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移動請求/2010年1到3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0年1月2日

2010年1月3日

未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1月7日 (四) 10:36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1月16日 (六) 10:29 (UTC)
未完成,未見共識--Istcol (留言) 2010年1月16日 (六) 10:29 (UTC)
完成。--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月7日 (四) 10:59 (UTC)

2010年1月4日

2010年1月6日

已由Wcam完成。--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月7日 (四) 11:02 (UTC)

2010年1月7日

已由Ws227完成。--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1月7日 (四) 11:02 (UTC)

2010年1月10日

  • 討論獸人迷獸迷:如同我撰寫的內容: 獸迷(Furry Fandom)的範圍極廣,包含了所謂的「獸人愛好者」、「動物愛好者」、「布偶裝愛好者」、甚至「動物崇拜及信仰」,但原條目名稱有侷限這個圈子就是獸人愛好團體的意義,因此我建議修改條目名稱,之後再修正部分詞句或將不同愛好者的條目分開。-Kiba (留言) 2010年1月10日 (日) 04:46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1月23日 (六) 08:54 (UTC)

Mark85296341 (留言) 2009年12月19日 (六) 15:20 (UTC)

(-)反對。Google官方名稱顯示一定是有空格的,但那是為了美觀,而不是意謂空格是名字的一部份。--百楽兎 2009年12月26日 (六) 07:42 (UTC)
(+)贊成Google服務名稱的命名權不在維基,而是Google。—Chunchun2345 (留言) 2010年1月1日 (五) 04:43 (UTC)
(+)贊成Google的產品名稱要求正名,在分頁的名稱,官方的說明頁面,都是有空格的,而這些產品只是一部分。—Mark85296341 (留言) 2010年1月1日 (五) 11:28 (UTC)
(!)意見:該空格根本不是產品名稱的一部份。微軟產品也是相同情況。--百楽兎 2010年1月7日 (四) 01:30 (UTC)
(!)意見:目前維基百科:命名常規並未有明確指出此類條目的命名,而之前有人提出維基百科:網絡服務條目命名常規,但並未成為方針。查看Google 瀏覽器條目(Google Chrome),名稱是有空格的,而其他google服務也應和google chrome一樣,採取同樣的命名常規。—Chunchun2345 (留言) 2010年1月8日 (五) 14:30 (UTC)
(!)意見:我上傳了一些截圖,證明Google的產品是有空格的。
File:Zxt-2.png
File:Zxt-3.png
File:Zxt-5.png
File:Zxt-7.png
File:Zxt-8.png

—Mark85296341 (留言) 2010年1月10日 (日) 01:04 (UTC)

中英文間的空格哪能與英文間的空格相提並論,別說笑了。--百楽兎 2010年1月22日 (五) 02:26 (UTC)
拜託別鬧了,分清楚誰擁有軟件/google服務的命名權—Chunchun2345 (留言) 2010年1月26日 (二) 14:41 (UTC)
Google這個字的後面也有空白,也是命名的一部份囉?再搞笑啊。--百楽兎 2010年1月27日 (三) 00:11 (UTC)
官方使用Google這個字後面有時有空格,有時沒有空格。但其服務名稱後面一定有空格。—Chunchun2345 (留言) 2010年1月27日 (三) 07:57 (UTC)
Google的頭也有空格哩,也是命名的一部份囉?繼續搞笑啊。--百楽兎 2010年1月27日 (三) 13:06 (UTC)

移到互助客棧討論了,關了這個吧。—Chunchun2345 (留言) 2010年1月29日 (五) 10:29 (UTC)

2010年1月11日

想來安藝市也要移動到安芸市?--百楽兎 2010年1月22日 (五) 02:19 (UTC)

2010年1月12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1月23日 (六) 09:02 (UTC)

2010年1月16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1月23日 (六) 09:08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1月23日 (六) 09:08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1月23日 (六) 09:08 (UTC)

2010年1月19日

  • 討論Swear (alan單曲)Swear:有用戶將原條目移動後建立了消歧義頁(見條目歷史),但是根據Wikipedia:消歧義規定,「如果消歧義頁面包含不存在的條目,這時要小心,因為條目可能根本沒人會寫,因此也就沒有消歧義的必要。例如很多歌曲都重名,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會去為一首歌曲建立一個單獨的條目,因此根本沒必要建立消歧義」,因此希望將該條目移回原處,以免進行大範圍的鏈接改動。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日 (一) 10:01 (UTC)

