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通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通詞(日語:通詞/つうじ/通辞/通弁),又稱通事(日語:通事),又稱出島役人(日語:出島役人),是日本江戶幕府時擔任接待外國人和翻譯的人員,主要有中國語通事和荷蘭語通事。此職業始於與葡萄牙人貿易往來之時。通事的職責不僅限於翻譯,也有外交、商務方面的工作。[1]

蘭學在傳入日本時,即成為日本人學習西方文化的重要途徑。

文化5年(1808年),長崎港發生了輝騰號事件日語フェートン号事件(長崎港事件);嘉永6年(1853年),俄羅斯普提雅廷來訪日本。隨着各國尋求和日本建立外交關係,江戶幕府訓練了一批通愔英語俄語的通詞。

長崎版[編輯]

嘉永元年(1848年),船運的印刷機運抵日本。品川藤兵衛楢林定一郎本木昌造日語本木昌造北村元助等人奉長崎奉行(首席遠國奉行)設立活字印刷所(日語:活字版摺立所)。由該活字印刷所印刷的一切歐洲語文譯本,皆稱為「長崎版」(日語:長崎版)。

安政4年(1857年),印刷所搬遷至位於江戶町的五箇所宿老會所。活字印刷術首次在西洋科技的介入下被試驗,它也衍生了後來在築地凸版印刷業。

參考資料[編輯]

  1. ^ 高芳. 唐通事與日本近代漢語教育 (PDF). 東亞漢學研究學會. [20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