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營陽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營陽郡中國古代的孫吳時始置,南齊時更名為永陽郡[1]廢。

建置沿革

[編輯]

三國甘露元年(265年),一說寶鼎元年(266年),分零陵郡營陽郡治所營浦縣(今湖南省道縣東北)。以在營水之陽得名。屬荊州。後廢置無常。晉武帝太康中,無營陽郡。[2]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年),有營陽郡。[3]

晉穆帝時,又分零陵郡立營陽郡,屬湘州。轄境相當今湖南省道縣、寧遠新田等縣地。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省湘州,營陽郡還屬荊州。[2]宋孝武帝大明中,營陽郡領四縣:營浦、營道、舂陵、泠道。[3]齊武帝永明末,改營陽郡為永陽郡南朝梁時,永陽郡移治今道縣西四十里營山下。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滅陳,廢永陽郡,其地屬永州[4]

人口

[編輯]
  •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營陽郡有1608戶,20927口。[3]

行政長官

[編輯]

營陽太守(—490年代)

[編輯]

永陽內史(490年代—498年)

[編輯]
  • 張欣泰,字義亨,竟陵人,齊明帝建武四年(497年)出任,永泰元年(498年)改為太守。[6]

永陽太守(498年—502年)

[編輯]
  • 張欣泰,字義亨,竟陵人,齊明帝永泰元年(498年)由內史改稱,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離任。[6]

永陽內史(502年—550年代)

[編輯]
  • 伏暅,字玄耀,平昌安丘人,梁武帝初期在任,在郡清絜,治務安靜。[7]
  • 張嵊,字四山,吳郡吳人,梁武帝大同(535年—546年)中在任。[7]

永陽太守(550年代—568年)

[編輯]
  • 樊猛,字智武,南陽湖陽人,陳文帝天嘉二年(561年)出任。[8]

永陽內史(568年—589年)

[編輯]

國主

[編輯]

南朝齊永陽國(490年代—498年)

[編輯]
義安國(489年—490年代)/永陽國(490年代—498年)丨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義安郡王→永陽郡王 蕭子珉 489年—498年 齊武帝第二十子
伏誅,國除

南朝梁永陽國(502年—550年代)

[編輯]
永陽國(502年—550年代)|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陽郡王 昭王 蕭敷 502年追封 梁文帝第二子
2 永陽嗣王 恭王 蕭伯遊 503年—506年 蕭敷子
3 永陽蕃王 蕭隆 蕭伯遊子

南朝陳永陽國(568年—589年)

[編輯]
永陽國(568年—589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永陽郡王 陳伯智 568年—589年 陳文帝第十二子
陳亡,國除

註釋及徵引文獻

[編輯]
  1. ^ 《隋書·地理志》言南朝梁時改名,《舊唐書·地理志》言晉朝時改名,但南朝齊時已有永陽王、永陽太守,《南齊書·州郡志》稱「營陽郡」,因此改名當在南朝齊時。
  2. ^ 2.0 2.1 《晉書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3. ^ 3.0 3.1 3.2 《宋書 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
  4. ^ 《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5. ^ 《宋書 卷二十九 志第十九》
  6. ^ 6.0 6.1 《南齊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三十二》
  7. ^ 7.0 7.1 《梁書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七》
  8. ^ 《陳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