——加七 (留言) 2010年1月18日 (一) 16:24 (UTC)

(+)贊成,上述兩個消歧義頁面都只有一個頁面被創建,因此沒有必要創建該消歧義頁面,如果非要創建的話可以使用「My Life (消歧義)」或者「Swear (消歧義)」,因為原條目已經有很多頁面有鏈接,如果修改條目名稱需要修改多處地方。綜上贊成將這兩個條目移回原處。

IQ小子 (留言) 2010年1月18日 (一) 16:37 (UTC)

(+)贊成,已創建「My Life (消歧義)」和「Swear (消歧義)」。——加七 (留言) 2010年1月27日 (三) 07:14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日 (一) 10:01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日 (一) 10:01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日 (一) 10:01 (UTC)


我將其修改為「台灣華裔美國人」的原因是,「裔」的定義是指一種血源、一個民族,而「台灣」並不是一個民族,台灣人裡面的漢人就分為客家人及閩南人以及民國38年後來台的外省人等,若真的定義「台灣裔」,那真正的「台灣裔」是屬於南島語系的原住民而非漢人!請尊重台灣的原住民,王力宏、陳士駿等人是台灣的漢人,不是強行將漢人蓋括為「台灣裔」,漢人已經有了一個美籍華人或華裔美國人的條目,請勿無中生有,毫無根據亂,扭曲事實強創新名詞,請看到原住民的存在。

我將其修改為「台灣華裔加拿大人」的原因是,「裔」的定義是指一種血源、一個民族,而「台灣」並不是一個民族,台灣人裡面的漢人就分為客家人及閩南人以及民國38年後來台的外省人等,若真的定義「台灣裔」,那真正的「台灣裔」是屬於南島語系的原住民而非漢人!請尊重台灣的原住民,王祖賢、趙又廷等人是台灣的漢人,不是強行將漢人蓋括為「台灣裔」,漢人已經有了一個加拿大籍華人或華裔加拿大人的條目,請勿無中生有,毫無根據亂,扭曲事實強創新名詞,請看到原住民的存在。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日 (一) 10:01 (UTC)

2010年1月20日

(-)反對Internet Explorer非官方的名稱的重定向根本無必要。—Mark85296341 (留言) 2010年1月20日 (三) 10:25 (UTC)
(+)贊成-アオゾラ-|嘴砲注意 2010年1月21日 (四) 10:52 (UTC)
已由PhiLiP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日 (一) 10:02 (UTC)
完成--2010年2月1日 (一) 10:02 (UTC)

2010年1月24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0:49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0:49 (UTC)
合併條目請到Wikipedia:重複條目提出--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0:49 (UTC)
對不起,我混淆了「合併」與「移動」,給管理員帶來麻煩。我自己了解不夠,十分不好意思。 Alex He Di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2:22 (UTC)

