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克麗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提齊安諾的《塔克文和盧克麗霞》 (1571)
盧克麗霞和婦女們織布,1633,威廉·德·布特
死去的盧克麗霞 (1804),西班牙雕塑家達米亞·康沛尼創作。

根據羅馬傳說, 盧克麗霞 (/ljˈkrʃə/)或 魯克麗絲 (拉丁語:Lucretia510 BC去世)是一位古羅馬貴婦,她被伊特魯里亞國王的兒子塞斯圖斯·塔奎尼烏斯(塔克文)強姦,引發了推翻羅馬君主制的叛亂,並導致羅馬政府從一個王國過渡到一個共和國。當代沒有記載她的信息的資料。關於盧克麗霞的強姦和自殺,以及羅馬共和國的開始,來自後來羅馬歷史學家蒂托·李維和希臘-羅馬歷史學家哈利卡納蘇斯的戴歐尼修斯的記述。

這件事激起了人們對羅馬末代國王盧基烏斯·塔奎尼烏斯·蘇培布斯暴虐行徑的不滿。結果,顯赫的家族建立了共和國,將塔克文的龐大皇室趕出羅馬,並成功地捍衛了共和國,抵禦伊特魯里亞拉丁的干涉。由於其純粹的影響,強姦本身成為歐洲藝術和文學的一個主要主題。

盧克麗霞的丈夫盧基烏斯·塔奎尼烏斯·克拉第努斯是羅馬共和國的前兩名執政官之一。所有關於共和國建立的大量資料來源都重申了盧克麗霞故事中的基本事件,儘管敘述略有不同,多數歷史學家不認為盧克麗霞的故事是神話,而是一個關於早期歷史的傳說,在它被首次記載之前就已經成為羅馬民俗的主要部分。證據顯示一個名叫盧克麗霞的女人,以及一個在君主制的崩潰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的歷史事件,在歷史上確實存在。然而,許多具體細節是有爭議的,而且根據作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後羅馬時代對傳說的使用通常描繪為神話,具有藝術價值而非歷史價值。

隨着故事情節的迅速發展,事件發生的日期可能與古羅馬曆的第一個日期相同。哈利卡納蘇斯的戴歐尼修斯是一個主要的信息來源,他認為這一年「在第68個奧林匹亞周期的開始 ... 伊薩哥拉斯是雅典本年度的執政官」;[1]也就是說公元前508年至公元前507年(古代曆法的一年處於現代曆法的兩年之間)。盧克麗霞因此是於公元前508年去世的。其他歷史資料傾向於支持這一日期,但這一年在大約五年的範圍內有爭議。[2]

強姦[編輯]

盧克麗霞, 1525, Monogrammist I.W. active in the Cranach studio c. 1520–40. 最常見的描繪類型。

羅馬末代國王盧基烏斯·塔奎尼烏斯·蘇培布斯在包圍阿爾代亞時,派他的兒子塔克文出征科拉提亞。塔克文在總督盧基烏斯·塔奎尼烏斯·克拉第努斯的府邸受到盛情款待,他是國王的侄子阿倫斯·塔奎尼烏斯的兒子,克拉提亞的前總督,塔爾奎尼亞氏族中的第一位。克拉第努斯的妻子盧克麗霞是「傑出人物」羅馬長官斯普里烏斯·盧克萊修斯的女兒。[3]她確保塔克文得到應有的款待,儘管她的丈夫在圍城的時候不在。

故事的另一種說法是,[4]塔克文和克拉第努斯在休假期間的一次酒會上,正在辯論妻子的品德,克拉第努斯自告奮勇地解決了這場爭論,他們都騎馬回家去看盧克麗霞在做什麼,結果發現她和女僕們在織布。聚會的人們授予了她棕櫚枝,克拉第努斯邀請他們去參觀,但他們暫時回到了營地。

晚上,塔克文悄悄走進她的臥室,悄悄地繞過睡在她門口的奴隸們。她醒了過來。他表明了自己的身分,並給了她兩個選擇:她可以服從他的性要求,成為他的妻子和未來的王后,否則他會殺死她和她的一個奴隸,並把屍體放在一起,然後聲稱他發現她有通姦行為(參見古羅馬時期的性行為)。在另一個故事中,幾天後,塔克文帶着一個同伴從營地回來,接受了克拉第努斯的訪問邀請,住進了一間客房。塔克文走進盧克麗霞的房間,盧克麗霞一絲不掛地躺在床上,他開始用水洗盧克麗霞的肚子,把她弄醒了。

結果[編輯]

塔克文回到營地。第二天,盧克麗霞穿了一身黑,走到羅馬她父親的家裏,跪在地上,哭了起來。當被要求解釋自己的行為時,她堅持先傳喚證人,在披露強姦事件後,要求他們進行報復,這是她在與羅馬首席法官談話時無法忽視的請求。正當他們在爭論該怎麼辦時,她抽出一把藏在暗處的匕首,刺進了自己的心臟。她死在她父親的懷裏,在場的婦女們悲痛欲絕。「這個可怕的場景,讓羅馬人震驚了,他們的表現是如此的悲哀和憐憫,他們都用一個聲音喊着他們寧願死,也要為自己的自由而死,而不是被暴君的暴行所折磨。」[5]

