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共和國聯邦
外觀
阿拉伯共和國聯邦 اتحاد الجمهوريات العربية ittiħād al-jumhūriyyāt al-`arabiyya | |||||||||||||||||
---|---|---|---|---|---|---|---|---|---|---|---|---|---|---|---|---|---|
1972年—1977年 | |||||||||||||||||
首都 | 開羅 的黎波里 大馬士革 | ||||||||||||||||
常用語言 | 阿拉伯語 | ||||||||||||||||
宗教 | 伊斯蘭教 | ||||||||||||||||
政府 | 共和國聯邦 | ||||||||||||||||
歷史時期 | 冷戰 | ||||||||||||||||
• 建立 | 1972年7月1日 | ||||||||||||||||
• 終結 | 1977年3月 | ||||||||||||||||
|
阿拉伯共和國聯邦(阿拉伯語:اتحاد الجمهوريات العربية)是一個由時任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領導人格達費所倡議的一個泛阿拉伯主義國家,其範圍包括了利比亞、埃及和敘利亞三個阿拉伯國家;蘇丹和伊拉克也曾經建議或被邀請加入聯邦內,但最終因分歧過多而未參加。
該政權與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並無關聯,但部分模仿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組織結構。
儘管在1972年3月,埃及、敘利亞和利比亞三國公民通過投票確認阿拉伯共和國聯邦的成立,但上述三國政府都拒絕立即正式合併,埃、敘、利三國只是共同使用了圖案極為相近的國旗和國徽,以示三方準備創造條件,為最終實現合為一國而努力。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因利比亞不滿埃及未邀請其打擊以色列,暫停了擬議中的埃及-利比亞合併計劃,阿拉伯共和國聯邦內部合併進程自此受阻。1977年3月,又因敘利亞、利比亞聯合譴責埃及試圖與以色列達成和解,埃利、埃敘斷絕外交關係,聯邦無法繼續維持,最終在同年6月30日正式解散。
成員國
[編輯]成員國家 | 之前國旗 | 之後國旗 | 之前國徽 | 之後國徽 | 執政黨 | 首都 | 建國日期 | 政治體制 | 地理位置 |
---|---|---|---|---|---|---|---|---|---|
利比亞 | 利比亞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 | 的黎波里 | 1951年12月24日 | 共和制 | |||||
敘利亞 |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 | 大馬士革 | 1946年4月17日 | 共和制 | |||||
埃及 | 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 (埃及) | 開羅 | 1953年6月18日 | 共和制 |
參考文獻
[編輯]- Федерация Араб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на buckyogi.com(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