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Jiachun Zheng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Jiachun Zheng!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同意在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8月6日 (三) 13:16 (UTC)[回覆]

謝謝--Jiachun Zheng (留言) 2008年8月6日 (三) 13:30 (UTC)[回覆]


我要新開一個討論頁面怎麼做?—Jiachun Zheng (留言) 2008年8月7日 (四) 08:14 (UTC)[回覆]

在某個範圍內先實現「共產主義」行嗎?

「現在是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現在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不知道這樣的定義,是從那天開始說起的,我是老糊塗了,記不清了,總之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最近溫總理的一次報告(忘了是哪一次的報告)中提到這個過渡時期(或初級階段)可能要維持很長的時期。反正我是個老人,我只要看到國家一天天興旺起來,我只要看到科學技術發展得很快。我就很高興。我就擁護政府。不再去咬文咀字地研究這個時期還有多麼長。

但是年輕時期我的政治學習是不差的。還有很多內容我是記得很清楚的。

最近我在網上找到了WIKIPEDIA,認真地翻譯了「about Wikipedia」後,我突然想起了共產主義來。

共產主義社會的定義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它實現的條件是「社會經濟發展到能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們的消費需求。」

有一天在報上看到某人文章中說,「不斷增長的人們的消費需求」實在增長得太快了,所以「社會經濟發展到能滿足」它,似乎是太難了。到底要到何日何時?好象是渺渺無期。

可是最近我的感覺有點不同。我老了,住到敬老院來了。我覺得我對社會對家人的義務都完成了。我對他們毫無牽掛。

現在把吃喝拉撒睡都包給敬老院了。把身體的保養也交給了醫療保障了。每月退休金,只要量入而出,肯定夠用。不存在「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我對自己也毫無牽掛。

那麼我為什麼不再盡力而為地做點什麼呢?反正沒有壓力,盡我所能就行了。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是很好嗎?所以我很開心地又學習,又工作着了。

做什麼呢?WIKIPEDIA給了我啟發。它說:它是動員廣大志願者共同來辦一個非常及時的百科全書。送稿人是志願者,引用者可以自由引用,也無需付費。舉辦這個WIKIPEDIA的是WIKIMEDIA基金會。WIKIPEDIA是一項慈善組織,國家不收稅,本身不贏利的企業。

我在近十年來已經從網上學習到相當多的信息了。這些信息顯然是別人的志願勞動。那麼我現在也做一次志願者不很好嗎?

那麼參加WIKIMEDIA的活動不就是和盡所能各取所需了嗎?不過這是限在「百科知識」方面而已。這不是在信息和知識資源方面首先實現了共產主義嗎?我覺得我的領悟很有意思。

盡一步考察了這個WIKIMEDIA基金會。的創辦人。它是個美國人,(是1966年出生的。比我的小兒子還小呢?)不是馬列主義分子。不管它什麼主義,只知道它在學業完成後只幹了幾年工作就發現自己的所得已經夠自己後半輩子消費了。(注意:沒有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所以就辦了這麼個基金會。做了這麼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免費百科全書來。

近來還有個驚動大家的消息。那就是世界首富WINDOWS平台的創造人。大概是也覺得所掙的錢也夠下半輩子過日子了。離開了WINDOWS,辦慈善事業去了。

首先我認為比爾蓋次成為首富,我實在無法非議。他的創造受益者如此之多。但是他的消費也已經可以滿足了。好像也不存在「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

所以我覺得我不存在「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並不足怪。世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人,這兩位名人(後起之秀)是個典型例子。因此在網上「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努力工作,盡情享受。實現部分的共產主義。哈哈,這是個新的感悟。

Jiachun Zheng (留言) 2008年8月7日 (四) 08:28 (UTC)[回覆]

請不要將討論類型的文字發布在條目名字空間的頁面中[編輯]

在維基百科,有一個術語叫做名字空間,其中,我們常見的條目,比如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奧運會」這種在中文標題前沒有附帶任何內容的,存放它們的名字空間叫做「條目名字空間」或「主名字空間」。維基百科對主名字空間中可以擺放的內容有很高的要求,這個空間是發表正式條目內容的地方,而不是讓人們隨意討論的地方。如果閣下需要對一些與維基百科相關的內容進行討論,請前往Wikipedia:互助客棧;如果閣下需要對一些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內容進行討論,請前往Wikipedia:詢問處。—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8月7日 (四) 11:21 (UTC)[回覆]

