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革新官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革新官僚(日語:革新官僚かくしんかんりょう),是指1937年內閣調查局的前身企畫廳與伴隨第二次中日戰爭全面化的資源局合併,在改組企畫院之際,院內設置試圖實現戰時經濟管制的官僚層。後來成功策劃了國家總動員法的總動員計劃。

概述[編輯]

新新官僚新々官僚しんしんかんりょう)也有簡稱新官僚新官僚しんかんりょう)。原來的「新官僚」是指在1920年代出現的疑似右翼的官僚層。後來為了區分新出現的新新官僚,新新官僚又被被稱為革新官僚。

遞信省出身的奧村喜和男因實現了電力國家管理方案而備受注目。企畫院總裁星野直樹、商工次官岸信介及從滿洲經濟管制政績挑選出來的高級官僚,如美濃部洋次毛里英於菟迫水久常的中堅官僚為人所熟知。通過秘密研究馬克思主義,實現蘇聯模式的計劃經濟。現在的革新官僚們通過蘇聯模式五年計劃方式引入。所以戰後有部分學者認為是革新官僚為左翼。計劃實行改革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小林一三被商業領袖和平沼騏一郎等右翼勢力強烈的反擊,在1941年發生企畫院事件

下面是革新官僚裡的部分人物,為企畫院項目挑選出來的官僚[1]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 ^ 另外,「新官僚」裡的人物還有,與內務省警保局的幹部晉升的「天皇陛下的軍隊」對抗的,自稱「天皇陛下的警察官」的後藤文夫松本學唐澤俊樹吉田茂(內務省出身。與日本前首相同姓同名的人)等。

來源[編輯]

  • 橋川文三 「新官僚的政治思想」 『近代日本政治思想德的各個方面』(未來社、1968年)。
  • 伊藤智央Tomohide Ito: Militarismus des Zivilen in Japan 1937–1940: Diskurse und ihre Auswirkungen auf politische Entscheidungsprozesse, (Reihe zur Geschichte Asiens; Bd. 19), München: Iudicium Verlag 2019(S. 190-199特別要分析奧村喜和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