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西奧多·羅斯福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奧多·羅斯福 19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Theodore Roosevelt
1904年左右的羅斯福
美國總統 第26任美國總統
任期
1901年9月14日繼任—1909年3月4日
副總統(1901年-1905年)
查爾斯·W·費爾班克斯(1905年-1909年)
前任威廉·麥金萊
繼任威廉·霍華德·塔夫脫
第25任美國副總統
任期
1901年3月4日—1901年9月14日
總統威廉·麥金利
前任加勒特·霍巴特
繼任查爾斯·W·費爾班克斯
第33任紐約州州長
任期
1899年1月1日—1900年12月31日
副州長蒂莫西·萊斯特·伍德拉夫
前任弗蘭克·斯韋特·布萊克
繼任小本傑明·巴克·奧德爾
海軍部助理部長
任期
1897年4月19日—1898年5月10日
總統威廉·麥金利
前任威廉·麥卡杜
繼任查爾斯·赫伯特·艾倫
個人資料
出生(1858-10-27)1858年10月27日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逝世1919年1月6日(1919歲—01—06)(60歲)
 美國紐約州牡蠣灣
墓地紐約州牡蠣灣楊氏紀念公墓英語Youngs Memorial Cemetery
政黨共和黨 共和黨
其他政黨進步黨(1912年–1916年)
配偶愛麗絲·哈撒韋·李
(1880年–1884年)
伊蒂絲·羅斯福
(1886年–1919年)
兒女愛麗絲·李
泰德·羅斯福
科密特·羅斯福
埃塞爾·卡羅
阿奇博爾德·羅斯福
昆廷·羅斯福
母校哈佛大學(文學士)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自行退學)
專業作家
史學家
探險家
宗教信仰美國歸正會自由思想[1]
獲獎諾貝爾和平獎(1906年)
榮譽勳章(2001年追授)
簽名
軍事背景
服役美國陸軍
服役時間
  • 1882年–1886年(紐約國民警衛隊)
  • 1898年(美國陸軍)
軍銜上校
指揮美國第一志願騎兵團
參戰美西戰爭

小西奧多·羅斯福(英語:Theodore Roosevelt Jr./ˈrzəvɛlt/ ROH-zə-velt;縮寫TR;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又譯狄奧多·罗斯福,暱稱泰迪(Teddy),中文俗稱為老羅斯福,第26任美國正總統美國陸軍退役上校紐約市羅斯福家族出身。

西奧多·羅斯福曾任美國海軍部副部長,參與美西戰爭,1900年當選副總統。1901年總統威廉·麥金萊無政府主義刺殺身亡,他繼任成為總統,時年42歲,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他的獨特個性和改革政策,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是美國進步時代的領導者之一。

西奧多·羅斯福在總統任期內,對國內的主要貢獻是建立資源保護政策,保護了森林礦物石油等資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動了勞工資本家和解。對外奉行門羅主義,實行擴張政策,建設強大軍隊,干涉美洲事務。

西奧多·羅斯福因成功調停了日俄戰爭,獲得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是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美國人。在調停過程中,他敏銳地察覺新崛起的日本對美國構成的潛在威脅,同時也意識到:巴拿馬運河對美國不僅具有經濟價值,而且能夠使美國海軍艦隊太平洋大西洋之間的調動更加快捷,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因此,他在任內竭力推動巴拿馬運河工程,並且視其為自己最偉大的成就。1908年他放棄爭取連任。

卸任後,1912年西奧多·羅斯福有意再參選總統,但與共和黨意見有分歧,於是脫黨,代表進步黨參選總統,試圖東山再起;由於共和黨分裂,造就民主黨候選人伍德羅·威爾遜勝出,但西奧多·羅斯福取得88張選舉人票,成為美國總統選舉中第三黨取得最多的一屆,他從此退出政壇。

西奧多·羅斯福的遠房堂弟、民主黨的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日後也當選為美國總統,故在中文環境裡常稱西奧多·羅斯福為「老羅斯福」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是總統山上四個總統雕像之中唯一的20世紀總統,與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亞伯拉罕·林肯並駕齊驅。學者們普遍認為,他是現代美國的塑造者。也有人批評他的干涉主義帝國主義政策。即便如此,歷史學者評論美國總統時,他總在最出色的五位之中。2006年6月26日,他再次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生平

