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零售商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茶壺是新人。近期擴充這個條目,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Mouse20080706 (留言) 2011年5月12日 (四) 04:12 (UTC)[回覆]

就像拿螢光筆劃出重點一樣,試著保留比較精華的部分,次要的部分要勇於割捨。另外,從頁碼與字數的分配,可以看出來您「抄很大」,再找其他著作參雜平衡一下比重吧。如果書裡面有引用別的書籍,你也可以找那些書籍來參考(若沒一一標註腳,那就去看書末的參考文獻)。儘量不要用轉引的方式,因為作者可能以自己的口吻及不同的切入角度改寫過,甚至進一步補充說明。這些著書的個人寫作風格都是屬於他的心血,您抄愈多,無形中侵權的風險愈高。多引用不同的參考來源,可以分攤可能侵權的風險。--Mihara57 (留言) 2011年5月12日 (四) 04:43 (UTC)[回覆]
茶壺看編輯框框,上面寫著絕對不能抄襲其他網站的文章,沒說絕對不能抄襲書本,不如請哪位高人去更正一下方針好了,以免以後有人像茶壺一樣踩到侵權的地雷,樓上這位高人的意見雖然較為保險且妥當,不過茶壺居住的地方非常偏僻,可能當地圖書館沒有那些行銷學書籍了,版權問題看來不易解決。--Mouse20080706 (留言) 2011年5月12日 (四) 06:16 (UTC)[回覆]
因為抄襲網站佔絕大多數阿,至於疑似抄襲紙本通常是佔一小部分,掛侵權模板者是從字數與比重,及行文風格來判斷的(稍微有心的會查閱原書,例如找PDF或剛好手邊有這書籍)。我認為條目不一定要一五一十地交待所有的內容,讓別人知道可以閱讀哪些著作、期刊論文,同樣也是有它的價值,當然讀者必須有願意去圖書館或查詢資料庫找資料,顯然在資訊取得的過程較困難。我建議下次可以找介紹沿革或歷史、傳記之類的書籍,會比較容易處理,而這種理論性的書籍很多觀念不容易援引其他參考來源。一來您不特別熟悉這個學科,二來附近學術資源又不夠的情況下,編輯時自然會綁手綁腳的。--Mihara57 (留言) 2011年5月12日 (四) 11:00 (UTC)[回覆]
樓上的意思是說找人物、地方或歷史方面的條目來擴充比較容易嗎?--Mouse20080706 (留言) 2011年5月12日 (四) 17:27 (UTC)[回覆]
理論性條目是比較難駕馭的,而且作者給的概念是一套整體系統,想要將精確的描述放入條目中,當然難度會比較高。一般記實類的條目都可以做到兩、三句的陳述,最後加個出處就大功告成了,而且來源內容多半大同小異,也可避免一直引用同一來源,相較起來確實比較容易些。--Mihara57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20:05 (UTC)[回覆]
我覺得Mihara57君的意思不是找人物、地方或歷史方面的條目,而是對條目內人物、地方或歷史方面的項目,以及最好儘量找自己了解的條目擴充。不過您看條目沒內容就想更新的心情我也很理解,關於抄襲,我想只要符合學術論文的要求即可,不過本校圖書館查無此作者,所以無法幫您……。-Galaxy17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06:18 (UTC)[回覆]
差不多就是Galaxy17的這樣意思,因為學習門檻較低(不包括那些大條目),任何專門領域的人都做得來,但還是要有點興趣跟意願才行。--Mihara57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20:05 (UTC)[回覆]
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版權信息#使用有版權的作品維基百科:版權常見問題解答-Galaxy17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06:21 (UTC)[回覆]
  • 《行銷學:探索原理與體驗實務》是台灣地區出版的書籍,所以在大陸地區沒有這本書是正常的。--Mouse20080706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07:23 (UTC)[回覆]
  • 另外向書本援引資料的話,如果只轉引定義,不轉引舉例,這樣子可以屬於合理使用的範圍嗎?

