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技術/存檔/2009年1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把Image改成File

在skype聊天室里討論得出,把Image改成File會使wiki文字顯得更整潔。因此,P-bot在改。我想,這樣很浪費資源,不如裝上一個插件,在保存頁面時,自動將

[[File:

替換為

[[File:

這樣即使wiki文字變得整潔,又節省資源。--wmr (留言) 2008年12月16日 (二) 14:06 (UTC)

呃,wmr你寫個程序出來吧。—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12月16日 (二) 14:11 (UTC)
怎麼可能沒有寫好的?大陸如果安裝mediawiki應該必備這個插件,替換敏感字符,這一用這個功能來達到目的。--wmr (留言) 2008年12月16日 (二) 14:40 (UTC)
編寫時作轉換,可自行添加javascript到自己的monobook.js內。
這會在頁面的右上面出現一個鏈接,按下去即會把image轉做file
--Hello World! (誰搶劫了我的乳酪) 2008年12月18日 (四) 02:02 (UTC)
可以直接加到表單的onsubmit去--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18日 (四) 05:23 (UTC)
你用的正則只能管到[[image的情況吧,更詳細的正則見這裡:User:P-bot/Image名字空間修改。—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12月18日 (四) 05:46 (UTC)
好奇一問, [[ 和 image: 之間會有其他東西嗎? -Hello World! (誰搶劫了我的乳酪) 2008年12月18日 (四) 18:31 (UTC)
看出來了,比如[[:en:Image:Example.png]], [[:File:Example.png]]什麼的--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19日 (五) 05:23 (UTC)
User:Liangent/Scripts/FilePrefix.js,暫時用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regex,儘管還不算很完善...--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19日 (五) 12:24 (UTC)
原來可以 addOnloadHook ,我這麼多年都不知道 ^_^ 但想問一下如果我想弄兩個按鈕(做其他事情),代碼應怎樣寫呢? -Hello World! (誰搶劫了我的乳酪) 2008年12月19日 (五) 18:48 (UTC)
另外,我安裝過後,在這裡可用了,但不知為什麼不能在粵語維基使用(我向來把腳本寫到 zh-yue:User:Sl/wiki/utoolbox.js,一向都可以call過來這裡用)-Hello World! (誰搶劫了我的乳酪) 2008年12月19日 (五) 19:01 (UTC)

標點符號轉換

為什麼『轉換成‘?我覺得“更適合(「應作‘) —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17日 (三) 10:39 (UTC)

大陸繁體及其簡繁豎寫文本中,「『』」是外引號,「「」」是內引號;港台繁體及其豎寫文本中,「「」」是外引號,「『』」是內引號(詳情可自行查閱相關的文件,我先前便找過這類文件來看過了)。而中文維基的zh-hant主要以港台繁體為主。—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12月17日 (三) 11:01 (UTC)
我是在從『到‘看到問題的(以大陸簡體閱讀)--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18日 (四) 05:21 (UTC)
這個應該不是顯示問題,而是按各地使用的習慣不同而特意設置的。 --Moonian♨一盅兩件立即嘆貢獻 主要 全部 2008年12月18日 (四) 12:47 (UTC)
沒有照顧大陸習慣--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19日 (五) 05:22 (UTC)
上面菲菇已經說了:「大陸習慣」就是目前的〔「『』」是外引號,「「」」是內引號〕,因此並無問題。 --Moonian♨一盅兩件立即嘆貢獻 主要 全部 2008年12月19日 (五) 12:38 (UTC)
因為大陸繁體不常用,所以目前wikipedia在繁體模式下的外引號是「「」」,內引號是「『』」。當然,如果有大陸繁體模式的話,那麼就應該反過來,不過這樣在轉換上會導致更多不好解決的問題。—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12月19日 (五) 14:31 (UTC)
本日誌是顯示新註冊用戶的日誌。 (您可以在新用戶的對話頁上加入{{Subst:Welcome}}--~~~~來歡迎新用戶)

貌似{{subst:welcome}}是自動簽名的—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18日 (四) 10:18 (UTC)

不是自動簽名。—Ben.MQ留言-貢獻 2008年12月18日 (四) 11:58 (UTC)
測試:
您好!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我是歡迎您的維基百科人: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18日 (四) 15:43 (UTC)

會自動簽名-『Skjackey tse』 2008年12月19日 (五) 12:28 (UTC)

是否可以創建一個模板,顯示用戶的編輯次數

問: 是否可以創建一個模板,顯示用戶的編輯次數 —Alonso McLaren (留言) 2008年12月19日 (五) 02:45 (UTC)

目前的編輯次數都是用外部工具統計的,監視列表里的編輯次數不會減去被刪除的貢獻—Ben.MQ留言-貢獻 2008年12月19日 (五) 02:50 (UTC)

中文引用模板

{{Cite book zh}}

這個模板有嚴重錯誤,我在討論頁說過了,而且這個模板所參考的標準已經過期了,現在已經改用2005了。沒有人弄一個中文引用模板出來麼,直接套用citation模板不是中文的風格。--刻意 2008年12月20日 (六) 12:27 (UTC)

SO(n)U(n)之類條目無法訪問

拒絕訪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標題「SO(n)」已經被禁止創建和/或編輯。它跟以下黑名單的項目配合: .*\(.*\)$ #避免消歧義空格錯誤 (whitelist)

你可以查看並複製本頁面的源代碼:

--刻意 2008年12月24日 (三) 21:58 (UTC)

數學中會有大量這樣的條目。先幫我創建一個SL2(R)吧--刻意 2008年12月26日 (五) 09:34 (UTC)

PAGESIZE的bug?

對於某些條目,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分類法,{{PAGESIZE: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分类法|R}}返回空,「6411 」(引號內調用了模板) ,我猜想PAGESIZE是在用戶編輯後進行統計,但如此就漏統計了只有早期編輯的條目,這樣會造成某些錯誤信息,如紅暴現象以及互助客棧·編輯。 —Who is Lewix?|/ 2008年12月25日 (四) 02:41 (UTC)

的確是這個問題。—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12月27日 (六) 11:01 (UTC)

為什麼Navbox為基礎的模板不能隱藏了?