[編輯]

羅斯福家族自17世紀便居住於美,美國革命後,進入商人階層。在20世紀時藉由經商貿易中積累了財富。

童年

[編輯]

1858年10月27日,西奧多·羅斯福出生在紐約市,在四個孩子中排行第二。其父親為老狄奧多·羅斯福

西奧多·羅斯福年幼多病,患有哮喘。儘管體弱,他喜歡戶外活動,對動物學尤其感興趣。為了不受其他孩子的欺負,他的父親迫使他進行體育訓練,並且學習拳擊

十一歲時的羅斯福

學業

[編輯]

羅斯福的學業方面,歷史生物德語法語是其強項,而數學拉丁語希臘語則表現不佳。

1876年,羅斯福進入哈佛大學。1878年他的父親去世,他在各個方面也更為努力。羅斯福在科學哲學和修辭學成績良好。

他展現對生物學興趣濃厚,並且小有成就。羅斯福養成了大量閱讀習慣,記憶力驚人,並且非常健談。

在哈佛,他是個社團-活躍份子,熱衷於各類體育活動。畢業時,體檢醫生告訴他,應該找個坐辦公室的工作,因為他的心臟有問題。但他無視醫生的警告,仍然喜歡劇烈運動。

1880年,羅斯福從哈佛畢業,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

第一次結婚

[編輯]

1880年,羅斯福與銀行家的女兒愛麗絲·海瑟薇·李英語Alice Hathaway Lee Roosevelt結婚。 1881年,他出版了第一部正式著作《1812年戰爭中的海戰》[2] ,這本書後來成為美國海軍學院必修課材料。

1880年代,羅斯福作為歷史學家成就輝煌。他的著作《1812年戰爭中的海戰英語The Naval War of 1812》成為兩代人的教科書。關於西部開發史的四卷大部頭著作征服西部英語The Winning of the West也是其代表作,對史學史有重要影響。他為主流雜誌撰稿,收入頗豐,也使他作為知識分子而聞名海內。後來,羅斯福當選為美國歷史學會主席。

羅斯福於1880年結識了美國海軍上校馬漢,後者於1890年出版的《海權對1660-1783年歷史的影響》研究了制海權與大國興衰的關聯,海權至上的思想深刻影響了當時的各國領導人,也強化了羅斯福的信念,只有急劇擴張海軍力量才能與歐洲列強平起平坐。

公務生涯

[編輯]

1881年他得到進入紐約州眾議院的機會,於是他從法學院退學,開始公務生涯。在議會,羅斯福是共和黨活躍人物。

攝於1883年,25歲時的羅斯福

1884年他參加了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

1884年,妻子愛麗絲生下一個女嬰,但他的妻子不幸於產後兩天去世;同日,羅斯福的母親也去世了。從此他不再提起第一個妻子。他將女兒委託給大姐撫養,自己跑到達科他過起了放牧生活。這段經歷給其父女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

放牧生活

[編輯]
羅斯福的獵裝照,1885年。

北達科他的牧場,羅斯福學會了騎馬等牛仔技能。閒暇時他參加拳擊賽。有一段時間,他擔任了代理警長,追捕竊盜犯。

1886到1887年嚴寒的冬季滅絕了牧場的牲口,於是他被迫返回美東

1886年,羅斯福作為共和黨候選人,競選紐約市長,得票數名列第三,遠遜於對手。

第二次結婚

[編輯]

1886年選舉後,他去了倫敦,與青梅竹馬的戀人伊狄斯·卡柔結婚。在歐洲度蜜月期間,羅斯福攀登了白朗峰,他領導的探險隊是歷史上第三個登頂團隊,這一成績使英國皇家學會將其吸收為成員。

重返公職

[編輯]

美國公共服務局任職生涯

[編輯]

1888年總統大選時,羅斯福在中西部為本傑明·哈里森助選。哈里森當選總統後,任命羅斯福到美國公共服務局就職。1892年大選中哈里森落敗,雖然羅斯福是前總統的支持者,當選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仍然將其留任。

紐約市警察局局長

[編輯]

