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AYAO32269/沙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口頭與書面[編輯]

詩歌的口語[編輯]

古人為了吟誦或歌唱,從而設計出了詩詞,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中國古典詩詞,就由此誕生。古典詩詞有的會配音樂伴奏進行歌詞,有的僅是用於吟誦。實際上,民間詩歌絕大多數都是在民間產生,且因為古時民間的百姓大多不認識字,更不會寫字。因此,大部分的詩歌都是以口頭創作和口頭傳播的方式傳承下來。因此,即使是士大夫階層,他們所創作的詩歌也是為了歌唱或吟誦。[1]

書面詩歌的特徵[編輯]

中國文字發音、構成的特殊性在中國詩歌史中發揮了不可忽略的作用。[2]根據中國詩歌的歷史來說,中國的詩歌的歷史之所以能不斷傳承發展,絕大多數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同一個發音的漢字,有很多個,並且每一個都有特殊的意義。因此中國的詞語可以用相應的漢字來表示,而不用依賴於其單獨的發音(這一點,在日語、韓語和越南語的古籍中也得到了證明)。[3]從現存最古老的中國書面詩歌漢語時期(文言文),到中世紀漢語時期(包括唐代),再到現代漢語時期,漢語口語的發音在時間的進程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4]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文言文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與白話口語所不同的獨特的文學語言。[5]白話口語和文學語言形式之間有着緊張關係,這種關係是雙向的,文學詩歌中也能看到 "不同程度的白話疊加"的樣式,而民間口頭詩歌有時也充滿了 "文學短語和結構"的整潔與正式,[6]這可能是由於書面語言的發展歷史和聲望而形成。[7][8][9]

漢字書寫系統的影響[編輯]

描繪書寫演變過程的圖片shān,意為 "山"

學者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隱藏在漢字中的圖形元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古典詩歌?漢字的詞源與語言本身的演變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就像許多古代書寫系統的情況一樣,比如腓尼基字母。許多最早的文字可能是從象形文字開始的,一個給定的詞語對應一幅代表這個想法的簡單圖片。

"rì"相對應的字的演變,意為 "太陽"

到中國古典詩歌時代,一個複雜的書寫系統已經發展了起來。許多漢字是由其他漢字的組合而形成的,選擇組合的原因是這些漢字的意義或聲音具有相似性和關聯性。與其他語言(如英語)相比,中國古典詩歌的語音元素較弱,而圖形元素較強,這一點非常重要。然而,由於不同的中國古典詩歌譯者對這些元素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因此翻譯出來的白話內容所傳達的意義也有所不同。漢學家和翻譯家A.C. Graham提醒我們不要過分強調這種視覺效果,他說這種效果有時候「就像羅夏墨漬測驗中的斑點一樣,會對想象力產生影響。[10]要評估這種效果其實挺困難的,因為一個習慣讀中文的人很少在沒有刻意分析自己反應的情況下意識到它……毫無疑問,把中文書寫的視覺方面過分誇大了。其實中國詩歌和其他地方的詩歌一樣,首先是聲音的模式……」[11]A.C.Graham的話,並不是說中國詩人不知道人物塑造的背景因素。[12][13]

形式[編輯]

中國古典詩歌有多種典型的寫作形式。中國詩歌有五種主要體裁:詩、 騷、賦、詞和曲。傳統上,每一種體裁都以其占統治地位的歷史時期來冠名:楚辭[14]漢賦[15]唐詩[16]宋詞[17]元曲[18]。這樣的標籤可能會給人以錯誤的印象,即這些體裁是以線性發展的方式來一種取代另一種。實際上,這五種體裁都一直在被使用,甚至在見證了它們鼎盛的王朝之後,仍然蓬勃發展。 除了騷體詩[19],這些體裁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20世紀。[20]

體裁[編輯]

