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2012年首頁設計建議/草案/Shizhao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設計簡介[編輯]

主要依據en:Wikipedia:2012_main_page_redesign_proposal/Pretzels/Vector的設計風格,再做一些扁平化處理。主要表達的一些想法:

  • 特色內容欄目用來展示特色條目和特色列表。和之前不同的地方在於字號變大,圖片變大,更加突出特色內容
  • 今日熱門為新增。有兩種可選:1. 24小時內瀏覽量上升最快的條目;2. 24小時內瀏覽最多的條目。目前為1,2的話有一些條目會長期占據。另外,如果有這個欄目的話,最簡單的辦法是bot更新,但是首頁的連鎖保護導致bot需要管理員權限才能編輯。
  • 你知道嗎?變化不大,主要是圖片變大
  • 每日圖片黑底白字,更加突出圖片的效果

右側幾個欄目的字體變小,與左側導航欄字體一致,比較對稱

  • 新聞動態歷史上的今天圖片變小,但可以同時用兩幅圖片
  • 優良條目比照特色內容處理,用一點點綠色表示與其他的不同,但文字會比現在的要少,大約2-3句話。
  • 多了一個創建新條目的按鈕和幾個鏈接,按鈕設計採用目前比較流行的藍色,並符合mw:Wikimedia Foundation Design/Color Usage
  • 新增加了一些常用編輯幫助鏈接
  • 姊妹項目部分更加美觀

首頁上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鏈接,給內容展示板塊只在加粗的條目上有鏈接。可以對比一下套用現在的首頁各欄目板塊模板的效果:User:Shizhao/2012mp1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7日 (五) 11:46 (UTC)[回覆]

嘗試了一下加上ribbon的想法[1],水平有限,顏色也一時想不出用什麼的好,只是表達一下意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8日 (二) 12:27 (UTC)[回覆]
根據Kuailong的方案作了一些修改--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月22日 (二) 14:48 (UTC)[回覆]

意見收集[編輯]

過渡效果能舉個例子嗎?因為版面布局,優良條目內容太多的話會不太好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7日 (五) 11:59 (UTC)[回覆]
我也覺得優良條目太窄了,文字換行太多,可讀性不好。--Gqqnb留言2013年1月15日 (二) 14:58 (UTC)[回覆]
很簡潔,但每日圖片的底色反相和周邊配色有點唐突,可能是強迫症,但希望框與框的邊框線儘可能對齊,如「今日熱門」單獨一行,或並放上「特色內容」和「新聞動態」框的上面,讓DYK和優良條目框的頂框線對齊。——Sakamotosan 2012年12月8日 (六) 03:50 (UTC)[回覆]
框與框的邊框線儘可能對齊+1。另外今日熱門沒有用框感覺很彆扭?--202.117.145.244留言2012年12月8日 (六) 10:18 (UTC)[回覆]
( ✓ )同意閣下。-哆啦A夢220284 2012年12月8日 (六) 10:33 (UTC)[回覆]
邊框線對齊不太可能....因為用的是div而不是table--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0日 (一) 01:34 (UTC)[回覆]
邊框對齊的話,因為內容長短不固定,會造成框中底部留白,更不好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0日 (一) 01:44 (UTC)[回覆]
特色欄目的邊框和陰影稍微調整了一點。另外,這個版本的特色欄目是不是更好?有些拿不定主意--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0日 (一) 07:12 (UTC)[回覆]
個人感覺現在這個版本的邊框效果使人感覺這個區塊太銳利了一點,這個版本的特色欄目則好得多,但是感覺顏色又太重了一點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0日 (一) 07:19 (UTC)[回覆]
還是改成了原來的顏色--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0日 (一) 12:19 (UTC)[回覆]
試了一下加上維基提示的效果[2],感覺不太好,太擁擠了,和整個頁面風格不協調--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3日 (四) 12:09 (UTC)[回覆]
嗯,主要是首頁各欄目都有不同的展示方式,唯有優良和特色的展示方式一樣,因此為了保持兩個欄目的差異化,目前只想出弱化優良的辦法--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4日 (五) 08:32 (UTC)[回覆]
(&)建議:「每日圖片」四個字的顏色偏暗,調亮一點應該不錯。--Gqqnb留言2012年12月15日 (六) 08:09 (UTC)[回覆]
特色條目的用色就是為了突出。"換行和空白"的問題能否說的明白一些?我這裡看不出。「站點鏈接、新用戶和致編者」的空白把本來就是故意留出的,[3]是豐富後的一個效果,並不好,太擁擠。姊妹項目的一句話介紹我就是想不要的。「過於靠近其他標識」什麼意思?不太明白。「聯絡本語言百科之方法」我認為應該放在首頁的對話頁比較為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5日 (六) 11:37 (UTC)[回覆]
現在我看到的是:

