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尼基人發現美洲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腓尼基人發現美洲論哥倫布時代前的跨大洋接觸邊緣理論英語Fringe theory之一。它聲稱新世界的人和腓尼基人或其他閃米特人前1千年就有了接觸。[1]這一理論還引向了其他的更為特殊的理論。

20世紀前的理論[編輯]

腓尼基人發現美洲這一理論曾流行於18和19世紀。在18世紀晚期,有一些人曾推測過戴頓岩英語Dighton Rock上的岩畫的來源。當時的耶魯學院校長埃茲拉·斯泰爾斯英語Ezra Stiles相信它們是希伯來文。[2]塔羅牌的現代使用的發起者安托萬·庫爾·德·熱伯蘭英語Antoine Court de Gébelin在《原始世界》中主張,它們是古代的一群來自迦太基的水手在造訪了馬薩諸塞海岸之後留下的紀念。[3]

在19世紀,以色列人造訪美洲的信仰在摩爾門教中被牢固確立。他們相信約瑟的後人繆萊克英語Mulek在逃離猶大後,去了今天的美洲,並在那裡建立了一個新的文明。羅斯·泰勒·克里斯滕森英語Ross T. Christensen提出理論說,《摩爾門經》中的繆萊克一族人「大多數人的種族來源都是腓尼基人」。[4]

約翰·丹尼森·鮑德溫英語John Denison Baldwin在他1871年的書《古代美洲》中說:

已知的腓尼基族的進取心,和對美洲的這一古老的了解,被表達得如此地多方面,這強烈地鼓勵了人們假設稱,腓尼基人來到了這片大陸,找到了變為了廢墟的城市,並在該地區建立了殖民地,給那裡填充了開化的生活。被堅決主張的是,他們航行於「大外洋」,並且如此的航海家們一定穿越了大西洋;此外,類似於腓尼基人的象徵性圖案的東西在美洲的廢墟中被找到了,並且當地的墨西哥人和中美洲人的老傳統描述說,第一批開化者是「有鬍子的白人」,他們「乘船從東方來」。[5]

在19世紀70年代,在巴西帕拉伊巴有一處石頭銘文被發現了;從那時起,對它的各種各樣的抄寫和解釋總是會定期地廣泛地引發人們的想象。[6]有一份抄寫本被巴西國家博物館英語National Museum of Brazil的負責人拉迪斯勞·德·索扎·梅洛·內托英語Ladislau de Souza Mello Netto看見了。內托相信了該銘文是真的並接受了它,但是後來它又被宣稱是一場騙局,於是內托退還了它並指責了那些製造它的外國人。不過,在20世紀60年代,居魯士·赫茨爾·戈登英語Cyrus H. Gordon宣稱該銘文是真的,並提供了一份譯本,它的開頭是:「我們是來自貿易國王城市的西頓迦南人……」[7]

20世紀的理論[編輯]

巴特溪銘文的平版印刷品。居魯士·赫茨爾·戈登相信它是古希伯來文。

在20世紀,該理論的支持者包括居魯士·赫茨爾·戈登、約翰·菲利普·克黑恩英語John Philip Cohane、羅斯·泰勒·克里斯滕森、巴里·費爾英語Barry Fell馬克·麥克梅納明英語Mark McMenamin。戈登相信,古希伯來銘文在美國東南部的兩個地方被找到了,這暗示了猶太人在哥倫布之前就抵達了那裡。這一推測相關的發現品之一便是巴特溪銘文英語Bat Creek inscription。戈登相信那些銘文是古希伯來文,但是那些銘文被普遍認為是偽造的。[8]另一個被宣稱支持閃米特人發現美洲論的發現品是洛斯盧納斯誡文石英語Los Lunas Decalogue Stone,它也被視為了一件偽造品。

在1996年,馬克·麥克梅納明提出了一個理論說,腓尼基水手大約在公元前350年發現了新世界。[9]腓尼基城邦迦太基在公元前350年鑄造了金斯塔忒耳英語stater。對於這些錢幣背面的刻記處上的圖案,麥克梅納明將之解釋為 一張地中海的地圖,並且在其中,美洲被顯示為向西跨過了大西洋之處。[10][11][12][13]麥克梅納明之後證實了在美國找到的所謂的迦太基錢幣其實是現代的偽造品。[14]