2010年1月26日

(-)反對:Symplectopedia說謊,並非破壞而確實有詞語轉換問題。光輝十月 (留言) 2010年1月26日 (二) 18:59 (UTC)
就算有詞語轉換問題,標題也應該使用中文啊!--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月26日 (二) 19:00 (UTC)
(:)回應:請管理員回退光輝十月的破壞行為,地區詞問題不是標題用英文的理由。—KeepOpera (留言) 2010年1月27日 (三) 18:30 (UTC)
(+)支持,某些人懂什麼叫先到先得原則麼?堂堂中文維基竟然用一個哪裡都不常用的英文名稱做條目名,做出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事不是破壞是什麼?——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1月28日 (四) 17:18 (UTC)
(!)意見投票的人可以先看看這裡有關於CREAM的討論再下定論,還有損害別人名譽的一律提報。光輝十月 (留言) 2010年1月28日 (四) 17:34 (UTC)
你的破壞行為早看過了,閣下一貫善於在條目命名中玩行為藝術,引力場發動機,現在又跟奶油過不去了?—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1月28日 (四) 18:51 (UTC)
破壞行為?我在那兩項條目討論中的資料哪裡錯了?你這種說詞只表示了「你自己不喜歡的意見就是錯的」。光輝十月 (留言) 2010年1月29日 (五) 04:48 (UTC)
對,其實您沒錯,其他人都錯了,皇上您又贏了—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1月29日 (五) 05:45 (UTC)
如果你真的認為那些想法是「比較恰當的」,你應該就不會說他人的行為是破壞了。
如果有人真的有思考過而覺得Talk:重力場Talk:引擎 (發動機)的那幾頁中的敘述有錯,我認為去那個討論頁發表意見會比在這裡發表屬於「離題」的討論好。
但在任何地方投票、回退、發表意見時請務必不要作出只出於個人喜好而不重視別人有效意見的行為。光輝十月 (留言) 2010年1月29日 (五) 09:34 (UTC)
皇上您又在搞笑麼?我怎麼覺得您說的這些用在您自己身上最合適?-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1月29日 (五) 17:43 (UTC)
可能是依造您的習性,藐視別人附有來源也是可供查證的編輯(將其視作「破壞行為」與「行為藝術」)已經算是家常便飯的關係。光輝十月 (留言) 2010年1月29日 (五) 18:01 (UTC)
沒有,這是對你這種一邊行為藝術一邊還覺得自己很有道理的破壞者的特別待遇—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1月29日 (五) 20:26 (UTC)
那麼Suiseiseki是認為只要「看某人不順眼」就可以直接說別人有來源、可查證、有道理的編輯是破壞,果然眼光獨到,但你可能不懂什麼叫作講道理,根據編輯方針來說,非常適合被封禁。光輝十月 (留言) 2010年1月30日 (六) 04:06 (UTC)
邏輯還真是強得可以,我看你不順眼和你的破壞性編輯,這兩者到底哪個是因哪個是果麻煩你好自為之。上個星期剛被封禁的破壞者,還好意思在這裡跟我提什麼封禁,如果還嫌封你封得不夠多,請儘管繼續破壞好了。我不想跟你這種破壞者浪費時間,你的任何言論我都拒絕回復。—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1月30日 (六) 06:08 (UTC)
不過你倒是沒有一項說法能夠證明我的編輯是破壞,所以除了存粹看不順眼之外還有什麼原因?(為了建立簡體使用者都很高級而繁體使用者都愛破壞的印象?為了達此目的簡體使用者當然要聯合起來多多為難繁體使用者?)光輝十月 (留言) 2010年1月30日 (六) 14:06 (UTC)
分類不能移動--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0:49 (UTC)

2010年1月27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0:55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0:55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0:55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0:55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日 (一) 10:06 (UTC)
該項移動請求仍在討論中。不滿移動者在未有反駁反對理據下擅自作出移動。—Worrydoes (留言) 2010年2月1日 (一) 10:56 (UTC)

已成為重複條目--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0:55 (UTC)

2010年1月28日

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1月28日 (四) 02:24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1:00 (UTC)

(-)反對五區總辭前後風波應與補選兩事分開。—Flame 歡迎泡茶 2010年2月13日 (六) 07:01 (UTC)
(+)支持,請盡快處理。—Iokseng留言2010年2月13日 (六) 06:55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1:00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1:00 (UTC)

(-)反對:PON技術在大陸通訊行業上多數情況直呼其英文,而不是冗雜的被動式光纖網路。不知道其他地區是如何稱呼的,請繼續討論。--魚,遨遊天空 (留言) 2010年2月3日 (三) 07:28 (UTC)
(:)回應命名常規中有關於使用全稱的要求-Mys 721tx(留言)-U18協會招人了 2010年2月5日 (五) 02:46 (UTC)

2010年1月30日

  • 討論齊前廢公公孫無知:問條目創建者此類說法出典何處,都沒回復。而我所見所有先秦一手文獻和相關春秋研究文獻都沒有「廢公」、「廢伯」的說法。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42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42 (UTC)

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1月30日 (六) 11:08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日 (一) 10:08 (UTC)

已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42 (UTC)

2010年1月31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1:07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13日 (六) 11:07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47 (UTC)

2010年2月1日

(!)意見不如改為喬絲琳·貝爾。外國人的名字一般取名·姓較合適,喬絲琳·貝爾·伯內爾不如前者更廣為人知。-Polandchopin (留言) 2010年2月2日 (二) 01:30 (UTC)

英文維基就是使用全名,google搜尋結果也不少。—Iokseng留言2010年2月13日 (六) 06:55 (UTC)

