律上的例外情況或簡單狀況,這些都會導致加拿大境內的有線電視衛星電視訂戶觀看到未經「同步替換」的原版美國電視網節目。按照加拿大的法律規定,訂戶少於2000戶的有線電視服務上可以不提供同步替換。[8] 大多倫多地區的許多觀眾可以通過免費電視頻道接收的方式通過位於美國境內的水牛城紐約市的電視台站收看美國的電視頻道;也可以通過有線電視收看由水牛城、西雅圖華盛頓等地電視台站所提供的全高清版美國電視頻道。同樣的,居住在大溫哥華的觀眾也可以接收到由密歇根州底特律市華盛頓州西雅圖等地提供的全高清美國電視訊號。但是,全高清電視也要接受同步替換。特別是隨着加拿大數碼電視轉型的推進,這種替代的案例已經越來越多。

針對超級碗賽事轉播[編輯]

渠道間差異[編輯]

就電視服務提供商而言,根據公司的不同,提供同步替換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特別是衛星電視服務提供,由於它們是在全國範圍內作業;而不像是有線電視服務提供商,後者主要是在區域範圍內提供服務。

  • 蕭氏直播衛星英語Shaw Direct根據訂戶所在地的郵政編碼來決定是否調用同步替換技術,並由訂戶的接收器固件來實施。此方法僅在法律規定要實施同步替換的區域內施行。但是從2012年2月開始,蕭氏直播衛星開始為環球電視網全高清頻道(256頻道)的訂戶實施全面的同步替換,這會影響到ABC電視網東部全高清頻道(WXYZ-TV英語WXYZ-TV)、CBS電視網東部全高清頻道(WWJ-TV英語WWJ-TV)、NCB電視網東部全高清頻道(WDIV-TV英語WDIV-TV)和FOX電視網東部全高清頻道(WUHF英語WUHF)。據推測,蕭氏直播衛星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由於蕭氏通訊在2010年收購了環球電視網。最初,蕭氏直播衛星是不為任何頻道提供同步替換服務的,但後來為城市電視網開了先例。但迄今為止,蕭氏直播衛星仍然不會為其主要競爭對手CTV電視網提供同步替換服務。
  • 貝爾電視英語Bell TV則是統一為全加拿大境內的有線電視訂戶提供同步替換,該技術是通過其上行鏈路中心來實現的。除了服務自己旗下的電視頻道之外,貝爾電視也為其他電視公司的電視頻道提供同樣的服務。通過此技術的應用,貝爾電視可以統一為某個特定頻道實施同步替換,而不管訂戶此時處於何地和訂戶訂閱了什麼節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貝爾電視會調用其姊妹公司貝爾傳媒旗下聯播網(例如體育電視網英語The Sports Network)的網絡編程節目來實行無差別同步替換。這一舉措因為遭到了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的反對而取消。

其他案例[編輯]

儘管同步替換最初實施的緣由是來替換那些非加拿大國內的電視訊號,但是現在加拿大境內某些地區內,本地區的電視台也會用這個方法來替代非本地區但同屬加拿大國內電視台的訊號。例如在蒙特利爾,儘管CJOH-DT英語CJOH-DT(13頻道)與CFCF-DT英語CFCF-DT(12頻道)同屬CTV電視網,但總部位於渥太華的CJOH-DT訊號還是會被本地的CFCF-DT所替代。另外的案例還有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貝爾勇士英語Bell Aliant光纖電視英語Fibe (Bell Aliant)訂戶在收看環球電視網下屬的哈利法克斯頻道英語CIHF-DT多倫多頻道英語CIII-DT溫哥華頻道英語CHAN-DT時,會發現訊號被紐芬蘭電視台英語CJON-DT所替代;而海事光纖電視(Maritime Fibe)的訂戶卻會發現他們的紐芬蘭電視台訊號會被環球電視網旗下的哈利法克斯頻道或新不倫瑞克頻道替代。

同樣的案例也發生在加拿大的法語頻道電視台內。從1970年代直至1990年代中期,TVA電視網位於蒙特利爾的旗艦頻道CFTM-DT英語CFTM-DT(10頻道)在蒙特利爾地區一直用自己的訊號替換同為一家電視網但總部卻位於舍布魯克的姊妹頻道CHLT-DT英語CHLT-DT的訊號。直至1995年,CHLT-DT的訊號才能在蒙特利爾地區被正常接收。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Signal substitution – same program, different commercials. 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 2008-09-05 [2020-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5). 
  2. ^ 2.0 2.1 2.2 2.3 2.4 Simultaneous Substitution on Cable TV and Satellite. 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 2006-02 [2020-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09). 
  3. ^ Simulcasting. 梅里亞姆-韋伯斯特. [2020-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7). 
  4. ^ CTV backs down on Juno air time. 加拿大廣播公司. 2007-03-29 [2020-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01). 
  5. ^ Bart Beaty; Rebecca Sullivan. Canadian Television Today. University of Calgary Press. 2006: 71 [2020-02-19]. ISBN 9781552382226. 
  6. ^ Matthew Black. Are the Academy Awards next? U.S. Super Bowl commercials in Canada test future of CRTC ad policy. 加拿大廣播公司. [2020-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0). 
  7. ^ Extended episode of 'House' could plague DVR users. 洛杉磯時報. [2020-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8. ^ Broadcasting Regulatory Policy CRTC 2014-444 and Broadcasting Orders CRTC 2014-445, 2014-446, 2014-447 and 2014-448. 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訊委員會.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