如內部環境分析: 企業必須分析本身的零售形態(如便利商店、百貨公司、專賣店)、目標市場、產品特性、產品價位等,才能在地點選擇上有更周延的考慮。 例如,高級精品專賣店比起量販店更須注意地區安全性、附近商家的形象等;孩童書籍與文具零售店應該特別留意區域內的家庭結構與趨勢、學校分佈等。另外,不同區域內有不同的租金與營運成本,因此財務資源也是零售商選擇地點的考慮因素。--Mouse20080706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07:23 (UTC)[回覆]

呃您可能誤會了,我不是懷疑您的書有問題,純粹是就因為敝校圖書館只有一堆老舊破書因此對沒法幫忙表示遺憾而已。因為我個人不喜歡光提意見不幫忙改這種行為……呃。總之其實最普遍的方法是嘗試用自己的話複述內容,如內部環境分析:

零售商進行店址選擇時,通常會考慮下列因素:自身的零售形態、商品特性、價位及客戶群體。 例如,首飾店比起生活用品超市會更注重調查所選店址附近地區是否足夠安全、並較容易有高消費客戶拜訪。另外,地價、店面租金作為成本的一部分,顯然也會被納入考量。 ……不過改寫需要小心的一點是,可能會被人說是原創研究。那種情況基本只能到時候再說。 -Galaxy17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07:50 (UTC)[回覆]

  • Galaxy17說的大致沒錯,且真正的「改寫」並不容易(我看英語維基較專業的編者,是花一兩個月以上在同一條目上修改的,「歷史修訂」能學到一些改寫的心得)。非要大幅度改寫時就要看得仔細,相關文獻至少要瀏覽一遍才行。一般對不熟悉的學科頂多「潤飾」,有把握就將原作者的話「濃縮」得更簡短,保守的作法是這樣處理。--Mihara57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20:05 (UTC)[回覆]
先要說明我也是個新手,您好呀:D
我剛剛看了您擴充的條目,雖然我對這個不是很了解啦…也覺得稍微有點…像讀書筆記呀。
首先,通篇重點比起零售,給我更偏重零售商的感覺。其次,頁面目前的結構也有點奇怪。
倘若您懂其他語言的話,建議參考其他語言的版本,多運用內部連接與
參見:條目名稱
主頁面:條目名稱
,雖然現在再說有點對不起您的工作量,但我覺得應該是個更適合百科全書的辦法。當然,您有權利無視我這個外行的廢話。
加油!-Galaxy17 (留言) 2011年5月12日 (四) 06:44 (UTC)[回覆]
嗯,按我的想法,零售是一種行為,零售商是一種個體。更具體的說,雖然可能比較難以補充,零售應當比較偏重於What及How was、When、Why,而零售商則是偏重於Who、Where、How is。這樣內容比較不會有違和感。不知道您是否同意呢:)
-Galaxy17 (留言) 2011年5月12日 (四) 09:10 (UTC)[回覆]
  • 茶壺同意樓上的看法。--Mouse20080706 (留言) 2011年5月12日 (四) 17:27 (UTC)[回覆]
    • 您可以嘗試組織一下這些書本的內容或者綜合各方資料,用自己的話來把它們寫下來。而茶壺有在條目的結尾處以外部連接形式標示資料來源,或者使用維基的註腳功能,也無全文一字不漏轉貼(摘錄過程也是一種改寫),因此已無版權疑慮(參見此Q&A)。本條目主要問題還是在於內容範圍過於廣泛,以有些超出條目主題零售商(或稱零售業),例如「商業區域與零售商圈」一節,幾乎大部分應該可以轉載至商業區商圈,內容中的範例也因都只提及台灣,已有地域中心疑慮。不過整體而言,還算是不錯的新血之作。--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敬邀參與人文提升計劃 2011年5月15日 (日) 05:03 (UTC)[回覆]
      • wasami007說得有理。不過我再補充一點,其實關鍵還是在翻譯,還有很多像這類的條目,等著懂的人去翻譯它。而有世界共通性的條目,最好先以他國語言中譯後的標題與內容鋪底,這部分完成後再適度加入一些本地的文獻。但零售的英語維基條目,內容並不算編得盡善盡美,且參考來源多集中在後面的描述。對於疑似原創研究的描述,及不知是否為專業人士所編輯的(太多地方不加註腳,就算內容描述得再精確,還是會讓人懷疑編者的程度),這種疑惑對翻譯過程來說就是一種折磨(翻完的東西像雞肋)。--Mihara57 (留言) 2011年5月15日 (日) 07:1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