在另一種說法中,她沒有去羅馬,而是叫她的父親和丈夫各帶一個朋友來。入選的有來自羅馬的普布利烏斯·瓦列利烏斯·普布利科拉和來自阿爾代亞營地的盧基烏斯·尤尼烏斯·布魯圖斯。他們在她的房間裏找到了盧克麗霞。盧克麗霞解釋了所發生的事情,並在發誓要報仇——「向我莊嚴宣誓,通姦者不會逍遙法外。」——之後,在他們討論此事的時候,盧克麗霞抽出匕首,刺向了自己的心臟。

在另一個版本中,克拉第努斯和布魯圖斯在返回羅馬時沒有察覺,他們聽取了簡報,並被帶到死亡現場。布魯圖斯碰巧是一個有政治動機的參與者。布魯圖斯母親那邊是塔克文家族的人,他是塔奎尼亞的兒子,塔奎尼亞是三任前的國王盧基烏斯·塔奎尼烏斯·布里斯庫斯的女兒。如果蘇培布斯出了什麼事,他就是王位的候選人。然而,從法律上講,由於他父親一邊是尤尼烏斯家族的人,不是塔克文家族的人,因此他後來可以毫無畏懼地提議放逐塔克文。蘇培布斯奪走了他的遺產,只給他留下一筆微薄的收入,讓他繼續在宮廷里玩樂。[6]

布魯圖斯抱着死去的盧克麗霞宣誓

克拉第努斯看到妻子死了,變得悲痛欲絕。他抱着她,吻她,叫她的名字,和她說話。他的朋友布魯圖斯在這些事件中看到了命運之手,他命令悲痛的人們恢復秩序,解釋說他的單純是一種假象,並建議他們把塔克文家族趕出羅馬。他拿着那把血污的匕首,[7]指着瑪爾斯和其他諸神發誓,他要盡一切力量推翻塔克文家族的統治,他自己決不甘心於暴君,也決不容忍任何應與他們和解的人,而是把每一個持不同意見的人都看作敵人,直到他死去,他都要對暴政及其教唆犯懷着毫不留情的仇恨;如果他違背了誓言,他就祈禱他和他的孩子們得到像盧克麗霞一樣的結局。

他把匕首遞給大家,每個弔唁的人都對它宣誓。這兩個故事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李維的版本是:[8]

我發誓,眾神啊,我要召你們作證,我要用我手中的火、劍和一切手段,把盧修斯·塔基尼烏斯和他被詛咒的妻子,連同他所有的血,從這裏趕出去,不許他們或任何人在羅馬統治。

革命[編輯]

《盧克麗霞》,老盧卡斯·克拉納赫
盧克麗霞》,阿爾泰米西婭·真蒂萊斯基創作,現藏於德國波茨坦新宮

新宣誓就職的革命委員會將這具血淋淋的屍體遊行到古羅馬廣場,到達那裏時聽到了人們對塔克文家族的不滿,於是開始徵募軍隊。布魯圖斯「敦促他們像羅馬人一樣行事,拿起武器對抗傲慢的敵人。」[8]新的革命士兵封鎖了羅馬的大門,更多的人被派去守衛科拉提亞。這時,廣場上已經聚集了一群人。革命者中有地方法官在場,使他們秩序井然。

布魯圖斯碰巧是賽拉瑞斯的保民官,這是一個履行一些宗教職責的小職位,但作為一名地方法官,他在理論上有權力召集教廷,這是一個由貴族家庭組成的組織,主要用於批准國王的法令。在現場召集他們時,他把人群變成了權威的立法會議,並開始用古羅馬最著名、最有效的演講之一對他們進行長篇大論。

布魯圖斯說,他裝傻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邪惡國王的傷害。他對國王和他的家人提出了許多指控:對人人都能在講台上看到的盧克麗霞的暴行,國王的暴政,羅馬溝渠中平民的強迫勞動。他指出,蘇培布斯的統治是由他妻子的父親、羅馬末代國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被謀殺造成的。他「莊嚴地召喚眾神作為被謀殺父母的復仇者」。國王的妻子圖利婭實際上在羅馬,她可能在廣場附近她的宮殿裏目擊了一切。她看到自己成了眾目睽睽之下的目標,害怕自己被殺死,於是從宮殿裏逃了出來,來到了阿爾代亞的營地。[8]

