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澤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格桑澤仁藏語བསྐལ་བཟང་ཚེ་རིང་威利轉寫bskal bzang tshe ring;1905年—1946年),漢名王天華,男,四川省雅州巴安司(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人,中華民國政治活動家。[1]

生平[編輯]

早年經歷[編輯]

格桑澤仁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生於四川雅州巴安司。後來趙爾豐執掌川邊,將巴安司改為巴安縣,並在巴安縣設立小學。格桑澤仁遂入巴安縣立小學學習,因成績優秀,不久便升入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創辦的巡警學堂,但還沒有畢業,巡警學堂便因辛亥革命而停辦,他轉入巴安縣華西學校學習。[1]

民國九年(1920年),格桑澤仁到雲南省昆明等地學習,提高了藏文漢文的口語和寫作能力。民國十五年(1926年),四川軍閥劉成勛四川雅安創辦了西康陸軍軍官學校,格桑澤仁考入改校。不久,劉成勛在內戰中失敗,該校解散,格桑澤仁留居雅安。後來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派僧官貢登扎西考察西康,格桑澤仁自薦充任翻譯。貢登扎西臨別返回南京之際,將格桑澤仁推薦給國軍第24軍軍長劉文輝,但格桑澤仁未能受到劉文輝重用。[1]

後來格桑澤仁來到南京。貢登扎西通過九世班禪額爾德尼將格桑澤仁推薦到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為馬福祥)任藏文翻譯。不久,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將格桑澤仁推薦給中央,格桑澤仁於1928年夏被任命為蒙藏委員會委員兼藏事處處長,併兼任蒙藏委員會所辦的《蒙藏周報》社副社長。[1]

其間,格桑澤仁組織了「西康青年勵志社」,以「互相勉勵,互相提攜,增進鄉誼」為宗旨,鼓勵西康青年到南京等地學習,並經戴季陶馬福祥等支持,在中央政治學校內增設了西藏康班,學生是從北平蒙藏學校、太原北方軍官學校東北講武堂等校來的20多位西康青年。格桑澤仁任該班副主任。[1]

巴安事變[編輯]

此後,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命格桑澤仁為黨務特派員,回康區從事黨務工作,以加強中央對康區的領導。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格桑澤仁作為康藏代表通電全中國,「敬希政府,正式宣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初,格桑澤仁從成都派人到康定籌備設立西康黨務特派員駐康辦事處,自己率領巴安籍的學員從雲南返回家鄉巴安,路經雲南昆明時,受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和雲南省黨政官員歡迎,並被龍雲授「滇邊宣慰使」職銜,獲贈雲南造單筒步槍100支及長波電台一部。格桑澤仁抵達巴安時,受到家鄉民眾熱烈歡迎。[1]

劉文輝對格桑澤仁的到來深以為忌,便在康定組織「反對格桑澤仁冒充康藏全權代表大同盟」,該大同盟指格桑澤仁冒充「康藏全權代表」,還在康定舉行了遊行,並致電南京國民政府各個部委以求支持,還派馬澤昭丁子沛作為「真正的民眾代表」到南京告狀。南京國民政府方面對此未予理睬,並任命格桑澤仁為國民政府參議。同時,劉文輝所屬的第24軍駐巴安縣的軍官也惡語中傷格桑澤仁。格桑澤仁在巴安難以開展黨務工作,地方鄉紳還向他申訴當地駐軍惡行,中央所派官員也遭槍殺。巴安縣僧俗民人向南京國民政府告狀稱,[1]

康民受川藏夾壓,無可申訴,幸蒙中央委格桑澤仁回康辦黨,喚醒康人。乃駐康旅長馬嘯不協力御藏,反壓迫西康,并迭令僧等嚴防格桑,不准入康。僧等以中央大員銜命回康,未敢擅阻,詎駐巴軍隊竟將黨部幹事戴良晞要路槍殺,圍攻黨部。僧民等為擁護中央命令,自衛自決。

同時獲得中央、龍雲及西康地方勢力支持的格桑澤仁提出了「康人治康」,並宣布了五條政綱:[1]

  1. 實行地方自治;
  2. 主張民族平等;
  3. 廢除烏拉制度
  4. 改進耕作技術;
  5. 發展文教事業。

格桑澤仁還乘軍閥混戰,藏軍又占領甘孜瞻化等地尚未撤離,劉文輝腹背受敵之際,強繳巴安縣駐軍第42團的武器,成立了「西康邊防司令部」,即西康民族自衛軍,格桑澤仁任司令。他還將巴安縣的街道更名為「博愛街」、「中山街」、「平等街」、「自由街」等,並任命了巴安縣得榮縣等縣縣長,史稱「巴安事變」。[1]

此外,格桑澤仁命令鹽井貢嘎喇嘛繳交第42團駐鹽井部的武器。但貢嘎喇嘛拒絕將所繳武器運交巴安縣。格桑澤仁率軍征討貢嘎喇嘛,貢噶喇嘛遂聯合西藏噶廈,和藏軍共同進攻巴安民軍,並包圍巴安縣縣城。格桑澤仁指揮巴安縣軍民長期開展巴安保衛戰,使藏軍未能攻破巴安縣。在戰事膠着之際,格桑澤仁曾急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等人,電文中稱,[1]

韃賴自清末以來,即與英帝國主義密切勾結,逐我駐藏邊陸兩軍,占我西康二十二縣[2]。凡有傾心內向不忘祖者,輒遭殺逐,如藏王丁吉冷之被絞,班禪活佛之被逐,色拉寺三十六名喇嘛永遠禁錮,皆犖犖大者,其餘僧民之橫遭慘殺者,尤指不勝屈。

