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高句麗/存檔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聽說

聽說韓國對中國將高句麗申報世界遺產一事有批評,說是有歪曲歷史事實的地方,誰比較清楚這件事呀?--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5:44 2004年7月15日 (UTC)

大概就是韓國、朝鮮不滿意中國把高句麗說成是中華民族的歷史的一部份吧。
http://www2.chinesenewsnet.com/gb/MainNews/Forums/BackStage/2004_7_5_20_31_30_564.html --Lorenzarius 12:43 2004年7月15日 (UTC)

忽然一下,中國搞了個東北工程,把高句麗列為國內政權,經過一年左右的發酵,在 韓國引起了軒然大波。

古代高句麗的歷史到底如何,高句麗亡國後遺民都跑到哪去了,本是個純學術問題。 從歷史領域的大量課題可以看出,凡是有爭議的地方基本都是婊子狀態。各方拿一些 對己有利的証據下一個結論,東北工程就是這樣一回事。

這在中國的歷史學界,反映了一個不太好的傳統,就是喜歡貼標簽。這個定性為什麼 ,那個歸類成什麼。至於這些歷史事實本身,是少有人管的,留下的就是那些定性出 來的結論。應該說不是一個正確的研究態度。

這次的東北工程,由於這個傳統,要給出結論,自然給出一個「國內政權」的結論, 不然工程怎麼收尾?怎麼報導?到不是中國政府有意這麼處心積慮引導,估計是一幫 子文人想法子搞課題撈經費,心思一動就幹上高句麗了,政府主管官員一看,不錯, 有利於大中國民族團結思想,有成果,錢就花出去了。斷乎不是中國政治局領導處心 積慮為吞併朝鮮半島作理論准備。

不成想碰上特別敏感的朝鮮人,經濟發展了,世界盃拿了第四,正處於大高麗民族主 義高潮呢,生給炒成了個大事。北朝鮮封閉,幵始不太管這事。南韓政府知不知道另 說,幵始也是不想理會這事的,各中國經貿政治關系還是向好里發展。就是一些身為 中國公民的朝鮮族人,以及南韓閒人在網絡上爭這事。幵頭還是和漢族網友就歷史事 件細細探討,不成想,歷史一討論之下,朝鮮族自身的歷史教育顯出眾多荒唐之處。 編造出個幾千年前活了幾百年的檀君當始祖,否定漢朝史書,採信韓人千年後編的史 書,否定大量文物証據。慢慢講道理討論不下去了,就幵始口號宣傳炒大事情。一炒 炒真的炒大了。事關民族尊嚴,韓國政客不敢違此潮流,本來還在中韓友好的紛紛作 出反中的架勢,直到直接向中國政府提出外交抗議。朝鮮政府一看,也比划著要幫腔 的意思。

別看搞到正式外交級別去了,這個事件就是一個無厘頭的炒架事件,狗屁重大意義都 沒有。什麼事關中國與朝鮮領土爭端,根本沒那麼大的意義。領土爭端靠文人東北工 程去搞頂屁用。韓國政府也是瞎吵吵,炒下去對他們自己也不利,不久就會歇了。事 情到了這個地步了,也不要倒過頭來把高句麗又改成國外政權,那是滅自己威風,歷 史事實又不是吵不過。要是兩國都不炒這個事,最好。如果韓國要炒,導致韓國人反 中,愛反反去,以韓人的根骨氣度,親中反中都翻不了天。現在搞民族友好屁事不頂 ,還不如公事公辦搞經濟合作。韓國人不想經濟合作了隨便去別地。

中國政府也應該對文人瞎整課題留個心眼,玩虛頭不打糧食的文人意淫不要使銀子去 摻合。

問題

大祚榮是栗末靺鞨部落酋長,怎麼就變成了原高句麗人..就算他所居住的地方過去屬於高句麗也不能這樣表述,例如,匈奴族的劉淵,偶們會說原「西晉人劉淵」麼?...

他曾經是高句麗國的將領,高句麗被別人滅亡後才建立了渤海國。這和劉淵不同,劉淵是在西晉仍存時建國的。不過即使這樣,說他是高句麗人似乎也有所不妥,我來改一下吧。--hunry 03:30 2004年12月17日 (UTC)