Template:National squad 等,導致諸如范志毅這樣有很多模板的條目顯得很不美觀。—Msuker (留言) 2008年12月24日 (三) 20:08 (UTC)

我也遇上了同樣的問題……不知道是本地JavaScript被人改動過,還是MediaWiki更新了? --Moonian♨一盅兩件立即嘆貢獻 主要 全部 2008年12月25日 (四) 05:03 (UTC)
我感覺好像是Vista IE7更新的關係,應該與http://www.microsoft.com/technet/security/advisory/961051.mspx有關。進一步發現連 {{hideH}} 和 wikitable sortable 都不能正常工作了。但是瀏覽英文維基就一切正常。—Msuker (留言) 2008年12月26日 (五) 10:36 (UTC)

現在我看這段文字的效果:


根本沒有隱藏的選項,誰知道為什麼和怎麼解決?—Msuker (留言) 2008年12月26日 (五) 10:54 (UTC)

我用firefox瀏覽,一切正常。—hose'neru(Talk) 2008年12月26日 (五) 11:00 (UTC)
Safari也正常。—MiniCaesar※(留言 2008年12月26日 (五) 11:31 (UTC)
Maxthon有問題。--Jimmy Xu574·+ 2008年12月26日 (五) 13:50 (UTC)
僅折疊功能在IE下失效,wikitable及sortable應仍正常。折疊功能在IE下失效和微軟的更新無關,估計是受後台權限級別的JavaScript變動的影響。--百楽兎 2008年12月27日 (六) 05:10 (UTC)
我的 sortable 也失效了,沒有顯示排序操作的那個圖標了。—Msuker (留言) 2008年12月27日 (六) 08:57 (UTC)
測試下sortable:
這是一個測試
1
2
3

--Jimmy Xu574·+ 2008年12月28日 (日) 05:45 (UTC)

在我這裡顯示的效果:

那個排序的圖標不見了(Maxthon @ IE 8 Beta)--Jimmy Xu574·+ 2008年12月28日 (日) 06:06 (UTC)

Mozilla/5.0 (X11; U; Linux i686; zh-CN; rv:1.9.0.3) Gecko/2008092510 Ubuntu/8.04 (hardy) Firefox/3.0.3正常--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28日 (日) 06:15 (UTC)
在虛擬機中用FF @ Ubuntu 8.04正常,估計是IE的問題。--Jimmy Xu574·+ 2008年12月28日 (日) 09:02 (UTC)

目前我只能確定sortable在IE中失效和MediaWiki:Common.js有關,但和哪段程式碼有關我不知道。Common.js近二週內的變動只有一次,不確定是否有關。--百楽兎 2008年12月28日 (日) 13:11 (UTC)

應該是 IE 的 Java 版本問題,在Safari使用的是Apple自己的Java核心。—MiniCaesar※(留言 2008年12月30日 (二) 15:50 (UTC)
JavaScript!=Java--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31日 (三) 08:56 (UTC)
貌似菲姑修改MediaWiki:Common.js後依舊不正常。--Jimmy Xu574·+ 2008年12月31日 (三) 15:06 (UTC)

fixed.

 fdcn  talk   — 2009年1月2日 (五) 05:47 (UTC+8) — 2009年1月1日 (四) 21:47 (UTC)

非常感謝! --Moonian♨一盅兩件立即嘆貢獻 主要 全部 2009年1月2日 (五) 11:55 (UTC)

MediaWiki:Common.js

MediaWiki:Common.js此次變動無法在IE6下正確解譯。--百楽兎 2008年12月25日 (四) 13:47 (UTC)

Fixed.—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12月30日 (二) 17:44 (UTC)

關於https版維基百科搜索框不正常工作的解決方案設想

https://secure.wikimedia.org/wikipedia/zh/wiki

這個網址的搜索框工作不正常,我想到一種簡單的解決方法: 在公共使用的monobook的js上加上代碼,使工作正常。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等於https時執行:

innerHTML代碼替換為為正常的https搜索框代碼

請會javascript的維基人來協助編寫。—Wmrwiki (留言) 2008年12月25日 (四) 16:23 (UTC)

自己弄一個搜索框就好了,看我這裡。--刻意 2008年12月26日 (五) 05:40 (UTC)

趁機問這個搜索問題,實在找不到什麼可以討論mediawiki系統的社區、論壇可討論了。—小烈 (找我?) 2008年12月26日 (五) 07:05 (UTC)
發現問題本身就來自於MediaWiki:Common.js,稍後給出解決方案--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28日 (日) 06:34 (UTC)
function LogSearch() {
 tfSearch('searchform',1);
 tfSearch('search',3);
 tfSearch('powersearch',2);
 tfSearch('bodySearch',4);
 //oSEAp = $("searchform").action.replace(/^.*\/wiki\//, "");
}
addOnloadHook(LogSearch);
var searchPageName = "Special:Search";
function SubSearch(s) {
 var x="/";
 if (s<2) {
  if ($("searchInput").value == "") {x="";}
  if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
    $("searchform").action = "/wikipedia/zh/wiki/"+searchPageName+x+$("searchInput").value;
  else
    $("searchform").action = "/wiki/"+searchPageName+x+$("searchInput").value;
 } else if (s<3) {
  if ($("powerSearchText").value == "") {x="";}
  $("powersearch").getElementsByTagName("input")[0].value = searchPageName+x+$("powerSearchText").value;
 } else if (s<4) {
  if ($("searchText").value == "") {x="";}
  $("search").firstChild.value = searchPageName+x+$("searchText").value;
 } else if (s<5) {
  if ($("bodySearchIput").value == "") {x="";}
  if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
    $("bodySearch").action = "/wikipedia/zh/wiki/"+searchPageName+x+$("bodySearchIput").value;
  else
    $("bodySearch").action = "/wiki/"+searchPageName+x+$("bodySearchIput").value;
 }
}

修改mediawiki:common.js中相應部分--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28日 (日) 06:53 (UTC)

已經貼上去了,但是沒有修正到。—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12月30日 (二) 17:52 (UTC)
sorry 寫錯了,請把2個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

修改為

wgServer == "https://secure.wikimedia.org"

