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望江門

座標30°06′40″N 120°10′17″E / 30.1111973°N 120.171327°E / 30.1111973; 120.17132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望江門杭州古城東南部的城門。

歷史[編輯]

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名叫新門。因它的東面有茅山河草橋,又名草橋門。宋末元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攻占杭城,該門毀於戰火。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拓展東城三里,在此改建永昌門。因在此城樓可遠望錢塘潮,清康熙五年(1666年)改名望江門[1]

望江門外古時為錢塘江新漲沙地,受錢塘江潮水影響土地鹹鹵無法種植穀物,因而此地農民以種為業,然後挑到城裡來賣,因此有「草橋(望江)門外菜擔兒」之民謠。[1]

望江門在元代起是「觀賞錢塘八景」之一的「浙江秋濤」所在地,「秋濤路」因此得名。[1]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杭州十大古城门. 5ilog.com. 2001-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5日). 

外部連結[編輯]

杭州城門
北關壩子正陽門
螺螄延過草橋門
候潮聽得清波響,
涌金錢塘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