2010年2月2日


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2月2日 (二) 15:10 (UTC)

  • 討論姜尚齊太公:先秦貴族男子稱氏不稱姓,姜尚是不正確的稱呼,可以在移動之後用註解解釋。

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2月2日 (二) 15:38 (UTC)

(-)反對維基對於歷史人事物的命名首先是看常用性和知名度,而不是「正確性」。無論「姜尚」「姜子牙」「姜太公」google搜索結果都在30-50萬之間,而「齊太公」只有2萬多,差20倍以上。—Msuker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10:07 (UTC)
(:)回應,我想說的是無論「姜尚」「姜子牙」「姜太公」,這些大多都不是歷史上的太公望,而是《封神演義》、《封神榜》裡的那個文學形象,以文學形象的命名來取代歷史人物的命名?維基有這方面的規則嗎?更何況姜尚還沒有「姜子牙」、「姜太公」的常用型和知名度更高。—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14:31 (UTC)

更何況姜尚還沒有「姜子牙」、「姜太公」的常用型和知名度更高

那麼請提議移動到姜子牙、姜太公,理由是更常用,而不要以任何藉口移動到根本不常用的齊太公。
至於什麼歷史形象文學形象,黃帝蚩尤算歷史形象還是文學形象?蜀漢又是屬於歷史形象還是文學形象?畢竟這個政權自己歷史上從來沒稱過「蜀」。請不要在維基引入此類基於原創研究的內容。
更何況,有誰規定過一個歷史人物的條目只能夠記述歷史形象而不能記述文學形象、民間形象?近十年最被大眾熱捧的通俗類歷史出版物,易中天品三國第一回如此分析:

所以,三種形象,各有各的道理。那麼我們這個系列要做的工作,就是把這三種形象都告訴觀眾朋友,然後進行討論。也就是說我們要做三件工作:第一是還原,就是還原到歷史的本來面目。第二是比較,就是比較歷史形象、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有什麼不同;第三是分析,就是分析一下這個形象為什麼會演變。

Msuker (留言) 2010年2月7日 (日) 15:30 (UTC)

黃帝、蚩尤當然是歷史形象,你可以告訴我哪個流傳廣泛的文學作品以他們為主角而且把他們的名字都改了,而且這改了的名字還具備「常用性和知名度」??蜀漢是沒有自稱,但如果不這樣叫怎麼區分該政權和前漢、後漢?更何況正史《三國志》就是這樣稱呼,你千萬別說《史記》是把太公望叫姜尚啊。如果按你的說法,那三國的一干條目全用《三國演義》做來源,無視《三國志》、裴注、《襄陽記》好了,反正常用型和知名度完全不能比嗎。好比「孫夫人」,現在為什麼不重定向道演義人名「孫尚香」?大小橋為什麼不重定向到「大小喬」?黃夫人難道比「黃月英」更常用,知名度更高?易中天?他的觀點被維基採納了嗎?沒有,那就無視,在我看來他根本不入流。—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2月8日 (一) 05:304 (UTC)
蚩尤歷史上就是一個怪獸之身?請注意,後來的文學加工並不表示必須先改名,實際上今天史學也好文學也好的蚩尤形象是無從區分的。正史記載軒轅氏「教熊羆貔貅虎」「獲寶鼎迎日推莢」並不表示到了今天我們還認為那是真的歷史事件。
孫夫人為什麼不定向到孫尚香?你到底有沒有看過《三國演義》?書裡面出現過「孫尚香」三個字嗎?更可笑的是,恰恰三國演義使用的是「孫夫人」,而三國志卻從來沒使用過這個詞,那麼到底是文學形象還是歷史形象來着?自己打自己耳光,痛嗎?—Msuker (留言) 2010年2月8日 (一) 14:24 (UTC)
哪本正史說蚩尤是怪獸之神?或者說哪本史書說是?蚩尤黃帝本身就是傳說時代人物,是否是信史仍需考證,這有什麼可作比較的?孫尚香是我記錯,不過這無關大局,三國演義又不只是唯一來源。按照你所說的常用性和知名度,老子要定向到太上老君,周武王要定向到姬發,玄奘要定向到唐僧,唐玄宗要定向到唐明皇,怎麼不見改啊?我打自己耳光沒關係,維基自己打自己耳光麻煩就大了。
有誰說過必須用姓名替換常用的廟號等名稱的?「老子」google引號結果1200萬(當然其中肯定有其它意義的「老子」但是數量仍然明顯),太上老君不足50萬,「姬發」google引號結果10萬,「周武王」超過100萬,你說用哪一個?
維基的命名常規最大的就是常用性,差距越大,移動理由越充足,反之則不管你有多少理由都不應該移動。所以,你不要到維基來宣揚自己認為正確的什麼名稱、歷史名稱。—Msuker (留言) 2010年2月11日 (四) 07:59 (UTC)