主條目:舊體詩流派

中國古典詩歌的體裁分為七大類:1、送別懷人詩;2、羈旅思鄉詩;3、邊塞征戰詩情;4、山水田園詩;5、詠史懷古詩;6、詠物言志詩;7、愛情閨怨詩。體裁的分類,有的源於詩人長期創作的形式,有的則源於文學評論家對古典詩歌研究所發現的形式。最廣為接受的中國古典詩歌題材是包括山水詩和田園詩等在內的山水田園詩題材,其最為代表性的山水詩流派詩人有陶潛和王維等。[21]

特點[編輯]

人物角色[編輯]

中國古典詩歌中經常使用詩歌角色,即作者以其他人(或某類人)的視角寫詩。這些角色類型通常非常傳統,如被留在家中的孤獨妻子、被冷落並被封存在後宮的嬪妃宮女,或被派往遙遠邊疆戰鬥和犧牲的士兵等。[22]

1 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寫客觀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3]如盧綸的 《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1號。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這首詩就描寫了一位將軍的形象。詩中寫將軍夜獵,見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當中去了。首句着一「驚」字,渲染了一種緊張異常的氣氛,而且也突出了將軍的高度警惕。「夜引弓」的〝引」字,讓人想象和體味將軍臨險時是何等的鎮定自若,從容不迫。結尾寫箭入石中,表現出將軍之神勇、射術之超群。[24]

2.美人的形象:除了指代相思戀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釋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25]如屈原的 《離騷》 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奔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的美人就是自喻之詞。[26][27]

3. 羈人的形象:主要是寫羈旅在外的鄉思之情。[28]如王維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運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旅居長安時所作。在古代,重陽佳節是親人團聚、登高飲酒的節日。但詩人旅居在外,孤身獨處,思念親人之情不能自已,寫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名作。[29]

4. 宮女的形象:主要是寫宮女百無聊賴的生活和精神狀態,突出宮人之「怨」。[30]如王昌齡的 《長信秋詞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這首宮怨詩,運用深婉含蓄的筆觸,採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寫一個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淒涼寂寞的深宮中,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前三句寫景,後一句寫人。寫景起渲染色彩、烘托氣氛的作用。全詩沒有一個「怨」字,但詩中處處有怨情。[31]

5. 思婦的形象:主要描寫思念丈夫的少婦形象。這類詩歌中思婦思念的對象一是為博取功名而遠遊的遊子。[32]如王昌齡的《閨怨》:"國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首詩描寫了主人公從「不知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前兩句描寫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轉折,由"忽見陌頭楊柳色",使少婦想起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傷感場景,引出"悔教夫婿覓封候"。「忽」字準確鮮明地描寫了主人公心理變化的過程。二是為征戰而遠征的征人等。如李白的 《子夜吳歌》,全詩以長安月寫景起興,鋪墊烘托思婦眷念 玉關征人的深情。[33]

6. 隱士的形象:多描繪隱居田園的人物形象,體現對田園生活的嚮往。[34]如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首詩體現了詩人對幽靜安逸生活的嚮往。東籬下悠然採菊的他,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凡脫俗的隱者風範,菊花從此便有了隱士的靈性。再如王維的《山居秋暝》通過山村清幽明麗景色的描寫,也讓我們窺見了詩人閒適超逸的隱者形象。[35]

7. 征人的形象:這類形象多在邊塞詩中出現,有寫得慷慨激昂的,也有寫得怨恨不平、反戰思歸的。[36]如盧綸的《塞下曲(其一)》:」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這首詩描寫了威武的將軍傳達新命令時的誓師場面,千營軍士的一同回應,正表現出威武的軍容、嚴明的軍紀及大家必勝的信心,讀者讀起來不免被這種雄壯的氣勢征服。

8. 悲士的形象:多是寫功業難成,報國無門的感慨[37]。如李賀的《南園(其五)》:」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這首詩寫出了一位渴望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但又不被賞識的悲士形象。[38]

社會政治批判[編輯]

