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韓國禮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韓國禮儀或規範人際交往的社會行為準則在很大程度上源自韓國儒家思想,以該宗教的核心價值為中心。 [1]除了一般行為,在韓國禮儀還決定着如何負責任和社會地位行事的方式。雖然禮儀的大部分方面都被整個國家所接受,但習俗可以本地化到特定地區或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即中國日本美國

韓國筷子勺子

一般情況[編輯]

韓國有幾點禮儀,要麼是文化禁忌,要麼是對禮儀的廣泛關注。 以下三種做法是所有本土韓國人都普遍關注和公認的需要注意的問題。

  • 使用數字四被認為是不吉利的,甚至是不祥的,因為「四」這個詞和漢字「死」(意思是死亡)的發音相似。在電梯裡選擇四樓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有些甚至沒有四樓按鈕。 禮物很少以四倍數送出,而以七倍數送出則被視為是幸運和祝福。 [2]
  • 在韓國,當眾接吻是會被別人看不起的,並且人們認為這是是非常不謙虛的行為。 雖然這一代年輕人對此不再那麼忌諱,但仍然會受到很多長輩的反對。 [3]
  • 在韓國,着裝得體是很重要的,這被認為是尊重的象徵。 在正式場合,比如結識新朋友的時候,通常穿西裝打領帶是比較合適的。韓國人在公民活動中也穿着得體,尤其是在首爾這樣的大城市[4]

問候和肢體語言[編輯]

科林鮑威爾和盧武鉉握手。

韓國人是含蓄、彬彬有禮的人。 韓國是一個儒家嚴格等級制度的國家,禮儀很重要。 在尊重方面,在如何作為一名韓國男性和一名韓國女性的行為方面,可以說存在很多分歧。鞠躬是韓國傳統的問候方式,儘管它通常還伴隨着男士之間的握手。握手時,為了表示尊敬,會用左手支撐右前臂。而韓國女性則通常會微微點頭。西方的女性可能會向韓國男性伸出手。表示離開時也會鞠躬。現在的年輕人會選擇揮手(左右移動手臂)。 [5]韓國人認為被不是親戚或不是親密朋友的人觸摸是一種侵犯。所以在互動過程中應該要避免觸摸、拍打或拍背。另外,後輩和前輩之間的直接眼神接觸被認為是不禮貌的,甚至是一種挑戰,因此也應該避免。在種族和語言方面,韓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單一的國家之一。它有自己的文化、語言、服飾和美食,與鄰國截然不同。勤勞、孝順和謙虛是韓國人推崇的品質。在韓國,由於孝道和女性養育方式的特點,有些禮儀行為不適用於男性。 女人要衣着樸素, 端莊,不能露骨。 [6]然而,這種性別差異的禮儀如今已經改變,不復存在。

飲食文化[編輯]

韓國的餐桌禮儀可以追溯到朝鮮時代的儒家哲學。 [1] [7]傳統上,韓國人在用餐時會墊着墊子坐在地板上,在矮桌上用餐。 [8]地板通常由地暖系統暖炕加熱。這種習俗現在在韓國的許多餐館仍然很普遍。餐廳的就餐區一般設在高台上,客人上台前需脫鞋。如今,大多數餐廳還為那些不喜歡坐在地上用餐的客人準備了桌椅。 [1]

韓國餐廳

[編輯]

與中國人或日本人不同,韓國人在吃飯時從不將飯碗端到嘴邊。用餐時,碗和盤子要放在桌子上。與他人一起用餐時談論臭味或骯髒的東西,或者吃得太慢或太快也是不可接受的。在餐桌上擤鼻涕,即使飯菜很辣,也被認為是輕微的冒犯。如果有必要採取這樣的行動,建議離開桌子或以其他方式謹慎行事。 [9]韓國人吃飯的時候用筷子,但是韓國的筷子是用不鏽鋼做的。 [10]吃飯時,不要把這些筷子扔在桌子上,以免發出噪音。同樣,勺子不應接觸盤子,因為它們可能會發出碰撞聲。筷子和勺子不能直立放入食物中,特別是米飯,因為它類似於墳墓中為已故祖先提供的食物,因此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編輯]

