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陳嘉暐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我是本人,可以麻煩管理者刪除頁面嗎?[編輯]

這不是我自己建立的維基百科,已經造成我的困擾。 可以麻煩(管理者/建立頁面者),進行刪除動作嗎? 幫別人建立維基百科,應該問問當事人吧?這樣很尷尬耶

@Chiaweistudio聯繫WP:RFO。--Stang 2015年8月27日 (四) 03:13 (UTC)[回覆]


被駁回的理由,以及本人的回應[編輯]

本人於維基百科提出刪除的訴求,但首先被以下的理由駁回 1. 在維基百科上沒有不被刊登的自由 2. 只要上過新聞就是公眾人物 3. 維基百科不承認『被遺忘權』。 4. 當事人本人的撰寫,對維基百科而言不是客觀資料。

參考連結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xOu-NBZ1f8fS0FITUozZnpidDQ/view?usp=sharing


本人回應如下: 1. 維基百科的遊戲規則予以尊重 2. 但請同時維護基本人權,當事人覺得資料有錯誤或造成困擾,衡量公眾利益之後,若無害,應以當事人為主。 3. 如何界定公益與私利,誰是公眾人物?應有精確的判斷方式。 4. 平凡老百姓,竟然沒有不被刊登的自由,實在無法理解。而且當資料錯誤且造成困擾,竟得透過第三方媒體刊登才能獲得協助,未免離奇。 5. 綜合以上經驗,我認為維基百科死守教條,像極了官僚體系。且毫無應變能力,幾乎等同制度殺人。


外加情緒回應: 『疑惑太大了,我本來就不是個大人物,所以假使沒有任何第三者幫我更新近況,我就一直停留在這些被維基百科認定的資料上耶。 四十年後也是如此耶~~ 更何況,我根本不想被認識,也不想被維基百科認識啊~ 卻被迫停留在這個時空中, 這才是不道德吧! 我都快吐了 Chiaweistudio(留言) 2015年9月11日 (五) 15:57 (UTC)chiaweistudio』


進階資料:本人應欲將請求刪除的流程公佈,而遭警告的內容如下,以昭公信

提出存廢的討論存檔[編輯]

(×)刪除理據:見Talk:陳嘉暐

提交的維基人及時間:Stang 2015年8月27日 (四) 03:18 (UTC)[回覆]

(×)刪除 1.我自然可以提供各種資訊給維基百科證明是我本人 2.奇怪是,你不是本人,如何論定困擾來自於何處?我有沒有困擾,你又如何得知? 3.我們真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個資要不要刊登在維基百科嗎?這太沒有道理了吧! 4. 不刪除的話,請持續保留此篇論戰(我也會發表在自己的部落格),展示維基百科如何無孔不入,謝謝。也請保留以上各種言論,表明如何謬論,謝謝。

↑該用戶投票無簽名或不符合簽名必須包含的部分,投票無效,但意見可供參考。如是註冊用戶請以「—~~~~」補充簽名後移除此標籤。

(×)刪除 1. 所以只要露出新聞就是公眾人物? 誰來定義這個?有普遍根據? 2. 接不接受訪問,是我和記者之間的事。這和維基百科有什麼關係?我允許我被刊登在講義周刊,不代表我允許被刊登在維基百科。 3. 我沒有破壞。是你們在破壞我。

↑該用戶投票無簽名或不符合簽名必須包含的部分,投票無效,但意見可供參考。如是註冊用戶請以「—~~~~」補充簽名後移除此標籤。
  • 哪條法律「不允許你被刊登在維基百科」?我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一個公眾人物10年前在廣場上故意裸體,被我們拍到了,上傳到commons:了,10年後他就不能以侵犯隱私為由要求刪除,因為是在公共場合拍到的照片。維基百科和歐盟對着幹,不承認被遺忘權,「只要露出新聞」就別想消失。--Antigng留言2015年9月10日 (四) 23:54 (UTC)[回覆]

(×)刪除 那麼,我為什麼不能在以我為名的維基百科中,述說『我於2015年提出刪除我的維基百科內容,不被認可』? 這是真實發生,而且我提供了參考頁面。怎麼了嗎?連事實都不能述說? 2015/09/11 由-Antigng 刪除了我的編輯

謝謝你,提醒我,我擁有普遍認定的被遺忘權(歐盟的法律),只是維基百科對著幹。 所以誰在做壞事,很明顯了。

↑該用戶投票無簽名或不符合簽名必須包含的部分,投票無效,但意見可供參考。如是註冊用戶請以「—~~~~」補充簽名後移除此標籤。

保留。--Mys_721tx (留言) 2015年9月11日 (五) 00:49 (UTC)[回覆]



本人被維基百科警告停權,內容存檔[編輯]

這是對您的最後警告
如果您再次破壞維基百科,閣下將被禁止編輯維基百科。--4Li 2015年9月11日 (五) 01:06 (UTC)[回覆]


我破壞了什麼?請舉例

Chiaweistudio留言


我撰寫自己在維基百科請求刪除的事件始末 破壞了什麼? 這麼不能明說?這也算是是自由的平台嗎?