許多中國古典詩詞都反映出了詩人對當時時事和社會的批判。有時,這種批判是通過使用象徵性意象來暗喻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唐代詩人杜甫。[39]如杜甫的《麗人行》:這首詩描繪了唐朝末年社會動盪的景象。在詩中,杜甫寫道:」四年不戰邊庭,一城獨占節旄風。「表達了唐朝末年的戰亂頻繁,國家力量薄弱的現實。他通過描寫壯觀的宴會,來表達對當時貴族階層的不滿。詩中的社會批判更多地體現在批評社會的不公和貪慾。[40]

意象和象徵[編輯]

某些意象和象徵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非常常見,明白這些常見的暗喻,也是理解大多數中國古典詩詞內容的關鍵。[41]例如,秋天的落葉可以指個人或王朝的衰落。[42]楊柳總是指離別、思念等。[43][44]

流亡[編輯]

暢遊蕭鄉的想象

許多中國古典詩歌的寫作都或多或少地隱含着對政府、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抱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科舉制度的性質所造成的,科舉制度是選拔人才擔任高級政治職位的一種方式,而有才華的詩人則期望在這樣的社會中找到一個合適的職位。[45]宋代流行的 "瀟湘八景 "中[46]的 "八景 "就是一個例子,儘管這一主題最早可以追溯到《楚辭》。[47]



典故[編輯]

許多中國古典詩詞都涉及典故或引用前人的文學作品或著名的民間素材。[48][49]

可選的精確度[編輯]

中國古典詩詞的內容的翻譯可選精確度少的原因,一部分由於古漢語固有的可能性。[50]另一部分作為一種審美原則,許多古漢語詩歌在涉及性別、數目、大小寫或其他邏輯上有信息的語素時並不精確,而這些語素在各種轉換語言(如某些印歐語言)中往往是語法上必須使用或難以避免的。因此會造成一定差異性。[51][52]

讀者參與[編輯]

許多中國古典詩歌表面上看似簡單,但卻包含着更深層、更深刻的思想。為了領悟這些思想,讀者需要與詩人在中途相遇--不僅僅是被告知詩中所描寫的表面的事情,而是積極思考,探索其深層含義,以及與詩人或詩人的形象產生共鳴。

排比與對偶[編輯]

排比[編輯]

古詩詞中的排比手法是一種修辭技巧,它通過並排使用結構相同、相似或意思密切相關的詞語或句子,來增強語勢和深化文意。對於詩歌中的兩行詩,讀者會希望對兩行詩的含義進行比較和對比,詩人會在每個位置或每行詩的某些關鍵位置使用相同的語篇,或者在一行詩中使用相同的語篇。[53][54]

對偶[編輯]

對偶,又稱對仗,是指在詩詞中,詞句兩兩相對,形成字數相等、句法相同、平仄相對、意義相關的修辭手法。這種手法使得詩詞在形式上更加整齊,內容上更加豐富,音韻上更加和諧。它通常與並列關係有關:讀者必須考慮看似並列的結構和觀點是否真的如此。[55][56]

自傳中的偶然主義[編輯]

許多中國古典詩詞都是在某一事件發生時創作的。一般來說,這些詩歌都是為特定時期而創作的,具有相當的自發性,有時其讀者群也相當有限。例如,與摯友長別、對某人的禮物或行為表示感謝、對時事的感慨[57],甚至是社交聚會上的一種遊戲。[58]

收藏[編輯]

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詩集包括《詩經》、《楚辭》、《全唐詩》、《玉台新詠》[59]、《唐詩三百首》、唐代《望川集》[60]、《蘭亭集序》和六朝時期的《子夜歌》。[61]

影響[編輯]