另,我對中國歷代君主條目的命名常規很有意見,哪位管理員解釋一下當初怎麼定下這種常規的,為什麼開國君主(清朝開國君主除外)要用君主本名?—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2月10日 (三) 108:56 (UTC)

你對方針有意見請在互助客棧方針頁提出修改建議,通過之後再根據新方針進行移動,而不是擅自就在這裡以明顯違背現有方針的理由提出移動。
至於現有方針的解釋,我雖然不是管理員,也不知道當時討論的詳情,但是我猜測歸根到底還是常用性。縱觀歷史,開國皇帝的活躍時期絕大多數使用的是本名,等到真的開國了多數也差不多要去了。且不說開國皇帝,諸如亂世即使是二世三世帝都是稱本名為常用,諸如曹叡劉禪等等。—Msuker (留言) 2010年2月11日 (四) 08:06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48 (UTC)

2010年2月3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0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0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0 (UTC)

  • 討論周考哲王周考王:周考王為《史記》用名,比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的周考哲王來的要可信。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0 (UTC)

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2月3日 (三) 05:10 (UTC)

完成:原來我自己可以移動啊。。 囧rz……

2010年2月4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1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1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1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1 (UTC)

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2月4日 (四) 04:31 (UTC)

2010年2月5日

2010年2月6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3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3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3 (UTC)

2010年2月7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5 (UTC)

未完成,條目不存在--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5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5 (UTC)

2010年2月8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6 (UTC)

已移動--Istcol (留言) 2010年2月26日 (五) 10:56 (UTC)

2010年2月11日

以下討論已結束,請不要對此存檔進行任何編輯:

Category:香港舞臺劇演員 移動/合拼至Category:香港舞台劇演員,或反轉也可—祁勳 (留言) 2010年2月11日 (四) 19:28 (UTC)

(:)回應不屬於本頁面討論範圍的問題。—〖Tlrmq^太辣·勿昆新意見RTC0152010年3月3日 (三) 03:30 (UTC)

2010年2月16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11:16 (UTC)

2010年2月20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11:16 (UTC)
(!)意見:條目最早的名稱是「河洛人」,「河洛人 (台灣)」同樣是未經討論的移動。—Iokseng留言2010年2月27日 (六) 04:22 (UTC)
(!)意見河洛人被移動至「閩南民系」;另「河洛人 (台灣)」所採用之河洛,已於討論:閩南民系頁面上提出原因;已參與討論者,不可略此不提。--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3月13日 (六) 15:03 (UTC)
(+)贊成:移動合乎求是原則。--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15:03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11:16 (UTC)

2010年2月24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11:16 (UTC)

2010年2月26日

這個討論早已結束,怎麼又出來了?請管理員參看本頁歷史。。--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01:57 (UTC)
操作錯誤--Istcol (留言) 2010年4月16日 (五) 15:24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11:16 (UTC)
(!)意見:餐叉是哪裡的慣用詞?--Rantooya (留言) 2024年5月13日 14:29
(:)回應:根據google search 中港台三地的餐具製造公司或討論區等也有使用—L!tt|e+ung?\2o/O=] 2010年3月7日 (日) 09:35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10:39 (UTC)

2010年2月27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11:16 (UTC)

2010年2月28日

完成。—〖Tlrmq^太辣·勿昆新意見RTC0152010年3月3日 (三) 03:48 (UTC)

