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漪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觀漪橋
跨越桂湖
地點 中國廣西桂林市秀峰區
設計參數
橋型拱橋
全長115公尺(377英尺)
寬度43.8公尺(144英尺)
歷史
設計單位桂林市市政設計院
施工單位中鐵十六局集團
開通日2001年1月4日

觀漪橋(原稱五一橋)位於廣西桂林市秀峰區寶賢湖和麗澤湖的交界處,橫跨桂湖,連接着解放西路和西鳳路,是西郊進入市中心的重要通道。橋長115米,寬43.8米,是「兩江四湖」新景橋工程中最大的一座橋梁。[1]

橋型參考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佛羅倫薩聖特尼塔橋。風和日麗,微風輕拂時綠波漣漪,橋因此景而得名。[1]

印象[編輯]

橋的東、西兩端各有兩尊橋頭柱。此柱的原型是巴黎塞納河上的「亞歷山大橋」的橋頭柱,建築學名「愛奧尼柱」,是學界公認的「文藝復興時期」經典橋飾。觀漪橋的四尊橋頭柱分別象徵杉湖榕湖桂湖木龍湖,柱體上刻有四個湖的歷史與傳說及建設過程。

橋南是麗澤湖麗澤橋,北是寶賢湖寶賢橋

歷史[編輯]

  • 1950年代,建有三拱石板便橋,長20米,寬8米,因橋邊原有五一織布廠,當地百姓稱之為「五一橋」。[1]
  • 1967年,因該橋經常擁堵,遂拆除原小石橋,擴建長23米,寬12.6米,荷載為汽-10,更名觀漪橋,意為在橋上憑欄觀望湖面泛起的層層漣漪。[1]橋下三孔只有兩孔通水,橋長的3/4均為實心路基,把相連的兩湖截斷。有時,老橋兩側的淤泥深達2米,湖面的垃圾遍布,污水橫流,影響了市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形象。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桂林市秀峰区志 (PDF). 線裝書局. 2017-12: 416. ISBN 9787512028883.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