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延祚,晚唐五代十國時期軍閥義昌軍節度使劉守文之子。909年其父被叔父劉守光所擒後,他試圖守城防禦劉守光攻打。

劉延祚的祖父劉仁恭先於乾寧二年(895年)奪取與義昌軍相鄰的大軍鎮盧龍軍[1]五年(898年)派劉守文佔領義昌軍,以劉守文為留後[2]天祐四年(907年),劉守光推翻劉仁恭並軟禁之,奪取盧龍。劉守文聞訊,攻打劉守光,兄弟間交戰數年。[3][4]

開平三年(909年)五月,劉守文被劉守光部將元行欽在戰鬥中生擒。劉守光軟禁劉守文,試圖進軍奪取義昌。義昌軍節度判官呂兗孫鶴推劉延祚為劉守文繼任者,試圖據守義昌軍部滄州。劉守光久攻滄州不下,把劉守文帶到前線展示,但滄州仍然固守。城中糧盡,百姓吃粘土,軍士吃人,驢馬也互相吃尾巴,甚至體弱的百姓也被軍隊所吃。四年(910年)正月,劉延祚投降。劉守光派兒子劉繼威到義昌軍代劉延祚,將劉延祚及其將佐帶回盧龍軍部幽州。劉守光族誅呂兗而釋放孫鶴。[5]劉延祚的父親劉守文被繼續軟禁一陣後被劉守光密令殺害。[4][6][7]

劉延祚後也被劉守光所害。[8][9]但又有記載,後晉開運三年(946年)九月,契丹轄下瀛州刺史劉延祚在遼太宗授意下寫信給後晉樂壽監軍王巒,詐稱舉城投降後晉。王巒與天雄軍節度使中書令杜威都認為可趁機取瀛州、莫州樞密使馮玉李崧也信以為真,準備發兵迎劉延祚和在七月曾詐稱願意來降的盧龍節度使趙延壽。十月,晉出帝以杜威為北面行營都招討使,發兵瀛州。十一月,杜威到瀛州,城門洞開有如空城,杜威不敢進城,聽聞契丹將高謨翰先前秘密引兵出城,派馬軍都排陳使梁漢璋率二千騎追殺,梁漢璋在南陽務遇到契丹軍,敗死。杜威聞訊南返。契丹大舉南侵,十二月,杜威、權知幽州行府事李守貞、前鋒彰德節度使張彥澤等率大軍投降,契丹遂滅後晉。[10]未知史書有誤或為同名同姓二人。

後蜀也有同名同姓之將領,見劍門之戰

註釋及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