(或用document.location.protocol判斷應為"https:")--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31日 (三) 05:20 (UTC)

omit all code above, use this User:Liangent/Scripts/FixSecureSearch.js--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31日 (三) 15:38 (UTC)
users can try it before common.js is modified by
importScript('User:Liangent/Scripts/FixSecureSearch.js');

--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31日 (三) 16:04 (UTC)

interwiki

可否將https://secure.wikimedia.org/ 加入interwiki(估計要找meta) —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30日 (二) 06:16 (UTC)

其他中文維基計劃的繁簡轉換

請問其他中文維基計劃的繁簡轉換是否用中文維基百科的那套系統去實現的呢?本人在維基新聞留意到一些轉換錯誤,但不知應否到維基百科的「字詞轉換」報告。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8年12月30日 (二) 11:19 (UTC)

建議把jQuery加入小工具程式庫 —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31日 (三) 09:05 (UTC)

對{{NewEditSection}}的修改

看這裡,autosummary用JavaScript實現,而preloadtitle是在服務器 —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31日 (三) 09:23 (UTC)

部分模板有變動,如{{translation}} —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31日 (三) 11:09 (UTC)

如果可以有編輯按鈕可以加入簽名模板就好了

技術上可行嗎?--Gordon仔~(留訊息) 2008年12月31日 (三) 13:06 (UTC)

沒看懂--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31日 (三) 13:38 (UTC)
我的意思是可不可以增加一個編輯按鈕可以加入簽名連結(例:{{User:example/sign}}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08年10月)--Gordon仔~(留訊息) 2008年12月31日 (三) 13:58 (UTC)
在參數設置內的「簽名」內輸入{{User:example/sign}},然後勾上「原始簽名」,以後~~~~自動會變成{{User:example/sign}}了。—Ben.MQ留言-貢獻 2008年12月31日 (三) 14:25 (UTC)
there will be some problems because mediawiki will add subst: automatically.--Liangent留言 2008年12月31日 (三) 16:56 (UTC)
謝謝,我試試看。--Gordon仔~(留訊息) 2009年1月10日 (六) 09:19 (UTC)2009年1月1日 (四) 03:56 (UTC)
原來mediawiki會自動加上SUBST:,原本我想透過用簽名模版來節省空間,但在被加上SUBST:後頁面就會加入模板裡的內容,就沒改沒兩樣。--Gordon仔~(留訊息) 2009年1月1日 (四) 03:56 (UTC)
可以創建個重定向模板麼。比如我的User:Jimmy xu wrk/FullSign重定向到User:Jimmy xu wrk/Sign,在參數設置中加入第一個模板即可。--Jimmy Xu574·+ 2009年1月1日 (四) 04:02 (UTC)
謝謝你!--Gordon仔~(留訊息) 2009年1月1日 (四) 04:46 (UTC)

其實維基並不鼓勵用戶這樣做,請見:Wikipedia:在討論頁上簽名#外部連結頁面/模板

儘量避免在簽名中使用外部連結頁面或者模板(例如,顯示成User:Name/sig這樣)。

以上—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1月1日 (四) 11:38 (UTC)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08年10月#建議提倡簡單的用戶簽名--Liangent留言 2009年1月1日 (四) 17:10 (UTC)
那只要我不經常更改簽名和不加上外部連結,就沒有問題了,對吧?--Gordon仔~(留訊息) 2009年1月10日 (六) 09:06 (UTC) 2009年1月2日 (五) 03:26 (UTC)

繁簡問題 -> 就好了! 沒有問題

你們好, 我從法語的維綦來,我現在有個問題。 我正在寫一個漢法字典,快有1。000個字,我寫了簡體而已,可是我現在還需要繁體字。 你們這邊有沒有一個template,或code能來幫我。相:

wiki-code (簡簡) 使用者看到的 (->簡繁)
个 (<trad>个</trad>) 个 (個)
地图 (<trad>地图</trad>) 地图 (地圖)
中国 (<trad>中国</trad>) 中国 (中國)

你們有沒有這樣? --Yug (talk) 2009年1月2日 (五) 06:34 (UTC) (請也告訴我在我的talk page你們在這邊回答好了)

應該是『使用者』,而不是『顧客』—Wmrwiki (留言) 2009年1月2日 (五) 08:06 (UTC)
Ok, 謝謝你。。。 我的中文還不清楚。。。
順便說:我找到一個辦法: -{简}-,這樣『简』不變成『簡』。 我的template就可以用啦!^0^y Yug (talk) 2009年1月2日 (五) 08:13 (UTC)
看起來不行,具體轉換成哪種字型是由訪問者而非編寫者決定的--Liangent留言 2009年1月2日 (五) 08:30 (UTC)

http://www.hao123.com/haoserver/jianfanzh.htmWmrwiki (留言) 2009年1月2日 (五) 10:23 (UTC)

那個只是單字而沒有詞語轉換--Liangent留言 2009年1月2日 (五) 10:42 (UTC)

Images in zh.wiki

波蘭語維基百科管理員Patrol110在我的對話頁推薦了這個工具,是關於人物傳記條目中的圖片的:

Hi! As an administrator of zh.wiki you should know about something. There is a special tool to add missing images at specific Wikipedia. I have seen recently that zh.wiki has over 1,500 missing files. Please spread this news that everyone who speaks Chinese and knows a bit English or other foreign language can help make Wikipedia better. The tool is here. Thanks for attention and understanding! Regards, Patrol110 (留言) 2009年1月1日 (四) 21:56 (UTC)

希望大家研究測試一下。我還不太明白這個工具到底是什麼用途的。--KEGNS 2009年1月2日 (五) 12:04 (UTC)

ps:上面那段話本應該用{{quote}}的,但我發現一旦包含外部連結該模板就失效了,一個字都顯示不出來,不知有什麼辦法。--KEGNS 2009年1月2日 (五) 12:17 (UTC)