舊唐書》上說大祚榮原來就是栗末靺鞨人,《新唐書》上說大祚榮原來是高句麗人,當上了栗末靺鞨酋長。這我看不出對現在有什麼影響。關鍵是高句麗的北部被大祚榮這個高句麗大將占下來成為了渤海國,10世紀時渤海國被契丹遼國征服。12世紀初又被同宗的黑水靺鞨(即女真)收回。《金史·太祖本紀》載:1114年十月完顏阿骨打「招諭其鄉人曰:「女直、渤海本同一家」」。渤海人完全併入女真金國,地位在契丹人和漢人之上。《金史》中姓「大」這個渤海國國姓的人有不少:海陵王完顏亮的母親姓「大」;大㚖(本名撻不野);大懷貞;大興國。這都是高句麗北部人隨大祚榮成為渤海國人,後又併入女真金國的直接證據。把高句麗當作純韓國史是違反史實的,高句麗顯然不是漢族史,但確實是女真史滿族史的一部分,韓國人無權否認這一點。—霍枯燥 2007年5月17日 (四) 07:20 (UTC)

請您好好確認《舊唐書》和《新唐書》,您搞錯了。 您還搞錯『正統』的概念。 金國繼承的是中原天下的正統,並沒有繼承高句麗和渤海的社稷。 王氏高麗雖然是自稱,但是的確繼承了高句麗的社稷。—阿修羅 2007年8月9日 (四) 09:17 (UTC)

東北工程很有意義

中國的東北民族史坦率地說是日本學界最先開始研究的,但是他們是作為「滿蒙史」研究,換句話說,就是將中國的東北地區作為獨立於中國史的一個單元,這與日本在20世紀試圖殖民中國東北的野心有關。

日本雖然早在1945年就戰敗退出中國東北,但是他們在所謂「滿洲」的相關學術問題上的影響十分深遠,直接影響了朝鮮和韓國建國後的史學,甚至影響了中國的學術界。

中國應該重視東北民族史的研究,用「中國東北民族史」去徹底清除日本的所謂「滿蒙史學」的惡劣影響。

僅僅從歷史研究本身的角度,東北民族是中國歷史上特別重要的一個環節。在中國古代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少數民族,如鮮卑、契丹、女真、蒙古、滿族,都淵源於東北。所有曾經在中原地區甚至全國範圍內建立政權的少數民族,都淵源於東北。其中,尤其以蒙古、滿族為甚。自女真(滿族的前身)、蒙古崛起到清朝覆滅,凡600餘年,中國古代史的一個重要時期,元、明、清三個大的王朝,基本就是漢、滿、蒙三個民族為主體的歷史。無論是元朝(蒙古)的統治、明朝時期與蒙古、滿洲的對抗、清朝時期漢滿蒙的大一統。可以說這三個民族占據了這600餘年中國歷史90%以上的內容。從這一點看,東北民族史的研究,實際上也是中國歷史研究的必要部分和重要部分。

因此,不能同意東北工程是一個政績工程或者領賞工程的觀點。這是一項早就應該進行的工作。

高句麗難道不是中國的歷史嗎?

舉個例子吧,現在有三個國家,中國,韓國,還有一個X.中國和韓國為了打敗X,建立一個中韓聯盟,後來X被打敗了,中國分了X的2/3領土,韓國分了1/3.然後現在韓國說,不,因為我已經拿了X的1/3領土,所以我還要X的另外2/3.我想這可能是最厚顏無恥的國家了吧.--Ksyrie 15:15 2007年3月9日 (UTC)

高句麗應該是和靺鞨女真的關系比較大一些。靺鞨粟末部就是高句麗北部的一部。但也應該看到今天北朝鮮的全境都是高句麗的,所以稱為中國東北少數民族和今天的高麗民族的共同歷史比較妥當。—霍枯燥 2007年5月16日 (三) 07:39 (UTC)


一個有文字才有500年上下的民族,有社麼資格談論歷史? 朝鮮民族也是李氏朝鮮後才逐步形成吧。高句麗在所謂的朝鮮三國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如果全部,進入朝鮮半島的新羅國,試想一下在一千年前,一個只有不到五百萬人口的國家,接納近一千萬人口過來,是什麼樣的一種景象?所以不論高句麗還是渤海國,還是大多數進入了中國的各個民族比較有可能吧。 我們在去調查下中國東北的朝鮮族,看看有沒有人會說自己是高句麗或者是渤海國的後代,他們大多也是近500年左右,從北朝鮮過來中國境內的。難道說高句麗沒有後代在東北嗎?東北的朝鮮族為什麼無法直接來源於高句麗呢,其原因是這個古代民族已經在歷史長河中就近同化,到底是進入中國多還是進入韓國多。這個是一個人口容納能力的問題,我們都想一想就知道了。 中國古書,中原人士認為高句麗就是高麗,也是歷史上的誤解,我想高句麗的後裔,在東北大地上會遠遠多過朝鮮半島。 —User:georgezhao 2009年2月16日 (三) 07:39 (UTC)

