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拓跋休(5世紀—494年8月26日),鮮卑名伐伏玄[1],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子,生母孟椒房。

生平[編輯]

拓跋休在皇興二年(468年)被封為安定王,拜征南大將軍、外都大官。拓跋休少年聰慧,治斷皆有讚賞。孝文帝在位初期,庫莫奚侵略邊境,孝文帝以拓跋休為使持節、侍中、都督諸軍事、征東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儀同三司、和龍鎮將。拓跋休撫防有方,平定賊眾。入為中都大官。柔然侵犯邊塞,拓跋休出為使持節、征北大將軍、撫冥鎮大將。拓跋休身先將士,擊退胡虜。入為內都大官,遷為太傅。及開建五等,食邑二千戶。

孝文帝帶領車駕南伐,拓跋休領大司馬。孝文帝親行諸軍,遇見拓跋休以三盜賊徇於六軍,將近處斬時,有詔特赦。拓跋休固執地曰:「陛下將遠清衡霍,故親御六師,跋涉野次,軍行始爾,已有姦竊,如其不斬,何以息盜,請必行刑,以肅姦慝。」詔曰:「大司馬執憲,誠應如是。但因緣會,朕聞王者之體,亦時有非常之澤,雖違軍法,可特原之。」拓跋休乃奉詔。孝文帝謂司徒馮誕曰:「大司馬嚴而秉法,諸軍不可不慎。」於是六軍肅然。定都洛邑,拓跋休跟從孝文帝駕幸鄴。命拓跋休率從駕之文武大臣,迎家人於平城。孝文帝親為拓跋休餞行於漳水之北。

太和十八年(494年),拓跋休寢疾,孝文帝駕幸其府第,流涕慰問其疾,中使醫藥,相望於路。七月壬午(494年8月26日),元休去世[2]。孝文帝再贈賵帛三千匹。自薨至殯,車駕三臨。孝文帝至其門,改服錫衰,素弁加絰。 皇太子、百官皆從行弔禮。及至即將下葬之時,又贈布帛二千匹,諡曰「靖王」。詔假黃鉞,加羽葆、鼓吹、虎賁、班劍六十三人,悉準三老尉元之儀。孝文帝親自送出郊外,慟哭後返回, 諸王恩禮皆不能相比。宣武帝在位時,拓跋休配饗廟庭。

家庭[編輯]

夫人[編輯]

子孫[編輯]

  • 長子 元安,早卒
  • 次子 元燮。假節都督華州諸軍事征虜將軍華州刺史安定恭王
    • 元琰,字伏寶。宋安懿王或安定順王[4]
      • 曾孫 元景山,字寶(珤)岳。宋安王,北周文昌縣公、宋安郡公、平塬郡公,隋平塬襄公。
      • 曾孫 元昊。隋涪州刺史、貴鄉公
        • 玄孫 元虔蓋[4]。隋朝散大夫、熊耳縣令、魏郡萬金府鷹揚郎將
  • 第三子 元願平。員外常侍
  • 第四子 元永平。征虜將軍、南州刺史
  • 第五子 元珽[6],字珍平。左軍將軍、司州治中
  • 第六子 元貴平。東萊王

註釋[編輯]

  1. ^ 《宋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五十五·六七》:使持節征東大將軍安定王直懃伐伏玄 伐伏玄即魏書之安定王休。
  2. ^ 《魏書·卷七下·帝紀第七下》:壬午,侍中、大司馬、安定王休薨。
  3. ^ 《全後魏文·卷十六·造石窟像記》:皇巍永平四年歲次辛卯十月十六日,假節、督華州諸軍事、征虜將軍、華州刺史安定王,仰為亡祖親孟太妃、亡考太傅靜王、亡妣蔣妃敬造石窟一軀。依岩抱宇,刊崇沖室,妙鐫靈像,外相顯發,工績嚴儀,凝華紫極,敬恃此福,上資先尊。咸使舍此塵軀,即彼真境,口口六通口囑口口值遇口口早登十地,又願居口口口口祥熙口永作山河,口口口世一切含生,普同斯願
  4. ^ 4.0 4.1 《隋故萬金府鷹揚郎將元君(虔蓋)墓志銘》
  5. ^ 《大隋上柱國宋安公世孫朝請郎(世斌)墓誌》
  6. ^ 《魏故左軍將軍司徒屬贈持節督豫州諸軍事龍驤將軍豫州刺史河南之元君(珽)墓志銘》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魏書·卷19下》,出自魏收魏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18》,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編輯]

  • 魏書卷十九下·列傳第七上景穆十二王下》
  • 北史卷十八·列傳第六景穆十二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