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州 (北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雲州中國南北朝北魏隋朝唐朝設置的

沿革[編輯]

正光五年(524年)改朔州為雲州。治所盛樂城(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西北)。領四、九。後陷,永熙中改,寄治并州界。

隋朝開皇五年(585年)置雲州總管府。大業三年(607年)改為定襄郡,領大利縣(治所在今和林格爾縣境內),隋末被劉武周所據,改為雲州。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東突厥扶植的隋王楊政道以雲州為都城。貞觀四年(630年)唐滅東突厥,奪得雲州、恆州之地,廢除恆州和雲中縣的建制,地入雲州。貞觀十四年(640年),遷移雲州和定襄縣到雲中縣故地,治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州成立。原雲州故地在唐高宗時設立單于都護府唐中宗時設立東受降城安史之亂後,設立振武軍節度使

行政區劃[編輯]

北魏[編輯]

郡名 縣名 現在地名 簡介 備註
盛樂郡
永熙中置。
歸順縣 永興中置(有《魏書》的註解對此年號有疑問,認為是拓跋嗣的年號永興[1][2],此年號可能是北魏孝武帝元修時僅使用一個月的年號:永興。),州、郡的治所。
還安縣 永熙中置。
雲中郡
秦置(有疑問[3][2])。
延民縣 永興中置。
雲陽縣 永熙中置。
建安郡
永熙中置。
永定縣 永熙中置。
永樂縣 永熙中置。
真興郡
永熙中置。
真興縣 永熙中置。
建義縣 永熙中置。
南恩縣 永熙中置。

唐朝[編輯]

唐朝雲州轄縣
618年 大利縣[4]
630年 大利縣(改為定襄縣
640年 定襄縣[5]

註釋[編輯]

  1. ^ 魏書》註解:按此州他縣並雲「永熙中置」,獨此縣及下雲中郡延民縣稱「永興」。雲中之置朔州,見於史傳者最早在拓跋燾時(卷叄七司馬楚之傳),永興是拓跋嗣年號,當時是否立州,已不可知。疑兩縣稱「永興」皆「永熙」之訛。
  2. ^ 2.0 2.1 《魏书 卷一百六上 志第五 地形二上》有注解. [2013-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6). 
  3. ^ 魏書》註解:按晉已罷郡為縣,屬新興郡,或魏置朔州時復置,也可能永熙復置。疑「秦置」下有脫文。
  4. ^ 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土城子鄉土城子
  5. ^ 改治今山西省大同市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