中國古典詩歌不僅影響了現代漢語詩歌,也影響了其他語言的詩歌。[62]對中國古典詩歌產生早期影響的語言之一,是與各種不相關的鄰近語系進行的文化交流,這些語系與講漢語言的人建立了外交聯繫。這種交流發生在與奧斯特羅西亞語、日本語、朝鮮語以及通古斯語和蒙古語(尤其是契丹語)的使用者之間。[63]近代以來,"垮掉的詩歌"(Beat poetry)[64]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更大的影響,其代表人物甚至將中國古典詩歌翻譯成英文,如肯尼斯-雷克斯羅斯(Kenneth Rexroth)(《中國詩一百首》,1956 年)和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Riprap and Cold Mountain Poems》,1959 年,其中包括《寒山》的翻譯)[65][66]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网. www.chinesethought.cn. [2024-04-02]. 
  2. ^ 早期中国诗歌与文本研究诸问题 (PDF).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3. ^ Norman 1991, pp. 74–79
  4. ^ 从文言文,到现代汉语,在表达上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 - 知乎. www.zhihu.com. [2024-04-02]. 
  5. ^ 王能宪:“汉字文化圈”最明显特征就是汉字的使用——中新网. www.chinanews.com.cn. [2024-04-02]. 
  6. ^ Norman 1991, p. 111
  7. ^ Norman 1991, p. 83-84, 1008–112
  8. ^ Watson 1971, p. 13
  9. ^ [徐杰]口头诗学的语境范式与文艺观念的理论重构 · 中国民俗学网-中国民俗学会 · 主办 ·. www.chinesefolklore.org.cn. [2024-04-02]. 
  10. ^ 罗夏墨迹测试. IDRlabs. [2024-04-02] (中文). 
  11. ^ Graham 1977, p. 17
  12. ^ Graham 1977, p. 18
  13. ^ 英国汉学家葛瑞汉:中国哲学和诗词的天才翻译家. m.newsduan.com. [2024-04-02]. 
  14. ^ 《楚辞》经典30句,品不尽的浪漫情怀_屈原. www.sohu.com. [2024-04-02]. 
  15. ^ 汉赋. 
  16. ^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_古诗文网. www.gushiwen.cn. [2024-04-02]. 
  17. ^ 宋词三百首全集_古诗文网. so.gushiwen.cn. [2024-04-02]. 
  18. ^ 意境最美的元曲20首,美醉了!_曲牌. www.sohu.com. [2024-04-02]. 
  19. ^ 什么叫“骚体诗”? – 国学网. [2024-04-02] (中文(中國大陸)). 
  20. ^ 如何阅读中国诗歌 · 作品导读 | 荐书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m.thepaper.cn. [2024-04-02]. 
  21. ^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和派别. www.weibo.com. [2024-05-02]. 
  22. ^ 香當網.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赏析》教案. m.xiangdang.net. [2024-05-02] (中文(中國大陸)). 
  23. ^ 英雄永存——古诗中的英雄形象. www.trendmanagement.net. 2024-04-05 [2024-05-02]. 
  24. ^ 《塞下曲》:神话故事般的边塞诗_单于. www.sohu.com. [2024-05-02]. 
  25. ^ 古诗中的美人. 
  26. ^ 《离骚》中香草美人的形象及意义? - 知乎. www.zhihu.com. [2024-05-02]. 
  27. ^ 中国诗歌中女性形象从汉到西晋的发展 中国诗歌中女性形象从汉到西 (PDF). 
  28. ^ 10首写尽思乡之情的诗词,此心安处是吾乡. www.sohu.com. [2024-05-02]. 
  29.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_王维古诗_古诗文网. so.gushiwen.cn. [2024-05-02]. 
  30. ^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全诗赏析_古诗文网. so.gushiwen.cn. [2024-05-02]. 
  31. ^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www.ruiwen.com. [2024-05-02]. 
  32. ^ 王靜. 从《诗经》到《古诗十九首》看思妇形象的发展演变. 名作欣賞. 2016, (14). ISSN 1006-0189. 
  33. ^ 王昌龄的一首闺怨诗,戳中了多少无知少女的心?_少妇. www.sohu.com. [2024-05-02]. 