高句麗和渤海國確實是後者繼承前者的關系

要搞清楚的是以下兩個基本史實:

  1. 高句麗前37年668年):主要位於中國東北的靺鞨渤海國」的前身。
  2. 王氏高麗918年-1392年):是由「後高句麗王國」的王建所建立的完全位於朝鮮半島的王國,其前身為「新羅」。

不必諱言高句麗和渤海國之間的繼承關系(中國大陸的磚家都怎麼想的,這麼明顯的史實也想否定?),這反而說明高句麗史和渤海國史是同一的,它們不是漢族史,但都是靺鞨女真滿族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滿族史是中國史的一部分,則高句麗史和渤海國史必然也是中國史的一部分,中國史並不等於漢族史。王氏高麗史則和滿族也無多大關系,是純粹的朝鮮民族史,不是中國史。

新唐書》上說大祚榮原來就是栗末靺鞨人,《舊唐書》上說大祚榮原來是高句麗人,當上了栗末靺鞨酋長。這我看不出對現在有什麼影響。關鍵是高句麗的大部被大祚榮這個高句麗大將占下來成為了渤海國,10世紀時渤海國被契丹遼國征服。12世紀初又被同宗的黑水靺鞨(即女真)收回。《金史·太祖本紀》載:1114年十月完顏阿骨打「招諭其鄉人曰:「女直、渤海本同一家」」。渤海人完全併入女真金國,地位在契丹人和漢人之上。《金史》中姓「大」這個渤海國國姓的人有不少:海陵王完顏亮的母親姓「大」;大㚖(本名撻不野);大懷貞;大興國。這都是高句麗人隨大祚榮成為渤海國人,後又併入女真金國的直接證據。把高句麗當作韓國史毫無疑問是違反史實的,高句麗史和渤海國史顯然不是漢族史,但確實是女真史滿族史的一部分,韓國人無權否認這一點。—霍枯燥 2007年5月17日 (四) 10:12 (UTC)

請您好好確認《舊唐書》和《新唐書》,您搞錯了。 您還搞錯『正統』的概念。 金國繼承的是中原天下的正統,並沒有繼承高句麗和渤海的社稷。 王氏高麗雖然是自稱,但是的確繼承了高句麗的社稷。—阿修羅 2007年8月9日 (四) 09:21 (UTC)

金國繼承了是中原天下的正統,並沒有繼承高句麗和渤海的社稷。完全正確! 但是金國沒有繼承高句麗和渤海的社稷,你有什麼證據說明金國沒有繼承高句麗的領土和人民嗎? 朝鮮半島人所說的三國高句麗是不是領土最大,人口最多?如果一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亡國,其人民全部去了新羅國,那麼就請想一想 如果你所處的地區人口翻倍或者更多的情況下,會不會有歷史的記載? 個人認為高句麗溶於中國東北包括漢族,滿,原突厥類等各個民族內,多過亡命韓半島的高句麗渤海國遺民,流民。 中國古書也存有高麗,高句麗不分的情形,大作榮為高麗別種,而他的年代似乎沒有高麗國,故而應該是高句麗人,而不是高句麗族。他的類似於中國境內少數民族。他的渤海國繼承了高句麗的社稷,類似於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正統。但是,他們又和今天的朝鮮民族,漢民族有什麼關係呢?他們作為中國境內,接近中國的第三方,東北亞少數民族共同祖先或許更加合適。 —Georgezhao 2009年2月9日 (四) 09:21 (UTC)

爭論?

高句麗地處中國東北,因此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與此同時高句麗也地處朝鮮半島,因此也是朝鮮歷史的一部分.元朝不既是中國也是蒙古國的歷史嗎?朝鮮人認為高句麗人是朝鮮人是站得住腳的.能說新羅人和百濟人不是朝鮮人嗎? 一個國家可有多個民族,一個民族也可以有多個國家. Snpwq 2007年10月4日 (四) 16:38 (UTC)

中文wiki的朝鮮半島歷史和韓文中似乎一樣,參照英文表述,朝鮮半島政權所宣揚的古朝鮮,只有一個目錄,而中文中居然分成沒有確信事實的三個古朝鮮。 對於高句麗長壽王南朝宋發動的戰爭,wiki中稱劉宋輕鬆被擊敗,本人對此覺得不妥。兩國並不接壤,不知道戰爭的詳情和規模,怎麼會有輕鬆擊敗的說法》? 對於後燕北燕國滅亡原因,本人在wiki中改為了歷史真相,原本的條款,讓讀者看了都會覺得是被高句麗擊敗,這是嚴重失實的。 http://www.komajinja.or.jp/仅仅凭一个网站就表明,高句丽人去日本建国家?不知掉wiki人都在干什么?况且网站上写了是高丽并非高句丽,请高清后再通过。georgezhao 2009年02月4日 (四) 16:38 (UTC)

高句麗與上古日語的確是相似的,所以有扶餘語系的說法,另,另一方面,朱蒙與努爾哈赤一樣,起初是天朝的臣民,後來自別一部

高句麗縣是無關內容嗎?