應該是在Commons上將一些人物條目中的圖片收集出來,然後通過跨語言鏈接便於在其他語言中添加。比如英文維基里Jimmy Wales有一張圖片,在中文維基沒有。用這個工具就可以發現這個圖片,讓吉米·威爾士條目更完善?好像是這麼個東西。—Ben.MQ 2009年1月2日 (五) 13:54 (UTC)
個人覺得這工具不太難用,還頗容易掌握。它是用來配對共享中的人像圖片和相應的人物傳記條目。當按下表格最右面的「add」,此工具就會開啟該相應人物傳記條目的編輯頁並加入該圖片代碼至條目中。加畢,操作者只要按「Mark as done or useless」,工具就會再自動載入另一些未被標記為「已用或無用」的圖片。一頁最多載入廿五張圖片。如果操作者認為圖片無用,則按「Mark as done or useless」。不過再次載入圖單時會再載入該圖片,所以此鍵好像用途不大。基本上此工具就是這樣用。都不失為一個好工具,不過它提供的圖片(好像)大部分已被加入至相應條目中。—J.Wong 2009年1月2日 (五) 14:13 (UTC)
已經嘗試用這個工具添加了十多張圖片。但是J.Wong兄提到的兩個問題(marked as done的圖片仍然會出現,和大部分圖片已經被加入)在下似乎並未遇到—Ben.MQ 2009年1月2日 (五) 14:25 (UTC)
可能開初的幾張已被人用作測試並加入,後一些又不是了。至於無用圖片,剛才那一次的確在不久後再自動載入,現在又好似沒了,再研究一下先。—J.Wong 2009年1月2日 (五) 14:42 (UTC)
(:)回應:開初的幾張是被本人用作測試並加入。--Wcam (留言) 2009年1月4日 (日) 14:33 (UTC)
十分方便的工具。可以把共享資源的圖片收集一起然後選擇添加,令條目生色不少。--Advisory (留言) 2009年1月2日 (五) 16:02 (UTC)

關於File:

請把編輯工具欄按鈕插入的Image:改為File: —Liangent留言 2009年1月2日 (五) 08:38 (UTC)

完成J.Wong 2009年1月2日 (五) 11:22 (UTC)
現在都不能顯示了--Liangent留言 2009年1月3日 (六) 11:27 (UTC)


繁簡轉換出現錯誤

簡體「印」「著」兩字連用時「著」被莫名其妙地自動轉變為「着」。--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8年12月29日 (一) 08:08 (UTC)

這個可能是為了諸如「某某書的封面上印着『ABC』這幾個字」之類的東西吧(台灣「着」寫成「著」)? --Moonian♨一盅兩件立即嘆貢獻 主要 全部 2008年12月29日 (一) 11:00 (UTC)
Bingo! 台灣人寫的「著」=香港人寫的「着」,這是兩地的文化/教育差異。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1月1日 (四) 10:17 (UTC)
那是因為台灣教育部把「着」看成是異體字。-Hello World! 2009年1月6日 (二) 14:50 (UTC)
很膠呢!明明著才是異體字 2009年1月16日 (五) 08:50 (UTC)

該模板是否應標記為已過期?

en:Template:Template doc page transcludedLiangent留言 2009年1月3日 (六) 14:51 (UTC)

我覺得保留的用處也不大,但是廢除此模板要先考慮先解決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Template_doc_page_transcluded吧……—zy26 was here. 2009年1月4日 (日) 04:05 (UTC)
重定向怎麼樣?百家姓之四 討論 2009年1月14日 (三) 08:35 (UTC)

Common.js錯誤

Resolved

MediaWiki:Common.js中的以下段落有array未定義的錯誤。

function forEach(callback,array){
	var i=0,j=array.length;
	while(i<j){callback(array[i++]);}
}

// 移動元素

--百楽兎 2009年1月5日 (一) 15:06 (UTC)

Common.js沒修改,緩存也相同,但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解譯器已不再回報錯誤,真怪。--百楽兎 2009年1月11日 (日) 01:36 (UTC)

Special:RecentChanges自動跳轉到Special:最近更改,但是內容居然是鏈出更改。是本地的問題還是要提交到Bugzilla?—Ben.MQ 2009年1月7日 (三) 14:32 (UTC)

中文維基新聞、維基文庫此刻皆是如此。—Wcam (留言) 2009年1月7日 (三) 15:08 (UTC)
難道是功能上的調整?我看見Special:特殊頁面內「最近更改」直接指向連出更改。現在的問題是,有什麼辦法查看最近更新?難道只有用IRC RC……—Ben.MQ 2009年1月7日 (三) 15:27 (UTC)
原因找到,是MessagesZh_hans.php中的一個低級錯誤引發的,patch見下方,等人來打patch:
Index: MessagesZh_hans.php
===================================================================
--- MessagesZh_hans.php	(revision 45505)
+++ MessagesZh_hans.php	(working copy)
@@ -107,7 +107,7 @@
 	'Emailuser'                 => array( '电邮用户' ),
 	'Confirmemail'              => array( '确认电子邮件' ),
 	'Whatlinkshere'             => array( '链入页面' ),
-	'Recentchangeslinked'       => array( '最近更改' ),
+	'Recentchangeslinked'       => array( '链出更改' ),
 	'Movepage'                  => array( '移动页面' ),
 	'Booksources'               => array( '网络书源' ),
 	'Categories'                => array( '页面分类' ),
以上。—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7日 (三) 16:55 (UTC)
還有Special:UnusedCategories,竟然指向了未使用的模板!--Maxwell's demon (留言) 2009年1月7日 (三) 18:15 (UTC)
已應用到rev:45642,那就看有什麼回饋的了。 Shinjiman 2009年1月10日 (六) 16:15 (UTC)
這些頁面名稱改成中文後,英文版的Popup.js和中文維基的相容性又變差了,只能自己設法修正╮(╯︵╰)╭ --百楽兎 2009年1月11日 (日) 01:30 (UTC)
其實沒有必要改成中文的……—zy26 was here. 2009年1月11日 (日) 02:56 (UTC)
呃,既然有人先改成中文了,那就先用着吧。啥時候再測試下繁體的能改不。—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1日 (日) 04:22 (UTC)

未被創建的匿名用戶討論頁

在右圖中,可見到在「維基百科不是一個廣告服務商」一段文字下出現一個大括號。我相信問題應該出自MediaWiki:Newarticletext,但又找不到。所以請各位幫幫忙。—J.Wong 2009年1月10日 (六) 10:51 (UTC)

