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虎座鳥架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九連墩二號墓出土的虎座鳥架鼓(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虎座鳥架鼓,楚文化代表器物,多出土於湖北湖南河南南部、安徽這些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勢力範圍內,受楚文化影響深刻的四省,其中以楚國核心區域湖北省出土最多,多達32件。其中以湖北省棗陽九連墩2號楚墓中出土的虎座鳥架鼓最為精美,作為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於湖北省博物館《楚國八百年》常設展展出

虎座鳥架鼓(棗陽九連墩二號墓)[編輯]

年代為戰國中晚期。該器物以兩隻臥虎為底座,虎背上各立有一隻鳳鳥。背向而立的鳳鳥中間一面大鼓懸掛於鳳冠之上。兩隻幼虎,後足蹬在鳳鳥背脊,前足托住鼓腔。兩隻臥虎底座下端還有蛇纏繞於虎座下。器身通體髹黑漆,運用紅、黃色彩繪,彰顯楚文化浪漫與神奇。

天星觀二號墓出土虎座鳥架鼓(現藏荊州博物館

虎座鳥架鼓(天星觀二號楚墓)[編輯]

年代為戰國。天星觀二號楚墓出土,通高149.5厘米,寬145.7厘米,禮器,大型懸樂器,常與編鐘、編磬等組合成「金石之聲」,僅出土於楚國貴族墓葬。由立鳳、臥虎、懸鼓、長方形器座組成,造型別致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