2010年3月2日

(-)反對-當初台北捷運命名為「木柵內湖線」(簡稱:柵湖線)於2009年10月8日改稱為「文山內湖線」(簡稱:文湖線),但台北捷運公司當初在合併的同時,主要是將木柵線改為文山線,再將文山線與內湖線合稱「文山內湖線」,所以意即木柵線為文山線的舊稱,而文山內湖線只是台北捷運棕線完整名稱,實際上還是有細分為文山線(前稱:木柵線)與內湖線,故並不需要做條目的移動。—Jack Tao (留言) 2010年3月4日 (四) 16:16 (UTC)
未有共識,暫不移動--Istcol (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10:39 (UTC)
(-)反對先到先得不能違反Wikipedia:可供查證正式方針,請提供「馬田·達連」這個譯名的可查證來源,否則只能使用可查證的馬丁·達赫林。詳見Talk:馬丁·達赫林。—Msuker (留言) 2010年3月3日 (三) 12:28 (UTC)
根據維基百科:投票/有關球員的命名常規爭議未有共識,不予移動--Istcol (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10:39 (UTC)

2010年3月3日

如果再沒有其他意見將會移動--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30日 (二) 11:26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10:39 (UTC)

2010年3月4日

2010年3月5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11:16 (UTC)

2010年3月6日

(-)反對:討論頁上未達成共識。—Iokseng留言2010年3月6日 (六) 12:00 (UTC)
(!)意見:條目頁面有提示:本條目的主題不是河洛人 (台灣)。可知該頁面曾為河洛人。惟Iokseng君的永久性地反對回退動作實不構成反對的理由。--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3月6日 (六) 17:41 (UTC)
補充說明:本條目係在未經討論情況下遭到移動,且引起爭議與移動戰,故應先移動回爭議發生前的狀態,亦即河洛人 (台灣)。—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10年3月6日 (六) 03:50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11:16 (UTC)

2010年3月7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26日 (五) 15:01 (UTC)

2010年3月8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26日 (五) 15:01 (UTC)

2010年3月9日

(!)意見: 遊戲本身並沒有官方的中文譯名。它叫Final Fantasy。被稱為最終幻想,或被稱為最終幻想I,或被稱為太空戰士,或被稱為貓仔哥戰士,都是一樣的意義。 --Rantooya 2024年5月13日 14:29(UTC)
(:)回應,遊戲雖無官方譯名,但具有常用譯名,且其數字表示法都應參照原名,例如最終幻想XIII不宜命名作「最終幻想13」。本作原名無「I」字樣,因此譯名也不宜添上。—Chief.Wei 2010年3月14日 (日) 02:17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11:17 (UTC)

中文維基把漢語龐培一詞作為消歧義,而把著名的火山城Pompeii的大陸譯名譯成「龐培」。這可能是受了《外國地名譯名手冊》的影響。然而這是觀察不細導致。仔細看一下經緯度,會發現手冊里的pompei是意大利現存的一座城市,在古城附近,但並非一個地點。

而古城Pompeii,實際在大陸大多數出版物都翻譯成「龐貝」,與台灣的譯名是一致的。可以查看詞海,主譯名就是「龐貝」。所以,現在把這個遺址翻譯成龐培,屬於多此一舉,而且帶來麻煩,增加了一個毫無必要的消歧義和一個毫無必要的繁簡轉換。因為漢語裡提到「龐培」一詞,基本都是指三頭之一的大龐培(格奈烏斯·龐培),而不是火山城。

我建議把龐培城條目取消,移動到龐貝,而把龐培一詞作為格奈烏斯·龐培的主條目(須知大多數書裡都是直接叫他龐培的,與愛因斯坦、伏爾泰一樣,沒必要加上第一名),僅做非對稱消歧義

請大家發表一下對此事的看法,如果各位沒什麼意見的話,我就請管理員進行操作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2月28日 (日) 11:34 (UTC)

(+)贊成,的確龐貝較適當。Djhuty (留言) 2010年3月1日 (一) 01:59 (UTC)
(+)支持,同意此看法。—Chief.Wei 2010年3月1日 (一) 03:24 (UTC)

--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3月10日 (三) 09:06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11:16 (UTC)

2010年3月11日

  • 討論瓊語海南話:海南話是一種次方言,無ISO代碼(nan是閩南話),並無資格稱「語」。無可信來源支持「瓊語」這個名稱,網上這類名稱都是一些BBS、博客上炮製的,極可能為原創研究。最先條目命名為「海南話」,後有人在未經討論情況下單方面移到「瓊語」。故建議移回。—Biŋhai (留言) 2010年3月11日 (四) 08:36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10:39 (UTC)