在餐館和酒吧,自己給自己倒酒的行為一般被認為是一種失禮的行為。 一般情況下,主人最好為客人斟滿飲料,而客人也應該為主人斟滿飲料。 因此,在酒吧、派對等社交場合,平時應該要注意別人的酒杯是否空了,如果空了的話就要為其斟滿。 如果一個人不想再喝了,那麼這個人只要把酒杯裝滿就行了。一般來說,客人不應該拒絕主人提供的第一杯飲料。 [11]如果一位客人拒絕飲料超過 3 次,那麼那位客人將不再被招待。 [12]

當請成年客人倒酒時,他們應該用兩隻手恭敬地遞上酒水。倒酒時,客人應右手執杯,左手輕托右手腕。 客人必須用右手或雙手傳遞和接收物品,切記不要單獨使用左手。 [13]

當成年客人收到酒時,同樣的禮節也適用。但是,如果長輩給晚輩敬酒,客人應該接過酒,並禮貌地說「謝謝」以示感謝。如果酒類是啤酒,年輕的客人應該要轉過頭來喝。 這些行為會讓長輩們很高興,因為當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倒酒時,地位較低的人轉身喝酒是一種恰當的飲酒方式。 [14]

喬遷文化[編輯]

喬遷在韓國被稱為집들이,是一種搬進新家後舉行小型聚會的習慣。在提供食物和飲料的同時,會邀請朋友、親戚和鄰居來到新家。 [15]傳統上,新家的主人會在入住當天的晚上邀請薩滿(무당mudang)進行薩滿儀式。然而,今天人們更喜歡用其他的方式慶祝搬家。在京畿道翁津郡,它被稱為deulchari(들차리),主人會選擇一個晚上邀請朋友和村民參觀,同時為他們提供食物。供應的食物通常是石鍋拌飯(비빔밥) 豆芽和海帶。人們會敲着沙漏形狀的鼓唱歌慶祝到深夜。居住在城南地區的人們在建造新住宅或入住新住宅時,也會舉行類似的慶祝活動。 受到邀請的客人會準備火柴或蠟燭,象徵着家庭興旺發達的願望。 人們會準備清潔劑和衛生紙作為搬家禮物,這寓意着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美好祝福。 [15]

送禮文化[編輯]

很多韓國人為了慶祝生日結婚新年中秋節等節日,會互相贈送禮物。人們會贈送各種各樣的禮物,禮物的種類取決於收禮物的人和送禮物的時間。 結婚時,很多韓國人會給新娘新郎送錢作為禮物,但是新婚夫婦最好的朋友會送他們家用電器。 節日期間,韓國人會給父母和上級送禮,如排骨、水果、葡萄酒、禮品卡等等。 他們還經常會送一些食用油或金槍魚給鄰居。 [16]

葬禮[編輯]

在韓國,參加葬禮是為了祈求故人在天堂能夠安息,與孝心有關。 葬禮和儀式是由家庭為主的儀式,人們認為這是家人的責任。但是最近,葬禮習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例如,許多人現在寧願舉行小型葬禮,也不願意埋葬。 [17]

韓國葬禮

慰問電話[編輯]

在韓國,"弔唁電話"的意思是向死者表示哀悼,並向弔唁者表示哀悼。 在韓國,弔唁電話被稱為 [조문(弔問)] 或 [문상(問喪)]。如果某人比死者年長,那麼這個人只需要向主要哀悼者鞠躬。

獻花[編輯]

在葬禮上獻花時,花應面向死者,作為獻花儀式的象徵。

鞠躬[編輯]

在葬禮上,與通常的正式鞠躬不同,一個人將左手放在右手上方鞠躬。 相反,女人通過將右手放在她的左上方來鞠躬。 人們對着活着的人只能鞠躬一次,對着死去的人要鞠躬兩次。

