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寰 (唐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寰(?—830年3月24日),唐朝將領。

李寰原本是瀛州博野鎮遏使。傅良弼戍守樂壽、李寰戍守博野,位於幽州成德之間,朱克融王庭湊交相引誘脅迫,李寰、傅良弼二人拒而不納,各率士卒堅守,叛軍最終也未能攻取。朝廷於是對他們加官進爵,表彰他們對朝廷的忠誠。長慶二年(822年)二月初四唐穆宗任命傅良弼為沂州刺史,李寰為忻州刺史。李寰率部三千人從博野突圍,王庭湊派兵追擊。李寰迎戰,殺敵三百多人,王庭湊的士兵不再追擊。李寰剩餘的二千人仍堅守博野。四月十四日,唐穆宗以樂壽為左神策行營,拜傅良弼為都知兵馬使;李寰所領士隸右神策,號忻州營,李寰為都知兵馬使。賜第京師,更賜奴婢服馬。李寰易鎮為晉州刺史,治無可稱。九月,加晉州刺史李寰為晉、慈等州都團練觀察使。長慶三年(823年)五月二十二日,唐穆宗命以晉州、慈州二州為保義軍,任命觀察使李寰為節度使。長慶四年(824年)十一月,晉州李寰與襄州柳公綽滄州李全略滑州高承簡一起自尚書加檢校右僕射。大和元年(827年)十月,天平軍節度使烏重胤率軍進攻李同捷,多次打敗李同捷。十一月初八,烏重胤去世。十一月二十二日,唐文宗根據王智興的建議,任命保義節度使李寰為橫海軍節度使,討伐李同捷。李寰從晉州率兵前往橫海赴任,一路對士卒不加約束,聽任士卒掠奪百姓。到達前線後,又擁兵不進,向朝廷索取糧餉供給。王智興攻克棣州後,朝廷決定換將。李寰回京,以李祐為橫海節度使。大和二年(828年)九月初七,朝廷任命李寰為夏綏節度使。大和四年二月廿六(830年3月24日),夏州節度使李寰去世。

參考文獻[編輯]

  • 舊唐書》卷16 本紀第16
  • 《舊唐書》卷17 本紀第17
  • 《舊唐書》卷143 列傳第93
  • 新唐書》卷8 本紀第8
  • 《新唐書》卷148 列傳第73
  • 《新唐書》卷213 列傳第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