關於腓尼基人或迦南人或迦太基人出現在新世界的各種各樣的理論都在被爭論着,它們的證據在1979年被馬歇爾·麥卡西克英語Marshall McKusick在《聖經考古學家》上評論並駁回;[15]他評述說,「在這年頭,每個人都想成為自己的權威,而個人在文化選擇上的搜尋,似乎使得每一個想法或理論在價值上都是平等的。」

最近的發展[編輯]

在2012年7月,英國人菲利普·比爾宣告計劃駕駛他複製的腓尼基小船穿越大西洋以驗證可能性,並且比爾事先已經用他的小船環航了非洲。[16]

在2013年1月,歷史頻道播放了一集名為《美國巨石陣》的《美國出土英語America Unearthed》,這一集講了美國巨石陣遺址英語America's Stonehenge,並論述了腓尼基人殖民北美洲的理論。[17]

學術評價[編輯]

格倫·馬科說,到底腓尼基人是否曾抵達了美洲「也許永遠不會被知曉」。他評論道:

銘文形式的證據,比如在巴西北部的帕拉伊巴找到的著名的所謂的腓尼基文本,依然是不太像是真的。而另一塊詳述了一群來自西頓的人因暴風的驅使而登陸的銘文石,很早前就被認為是一件聰明的偽造品了。如果這樣的一場決定性的遠征真地發生過,那麼要找證據的話,則更有可能找到的是一些腓尼基人的陶器碎片。[18]

另見[編輯]

參考[編輯]

  1. ^ 呂克-諾爾芒·泰利耶爾. 城市世界历史:经济与地理观点. 魁北克大學出版社. 2009: 301.  (英文)
  2. ^ 弗蘭克·愛德華·馬努埃爾; 弗里齊·普里戈濟·馬努埃爾. 詹姆斯·博多因与爱国哲人. 美國哲學會. 2003: 197–198.  (英文)
  3. ^ 阿爾伯特·B·索斯威克. 戴顿岩之谜. 電報與公報英語Telegram & Gazette. 2013年1月10日 [2013年1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7月30日).  (英文)
  4. ^ 羅斯·泰勒·克里斯滕森. 腓尼基人与美洲古文明. [2013年1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2月7日).  (英文)
  5. ^ 約翰·丹尼森·鮑德溫. 腓尼基人论. [2013年1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2月26日).  (英文)
  6. ^ 《帕拉伊巴銘文》上了1968年6月10日的《生活》,評註者是居魯士·赫茨爾·戈登。
  7. ^ 居魯士·赫茨爾·戈登, 來自巴西的迦南文本, 出自: 東方史料, 第37期, 1968, 第425-436頁.
  8. ^ 小羅伯特·C·梅恩福特; 瑪麗·L·夸斯, 巴特溪石:田納西猶太人? 出自: 田納西人類學者 第16卷, 第1期, 1991年春.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8-16. (英文)
  9. ^ 麦克梅纳明为有争议的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學院街雜誌. [2013年1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3月1日).  (英文)
  10. ^ 馬克·A·麥克梅納明 1996. 迦太基人的地圖製作:一幅風格化的刻記處地圖 明馬出版社, 南哈德利, 馬薩諸塞.
  11. ^ 馬克·A·麥克梅納明 1997. 腓尼基世界地圖:墨卡托的世界 2 (3): 46-51.
  12. ^ J·M·司各特 2005. 早期猶太教與基督教中的地理學 劍橋大學出版社, 第182-183頁.
  13. ^ 凱文·麥卡弗里. 谁发现了美洲?. [2013年1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25日).  (英文)
  14. ^ 麥克梅納明. 腓尼基人、骗子及巴里·费尔:解答美国发现迦太基钱币之谜. 南哈德利, 馬薩諸塞: 明馬出版社. 2000. ISBN 1893882012. 
  15. ^ 麥卡西克, 美洲迦南人:石頭上的新聖典? 出自: 聖經考古學家 42.3 (1979年夏), 第137頁起.
  16. ^ 保羅·肯多爾. 英国冒险者计划驾驶腓尼基航船复制品穿越大西洋. 每日電訊報. 2012年7月29日 [2013年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25日).  (英文)
  17. ^ 諾曼·伯德. 美国出土:这儿有巨石阵,那儿有巨石阵,哪儿都有腓尼基人. www.huliq.com網站. [2013年1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4月18日).  (英文)
  18. ^ 格倫·馬科. 腓尼基人. 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英語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13.  (英文)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