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都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都廟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魯派
楊都廟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4-126
認定時間2006年9月4日

楊都廟,賜名「施善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2]

簡介[編輯]

楊都廟位於阿巴嘎旗南部的洪格爾高勒鎮境內,周圍水草豐美,空氣濕潤,泉水與河流很多。[3]楊都廟位於洪格爾高勒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心位置,北距阿巴嘎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別力古台鎮141公里。[4]

楊都廟始建於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清廷賜名「施善寺」。鼎盛時期,該廟喇嘛達813名,其中常住喇嘛500名。1921年,楊都廟擴建後,占地面積達到3600平方米。當時,楊都廟的大紅院中央為主廟,主廟前方的大門兩側有鐘樓、鼓樓,馬哈仁茲廟(金剛廟)等建築。後來,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在楊都廟的所在地召開五部十旗集會的那達慕大會,主持大會者是1936年被認定為第四代活佛的卻西·洛藏華丹隆柔嘉措。楊都廟因此而聞名,並成為錫林郭勒盟五部十旗會盟之地。[3]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後,在蘇蒙聯軍的支持下,阿巴嘎左旗王爺布德巴拉出任錫林郭勒盟副盟長,維護地方秩序。1946年初,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之後不久,察哈爾盟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巴彥塔拉盟以及所屬的各個旗大多建立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分會、支會。1946年4月3日,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召開,會議一致通過了《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主要決議》。此後,內蒙古東部和西部的自治運動完全統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此背景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錫林郭勒盟分會在創建阿巴哈納爾左旗民主政權之後,又組織了阿巴嘎左旗民主政府的選舉,於1946年6月在楊都廟舉行群眾大會,選舉出了阿巴嘎左旗民主政府。該政府的主要成員包括:旺欽、耶仁佩勒、道勒格日瑪、嘎吉德措、南基德、卻金、耐丹蘇熱木、賽音烏力吉、巴圖蘇和等人。[4]

文化大革命期間,楊都廟遭到嚴重毀壞,僅三大殿保留下來。[3]

1980年,楊都廟恢復宗教活動。1988年,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阿巴嘎旗人民政府先後撥款13萬元,修繕楊都廟。楊都廟由大廟、小廟、卻日殿三個主要大殿組成。大廟建築面積449.44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分為上下兩層,灰色磚瓦結構,廟內藏有銅製、銀制佛像、祭品、樂器等共1000餘種,此外還有珍貴的藏經等物。[3]楊都廟是內蒙古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