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麥地那龍線蟲病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生物專題 (獲評初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生物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生物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醫學專題 (獲評初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醫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醫學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from English (EN) Wikipedia with help from Translators Without Borders. CC-BY-SA[編輯]

麥地那龍線蟲病,又名幾內亞線蟲病GWD),是龍線蟲感染所引發的疾病。[1] 人類飲用不潔淨的水後,如果水中含有感染了龍線蟲幼蟲水蚤,就會收到感染。[1] 患者起初沒有症狀。[2] 大約一年後,母蟲通常會在下肢的皮膚上形成水疱,患者因此感到痛苦和灼燒。[1] 之後線蟲會用數周時間從皮膚中逐漸脫出。[3] 這段時間內,患者行動與工作可能會受到很大困擾。[2] 該病極少導致患者死亡。[1]

人類是唯一已知能被龍線蟲感染的動物。[2] 龍線蟲粗約1到2毫米,雌性成蟲體長60到100厘米之間(雄性則要短得多)。[1][2] 在人體體外,龍線蟲卵最長可存活三個星期。[4] 在此期間,蟲卵需被水蚤吞食。[1] 蟲卵在水蚤內可繼續存活長達四個月的時間。[4] 因此,該疾病若要保持存在,則必須每年都在人體中進行致病。[5] 對該疾病的診斷,通常可根據其症狀和體徵進行判斷。[6]

對該疾病進行早期診斷,並防止患者傷口接觸飲用水可起到預防作用。[1] 其他預防措施包括:改善潔淨水供應,對非潔淨水進行過濾。[1] 使用布料進行過濾通常就可起到效果。[3] 受污染的飲用水可用化學品雙硫磷進行處理,以消滅幼蟲。[1] 龍線蟲病沒有藥物或疫苗可用。[1] 線蟲可用小棍花數周時間緩慢卷出。[2] 線蟲脫出形成的潰瘍可能會遭受細菌感染。[2] 龍線蟲脫出數月後,患者可能依然感到疼痛。[2]

龍線蟲病2013年共報告148起病例[1],較1986年350萬起病例大幅減少。[2] 該病80年代在20多個國家中存在,現僅存在於非洲4個國家。[1] 其中,南蘇丹病況最為嚴重。[1] 龍線蟲病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被消滅的寄生蟲病[7] 龍線蟲病在古代就已為人知曉。[2] 公元前1550年的埃及醫書埃伯斯紙草卷就提到了該病。[8] 龍線蟲病的名稱源自拉丁語 「小龍帶來的苦惱」,[9] 而「幾內亞蟲」這個名稱,出現在歐洲人17世紀於西非沿岸的幾內亞目睹該疾病之後。[8] 一種類似於龍線蟲的物種會在其他動物中致病。[10] 該物種沒有感染人類的跡象。[10] 龍線蟲病被列入被忽視的熱帶病中。[11]

參見[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Dracunculiasis (guinea-worm disease) Fact sheet N°359 (Revise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arch 2014 [18 March 201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Greenaway, C. Dracunculiasis (guinea worm disease).. CMAJ :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 journal de l'Association medicale canadienne. Feb 17, 2004, 170 (4): 495–500. PMC 332717可免費查閱. PMID 14970098. 
  3. ^ 3.0 3.1 Cairncross, S; Tayeh, A; Korkor, AS. Why is dracunculiasis eradication taking so long?. Trends in parasitology. Jun 2012, 28 (6): 225–30. PMID 22520367. doi:10.1016/j.pt.2012.03.003. 
  4. ^ 4.0 4.1 Junghanss, Jeremy Farrar, Peter J. Hotez, Thomas. Manson's tropical diseases. 23rd edition. Oxford: Elsevier/Saunders. 2013: e62. ISBN 9780702053061. 
  5. ^ Parasites - Dracunculiasis (also known as Guinea Worm Disease) Eradication Program. CDC. November 22, 2013 [19 March 2014]. 
  6. ^ Cook, Gordon. Manson's tropical diseases. 22nd ed. [Edinburgh]: Saunders. 2009: 1506. ISBN 9781416044703. 
  7. ^ Guinea Worm Eradication Program. The Carter Center. Carter Center. [2011-03-01]. 
  8. ^ 8.0 8.1 Tropical Medicine Central Resource. Dracunculiasis. 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the Health Sciences. [2008-07-15]. 
  9. ^ Barry M. The tail end of guinea worm — global eradication without a drug or a vaccine. N. Engl. J. Med. June 2007, 356 (25): 2561–4. PMID 17582064. doi:10.1056/NEJMp078089. 
  10. ^ 10.0 10.1 Junghanss, Jeremy Farrar, Peter J. Hotez, Thomas. Manson's tropical diseases. 23rd edition. Oxford: Elsevier/Saunders. 2013: 763. ISBN 9780702053061. 
  11. ^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cdc.gov. June 6, 2011 [28 November 2014]. 

Redirect Suggests: 龍線蟲病 Shortened version of麥地那龍線蟲病 幾內亞龍線蟲病 Means 「Guinea dragon worm disease」 幾內亞線蟲病 Means 「Guinea worm disease」 幾內亞蟲感染 Means 「Guinea worm infection」 幾內亞蠕蟲病 Variation of 「Guinea worm disease」 幾內亞蟲病 Variation of 「Guinea worm disease」

Lucas559留言2015年9月11日 (五) 17:56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麥地那龍線蟲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29日 (六) 07:0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