今日熱門:淨土宗 · 布拉姆·斯托克 · 小說 · 後宮甄嬛傳 · 後浪漫主義 · 趙宗岐 · Mao · 小行星列表/99701-99800 · 貝拉克·奧巴馬 · 廿
四味 (組合)

「四味 (組合)」被換行,後部都是空白。不覺得太靠近「維基詞典」了麼?烏拉跨氪 2012年12月15日 (六) 15:43 (UTC)[回覆]

我沒看到「四味 (組合)」被換行啊。-哆啦A夢220284世界末日將到來!(大誤) 2012年12月15日 (六) 15:54 (UTC)[回覆]
安達曼豬籠草表格的陰影效果?莫非是說box-shadow: 4px 4px 6px #A0A0A0那個?這效果也太糟了吧!感覺是九幾年的網頁。--林卯留言2012年12月18日 (二) 00:28 (UTC)[回覆]
關於陰影,之前有人說現在版本的陰影太重了,烏拉跨氪提供的那個例子,陰影更重。這個聽誰的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7日 (一) 00:52 (UTC)[回覆]
調整了一下基金會logo與項目logo的間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7日 (一) 12:20 (UTC)[回覆]
這個設計和Vector感覺很合。只是右欄很窄和比左欄長,或者左欄可以長點。--留言2012年12月17日 (一) 15:15 (UTC)[回覆]
  • (!)意見:恕我直言,天頭最大的「維基百科」四字丑到飛起,檢查一下發現font-family: 'Hoeflr Text','Times New Roman', serif——分別是不存在的字體(應該是Hoefler Text,英文字體,該字體視窗系統默認沒有)、英文字體(為什麼會指定英文字體?我猜是移植時沒改)和瀏覽器指定襯線字體。由於沒有「Hoeflr Text」,英文字體裡沒漢字,這時候瀏覽器就用默認的漢字襯線體表示,然而更大的問題是,「維基百科」用一對《b》括起來,可巧該漢字襯線體沒bold,於是瀏覽器橫向加粗一下,效果說不出的難看。視窗現在有bold的漢字體也就雅黑正黑這些非襯線體——所以說,原版用圖片估計也是迫不得已的設計需求。英文還好有開放的Serif字體Linux Libertine(就是英文維基logo下面文字的字體),中文開放帶襯線字體(含粗體)就沒能當logo的。我考慮是不是可以從《隸辨》等書裡集字當天頭(容我諮詢一下這方面專業的Digidea…),甚至我手寫篆書……(順帶書法字可避免「維」的繁簡爭議)--林卯留言2012年12月18日 (二) 01:45 (UTC)[回覆]
現在用無襯線字體如何呢?原本就是想用無襯線的,但沒細看原來的代碼,加上我的瀏覽器強制讓襯線字體使用無襯線字體,因此沒看出問題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8日 (二) 02:21 (UTC)[回覆]
汗,那是因為非條目空間的頁面背景不是白色。如果放到首頁就沒這個問題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8日 (二) 11:39 (UTC)[回覆]
呃……真的啊,以前都沒注意。不過為什麼英文維基就沒這種區分?--Kuailong 2012年12月19日 (三) 02:14 (UTC)[回覆]
英文版以前也這樣,後來取消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12月19日 (三) 03:0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