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康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鄧康延
導演
羅馬拼音Deng Kang Yan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籍貫雲南昆明
出生 (1958-08-26) 1958年8月26日65歲)
 中國陝西西安
職業導演作家商人
活躍年代1982年至今
獎項
中國紀錄片協會「紀錄·中國」優秀製片人獎

鄧康延Deng Kang Yan,1958年8月26日),中國作家、紀錄片製作人[1]及導演。

生平[編輯]

鄧康延自六歲起從北京回到戶口原籍地西安,讀完中學後正好趕上最後一批次的「上山下鄉運動」,1976年底正式插隊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馬額鎮,1977年通過高考進入西安礦業學院地質系,1982年畢業分配至煤科院西安分院,任職地質工程師。同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並在各大報刊發表文字,題材包括詩歌、散文、小說、雜文等。

1985年拿到《深圳青年報》的商調函。1992年正式離職科研院並奔赴深圳,此後八年相繼擔任《深圳青年》編輯部主任和策劃總監(1992年-1999年)[2],再又擔任香港《鳳凰周刊》主編 (2000年-2007年)[3],後任職深圳越眾影視公司董事長(2008年-2015年),從事紀錄片製作相關工作,其負責拍攝的深圳題材紀錄片,《深圳民間記憶》、《歲月山河深圳人》、《遷徙》、《從照片開始》、《深圳檔案解密》、《深圳口述史》、《深圳夢尋》、《民間》等近百集[4],並衍生出《先生回來》全國系列展覽[5]

2015年7月6日正式辭任越眾影視董事長,任深圳國民紀錄影視公司董事長[6]

作品年表[編輯]

紀錄片名稱 擔任身份 上映日期 所獲榮譽
《尋找少校》 導演 2008年 2009年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工作委員會暨第三屆「紀錄·中國」的銀獎; 2008-2009年度中國電視紀錄片長片「十佳作品」; 2010年首屆西安國際民間影像節獲最佳人氣大獎。[7]
《發現少校》 製片人 2009年
《唐卡》 導演 2009年
《先生》 導演、編劇、製片人 2012年
《孫明經:遠去的金陵背影》 導演 2012年 2013年第八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最佳文獻紀錄片獎[8]
《盜火者:中國教育改革調查》 製片人 2013年
《布衣中國》 導演 2016年 2014 年四川「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節人文類「亞洲製作獎」[9]

個人榮譽[編輯]

  • 《南方都市報》深港人物
  • 《新周刊》十大創新電視人
  • 《新周刊》評委會大獎
  • 《新京報》年度十大好書作者
  • 中國紀錄片協會「紀錄·中國」優秀製片人獎

參考資料[編輯]

  1. ^ 鄧康延回望民國為歷史留證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亞洲週刊 第31卷 52期.2017年12月30日
  2. ^ 謝培. 制片人邓康延:“反差像刀子一样割心”. 時代在線. 時代周報. 2012-06-28 [2021-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2) (中文). 
  3. ^ 周志興. 创办《凤凰周刊》的日子. 《我创办了共识网》.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399-7784-3. 
  4. ^ 林軍. (2015). 鄧康延 紀錄真性情. 花樣盛年, (12), 32-37.
  5. ^ 鄧康延:深圳這就是我的城市.西科大新聞網.2016年11月9日
  6. ^ 《深圳青年》《鳳凰周刊》及紀錄片,都是他呈獻給深圳歷史和未來的呈堂供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南方都市報.2014年10月22日
  7. ^ 深圳商報:深圳紀錄片《尋找少校》四度摘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深圳商報.2011年11月17日
  8. ^ 《孫明經:遠去的金陵背影》獲巴黎中國電影節最佳文獻紀錄片獎[永久失效連結].鳳凰網.2013年11月11日
  9. ^ 布衣中国影片简介.良友人文. [2018-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