  34. ^ 張劭博.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隐者形象探析. 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14, (04). ISSN 1008-8881. 
  35. ^ 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_陶渊明古诗_古诗文网. so.gushiwen.cn. [2024-05-02]. 
  36. ^ 古代边塞诗经典作品赏析. m.thepaper.cn. [2024-05-02]. 
  37. ^ 悲士形象在古诗中的描绘. www.thoughtseeker.net. 2024-02-07 [2024-05-02]. 
  38. ^ 南园十三首·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_李贺古诗_古诗文网. so.gushiwen.cn. [2024-05-02]. 
  39. ^ 何锡光:杜甫批评时政诗歌的类型分析_爱思想. www.aisixiang.com. [2024-05-02]. 
  40. ^ 丽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_杜甫古诗_古诗文网. so.gushiwen.cn. [2024-05-02]. 
  41. ^ 诗歌中意象的认知隐喻分析 (PDF). 
  42. ^ 古典诗词中的落花与落叶 – 国学网. [2024-05-02] (中文(中國大陸)). 
  43. ^ 浅谈古典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www.sohu.com. [2024-05-02]. 
  44. ^ 古诗中杨柳意象的概念整合分析 (PDF). 
  45. ^ 中华文史网. www.historychina.net. [2024-05-02]. 
  46. ^ 宫崎法子:中国宋代文人山水里的“潇湘”_宋迪. www.sohu.com. [2024-05-02]. 
  47. ^ 一条溆水激扬楚辞骚韵_2022年第06期_新湘评论. www.cnxxpl.com. [2024-05-02]. 
  48. ^ 诗词 |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www.sohu.com. [2024-05-02]. 
  49. ^ 【国学】70个诗词中的文化典故,你知道多少?-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24-05-02]. 
  50. ^ 副文本视角下16至19世纪古典汉诗英译翻译话语研究-文化圈-译界头条_译研网. www.cctss.org. [2024-05-02] (英語). 
  51. ^ 古诗英译中的“三维”转换. 
  52. ^ 朱露楠. 庞德英译中国古诗的批判性思考.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2023-06-05, 11. doi:10.12677/CnC.2023.112021 (英語). 
  53. ^ sina_mobile. 古典诗词常用修辞:对偶、比拟、排比、设问、用典. k.sina.cn. 2018-12-31 [2024-05-02]. 
  54. ^ 【诗歌讲座】艺术表现手法:排比_大堰河. www.sohu.com. [2024-05-02]. 
  55. ^ 诗词中对仗又称对偶. www.sohu.com. [2024-05-02]. 
  56. ^ 运用对偶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www.shijuan.net. [2024-05-02] (中文(中國大陸)). 
  57. ^ 感慨诗句_描写感慨的50首古诗_唐代. www.sohu.com. [2024-05-02]. 
  58. ^ 除了拼诗“飞花令”古代文人喝酒时竟有这玩法-文史-长沙晚报网. www.icswb.com. [2024-05-02]. 
  59. ^ 玉台新咏_徐陵_免费电子书_在线阅读_汉程文学. gx.httpcn.com. [2024-05-02]. 
  60. ^ 辋川集·柳浪原文及翻译、拼音版及朗读_王维古诗_古诗文网. so.gushiwen.cn. [2024-05-02]. 
  61. ^ 子夜歌·三更月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_贺铸_古诗文网. so.gushiwen.cn. [2024-05-02]. 
  62. ^ 中国现代文学馆. www.wxg.org.cn. [2024-05-02]. 
  63. ^ 互鉴与融合:唐诗的传播与影响. cul.china.com.cn. [2024-05-02]. 
  64. ^ 遲, 欣. 美国"垮掉派"诗歌研究: 认知诗学视阈. 科學出版社. 2018. ISBN 9787030568212. 
  65. ^ 加里·斯奈德与寒山诗. keywords.china.org.cn. [2024-05-02]. 
  66. ^ 沈泓, 王本華. 年画上的中华经典故事·和合篇. 海天出版社. 2017: 34–35. ISBN 9787550718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