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蒙古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蒙古廟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沙灣縣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魯派

蒙古廟,俗稱「達孜廟」,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沙灣縣,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2]

簡介[編輯]

蒙古廟位於沙灣縣南部的高山地區,北距沙灣縣城87公里,海拔1918米。該地區地勢平緩,氣候清涼,背後是綿延無盡的雪山,兩側分別是水溝、回陽溝,景色奇險。[1]

蒙古族對該廟的稱呼意譯為漢語是「佛爺堂」。根據史書記載,明朝時期此處屬於衛拉特蒙古的領地。根據民間傳說及《綏來縣誌圖》,蒙古廟始建於明朝後期,因為此處雲杉茂密,水草豐美,屬於優良牧場,衛拉特蒙古的牧民視其為天賜「福地」,所以這裡成為衛拉特蒙古牧民聚會、祈福之所。[1]

根據民間傳說,蒙古廟是元末明初內地的蒙古人西遷到此地後創建。蒙古準噶爾部叛變清朝後,該廟及其周邊地區成為準噶爾部的軍事要塞。1755年,清朝軍隊進攻蒙古廟,千總馬駿率領一支回族騎兵首先進攻,戰鬥失利,馬駿戰死,葬在蒙古廟東溝,其墓人稱「回族將軍墳」。清軍遂派隨軍的甘肅省卓尼縣蒙古族活佛開干旗進山勸降。開干旗到蒙古廟之後,接見了蒙古官兵及牧民,並講經。此後,開干旗在蒙古廟秘密組織叛軍中的下級官兵和牧民,將頑固分子引到蒙古廟前的一個大蒙古包內喝酒吃肉,隨後開干旗下令放火,將這些頑固分子燒死在大蒙古包中。但火勢因風大而蔓延,燒毀了蒙古廟,只剩下石頭牆基。次日,開干旗率領蒙古軍民到三道河子的清軍總部報到,其中不少人參加了清軍。開干旗的大本營從三道河子繼續西進,設在今沙灣縣博爾通古牧場場部所在處。清軍此後接連攻克烏蘇精河博爾塔拉,迅速攻入伊寧,將敵全部消滅。1755年下半年,清軍反分裂戰爭取得大勝。開干旗凱旋甘肅省卓尼縣後,沙灣縣人民將他紮營地所在的戈壁命名為開干旗,沿用至今。[2]

如今,蒙古廟的建築早已無存,僅餘原址的房屋牆根。[1]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