新條目[編輯]

我以為這是我發表意見的地方。現在你說這裡不是這麼寫,那麼我的改正應寫在什麼地方?你們的編排太複雜。 最好像別的網站一樣,既有自己發表意見的地方,又有管理者經整理後鏈接的地方。以便於大家修改和更新。這樣才能像一本百科全書呀。—Jiachun Zheng (留言) 2008年8月16日 (六) 03:42 (UTC)[回覆]

新條目:共產主義[編輯]

共產主義

最近我在網上找到了WIKIPEDIA,認真地翻譯了「about Wikipedia」後,我突然想起了共產主義來。

共產主義社會的定義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它實現的條件是「社會經濟發展到能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們的消費需求。」

有一天在報上看到某人文章中說,「不斷增長的人們的消費需求」實在增長得太快了,所以「社會經濟發展到能滿足」它,似乎是太難了。好象是渺渺無期。

可是最近我的感覺有點不同。我住到敬老院來了。我覺得我對社會對家人的義務都完成了。我對他們毫無牽掛。

現在把吃喝拉撒睡都包給敬老院了。把身體的保養也交給了醫療保障了。每月退休金,只要量入而出,肯定夠用。不存在「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我對自己也毫無牽掛。

那麼我為什麼不再盡力而為地做點什麼呢?所以我很開心地又學習,又工作着了。

做什麼呢?WIKIPEDIA給了我啟發。它說:它是動員廣大志願者共同來辦一個非常及時的百科全書。送稿人是志願者,引用者可以自由引用,也無需付費。舉辦這個WIKIPEDIA的是WIKIMEDIA基金會。WIKIPEDIA是一項慈善組織,國家不收稅,本身不贏利的企業。

我在近十年來已經從網上學習到相當多的信息了。幾乎可以把網站當成百科全書。(只是不夠規範,還沒有成為有此目的的工作。)這些信息顯然是別人的志願勞動。那麼我也來做志願者。於是我志願參加WIKIPEDIA貢獻我的知識。

我認為參加WIKIPEDIA的活動顯然就是「百科知識」方面"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當然今天的WIKIPEDIA還是起步,還有許多知識有待補全。但我深信堅持發展下去一定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為它的目的是這樣的。還有許多正在發展的軟件硬件做後盾。這就是在信息和知識資源方面可以首先實現了共產主義。

盡一步考察了這個WIKIMEDIA基金會。的創辦人。它是個美國人,(是1966年出生的。比我的小兒子還小呢?)不是馬列主義分子。只知道它在學業完成後只幹了幾年工作就發現自己的所得已經夠自己後半輩子消費了。(注意:沒有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所以就辦了這麼個基金會。發起了這麼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免費百科全書來。

近來還有個驚動大家的消息。那就是世界首富WINDOWS平台的創造人,比爾蓋姿。大概是也覺得所掙的錢也夠下半輩子過日子了。離開了WINDOWS,辦慈善事業去了。

首先我認為比爾蓋次成為首富,我實在無法非議。他的創造受益者如此之多。但是他的消費也已經可以滿足了。好像也不存在「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

所以我覺得我不存在「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並不足怪。世上還有很多這樣的人。這兩位名人(後起之秀)是個典型例子。現在已經有很多了,今後還會有更多。因此在網上「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努力工作,盡情享受」。部分實現的共產主義是可能的。

Jiachun Zheng (留言) 2008年8月17日 (日) 09:31 (UTC)[回覆]

Re[編輯]

不好意思我1不是管理員2這個我也不熟。 你還是繼續去Wikipedia:詢問處等待回答吧。(暫時已經有一人回答)—小烈 (找我?) 2008年8月20日 (三) 01:58 (UTC)[回覆]

請注意[編輯]

歡迎來到並感謝閣下參與維基百科。閣下於維基百科進行過編輯測試,而測試內容已獲回退或移除。現請閣下參閱歡迎頁面幫助頁面以進一步了解如何為維基百科做出貢獻。如閣下仍需進行編輯測試,請使用沙盒。如果您認為您的編輯沒有錯誤,或者有任何疑問,可以在我的討論頁留言,也可以在互助客棧使用即時聊天工具尋求幫助。祝好!—瓜皮仔Canton 2008年9月2日 (二) 19:0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