1895年,羅斯福出任紐約市警察局局長。他任該職務兩年,對警察局的運作施行了激烈變革。當年的紐約警界非常腐敗,羅斯福採取了大刀闊斧的措施:定期巡查消防設施;對警員進行年度體能檢測;新警員招聘嚴格依據體能和智力標準而非政治關係;招收少數民族和婦女警員;關閉導致腐敗的、警方運營的商業設施;在所有的分局安裝電話等等。

美國海軍部副部長

[編輯]

1897年威廉·麥金萊總統任命他為海軍部副部長。海軍部長約翰·隆(John Long)長期稱病、不理政事,麥金萊對海軍也不感興趣,以至羅斯福大權獨攬。他致力於海軍現代化,並且大力推進美國的造艦能力。他的工作為未來的美西戰爭做了出色的戰略準備。

1898年2月15日,美國海軍緬因號戰艦在哈瓦那港被擊沉,羅斯福認為將西班牙勢力驅逐出古巴菲律賓的天賜良機到來了,雖然麥金萊並無此雄心。這一事件發生後的第十天,是星期五下午,約翰·隆因故臨時不在辦公室,羅斯福越俎代庖,向海軍加勒比海艦隊司令和停泊於香港的艦隊發出戰備命令。部長約翰·隆事後對此越權行為也無意追究。4月25日美國國會向西班牙宣戰,美西戰爭爆發,羅斯福不滿足於在後方觀戰,他辭去海軍部的文職工作,組建了一個包括西部牛仔老朋友和東部常青藤盟校老校友的兵團,號稱美國第一志願騎兵團,佩中校軍銜,後晉升為上校。雖然號稱是騎兵,羅斯福是該部隊唯一有馬可騎的人。在1898年古巴境內的兩場戰鬥中,他指揮的該團旅戰績顯赫。使美國贏得了美西戰爭。

紐約州州長

[編輯]

從古巴歸來後,羅斯福再度進入紐約政界,1898年當選為州長。

美國副總統

[編輯]

1900年大選,共和黨推舉他做麥金萊的副總統候選人。麥金萊贏得了大選,羅斯福也跟着進了白宮。不過,副總統這個閒差對於羅斯福這樣的人而言,顯然非常無聊。這段時期,他給人留下印象的行動是,在一次演講中說出能表達其行事作風的名言:「溫言在口,巨棒在手。」

美國總統任內

[編輯]

1901年9月6日,麥金萊總統被無政府主義里昂·喬戈什刺殺,9月14日不治身亡。羅斯福補位登上總統寶座,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他在第一任期保留了前總統的內閣和基本施政方針。

  • 公平交易:1901年,在羅斯福的第一次對國會演說中,他要求國會立法,對托拉斯的經營活動給予合理的限制。國會並未採取行動,但是羅斯福卻發起44個針對大企業的法律訴訟,因此人送外號「托拉斯馴獸師」。
  • 調解煤礦罷工:1902年,美國礦工聯合會發動煤礦工人大罷工,威脅城市取暖燃料供應,引發了一場舉國危機。羅斯福召集礦主和勞工領袖在白宮開會,達成妥協,將工作時間從每天10小時縮短到9小時,並且讓工人得到10%的加薪,結束了持續163天的罷工。
  • 1904年總統大選時,羅斯福在共和黨內的主要對手病逝,遂使他輕而易舉獲得黨內提名,並贏得大選。1904年連任後,他的政治傾向開始偏左。
產業規範化
[編輯]

20世紀初,鐵路被視為強大的力量。羅斯福認為政府應加強對鐵路運輸和跨州貿易的監管和規範,使國會於1906年通過了《赫本法案英語Hepburn Act》,授權州際貿易委員會英語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設置鐵路運費上限,同時也禁止鐵路公司為關係公司免費運輸貨物。當時無人預料到未來蓬勃的汽車運輸業對鐵路的挑戰,該法案對消費者和商業企業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護。同年,他還促使國會通過《純淨食品和藥品法英語Pure Food and Drug Act》和《肉類產品監督法案英語Meat Inspection Act》,對養畜和肉類加工企業進行稽查和實施強制衛生標準。國會修正了該法案,以免小型屠宰場的不合衛生標準的產品損害出口和國內市場。

環境保護
[編輯]