布魯圖斯開啟了一場關於羅馬政府形式的辯論,許多貴族都在這場辯論中發言。最後,他建議將塔克文家族從羅馬的所有領土上驅逐出去,並任命一名臨時執政者來提名新的地方法官和進行批准選舉。他們決定採用共和政體,由兩名執政官代替執行貴族參議院意志的國王。在他們更仔細地考慮細節之前,這只是暫時的措施。布魯圖斯宣佈放棄王位。在隨後的幾年中,國王的權力被分配給各個民選的地方行政長官。

教廷的最後一次投票通過了臨時憲法。斯普里烏斯·盧克萊修斯很快當選為臨時執政者;他已經是這個城市的長官了。他建議布魯圖斯和克拉第努斯擔任前兩任執政官,這一選擇得到了教廷的批准。為了獲得全體人民的同意,他們在街上遊行,把盧克麗霞召集到廣場的法律集會上。在那裏,他們聽到了布魯圖的憲法演講,這與後來西方文明的許多演講和文獻並無二致。它的開頭是:[9]

由於塔奎尼烏斯既沒有按照我們祖先的風俗習慣和法律獲得主權,也沒有以一種尊敬的或君王的方式行使主權——無論他是用什麼方式所獲得的,而是在蠻橫和無法無天方面超過了世界上所見過的所有暴君,我們這些貴族聚集在一起,決定剝奪他的權力,這本來是我們很久以前就應該做的事,但現在一有有利的機會,我們就會這樣做。平民們,我們把你們召集在一起,是為了宣佈我們自己的決定,然後請求你們幫助我們的國家實現自由……

共和國舉行了大選,所有人進行了投票。在盧克麗霞還在廣場上露面的時候,君主制就已經結束了。

這一事件的憲法後果至少在形式上影響了兩千多年。羅馬再也不會有世襲的「國王」了,即使後來的皇帝只是名義上的絕對統治者。這種憲法傳統阻止了尤利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接受王位;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必須計劃出幾個由自己人掌控的共和國權力機關的合流,以確保絕對權力。他們在羅馬君士坦丁堡繼任者在形式上都堅持這一傳統,甚至德國神聖羅馬皇帝的職位也是典型的選舉而非繼承——直到2314年後的拿破崙戰爭中廢除了這一傳統。

結果[編輯]

盧克麗霞的故事》細節(1500–01),桑德羅·波提切利。拿着劍的公民們正在宣誓推翻君主制。[10]

國王、他的兒子們和一群侍從聽說了羅馬的戰況後,馬上騎馬進城,留下提都斯·賀米尼烏斯和馬爾庫斯·賀拉提烏斯在阿爾代亞指揮軍隊。羅馬的城門被封鎖,城牆上有武裝人員把守,他們回到營地。與此同時,革命委員會發來的信件由賀米尼烏斯和賀拉提烏斯念給部隊聽。這些人按單位集合起來進行投票,投票證實了革命的結果。在一個故事中,塔克文一家逃到了加比,與阿爾代亞達成了15年的停火協議。軍隊返回羅馬。

蘇培布斯在加比並不長。他不得不和他的人撤退到塔爾奎尼亞,企圖在那裏領導伊特魯里亞人舉兵干涉。在另一個故事中,他和他的兩個兒子直接去了塔爾奎尼亞;第三個塔克文試圖恢復對加比的控制,但是被暗殺了。羅馬人不得不面對伊特魯里亞人(豪拉提烏斯·科克萊斯)和拉丁同盟里吉勒斯湖之戰)的干涉。反對塔克文一家的聲音很激烈。克拉第努斯因憲法問題被要求辭職。克拉第努斯辭職後,由普布利烏斯·瓦列利烏斯·普布利科拉接任。

參考資料[編輯]

  1. ^ D.H. V.1.
  2. ^ Cornell, Timothy J. 9. The Beginnings of the Roman Republic: 2. The Problem of Chronology. The Beginnings of Rome: Italy and Rome from the Bronze Age to the Punic Wars (c. 1000–264 BC). The Routledge History of the Ancient World. Routledge. 1995: 218–225. ISBN 978-0-415-01596-7. 
  3. ^ D.H. IV.64.
  4. ^ T.L. I.57.
  5. ^ D.H. IV.66.
  6. ^ D.H. IV.68.
  7. ^ D.H. IV.70.
  8. ^ 8.0 8.1 8.2 T.L. I.59.
  9. ^ D.H. IV.78.
  10. ^ 'The Tragedy of Lucretia,' 1500–01, Sandro Botticelli,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Boston

來源:

  • Dionysius of Halicarnassus. Book IV, sections 64–85. Thayer, William (編). Roman Antiquities. Loeb Classical Library. 由Cary, Ernest翻譯. Cambridge MA, Chicago: Harvard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7 [1939] [2019-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2). 
  • Livius, Titus. Book I, sections 57–60. Ab urbe condita. 
  • Russell, H Diane (ed), Eva/Ave; Women in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Prints,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1990, ISBN 1558610391
  • Donaldson, Ian. The rapes of Lucretia: a myth and its transformations. Oxford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