今之藏印交通則鐵道汽車正從事雙線建築,我則無論由任何方面進藏,均以牛馬輸運,而又受其種種無理之限制,以致邊藏交通斷絕。商業則以英印過剩貨物普遍暢銷於康藏,以吸收康藏各項原料,以致西康康定雲南阿墩青海界谷各商場,一落千丈。教育則英藏文合編之教科書,所在皆是,不許偶用漢文漢語。軍事則由西人直接訓練,雖及衣履之微,咸取英制,而武器等項更不待言。其包藏禍心,由來已久。民十七經中央派員宣慰,韃賴雖派代表駐京,而侵略野心,毫不稍戢。故去年兩寺爭產私鬥,竟妄動干戈占我,中央寬大為懷,派人調解,猶復狡詐百出,抗不交還。

今年巴安二·二六黨軍衝突,即乘機百端聯絡,欲假道攻,以遂其吞併西康之陰謀,實行其大西藏國之迷夢。故威脅利誘,無所不用其極。澤仁以巴安關係國防,本鬩牆禦侮之義,嚴詞拒絕。彼計不得逞,竟於五月巧日,令偽前敵指揮西哇冷巴,率軍四千餘人,猛襲巴安,經澤仁率軍民設伏腰擊,予以重創。乃移北路主力,大舉反攻,欲突破南路,以抄襲北路川軍之後,經澤仁抵抗兩月余,大小血戰九次,始將頑敵擊退,曾電呈在案。惟數月以來,軍民雖忠義憤發,再接再厲,而孤軍無援,終有力竭聲嘶,彈盡糧絕之一日,謹懇我中央政府速於援助,俾西陲邊防,不致淪為東北之續。

國民政府參謀部回電格桑澤仁稱,[1]

所呈各節不為無見,且以地方之力捍衛孤城,抗敵撫民,綏靖邊疆,借紓中央西顧之憂,殊深嘉慰。……仍盼以本黨立場國家觀念,在劉總指揮指導之下努力奮鬥,為西康改革之先驅。

格桑澤仁和藏軍戰鬥之時,劉文輝調第24軍馬成龍團到巴安縣進行彈壓。馬成龍團到達巴安縣後,首先擊敗了藏軍,藏軍撤退。其後,馬成龍團迫使巴安民軍上繳武器,並捕殺了幾位格桑澤仁手下幹部。格桑澤仁在此之前便潛往農村,躲過一劫,此後經雲南返回南京。至此,巴安事變以格桑澤仁失敗,藏軍潰退回金沙江以西,劉文輝繼續統治巴安縣而告終。[1]

南京、重慶、西康[編輯]

1932年10月,回到南京之後的格桑澤仁仍任蒙藏委員會委員兼《蒙藏周報》社副社長等職務。他募資購置了巨幅釋迦牟尼像,贈給了巴安縣丁寧寺(後稱康寧寺),並將一些物品送給家鄉。[1]

1934年夏,他奉蒙藏委員會及參謀本部會派,到甘肅省寧夏省青海省視察蒙藏區域。[3]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在抗日戰爭期間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格桑澤仁和在重慶的康藏人士青攘呼圖克圖、國民政府女官員劉曼卿等人發起成立了「康藏民眾抗敵赴難宣傳團」、「西康民眾慰勞前線將士代表團」,到各戰區宣傳以及慰勞前線將士。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格桑澤仁在重慶同巴安籍人士成立「東隆會」(該會得名於巴安縣城東的東隆山),該會的宗旨是團結西康的青年,促進西康地區的建設,格桑澤仁任會長。[1]

民國三十年(1941年),格桑澤仁和妻子巴月照等人自重慶經雲南回家鄉巴安縣,受到巴安各界歡迎。此前,格桑澤仁在重慶同劉文輝進行了談判,以「國難當頭,應團結對敵」,消除了雙方一切隔閡。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格桑澤仁在龍王潭抗戰建國紀念塔,該塔成為藏族地區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抗日戰爭紀念建築。不久,康藏貿易公司康定成立,格桑澤仁任董事長兼總經理。[1]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格桑澤仁從巴安來到康定,受到各界歡迎。在康定,他和西康省政府高級官員間加強交往,比如舉辦了酒會,和邦達昌等康藏大商人宴請了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等;他一度主持康藏貿易公司日常工作;他多次發表促進民族團結的演講,演講內容被整理為《民族團結的交響曲》一文,刊登在《西康日報》;他還參加了西康省運動會,獲步槍射擊比賽第一名。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國民政府主席以格桑澤仁「功勳卓著」,特授予他一枚金質勳章。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格桑澤仁因肺病而請假,到四川省灌縣二王廟養病。[1]1945年,他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1945年5月,他任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3]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格桑澤仁病逝,終年42歲。國民政府在重慶召開追悼大會,並予國葬蔣介石手書「勤賢足示」白色綢布輓聯。[1]   

著作[編輯]

  • 《邊人芻言》
  • 《康藏最近之情形》
  • 《西康改省之計劃》
  • 《康藏概況報告》
  • 《西陲佛教概況》
  • 《新康藏歌》
  • 《巴塘月令曲》

家庭[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協饒益西,近代康區著名政治活動家——--格桑澤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康定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6期
  2. ^ 主要是指昌都地區趙氏建立的縣
  3. ^ 3.0 3.1 田子渝, 劉德軍主編,中國近代軍閥史詞典,北京:檔案出版社,1989年,第4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