2010年3月13日

(+)支持,這個移動真的莫名其妙,英國才是最常用的說法。--星光下的人(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04:59 (UTC)
(-)反對:名從主人。--Rantooya(talk) 2024年5月13日 14:29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26日 (五) 15:01 (UTC)


2010年2月26日

2010年3月14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26日 (五) 15:01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26日 (五) 15:01 (UTC)
(-)反對日語版都沒有加空格,而且中文維基向來都不用空格的,例如1+2+3+4+…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10年3月26日 (五) 07:58 (UTC)

2010年3月17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26日 (五) 15:01 (UTC)
(+)支持:該條目最早名稱即為「赫拉克勒斯」(見編輯歷史)。—Iokseng留言2010年3月19日 (五) 22:36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26日 (五) 15:01 (UTC)
(!)意見:不屬於移動請求的範圍。—Iokseng留言2010年3月19日 (五) 22:36 (UTC)
(!)意見:不屬於移動請求的範圍。—Iokseng留言2010年3月19日 (五) 22:36 (UTC)
(!)意見:台灣的譯名不是「海克力斯」,而是「海格力斯」,不過「赫拉克勒斯」是最比較接近原文的發音,記得香港的翻譯,應該是「高荷華斯」吧!--219.71.212.18 (留言) 2010年3月23日 (二) 08:31 (UTC)

2010年3月19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30日 (二) 11:51 (UTC)
完成。--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3月24日 (三) 11:55 (UTC)
(!)意見:該條目最早的內容位於旗山,見編輯歷史,後來以複製貼上的方式重新建立於旗山森林公園,參照條目最初創立者使用的字體(簡體),該條目適合移動到簡體的名稱,因此應該將「旗山國家森林公園旗山国家森林公园」。—Iokseng留言2010年3月24日 (三) 14:01 (UTC)

2010年3月20日

(+)支持:歷史上姓安徒生的不只有他一個,建議修正連結部份,我記得他父親也是姓安徒生,此外還有現代一些住在瑞士附近的一些人也是姓安徒生,並且建立消歧義。--219.71.212.18 (留言) 2010年3月23日 (二) 08:18 (UTC)
(!)意見:安徒生為丹麥人,我記得丹麥的表示法是「H.C.安徒生」來表示,是不是應該建議使用丹麥人的表示法來表示呢!安徒生在丹麥人比較接近的唸法,記得好像是「安納生」吧!--219.71.212.18 (留言) 2010年3月23日 (二) 08:23 (UTC)
(-)反對安徒生最常用—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10年3月23日 (二) 08:53 (UTC)
(!)意見:就算雖然常用,不過此人應以丹麥人的方式表示應該是比較對的,丹麥政府有規定,除了姓氏外,其他名字一律縮寫表示,以此建議使用「H.C.安徒生」,表示會是比較對的。請不要以自己的感覺下判斷,請看這裡,姓「[2]」(安徒生)的,不是他就獨占這個姓,有很多人姓這個的。--219.71.212.18 (留言) 2010年3月23日 (二) 13:09 (UTC)
(-)反對。弄清楚安徒生和安德森的區別。-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3月24日 (三) 11:49 (UTC)
(!)意見:安德森是這個字「Anderson」與安徒生「Andersen」的字是不同的,請看丹麥表示法「[3]」。--111.185.66.164 (留言) 2010年3月25日 (四) 01:42 (UTC)
(:)回應:Andersen一樣翻譯為安德森
丹麥婦女卵巢切除後再植回誕下二子 成世界首例
「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人類生殖生理學教授安德森(Claus Yding Andersen)說」
丹麥傷兵累累難討好 葡萄牙狗急會跳牆
「此役,三號門將安德森(Stephen Andersen)將把關」
除非你能找出其他丹麥Andersen的名字翻譯成了安徒生,否則堅決反對移動。-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3月25日 (四) 07:03 (UTC)
(+)支持:各地均使用的中文名稱。—Iokseng留言2010年3月21日 (日) 01:13 (UTC)
(+)支持:一切以官方文宣為準。—Gzyeah (留言) 2010年3月21日 (日) 06:20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26日 (五) 15:01 (UTC)
(-)反對,沒有必要。--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3月24日 (三) 11:55 (UTC)
(-)反對,沒有必要。--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3月24日 (三) 11:55 (UTC)
(-)反對,沒有必要。--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3月24日 (三) 11:55 (UTC)
(-)反對,沒有必要。--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3月24日 (三) 11:55 (UTC)
完成,雖然有些糾枉過正,不過還是據請求完成移動--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26日 (五) 15:01 (UTC)