Chiaweistudio留言



條文早看過了。 你還是沒回答我,為什麼我不能撰寫我向維基百科提出刪除的事件始末,我都留有討論內容與截圖。這是我發生的事,又是以我為名的百科頁面,我為什麼不能寫這個內容?怎麼了嗎?破壞你們什麼? Chiaweistudio留言



1.可以詳述我造成誰的利益衝突嗎? 2.我寫我自已,這不是專業人士?你們還灌了專業錄音師的頭銜給我呢! 3.發表在什麼地方?就你們維基百科的討論串啊 4.我就是我自已的第一手,你有問題嗎? 5.參考資料就你們自己的發言啊,有什麼問題?

所以我到底為什麼不能撰寫我提出刪除的事件在以我為名的頁面上?真實發生,有參考依據,而且對本人具人生重要性事件,為什麼不能寫?

Chiaweistudio留言



「我寫我自已,這不是專業人士?」,當然不是。「具人生重要性事件」是要第三方評判的。有些不知名的小人物認為自己很重要,有些知名人士生活卻十分低調。「我就是我自已的第一手」,說的沒錯;「參考資料就你們自己的發言啊,有什麼問題?」第一手來源就是問題,維基百科不依賴第一手來源。「真實發生,有參考依據」的事情未必都要寫,我今天編輯了100多次,難道也要寫入維基百科嗎?又不是個人blog。所以只有第三方媒體報道了才能寫。--Antigng留言2015年9月11日 (五) 04:52 (UTC)[回覆]



很好,第三方媒體。呵呵。 謝謝指教囉。

我就是莫名其妙被撰寫的小人物,還不能據理力爭。然後,第一項和誰發生利益衝突,您還沒解釋。


喔,還有你們不認識我,竟然可以是決定我的資料之專業人士? 我的學經歷要不要幫我求證一下? 新聞記者寫的,你們就信?

沒有「傑」德創意影音,這家公司,您們知道嗎?根本不是這個名字。專業人士那麼不靠譜。所以又要有第三方媒體的第二手新聞稿,你們才能更正啊?

太可愛 Chiaweistudio留言

Chiaweistudio留言2015年9月11日 (五) 05:55 (UTC)[回覆]




您好,感謝您參與編輯維基百科。關於上述條目,我希望您在再次編輯前閱讀有關維基百科上有關自傳的方針。簡而言之,「我們強烈不鼓勵你在維基百科中撰寫自傳」(引用該方針)。原因有幾個,包括之前User:Antigng提及潛在的利益衝突和無法查證等問題。例如政治人物可以透過自己(或僱用助手)編輯在維基百科上的條目來達到自我宣傳的目的,相信您也會感到不妥。

另外,留意到您這幾天加入的內容,如果您能客觀評論,假如這是第三者的傳記,相信您也會同意這些內容並不適合寫進維基百科。明白您希望此條目能被刪除,您也為此感到困擾,儘管我不能代表任何人或維基百科,對此我感到十分遺憾。您不是第一個人希望自傳能被刪除(見[3]en:Wikipedia:Articles for deletion/Angela Beesley (3rd nomination)等等),惟最後很多依然被保留。您亦提及到被遺忘權的問題,對此維基百科的創始人吉米·威爾斯表示被遺忘權是「非常不道德(deeply immoral)」(見[4])。

我相信您也會尊重維基百科編輯者(包括您在內)的言論和出版自由,這是維基百科能成長到如此規模的基石。維基百科也有自己的Wikipedia:方針與指引。根據相關討論的結果,此條目被保留。我認為維基百科不為特定的個人服務,所以在此我只能請您尊重社群的決定。在保留之後,如同其他條目一樣,我們在看到有任何破壞的時候也會及時回退,也有刪除指定修訂版本的機制,能刪除人身攻擊和非空開的私人信息等資料。您也能在討論頁留下對條目的意見和建議。希望您能以平常心對待此條目。

題外話,在維基百科:當前的破壞中有關您進行破壞的提報,我相信您並不帶惡意,極其量只是在感到困擾的時候意氣用事了,因此我不會進行封禁。不過希望您能明白在條目加入「此頁面曾於2015年8月27日送交存廢討論。討論結果為保留。」作為傳記內容並不恰當。而條目則暫時半保護一星期,希望您能冷靜一下。--Lakokat 2015年9月11日 (五) 14:30 (UTC)[回覆]



我的疑惑太大了,

我本來就不是個大人物,所以假使沒有任何第三者幫我更新近況,我就一直停留在這些被維基百科認定的資料上耶。 四十年後也是如此耶~~

更何況,我根本不想被認識,也不想被維基百科認識啊~ 卻被迫停留在這個時空中, 這才是不道德吧!

我都快吐了 Chiaweistudio留言2015年9月11日 (五) 15:57 (UTC)chiaweistudio[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