羅斯福是第一位對環境保護有長遠考量的總統,在獵人和漁民階層獲得了廣泛支持。1904年3月14日,他在佛羅里達設立了第一個國家鳥類保護區,也是野生動物庇護系統的雛形。1905年,他敦促國會成立美國林業服務局,管理國有森林和土地。羅斯福設立的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面積比其所有前任所設總和還多,共1億9千4百萬英畝,舉世聞名的大峽谷國家公園就是其中之一。他常給《戶外生活英語Outdoor life》雜誌撰稿,昭示自然保護理念和報告國家公園進展。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發展與永久性財富的資源保護有密切的關係。」他並非極端環保主義者,認為自然資源應有效地使用,避免浪費。1906年,羅斯福在白宮召集全國州長會議,討論對於水、森林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有效規劃、分析和使用問題。

外交政策
[編輯]

羅斯福政府的外交非常活躍。在古巴、波多黎各菲律賓巴拿馬運河區,他動用軍隊的醫療部門,建立了公共衛生系統。他通過軍隊在當地建設基礎設施。羅斯福急劇擴張了美國海軍的規模。1902年委內瑞拉政府出現財政問題,拒絕支付外債,歐洲國家出動海軍封鎖其海港,委內瑞拉危機爆發。美國政府奉行門羅主義,警告歐洲列國不得干涉西半球事務,羅斯福命令美國海軍前往委內瑞拉海域巡邏。羅斯福在1904年推出「羅斯福推論」:為了避免第三方在拉丁美洲採取行動,美國必須自行維持西半球的秩序,如果出現行為不軌的國家,美國有權進行軍事干預,稱作「巨棒外交」。

1905年日俄戰爭開始,日本陸海軍以弱勝強。雖然羅斯福對沙俄在遠東的野心感到不安,對日軍的戰鬥力極為欣賞,但是他也不願意讓日本在遠東獨大。羅斯福召集兩國代表在新罕布什爾州普茲茅斯港進行和談。他對調停人的角色非常着迷,連哄帶嚇,最終使兩國簽署了《朴次茅斯和約》。羅斯福因此贏得巨大的國際聲譽,並且獲得1906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後來,他又仲裁了德國法國摩洛哥的勢力劃分。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羅斯福的這兩個行動從某種程度上避免了世界大戰

巴拿馬運河
[編輯]

羅斯福在外交上最顯赫的成就是開鑿巴拿馬運河,將紐約舊金山之間的水路航程縮短了8000英里(約1萬4千公里)。當時,巴拿馬是隸屬於哥倫比亞的一個省。哥倫比亞與尼加拉瓜競爭運河選址。1902年,哥倫比亞與美國政府談妥了一個條約,由美國出錢從法國購買巴拿馬運河工程的設備,1881年法國在巴拿馬有過失敗的嘗試。

條約簽字後,在哥倫比亞參議院批准的手續中出了麻煩。哥倫比亞參議院的要價比條約高出一千萬美元。美國政府拒絕就價格重新談判,哥倫比亞政客於是提出新建議,將條約中第三方的法國公司踢開,結餘的款項付給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參議院在談判中意圖詭詐,羅斯福對於欺騙法國公司的做法感到厭惡。

1903年,羅斯福做出最後決定,出於對巴拿馬運河利益的考慮,支持巴拿馬獨立。獨立戰爭僅持續了幾個小時,哥倫比亞軍人每人接受了50美元的賄賂,便放下武器。1903年11月3日,巴拿馬共和國誕生,啟用美國事先起草的憲法。不久,美國與巴拿馬締約,以美金一千萬元的代價擁有巴拿馬運河的開發和使用權。1904年運河工程開工,1914年竣工。

遠洋艦隊與遠東政策
[編輯]

在羅斯福第二任期的尾聲,他派遣了一個由16艘最先進的戰艦組成的艦隊環繞地球,航程始於1907年12月16日,止於1909年2月22日。羅斯福向世界展示美國海軍有能力登上世界舞台。這個航程對於日益緊張的日美關係發揮了微妙的影響。大日本帝國海軍於日俄戰爭擊敗沙皇艦隊後,美國海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力量顯得薄弱。羅斯福巧妙地宣示了美國海軍在這一地區的控制權。羅斯福的海軍戰略為美國在列強面前贏得了尊重。