2010年3月21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30日 (二) 11:51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30日 (二) 11:51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30日 (二) 11:51 (UTC)

2010年3月22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30日 (二) 11:51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30日 (二) 11:51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30日 (二) 11:51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10:39 (UTC)

2010年3月23日

( ✓ )同意:考慮到「錯過又如何」已被中港影迷所接受,而「清潔」一詞僅為大陸常見之直譯,未為電影發行方所用,故應該重新移回條目。—Gzyeah (留言) 2010年3月23日 (二) 11:48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30日 (二) 11:51 (UTC)
未見有相當共識,暫不移動-Istcol (留言) 2010年4月16日 (五) 15:24 (UTC)

2010年3月27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4月16日 (五) 15:24 (UTC)
完成。執行者:Kevinhksouth【2010年3月28日 (日) 11:37】。—Gzyeah (留言) 2010年3月28日 (日) 09:24 (UTC)

2010年3月28日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3月30日 (二) 11:51 (UTC)

2010年3月30日

--由於cookie問題,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登出,使用的是我的IP,特此聲明 :--crazysoft

--請看到的管理員給與幫助,謝謝:--crazysoft

(!)意見:已修正了連結。另外該條目原本是以繁體標題命名,因此應該移動到繁體標題。—Iokseng留言2010年3月31日 (三) 08:06 (UTC)
啼笑姻緣是錯誤的書名。啼笑因緣是正確的名稱。這不是繁體字簡體字的問題。啼笑因缘寫成繁體字,還是啼笑因緣。請求重新移動。--Berthe (留言) 2010年3月31日 (三) 17:49 (UTC)
我並未反對移動,而是應當以條目創立者所使用的字體而移動。—Iokseng留言2010年4月1日 (四) 00:41 (UTC)
不知,這個移動還需要多久?--Berthe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16:01 (UTC)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4月16日 (五) 15:24 (UTC)

2010年3月31日

(-)反對:沒有共識且沒有根據。—Iokseng留言2010年4月1日 (四) 00:41 (UTC)
(!)意見:數星期以來,三番兩次邀請您參與討論,您不僅零星地、僅草草數語帶過,要求他人提供根據;待他人提供依據後,又不參與討論。個人於河洛人 (台灣)內文和相關討論頁面所說明部份,您也不參考,說『沒有根據』不令人意外。惟您素知該條目初為鶴佬人,後經訂正為河洛人;若有不同意見和根據,請即刻提出。--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1日 (四) 02:46 (UTC)
(!)意見:我以為「閩南民系」是敘述所有「閩南地區」的人。但是該條目很明顯的是在單指「閩南地區」的「河洛人」。「河洛人」代表所有的「閩南地區」的人嗎?但是根據閩南條目,「閩南地區」還包括了「詔安縣」等地的「客家人」。所以目前閩南民系的條目名和內容似乎不符合。Rantooya (留言) 2010年4月1日 (四) 10:13 (UTC)
(+)贊成:閩南地區尚包括其他族群如客家人等;觀此條目內容單指河洛人;消歧義部份亦與河洛人相關(另,反對人鮮少參與討論,即使有時間於本百科參與編輯,也不於討論頁面提出反證,自然無其倡言之『共識』;僅於此頁面窺伺聲言反對,此行為當受約束)。--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3日 (六) 16:16 (UTC)
(!)意見:已於討論頁提出證明。另外,請注意若要移動討論內容,應避免僅留下偏重於某一方的論述。—Iokseng留言2010年4月12日 (一) 16:30 (UTC)
(+)贊成:原因同上,內容與標題不符,內容僅指河洛人。—Rantooya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07:42 (UTC)
(※)注意:閩南不只住河洛人。--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9日 (五) 05:11 (UTC)
(!)意見:拆開兩條目,"閩南民系"和"河洛人",兩者關係論及即可。Ianbu (留言) 2010年4月9日 (五) 06:18 (UTC)
未有共識之請求在最後的討論意見發表一星期後,視為無共識並存檔結束討論。--Gakmo (留言) 2010年4月25日 (日) 16:4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