先前在下和Liangent兄各提出過一次,但均沒有找到問題所在—Ben.MQ 2009年1月10日 (六) 11:24 (UTC)
非匿名用戶沒有--Liangent留言 2009年1月10日 (六) 13:44 (UTC)

顯然是這次編輯把程式搞壞了。原程式也有點奇怪,不了解為什麼識別是否為IP用戶要用兩次判斷。總之,摻了一些個人意見的補丁如下:

{{#ifeq:{{NAMESPACE}}|{{ns:0}}|
----
'''没有引用可信出版来源的条目也可能会被删除。'''
}}{{#ifeq:{{NAMESPACE}}|{{ns:3}}|{{#ifeq:{{#expr:{{PAGENAME}}}}|{{#expr:{{PAGENAME}}+deliberatesyntaxerror}}||
----
<table id="anontalktext" class="plainlinks noeditsection" style="font-size:small; background-color:#F8F8F8; border: 1px solid #B8B8B8; margin:1em 1em 0em 1em; padding:0.25em 1em 0.25em 1em; clear: both;">
<tr><td style="padding-right: 1em;">[[File:Gtk-dialog-info.svg|40px]]</td><td>
*'''致欲留言者:'''这是一个匿名用户的对话页,該用戶並未建立-{zh-hans:账户;zh-hant:帳號}-,您可以利用本對話頁嘗試与其联络。
*'''致同IP用戶:'''因為此[[IP位址|IP-{zh-hans:地址;zh-hant:位址}-]]可能由几名用户共同分享,所以如果您认为本页上的留言与您无关,请無需理會。然而仍建議您[[Special:Userlogin|创建-{zh-hans:账户;zh-hant:帳號}-或-{zh-hans:登录;zh-hant:登入}-]],以避免混淆。
<div style="width: 50%; margin: 1em auto 0; padding: 3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F0F0F0; border: 1px solid #B8B8B8">[[WHOIS]][[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查詢服務]]:[http://www.apnic.net/apnic-bin/whois.pl?searchtext={{PAGENAMEE}} 亞洲] {{!}} [http://www.ripe.net/fcgi-bin/whois?searchtext={{PAGENAMEE}} 歐洲] {{!}} [http://www.afrinic.net/cgi-bin/whois?query={{PAGENAMEE}} 非洲] {{!}} [http://ws.arin.net/whois/?queryinput={{PAGENAMEE}} 美洲] {{!}} [http://www.lacnic.net/cgi-bin/lacnic/whois?lg=EN&query={{PAGENAMEE}} 拉丁美洲]</div></td></tr></table>}}|}}

替換掉相對應的區塊即可。--百楽兎 2009年1月11日 (日) 01:24 (UTC)

沙盒

問:沙盒頁面打不開,只能打開一半就不動了,怎麼辦? —月下涼風 (留言) 2009年1月11日 (日) 06:43 (UTC)

翻譯出錯了

當查看一個SVG圖像時(比如File:Solenoid.svg),下面會有一行

「(SVG文件,表面大小: 490 × 187 像素,文件大小:27 KB)」

「表面大小」匪夷所思。似乎應改為「名義大小」更合適些。百家姓之四 討論 2009年1月11日 (日) 08:34 (UTC)

我建議用「收放後大小」因為那一般不是viewbox的「原來大小」。-- 同舟 (留言) 2009年1月12日 (一) 01:43 (UTC)
「實際大小」?—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3日 (二) 08:03 (UTC)
實際大小不好吧。SVG圖像的大小是名義上的,據我理解,不是實際的。百家姓之四 討論 2009年1月14日 (三) 08:33 (UTC)
應是預設/缺省時的像素。--Hello World! 2009年1月15日 (四) 10:31 (UTC)

打算弄幾個 wikEd / subst 自動轉換的問題

敝人使用 wikEd 已經有一段時間。每次編輯 / 翻譯大型的條目,都對那幾個預設修正英文格式的按鈕很心儀。想自己寫一個。那就有幾個議題存在。而敝人尋找了過去技術存檔並沒有這些討論。所以在這裡問一下。也許拋磚引玉(只要各位不要被拋出的磚頭砸暈就好)。

通用規則:

  • <ref ... >到</ref>間不轉換。,只有單一個的例如:<ref name="demo" />例外。
  • 正則表示式找 <ref ... >到</ref> 是 <ref[^>]*>(.*?)</ref>。但是這個沒有用。因為要機器找的是它的前後字元。一種變通的方法是找 </ref>(.*?)<ref[^>]*>,那隨之而來的是必須強迫在每段開頭加放 </ref>字串,如果該段一點參考都沒有的話,還要再放 <ref>字串。另一種做法是把所有的 <ref> 標籤全部剪下放到暫存區紀錄位置,然後最後再貼回。最後一種是用傳統字串搜尋,不要用正則表示式。全個都看起來很笨... :(

半形逗號轉全形逗號:

  • 規則:除通用規則外後面跟三位數字不轉換,例如 1,000。

點號轉句號、點號轉頓號、點號轉間隔號、三個點號轉省略號:

  • 規則:複雜... 有沒有比較好的建議?