這句話是無關內容嗎:漢朝衛滿朝鮮以後,設東北漢四郡,其中設有高句麗縣。-Dicting (留言) 2008年9月18日 (四) 17:12 (UTC)

補充高句麗名稱來歷是破壞條目嗎?

「高句麗,又稱高句驪。高句麗和句麗有關。漢朝曾設高句驪縣。」這段內容有待補充。補充「名稱來歷」是破壞條目嗎? -Dicting (留言) 2008年9月18日 (四) 17:21 (UTC)

User:Aueak,請對上面兩個問題做出回答。 -Dicting (留言) 2008年9月18日 (四) 17:22 (UTC)

  • 高句麗這個名詞在漢朝曾設高句驪縣之前就存在了。你的添加毫無意義。Aueak (留言) 2008年9月18日 (四) 17:26 (UTC)
    • 高句麗這個名詞在漢朝設高句驪縣之前就存在了,那以前也是高句麗「名稱來歷」的一部分,是我前面說的「內容有待補充」的一部分。怎麼會說是破壞條目?而且,這也不是多餘的。名稱的起源、演變,這些都是必要的內容。況且這還是介紹「高句麗」,而不僅僅是「高句麗國」的條目。 -Dicting (留言) 2008年9月18日 (四) 17:49 (UTC)

高句麗一名似乎是來自與沸流部有關的高夷,另一方面,朱蒙的高姓是來自高辛氏與國號沒關係 user-哲里

高句麗律令

有關高句麗律令是中華法系的說法是地域中心說法。違反維基中立原則。中華法系的說法本身就是有分歧的,請相關人士不要畫蛇添足。Aueak (留言) 2008年9月20日 (六) 19:16 (UTC)

中華法系只是一種概括性的的說法,就像採用大陸法系的國家不一定在歐洲大陸,採用英美法系的國家不一定是英國和美國一樣。並不是地域中心說法。集體安全 (留言) 2008年9月21日 (日) 10:16 (UTC)

你的說法不被朝韓承認,因此是地域中心說法。 中華法系本身就是有分歧的,不中立的。Aueak (留言) 2008年9月21日 (日) 02:24 (UTC)

這種朝韓的不承認,正好證明是正確的。看來有什麼東西千萬不要得到朝韓的承認,因為你們韓國人已經背叛你們的祖先了。你們的祖先朝鮮人認為自己是小中華,而你們卻認為連中華法系都是地域中心了。那麼採用英美法系的英美以外的國家是不是認為英美法系是英美中心了? -Dicting (留言) 2008年9月21日 (日) 02:28 (UTC)
高句麗原來不過是漢朝邊疆的一個蠻夷,後來逐漸接受中國文化才中華化了。高句麗人不僅曾經與漢朝為敵,而且也曾經和當時的朝鮮為敵,不過後來被漢朝征服,設立了高句麗縣。唐朝時高句麗和唐朝以及韓國人的祖先新羅為敵,結果很不幸,被這兩個國家瓜分了。 -Dicting (留言) 2008年9月21日 (日) 02:34 (UTC)


後漢書中的高句麗

史記晉書中,高句麗朝鮮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後世將其混淆。

高溝里在後漢書中的地理位置被描述為朝鮮的背面,當時的朝鮮是不是指代的就是平壤的衛滿等古朝鮮的政府嗎? 所以高溝里不是朝鮮,也不是高麗,不等於高麗我就不多說了。 高句驪,在遼東之東千里,南與朝鮮、濊貊,東與沃沮,北與夫余接。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人隨而為居。少田業,力作不足以自資,故其俗節於飲食,而好修宮室。東夷相傳以為夫余別種,故言語法則多同,而跪拜曳一腳,行步皆走。凡有五族,有消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一]本消奴部為王,稍微弱,後桂婁部代之。其置官,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鄒大加、[二]  主簿、優台、使者、帛衣先人。武帝滅朝鮮,以高句驪為縣,[三]使屬玄菟,賜鼓吹伎人。其俗淫,皆絜淨自熹,暮夜輒男女腢聚為倡樂。好祠鬼神、社稷、零星,[四]以十月祭天大會,名曰「東盟」。其國東有大穴,號禭神,亦以十月迎而祭之。其公會衣服皆錦繡,金銀以自飾。大加、主簿皆著幘,如冠幘而無後;其小加著折風,形如弁。無牢獄,有罪,諸加評議便殺之,沒入妻子為奴婢。其昏姻皆就婦家,生子長大,然後將還,便稍營送終之具。金銀財幣盡於厚葬,積石為封,亦種松柏。其人性凶急,有氣力,習戰鬥,好寇鈔,沃沮、東濊皆屬焉。  注[一] 案今高驪五部:一曰內部,一名黃部,即桂婁部也;二曰北部,一名後部,即絕奴部也;三曰東部,一名左部,即順奴部也;四曰南部,一名前部,即灌奴部也;五曰西部,一名右部,即消奴部也。