1907年12月3日,羅斯福在年度諮文中,要求美國國會授權減免和取消八國聯軍的所得中庚子賠款超出實際損失部分[3],將多餘部分用於資助大清帝國的教育和學生留美費用[4]。1908年,美國向大清帝國退回半數庚子賠款。其中的一部分用於開辦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即清華大學的前身[5]清華大學立校後,將一個體育館命名為羅斯福紀念體育館。

白宮歲月
[編輯]

羅斯福進入白宮後仍本色不改。他喜歡帶着朋友甚至內閣官員進行野外徒步、在白宮裡拳擊、跟孩子打鬧、高聲朗讀等等。1908年的一次拳擊練習使其左眼永久失明。他精力充沛,對許多事務有狂熱的興趣,以至某國大使無奈地說,「記住,總統就像六歲小孩。」[6]

羅斯福曾試圖推動英語拼寫改革方案,在政府公文裡強行推動新拼音,並給政府印刷機構下令採用新文字。甚至總統關於巴拿馬運河事務的公文都用了新拼音。《紐約世界報》用新拼音寫的感恩節公告(粗體為新拼音詞匯):

When nerly three centuries ago, the first settlers came to the country which has become this great republic, they confronted not only hardship and privasion, but terible risk of their lives. . . . The custom has now become national and hallowed by immemorial usage.

這一改革給公眾帶來很大困擾,最後他被迫收回成命。這一舉動為大眾提供了不少幽默話題。

羅斯福的女兒愛麗絲·羅斯福·隆沃思是一位個性鮮明、頗受非議的人物。朋友們有時勸他管束自己的女兒,他卻說:「我可以當美國總統,也可以管好愛麗絲,但實在無法同時做兩件事。」有其父必有其女,愛麗絲刻薄地形容她老爹愛出風頭,「他希望在每一場婚禮上擔任新郎,每一回葬禮上充當屍體,每一次洗禮中扮演嬰兒」(He wants to be the bride at every wedding, the corpse at every funeral, and the baby at every christening.)[7]

開創的先例
[編輯]

羅斯福在總統任內開創了諸多先例。1901年首次邀請一位黑人布克·華盛頓於白宮共進晚餐;奧斯卡·斯特勞斯英語Oscar Straus成為第一個被任命為內閣部長的猶太人;麥金萊遇刺後,羅斯福成為第一位接受特勤部門全天候保護的總統;他是第一位在總統官方肖像上打領帶的,自此成為美國總統肖像的着裝慣例;他是第一個從副總統繼位總統,並於下次大選中獲勝連任者。1906年,羅斯福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人。同年,他視察巴拿馬運河區,開創現任總統出國訪問的先例。

聯邦州的新成員
[編輯]

在羅斯福任內,俄克拉何馬州加入了聯邦。俄克拉何馬包括的印地安保留地曾經試圖以塞闊雅(英語:Sequoyah)州的名義單獨加盟。1906年國會通過的法案裁定俄克拉何馬及印地安領地作為一個州加入聯邦。同時,裁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作為一個州加盟。但是這部分議案被這兩州的人民拒絕。

卸任後

[編輯]
非洲旅行中的羅斯福

非洲旅行

[編輯]

完成第二個總統任期後不久,羅斯福於1909年3月前往非洲探險。這次的旅程由史密森尼學會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提供贊助,引起世界媒體的關注。隨行團隊中有許多來自史密森尼學會的科學家,他們捕獲了11397種動物,小到昆蟲,大到河馬大象。其中512次屬於狩獵,262種動物被食用。他們甚至捕捉了珍貴的白犀。大量動物被製成標本後運往華盛頓。標本的數量巨大,光是裝貨就用了一年時間。羅斯福自嘲道:「國家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類似的動物研究機構之存在性可以被譴責的話,我才可受譴責。」[8]他對這次科學考察非常興奮,撰寫了詳細的日誌。

與共和黨分庭抗禮

[編輯]

1908年,羅斯福認為國防部長威廉·霍華德·塔夫脫是自己進步主義思想的衣缽傳人,極力推舉塔夫脫做總統候選人。然而,塔夫脫有自己的一套進步主義,認為應當由法官而非行政官員或政客來判斷是非公正,換而言之,側重法治。塔夫脫不是手腕巧妙靈活的政客,也不似羅斯福那般精力充沛、個性喜人,更沒有羅斯福的大眾支持層面和緊緊追隨的死黨。當羅斯福認識到,降低進口關稅可能造成共和黨內部關係緊張,使製造業與零售商和消費者的利益尖銳對立,他就閉口不提這個話題。而塔夫脫無視關稅變革的風險,一面鼓勵改革者降稅,另一面與保守派領袖進行交易,使關稅的總體水平仍舊居高不下。總之,在各方之間和稀泥。在共和黨內部危機四伏之際,羅斯福前往非洲和歐洲旅行,讓塔夫脫自己拿主意。[9]