上下引號與括弧:

  • 規則:除通用規則外,括弧的搜尋框的正則表示式寫成 (\x28)([^\x29]*)(\x29) 置換框寫成 ($2)然後一步一步換,因為以前就有半形擴弧出現在條目名中,那個是不轉換的。上下引號似乎沒有這個限制。

另一方面,關於 subst,敝人想轉換 longDate 到 isoDate,主因是常常在維基裡 cite 模板的 date 格式,來自英文版翻譯的大部分都是 longDate,中文版支援 isoDate。敝人要不就利用 wikEd 作正則表示分析轉換(好複雜),要不就把英文版 Date 模板搬來用。Date 模板明確寫著不能用 subst:Date 取得今天日期。但是我不是要今天日期,敝人要的是某日的 isoDate,結果使用了 {{subst:Date|January 1, 2009|iso}},轉是轉成功,不過給了一大串代碼。希望諸位大德給點建議。

--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2日 (一) 18:33 (UTC)

{{subst:#time:c|January 1, 2009}}:2009-01-01T00:00:00+00:00;
{{subst:#time:Y-m-d|January 1, 2009}}:2009-01-01;
{{#time:Y-m-d}}:2024-05-20;
其他關於#time的幫助。—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2日 (一) 20:13 (UTC)
謝謝。那標點符號如何正則表示式並跳過 <ref...> 標籤?--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2日 (一) 20:34 (UTC)
  • 日期取代 (mmmm dd, yyyy, e.g. January 1, 2009 / Jan 1, 2009) 搜 (?:(((Jan(uary)?|Ma(r(ch)?|y)|Jul(y)?|Aug(ust)?|Oct(ober)?|Dec(ember)?)\ 31)|((Jan(uary)?|Ma(r(ch)?|y)|Apr(il)?|Ju((ly?)|(ne?))|Aug(ust)?|Oct(ober)?|(Sept|Nov|Dec)(ember)?)\ (0?[1-9]|([12]\d)|30))|(Feb(ruary)?\ (0?[1-9]|1\d|2[0-8]|(29(?=,\ ((1[6-9]|[2-9]\d)(0[48]|[2468][048]|[13579][26])|((16|[2468][048]|[3579][26])00)))))))\,\ ((1[6-9]|[2-9]\d)\d{2})) 取 {{subst:#time:Y-m-d|$1, $35}}
  • 日期取代 (dd mmmm yyyy, e.g. 1 January 2009 / 1 Jan 2009) 搜 ((31(?!\ (Feb(ruary)?|Apr(il)?|June?|(Sep(?=\b|t)t?|Nov)(ember)?)))|((30|29)(?!\ Feb(ruary)?))|(29(?=\ Feb(ruary)?\ (((1[6-9]|[2-9]\d)(0[48]|[2468][048]|[13579][26])|((16|[2468][048]|[3579][26])00)))))|(0?[1-9])|1\d|2[0-8])\ (Jan(uary)?|Feb(ruary)?|Ma(r(ch)?|y)|Apr(il)?|Ju((ly?)|(ne?))|Aug(ust)?|Oct(ober)?|(Sep(?=\b|t)t?|Nov|Dec)(ember)?)\ ((1[6-9]|[2-9]\d)\d{2}) 取 {{subst:#time:Y-m-d|$20 $1, $33}}
  • 帶擴弧的日期取代中文化 [[mmmm dd]], [[yyyy]] (如[[January 1]], [[2009]]) 搜 (?:\[\[(((Jan(uary)?|Ma(r(ch)?|y)|Jul(y)?|Aug(ust)?|Oct(ober)?|Dec(ember)?)\ 31)|((Jan(uary)?|Ma(r(ch)?|y)|Apr(il)?|Ju((ly?)|(ne?))|Aug(ust)?|Oct(ober)?|(Sept|Nov|Dec)(ember)?)\ (0?[1-9]|([12]\d)|30))|(Feb(ruary)?\ (0?[1-9]|1\d|2[0-8]|(29(?=,\ ((1[6-9]|[2-9]\d)(0[48]|[2468][048]|[13579][26])|((16|[2468][048]|[3579][26])00)))))))\]\]\,\ \[\[((1[6-9]|[2-9]\d)\d{2})\]\]) 取 {{subst:#time:[[Y年]][[m月d日]]|$1, $35}}
  • 帶擴弧的日期取代中文化 [[dd mmmm]] [[yyyy]] (如[[1 January]] [[2009]]) 搜 \[\[((31(?!\ (Feb(ruary)?|Apr(il)?|June?|(Sep(?=\b|t)t?|Nov)(ember)?)))|((30|29)(?!\ Feb(ruary)?))|(29(?=\ Feb(ruary)?\ (((1[6-9]|[2-9]\d)(0[48]|[2468][048]|[13579][26])|((16|[2468][048]|[3579][26])00)))))|(0?[1-9])|1\d|2[0-8])\ (Jan(uary)?|Feb(ruary)?|Ma(r(ch)?|y)|Apr(il)?|Ju((ly?)|(ne?))|Aug(ust)?|Oct(ober)?|(Sep(?=\b|t)t?|Nov|Dec)(ember)?)\]\]\ \[\[((1[6-9]|[2-9]\d)\d{2})\]\] 取 {{subst:#time:[[Y年]][[m月d日]]|$20 $1, $33}}
{{subst:#time:Y-m-d|January 1, 2009}}對有 <ref> 下不工作。--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3日 (二) 05:57 (UTC)
因為我用Opera的原因,我還沒玩過wikEd,所以幫不了太大的忙。—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3日 (二) 07:58 (UTC)
已經幫很大忙的,謝謝。--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3日 (二) 17:15 (UTC)

想請問頁面速度的問題

Resolved

近來開維基百科的頁面速度極慢(尤其稍大的頁面,最近更改要開差不多15秒,方針討論要20秒,刪除討論要開差不多半分鐘甚至更多),而且是愈來愈慢,想確定一下是不是大家都有類似的情況?還是我自己的電腦或網路設定有問題(但我開其他的網站例如wikia的頁面就沒這個情況),感謝!--ffaarr (talk) 2009年1月13日 (二) 08:28 (UTC)

