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仕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仕瞻,號淡峯江西南昌府南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萬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任宜城縣知縣,擢兵科給事中,嘗以爭國本忤旨。二十三年(1595年),軍政考選有霍文炳者,以緝捕功,自副千戶升指揮僉事,內坐以市恩,降雜職[1][2],屢薦不起,卒。天啟二年(1622年),贈光祿寺少卿。初,仕瞻治宜城,與桐城令黎道炤、合肥令塗喬遷齊名,在言路亦然,在錮籍又然,時人謂之歲寒三友[3]

參考書目[編輯]

  1. ^ 萬曆二十三年十二月,吏部等衙門尚書等官孫丕揚等奏:言官者所以發奸觸邪,以匡佐休明之治者也。 皇上優體言官,二十三年於茲矣。今逐吳文粹未已,而劉仕瞻、張同德亦已波及;逐區大倫未已,而俞價強思及五城御史悉皆株連,曾不三日,兩都言官又空國而逐之,夫六科人各職掌十三道輪流建白,猶九卿之各一,其職也一兵科事而概處各科非道臣事而並處各道是以兵部事而可盡處九卿也,通國諸臣人人自危,豈堯舜之世所宜有哉!伏乞收回成命,將科道諸臣通議罰處仍令還職,造福宗社,誠非渺小。疏奏, 上曰:卿等說科道摘發奸惡,今有閹豎背主欺君,連姻外戚,倚勢壞法,擅作威福。通若罔聞,置彼等何用。至如昨者兵部以有旨不許擅升的霍文炳,輒罔上並職,彼等亦無一言。且近來兩衙門專狥己私,南北通同,朋黨附和,擾亂朝廷,此等何益國家。朕今責處,尚姑從輕,卿等如何又來瀆救,著遵新旨行。
  2. ^ 《明史·馬經綸傳》:二十三年冬,兵部考選軍政。帝謂中有副千戶者,不宜擅署四品職。責部臣徇私,兵科不糾發。降武選郎韓范、都給事中吳文梓雜職。鐫員外郎曾偉芳,主事江中信、程僖、陳楚產,給事中劉仕瞻三秩,調極邊。以御史區大倫、俞價、強思,給事中張同德言事常忤旨,亦鐫三秩。而五城御史夏之臣、朱鳳翔、塗喬遷、時偕行、楊述中籍中官客用家,不稱旨,並謫邊遠典史。又以客用貲財匿崇信伯費甲金家,刑部拷訊無實,謫郎中徐維濂於外。一時嚴旨頻下,且不得千戶主名,舉朝震駭。時東廠太監張誠失帝意。誠家奴錦衣副千戶霍文炳當遷指揮僉事,部臣先已奏請,而帝欲尋端罪言官,遂用是為罪。旋移怒兩京科道,以為緘默,命掌印者盡鐫三秩。於是給事中耿隨龍、鄒廷彥、黎道炤、孫羽侯、黃運泰、毛一公,御史李宗延、顧際明、袁可立、綦才、吳禮嘉、王有功、李固本,南京給事中伍文煥、費必興、盧大中,御史柳佐、聶應科、李文熙等十九人俱調外,留者並停俸一年。又令吏部列上職名,再罷御史馮從吾、薛繼茂、王慎德、姚三讓四人。大學士趙志皐、陳於陛、沈一貫及九卿各疏爭,尚書石星請罷職以寬諸臣,皆不納。於陛又特疏申救。帝怒,命降諸人雜職,悉調邊方。尚書孫丕揚等以詔旨轉嚴,再疏乞宥。帝益怒,盡奪職為民。
  3. ^ 《江西通志》
  • 《南昌府志》
  • 《江西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