塔夫脫與羅斯福的行事風格迥異,從來不在口頭上得罪大商人。不過他主張在法律體系內解決問題,因而發起了90起針對大企業的反托拉斯訴訟,當時最大的企業美國鋼鐵公司也在被告之列,而該公司的兼併案得到過羅斯福的批准。結果,塔夫脫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反托拉斯的改革者不喜歡他的保守言論;大企業家怨恨他的法律行動;羅斯福惱怒他使自己顏面掃地。

羅斯福從歐洲返回後,出乎意料地對聯邦法院大加討伐,令塔夫脫甚為惱火。羅斯福不但聲討大企業,對聯邦法官也不放過,而這些法官大多數是麥金萊、羅斯福和塔夫脫任命的。1910年的國會中期選舉後,民主黨控制了國會,使塔夫脫在1912年的連任選情岌岌可危。

另起爐灶,1912年大選

[編輯]

1911年底,羅斯福最終與塔夫脫決裂,自行宣布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但是他動手略遲,塔夫脫已經取得黨內大佬們的支持。然而在12個州的黨內初選中,羅斯福贏得了9個,表明他在普通選民中仍然頗受歡迎。不過,當時的初選不如現在這般重要。

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芝加哥召開之際,羅斯福發現自己無法直接了當地取得總統候選人資格,於是呼籲自己的支持者離開會場,另起爐灶,成立進步黨,並且按照總統和州級競選的需要建立永久組織結構。該黨外號「公鹿黨」,因為羅斯福號稱自己「像公鹿一樣頑強」。他在代表大會上大呼:「這是世界末日哈米吉多頓,我們為而戰!」他那十字軍式的豪言壯語令與會代表大為振奮。這個黨的競選平台是加強政府干預,保護人民免受利益集團的壓迫。

1912年10月24日,在威斯康辛州密爾沃基的一次競選活動中,理髮店老闆John Schrank向羅斯福開槍行刺,子彈擊中演說稿和眼鏡框後進入他的胸腔。羅斯福拒絕入院治療,堅持完成了90分鐘的強力演說。他對聽眾說:「不知你們聽說過沒有,剛才我挨了一槍,但是這不足以殺死一頭公鹿。」醫生診治的結果是,槍傷嚴重,但是取出子彈會導致更大的危險。羅斯福的身體終生都有這個彈頭。

在當年的總統大選中,羅斯福贏得27%的普選票,塔夫脫23%,民主黨人威爾遜以42%的得票率當選。他帶領大批進步主義者脫離了共和黨,使之元氣大傷,直至1916年羅斯福重返共和黨才漸漸恢復。

南美探險

[編輯]

1913年羅斯福到亞馬孫河熱帶雨林地區探險,並將此次探險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暢銷書《穿越巴西野林英語Through the Brazilian Wilderness》。這次探險的資助機構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羅斯福答應提供新發現動物的標本。抵達南美後,探險隊增加了一個更具進取心的目標:探索困惑河英語Roosevelt River的源頭。這條河後來被命名為羅斯福河,以紀念他的壯舉。探險團隊共有16位成員,包括羅斯福的次子克米特·羅斯福,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派遣的人員,巴西軍隊的一個中尉,醫生等。

南美探險中的羅斯福

在順着河流探險途中,羅斯福腿受輕傷,因此感染了瘧疾,並且持續發燒。在配給食物有限的情況下,他擔心自己拖累整個探險的日程,要求獨自留下。但是他的兒子克米特堅持帶他前行,隊醫也對他悉心照料,終於把他從死亡的邊緣救回。這場疾病使他的體重減少了約20公斤。返回紐約後,羅斯福給朋友的信中寫道:這場大病至少讓他減壽10年。在餘生中,他經常因為瘧疾和腿傷未癒而住院治療。