應該是IE處理JS的效能不行。而且,wikibits.js裡面的getElementsByClassName也很舊了,需要更新,我把新的版本貼到了MediaWiki:Common.js/getElementsByClassName.js中。現在用IE的各位可以再試試看(可以在內容較少的頁面Ctrl+F5清除緩存,或者直接到Internet屬性里刪除臨時文件)。至少在我的電腦上,之前開最近更改500頁IE要死掉,現在不會死掉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3日 (二) 10:20 (UTC)
已經很多人回報IE遲滯的問題了。我試了試,發現可能和微軟Service Pack 2所更新的元件有關,因為在未裝Service Pack 2的IE6上便沒有這種現象。然而解決之道還是找出究竟是那些JavaScript有問題。
另外,Firefox回報MediaWiki:Common.js/getElementsByClassName.js的第13行有錯誤,IE沒有。--百楽兎 2009年1月13日 (二) 10:23 (UTC)
現在我這邊的問題已解決了,恢復了原本的進度,感謝。--ffaarr (talk) 2009年1月13日 (二) 11:06 (UTC)
@兔子:具體說是什麼錯,寫一下吧。—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3日 (二) 11:46 (UTC)
Fx3回報的錯誤為:invalid quantifier *\b,問題句是:nodeName = (tag)? new RegExp("\\b" + tag + "\\b", "i") : null,--百楽兎 2009年1月13日 (二) 14:00 (UTC)
只是使用Fx3,感覺的確慢,不知為何?—Linforest (留言) 2009年1月13日 (二) 14:12 (UTC)

fixed. Robert Nyman 的新版getElementsByClassName存在bug,不能處理tag為"*"的情況。下面的摺疊報告也應同時正常了。— fdcn  talk   — 2009年1月13日 (二) 22:43 (UTC+8) — 2009年1月13日 (二) 14:43 (UTC)

現在問題確實已經解決了。我用IE7,閱讀那些原來幾乎打不開的頁面已經沒有問題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9年1月15日 (四) 04:10 (UTC)
關於 getElementsByClassName 或其它找DHTML物件的函數,建議引用 jQuery 的 $() 在 jQuery 1.3 據說有大幅改進搜尋的校能。-P1ayer (留言) 2009年1月15日 (四) 10:59 (UTC)

Hidden模板出現問題

Resolved

在下留意到Hidden模板出現問題,在下發現下面的代碼無法出現正常的摺疊效果:

{{Hidden begin|title=测试|bg1=#ffffaa|showtext= |closetext= }}
测试内容
{{hidden end}}

但是在下沒有找到故障的原因,所以只能把問題提交到這裡,希望能夠得到解決。謝謝!—小周(XiaoZhou)留言2009年1月13日 (二) 11:13 (UTC)

不僅僅是Hidden的問題,所有摺疊模板,包括{{delh}}、{{TransH}}均出錯,同時還包括{{copyvio}}和{{Delete}}中的摺疊提示框。(IE 8 beta未見問題)測試見User:Bencmq/sandbox/2Ben.MQ 2009年1月13日 (二) 11:16 (UTC)
Firefox3、IE7、Google Chrome都把摺疊模版顯示為展開。—Altt311 (留言) 2009年1月13日 (二) 12:14 (UTC)

編輯文本框內閃爍的光標有時會無緣無故消失

為何條目編輯文本框內閃爍的光標有時會無緣無故消失?但是,還起作用,只是看不見,過一會兒會自動恢復。多謝! —Linforest (留言) 2009年1月13日 (二) 14:09 (UTC)

我沒遇過這種情況。--百楽兎 2009年1月14日 (三) 04:35 (UTC)

image for bio 的問題

有關以前的工具image for bio。有一些圖,例如詹姆斯·隆史崔特使用的這張,在標示過完工後常常隔不到一會兒會被標示回為未完工,不曉得 toolserver 查核基準或者是有人惡作劇?要去哪裡反映?

謝謝。--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3日 (二) 21:36 (UTC)

該工具的頁面上有一個Tell me的連結,可以連絡該工具的開發者。--百楽兎 2009年1月14日 (三) 04:33 (UTC)
Resolved

如題。因為這個模板被鎖定了,只有管理員可以編輯,現在有使用這個模板的政治人物條目(如:馬英九蔡英文等)都受到影響了,希望有管理員可以出面修理。先謝謝了。—大摩 ~新生活關係~ 2009年1月14日 (三) 05:35 (UTC)

完成:看見你這個提報前就已經修好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4日 (三) 08:45 (UTC)

清理link-en類模板的機器人已經啟用

清理link-en類模板的機器人已經啟用,效果還不錯。(源程序編輯記錄)各位可以盡情使用{{Internal link helper}}這個模板了,我會在需清理條目累計到一定程度後,定期運行機器人清理的。—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5日 (四) 19:10 (UTC)

無了toolbar問題

不知各位能否幫助我,我的toolbar不見了,萬分感謝

2009年1月16日 (五) 08:41 (UTC)

原來個個人都是這樣,我這個月都無留意,不知現在如何呢 2009年1月16日 (五) 08:52 (UTC)

注意:保存之後,你必須清除瀏覽器緩存才能看到做出的更改。Google ChromeFirefoxMicrosoft EdgeSafari:按住⇧ Shift鍵並單擊工具欄的「刷新」按鈕。參閱Help:繞過瀏覽器緩存以獲取更多幫助。

--百楽兎 2009年1月16日 (五) 14:52 (UTC)


好吧,困擾中文維基多年的標題緩存問題解決

加了一句代碼而已,需要各位協助測試(OutputPage.php文件位於svn:trunk/phase3/includes/OutputPage.php):

Index: OutputPage.php
===================================================================
--- OutputPage.php	(revision 45403)
+++ OutputPage.php	(working copy)
@@ -511,6 +511,7 @@
 		$this->mLanguageLinks += $parserOutput->getLanguageLinks();
 		$this->addCategoryLinks( $parserOutput->getCategories() );
 		$this->mNewSectionLink = $parserOutput->getNewSection();
+		$this->setPageTitle($parserOutput->mTitleText);
 
 		if( is_null( $wgExemptFromUserRobotsControl ) ) {
 			$bannedNamespaces = $wgContentNamespaces;

以上。—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6日 (二) 17:01 (UTC)

已應用到rev:45642,那就看有什麼回饋的了。 Shinjiman 2009年1月10日 (六) 16:15 (UTC)
rev:45742中被 brion 回退了。 Shinjiman 2009年1月17日 (六) 00:45 (UTC)

另外兩個補丁

一個是處理類似此頁保存後報錯的補丁;一個是處理類似Template:CGroup/Football等轉換模板因內容過多而致使速度緩慢的補丁,目前可提升約2.5倍的速度。兩個補丁都已經扔給Man了,需要補丁測試的維基人可到User:PhiLiP/diff/ParserPatch.diffUser:PhiLiP/diff/LanguageConverterPatch.diff獲取。—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7日 (三) 17:29 (UTC)

補充:同樣被應用到了rev:45642。—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1日 (日) 04:23 (UTC)
rev:45742中被 brion 回退了。 Shinjiman 2009年1月17日 (六) 00:45 (UTC)
rev:45828。—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7日 (六) 05:49 (UTC)

模板引用無法自動刷新?