生日文化[編輯]

周歲宴[編輯]

周歲宴(돌잔치 )是韓國傳統的一歲生日慶祝活動。很久以前,醫學無法治癒許多疾病,孩子營養不良的現象是很普遍的,很多嬰兒很少能活到一歲。因此,周歲宴成為祝福孩子未來前程似錦並且慶賀孩子健康生活的里程碑。許多傳統習俗仍然包含在現代生活中。這是韓國人最重要的生日之一。 [18]周歲宴儀式的亮點是通過向孩子提供各種物品並觀察他/她拿起哪一個來預測孩子的未來;毛筆象徵書生,一捆線象徵長壽,金錢象徵財富。而大米意味着孩子永遠不會挨餓。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說,選擇一把弓箭,就意味着他將成為一名武將。對於一個女孩來說,選擇剪刀或針線預示着她長大後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手工藝人。 [19]

還甲[編輯]

在韓國,還甲(韓文:환갑)是指慶祝一個人 60 歲生日的傳統方式。數字「六十」象徵着一個人生命中一個大循環的結束和另一個大循環的開始,被公認為農曆的傳統天干地支循環。 過去,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大大低於六十歲,因此,它代表着人們慶祝長壽並且祈禱着更長壽、更繁榮的生活願望。 慶祝儀式通常是由到了六十的老人的孩子舉辦的,;另外許多親戚也會幫忙準備豐盛的食物。 隨着現代醫療的發展,這種情況比以前更加普遍。 現在,許多韓國人不再舉行盛大的派對來慶祝他們的60歲生日,而是與家人一起去旅行。 但當一個人到70歲和80歲時,還會舉行聚會,這被稱為"高喜"(고희)和"八順"(Palsun)。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Table Etiquette. Korea Tourism Organization. [7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31). 
  2. ^ Guide to South Korea | South Korean Etiquette, Customs & Culture. Kwintessential. [2023-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1). 
  3. ^ Public displays of affection: where to draw the line?. [2015-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4). 
  4. ^ Good Manners Information for Tourists Visiting Korea. [2015-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8). 
  5. ^ South Korea - Cultural Etiquette - e Diplomat. www.ediplomat.com. [2015-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30). 
  6. ^ Lee, Silk. Understanding Korean Culture and Korean Students (PDF). Franklin Forest Elementary Troup County Schools. 6 February 2013 [13 June 20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3 June 2015). 
  7. ^ InKAS - Dining Etiquette. www.inkas.org. [2015-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6). 
  8. ^ Acceptable Public Behavior in South Kore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23-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4). 
  9. ^ Top 10 - Airman's Quarterly Spring. 2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 May 2006). 
  10. ^ Metal Chopsticks. Korea Taste. 2010-10-22 [13 June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5 July 2011). 
  11. ^ International Dining Followup - Korean Cuisine. The International Women's Club of Stuttgart e.V. [2015-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2. ^ Jeong, H. 정헌배 교수의 술나라 이야기[郑宪培教授的酒国故事]. Seoul: Yedam. 2011. ISBN 978-89-5913-611-7. 
  13. ^ Clements, Rhonda L.; Rady, Amy Meltzer. Urban Phys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Human Kinetics. 2012: 15 [2023-04-14]. ISBN 97807360983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5). 
  14. ^ InKAS - Drinking Culture in Korea. www.inkas.org. [2015-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6). 
  15. ^ 15.0 15.1 [naver知识百科] Housewarming Party (韩国乡土文化电子大展).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6. ^ 韩国生活指南. www.liveinkorea.kr. Multicultural Institutions Organization. [2015-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4). 
  17. ^ "最后的安身之处"要去哪里?变化中的葬礼文化. newsjel.ly. [2015-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9). 
  18. ^ Little lotus party doljanchi.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3 May 2015). 
  19. ^ First Birthday Party Extravaganza Becomes Common. [2015-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