Freudbird 態度並不符合維基精神

Freudbird 是首個編輯戰中首個回退者,所以責任較大。回退後應於對話頁寫明白理據,現在回退理由完全不明不白,從不嘗試與對手尋求共識,外人看起來怎不視 Freudbird 為破壞者?這樣的編輯態度是非常危險的。—Kittyhawk2(談♥) 2009年3月14日 (六) 05:04 (UTC)

冊府元龜·帝王部·親征二》

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的出處,且強調高句麗之地為侵占本屬於外臣的朝鮮,所以指代高句麗全境,而非遼東半島。 Gzhao (留言) 2009年6月24日 (三) 01:04 (UTC)

請出示遼東包括朝鮮半島的典籍原文。KEIM (留言) 2009年6月24日 (三) 01:14 (UTC)
《高句麗民族與國家的形成和演變》第19頁「遼東名義考」,自己去看,不要再刪除別人的編輯,在此最後警告你,若再如此,我就提請破壞,讓你再冷靜一陣子。——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2009年6月24日 (三) 01:17 (UTC)

請不要惡意刪除添加的信息框。[1]如果你對信息框內部細節有爭議,請進行討論或修改。對一些小問題異議,就將整個信息框刪除是野蠻的編輯行為。KEIM (留言) 2009年7月9日 (四) 23:26 (UTC)

高句麗
고구려(高句麗)
前37年—668年
高句麗鼎盛時期的版圖
高句麗鼎盛時期的版圖
首都卒本扶餘(前37年–3年)
國內城(3年–427年)
平壤(427年–668年)
常用語言高句麗語
宗教佛教, 道教, 薩滿教
政府君主制
歷史 
• 建立
前37年
• 終結
668年

你的模版暫時放在這裡,一個月的時間足夠您聽取大家意見去改進。 Georgezhao (留言) 2009年7月9日 (四) 23:35 (UTC)

地圖大錯特錯,絕對不能用。首先,古代沒有這些海的名稱,現在的地圖是時空錯亂。其次,就算可以混合使用,但是西朝鮮灣沒有這麼大,因為是黃海的一部分,在地圖上可以忽略不計。第三,應使用無爭議的「朝鮮海峽」而非「大韓海峽」,而且朝鮮半島濟州島之間的海峽應該是濟州海峽。——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動員令報名 2009年7月10日 (五) 00:14 (UTC)

燕國「南至琅琊,東訖遼海,西屆河汾,北暨燕代」。 436年北燕被北魏所滅,請問幾十年後高句麗如何奪取燕國領土? Gzhao (留言) 2009年7月10日 (五) 02:12 (UTC)

  • 圖中表的是476年非436年。據《魏書•高句麗列傳》載,其「民戶三倍於前魏時,其地東西二千裏,南北一千餘裏」。即東臨日本海,西濱黃海,南到漢江流域,北抵遼河為界,是東北亞地區最為強大的王國之一。KEIM (留言) 2009年7月10日 (五) 02:18 (UTC)

您也知道『北抵遼河為界』? 你的來源是不是下面的這個歌劇的結尾? 韓國作曲家羅仁榮最近新編寫的歌劇《啊,高句麗!廣大土好太王》。用羅仁榮的話說歌劇「把重點放在了用音樂表現擴展韓民族的領土,同時還擴大了精神影響力的高句麗廣?土大王的傳記」。「以同時向西延伸到蒙古草原,向西南擴大到大凌河流域的廣闊土地。。。」。劇情的結尾是高句麗征服了燕國,燕國將高句麗的好太王供奉為主君。 Gzhao (留言) 2009年7月10日 (五) 02:33 (UTC)

我加入的內容里有『長壽王時期,高句麗開始占據遼東直到唐代』嗎? 請問長壽王通過476年那場戰爭奪得了原燕的土地?Gzhao (留言) 2009年7月10日 (五) 03:1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