當模板本身被改動後,引用該模板的條目中卻無法看到模板的被更新,只有手動再編輯一次該條目之後才能看到新的模板。這是怎麼回事?--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9年1月8日 (四) 04:31 (UTC)

的確如此,更新起來比較麻煩,尤其是使用頻率很高的模板(使用不多也許就沒有必要建立模板)。儘管隨時更新也許有利有弊,但畢竟方便多啦,尤其是那些趨於穩定和已經鎖定的條目。--Linforest (留言) 2009年1月8日 (四) 04:52 (UTC)
要Purge服務器的緩存。--百楽兎 2009年1月8日 (四) 05:11 (UTC)
在index.php?title=xxx後面加上&action=purge就可以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8日 (四) 15:54 (UTC)
不過因為一般非編輯時wiki的地址不是顯示為index.php?title=xxx,如果是/wiki/xxx的場合下加&action=purge是沒有效的。嫌麻煩的話有一個低手的辦法:按編輯後不修改按保存(可以先預覽)就可以了。 -- 同舟 (留言) 2009年1月9日 (五) 06:54 (UTC)
不管維基網址是什麼,都可以在尾部加上&action=purge(好像有些瀏覽器要用?action=purge)進行對服務器的緩存Purge要求。--百楽兎 2009年1月9日 (五) 07:44 (UTC)
試了,/w/index.php?title=xxx 的場合下用 &action=purge
/wiki/xxx 的場合下加 ?action=purge 。 -- 同舟 (留言) 2009年1月9日 (五) 09:05 (UTC)
  • 由於維基百科有做負載平衡的頁面快取機制,故你在其中一台Web-Server上手動更新過的頁面,在別台可能還是舊的。action=purge 似乎也沒辦法把全部的頁面快取一起同步更新?不過這個問題不大吧?-P1ayer (留言) 2009年1月20日 (二) 11:54 (UTC)

侵權檢查機器人停工了?

Resolved

還是出了什麼問題?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疑似侵權/機器人檢查已經20天沒更新了。--Gilgalad (留言) 2009年1月13日 (二) 16:41 (UTC)

這個bot目前主要是我在跑。前些日子換了機子,裝了ubuntu 8.10 64bit後就一直在跑這個bot。今天看到你這個問題,才發現bot出了問題。原來是自己疏忽,忘了裝相應的python庫導致的。現在已經正常了。我說這個bot怎麼這幾天跑得這麼快,一直以為是64bit系統大顯神威呢....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1月14日 (三) 06:27 (UTC)
另外,如果幫忙檢查了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疑似侵權/機器人檢查,請順便把檢查過的條目刪掉,謝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1月14日 (三) 06:28 (UTC)
  • 關於此機器人,我有個構想,就是以關鍵字比對方式,以相關權值計算的技術,將侵權與否,用數值量化的方式做比較。這是我去年的研究(實作在MS-SQL與ASP.NET上),雖然很遺憾沒辦法靠這賺到錢。如果你有興趣的話,相關的計算可以先看英文維基的相關條目en:Jaccard_indexen:Cosine_similarity、……這些,可能需要先建立一個關鍵字的字典檔-P1ayer (留言) 2009年1月17日 (六) 11:58 (UTC)

跨語言維基條目?

我的情況是這樣,當在翻譯一個條目時,有很多術語得一一去英文維基找對應中文連結,連去中文頁,把條目名拷貝下來,貼回要翻譯的地方。敝人在想,除了用 ajax 類的東西去背景載入並分析 node 以外,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先謝了。--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16日 (五) 02:37 (UTC)

如果實現譯名統一化、規範化,自然就不必這樣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9年1月18日 (日) 01:43 (UTC)

模板的問題

問:我最近新建了一個模板,不知道為什麼顯示的時候好像有點問題,詳見我的用戶頁。 —Inspector (留言) 2009年1月16日 (五) 12:42 (UTC)

估計不是模板的問題。{{User dog}}比{{User Nanjing}}稍微寬了幾個像素,所以導致那個模板被卡住了。--凍僵的河蟹talk 2009年1月17日 (六) 12:44 (UTC)

被刪除的條目還顯示在監視列表中

最近我監視的一個條目被刪除了,我點這個條目的時候發現還沒有停止監視,這好像有點問題吧? —Inspector (留言) 2009年1月18日 (日) 07:11 (UTC)

監視列表可以監視不存在的條目,所以條目被刪除也不會自動停止監視,參考Help:監視列表。—Charlotte1125 (留言) 2009年1月18日 (日) 10:11 (UTC)

建議機器人自動加地標

機器人:建議你自動加入各語言中同一條目中的地標。比如英文en:white house中有一個地標你發現了有跨語言鏈接,就也把這個地標加到別的語言沒加的條目中。—Wmrwiki (留言) 2009年1月19日 (一) 14:54 (UTC)

T標籤失效?

崖上的波兒中,使用「港澳繁體」觀看時,標題顯示的是未經轉換的台灣譯名。(內文則能正常轉換。)T標籤失效了嗎?—219.77.178.187 (留言) 2009年1月19日 (一) 15:14 (UTC)

等MediaWiki升級吧,這個bug我已經修好了的,下一輪升級就修好了。—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1月19日 (一) 15:37 (UTC)

「為了減小維基百科服務器運算量,展開所有模板」?

  • 日前有人以此原因進行模版內容的展開行為。可是如果我沒記錯的話,MediaWiki有自己的頁面快取機制,除非頁面內容被更改過,不然其實模板技術所消耗的CPU負載並沒有那麼多。請各位千萬不要再做多餘的事了。

P1ayer (留言) 2009年1月20日 (二) 07:59 (UTC)

toolserver 倒了嗎?

本來以為只是一兩天昇級而已,結果好像到目前為止連到該站的工具都出問題(例如那個 imagebio ),請教一下大概是怎麼回事?謝謝。--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20日 (二) 16:5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