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池志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池志澂(1852年—1937年),字雲山,晚號臥廬浙江瑞安城關人,中國書法家,有「東南第一筆」之稱。

生平[編輯]

自幼接受私塾教育,年少考中廩生。24歲獲得孫衣言賞識,入幕府,隨侍江寧府。時孫鏘鳴講課江寧鐘山書院,池志澂因此就讀鐘山,畢業後至上海。1893年至台灣任撫台文案,1895年甲午戰爭前夕回鄉,聞台灣淪陷後悲痛欲絕,致仕不出。在瑞安期間,和陳虬合作創辦利濟醫學堂,任中醫講師,併合辦《利濟學堂報》,主持杭州分館。自杭回鄉之後,與舊友吟詩作賦,志趣高雅。民國建立之後,池志澂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不再過問政治。晚年以詩會友,以書法、醫學聞名。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憂憤成疾,終年84歲。池志澂的書法以警句、楹聯為主,著作有《全台遊記》、《臥廬文集》等存世。[1][2][3]

參考資料[編輯]

  1. ^ 李淳. 东南第一笔——池志澂. 瑞安文史资料 第21輯. 
  2. ^ 池志澂. 瑞安池志澂遺著全臺遊記. 溫州會刊. 1998-02-01, 14 (1) [2023-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30). 
  3. ^ 池士申. 池志澂传略. 瑞安市地方志辦公室 (編). 池志澂诗文书法集.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8. ISBN 978-7-5034-2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