有專業人士懷疑羅斯福的考察結果,所以羅斯福身體在基本康復後,前往華府為此次河流探源答面對質詢。羅斯福的學術報告平息了爭議,羅斯福河的命名得到了國際認可後,他便凱旋返鄉。

第一次世界大戰

[編輯]

羅斯福強烈批評伍德羅·威爾遜的外交政策,認為美國政府過於軟弱。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羅斯福竭力支持英法協約國,認為他們是在捍衛人類文明。他主張對德國採取嚴厲措施,報復其潛艇襲擊。當時德裔和愛爾蘭裔美國人主張保持中立。羅斯福對此強烈譴責,指責這些人不愛國,將德國和愛爾蘭的利益置於美國利益之上。1917年美國參戰後,羅斯福自告奮勇組織一個志願步兵營,但被威爾遜回絕。

羅斯福對威爾遜的批評使共和黨於1918年重新奪回國會的控制權。羅斯福在選民中仍有很高的號召力,使他萌生角逐1920年總統大選之念。然而自1918年,瘧疾使他的健康每況愈下。同年,他的小兒子昆廷·羅斯福英語Quentin Roosevelt參加空軍赴法國作戰,戰機被擊落而陣亡。昆廷是羅斯福的幼子,並且在精神氣質上最像父親。喪子之痛的打擊使羅斯福的身體更加衰弱,病情自此再也無法好轉。

晚年

[編輯]
羅斯福之墓

儘管晚年疾病纏身,羅斯福仍保持樂觀的生活方式。他積極推動童子軍活動。美國童子軍總會英語American scout association授予他「首席童子軍公民」稱號,他也是唯一獲此頭銜者。

1919年1月6日,老羅斯福總統在自己的住家內安詳的離世,享壽六十一歲。收到他去世的消息後,他的兒子阿奇博爾德·羅斯福給親友們發電報說:「老獅子去世了。」[10]

遺產

[編輯]

美西戰爭期間,由於羅斯福在古巴的聖胡安山戰鬥中表現英勇,他的上級指揮官建議授予他榮譽勳章,但該指揮官後來又向陸軍部發電報,投訴羅斯福從古巴撤軍時行動遲緩,又使這枚勳章成為泡影。1990年代,羅斯福的支持者們對國家檔案館和美國陸軍的相關記錄提出複議。2001年1月16日,克林頓總統追授羅斯福榮譽勳章。羅斯福的兒子泰德·羅斯福將軍於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的英雄表現也獲得榮譽勳章。羅斯福父子均獲此項榮譽,在美國歷史上這樣的家庭僅有兩個。

1927年,羅斯福與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亞伯拉罕·林肯並列雕刻在拉什莫爾山的美國總統紀念公園。美國海軍用羅斯福的名字命名了兩艘艦艇:羅斯福號潛艇於1961至1982年服役;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自1986年起在大西洋艦隊服役。

著作

[編輯]
  • 《給孩子們的信》,中文版2006-04世界知識出版社
  • 《1812年戰爭中的海戰》(1882年)
  • 《征服西部》四卷(1889至1896年)
  • 《美國歷史中的英雄故事》(1895年)
  • 《非洲遊蹤》(1910年)
  • 《新國家主義》(1910年)
  • 《文學及其論文》(1913年)
  • 《西奧多·羅斯福自傳》(1913年),中文版2015-06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穿過巴西荒原》(1914年)
  • 《美國和世界大戰》(1915年)
  • 《盡你所能敬畏上帝》(1916年)
  • 《國力和國際義務》

文集

  • 《西奧多·羅斯福文集》24卷

軼聞

[編輯]
  • 羅斯福自幼對海軍和海戰史十分着迷,他的兩個舅父都曾在南北戰爭時期服役於北軍海軍。

名言

[編輯]
  •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Keep your eyes on the stars, and your feet on the ground.)
  • 盡你所能。(Do what you can with what you have where you are.)

流行文化

[編輯]

1902年,在密西西比打獵的西奧多·羅斯福,拒絕殺害一頭小型黑熊,獲得相當的好評。他住所小鎮Oyster Bay的玩具製造商藉此推出了與西奧多·羅斯福綽號同名的絨毛玩偶熊,並向他徵求冠名許可,羅斯福認為不可能會熱賣所以許可任何廠商免費使用「泰迪熊」(Teddy Roosevelt)之名,但是從此「泰迪熊」聲名大噪。

西奧多·羅斯福童年時的綽號是"Teedie"(不是"Teddie");而他的成年時的綽號是"Teddy",(西奧多·羅斯福並不喜歡"Teddy",他較喜歡"T.R.")

此後在政治漫畫中,就常常用來代指西奧多·羅斯福。

電影《博物館驚魂夜》系列,由羅賓·威廉斯飾演。

參考資料

[編輯]
  1. ^ Morris, Edmund. Colonel Roosevelt.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10: 35. 
  2. ^ "The Naval War of 1812 by Theodore Roosevelt", via Project Gutenberg.
  3. ^ 罗斯福主张以庚子赔款援助中國教育. [2006-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0). 
  4. ^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記》,胡適
  5. ^ 清华大学的由来. [2006-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1-11). 
  6. ^ Kennedy, Robert C. (2005). "'I hear :re are some kids in the White House this year'". Retrieved March 6, 2006.
  7. ^ (也有人考證,這是羅斯福的兒子說的) Thayer, Chapter XIII, p. 7
  8. ^ O'Toole, Patricia (2005) When Trumpets Call, 第67頁, Simon and Schuster, ISBN 978-0-684-86477-8
  9. ^ Thayer, 第21章,第10頁
  10. ^ Dalton, Kathleen; Theodore Roosevelt. A Strenuous Life. Vintage Book. 2002. ISBN 978-0-679-44663-7, 507. 

一手資料

[編輯]

二手資料

[編輯]
  • Beale Howard K. Theodore Roosevelt and the Rise of America to World Power. (1956). standard history of his foreign policy
  • Blum, John Morton The Republican Roosevelt. (1954). Series of essays that examine how TR did politics
  • Brands, H.W. Theodore Roosevelt (2001), full biography
  • Cooper, John Milton The Warrior and the Priest: Woodrow Wilson and Theodore Roosevelt. (1983) a dual scholarly biography
  • Dalton, Kathleen. Theodore Roosevelt: A Strenuous Life. (2002), full scholarly biography
  • Fehn, Bruce. "Theodore Roosevelt and American Masculinity." Magazine of History (2005) 19(2): 52-59. Issn: 0882-228x Fulltext online at Ebsco. Provides a lesson plan on TR as the historical figure who most exemplifies the quality of masculinity.
  • Gould, Lewis L. The Presidency of Theodore Roosevelt. (1991), standard history of his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y as president
  • Harbaugh, William Henry.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odore Roosevelt. (1963), full scholarly biography
  • Keller, Morton, ed., Theodore Roosevelt: A Profile (1967) excerpts from TR and from historians.
  • Millard, Candice. River of Doubt: Theodore Roosevelt's Darkest Journey. (2005)
  • McCullough, David. Mornings on Horseback, The Story of an Extraordinary Family. a Vanished Way of Life, and the Unique Child Who Became Theodore Roosevelt. (2001) popular biography to 1884
  • Morris, Edmund The Rise of Theodore Roosevelt, to 1901 (1979); vol 2: Theodore Rex 1901-1909. (2001); Pulitzer prize for Volume 1. Biography.
  • Mowry, George. The Era of Theodore Roosevelt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America, 1900-1912. (1954) general survey of era
  • Mowry, George E. Theodore Roosevelt and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 (2001) focus on 1912
  • Powell, Jim. Bully Boy: The Truth About Theodore Roosevelt's Legacy (Crown Forum, 2006). Denounces TR policies from conservative/libertarian perspective
  • Pringle, Henry F. Theodore Roosevelt (1932; 2nd ed. 1956), full scholarly biography
  • Putnam, Carleton Theodore Roosevelt: A Biography, Volume I: The Formative Years (1958), only volume published, to age 28.
  • Renehan, Edward J. The Lion's Pride: Theodore Roosevelt and His Family in Peace and War. (1992), examines TR and his family during the World War I period
  • Watts, Sarah. Rough Rider in the White House: Theodore Roosevelt and the Politics of Desire. 2003. 289 pp.

外部連結

[編輯]
 美國政治職務
前任:
威廉·麥金萊
美國總統
1901年-1909年
繼任:
威廉·霍華德·塔夫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