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星辰號服務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星辰號服務艙
Звезда
空間站組件參數
國際衛星標識符:2000-037A
衛星目錄序號26400在維基數據編輯
發射時間:2000年7月12日
發射載具:Proton-K
對接:2000年7月26日
解除對接:永久泊位
再入:TNB
質量:20,320公斤(44,800英磅) [1]
長度:13.1公尺(43英尺)
寬度:29.7公尺(97英尺)
直徑:4.35 m [2]
參考文獻: [3][4][5]
構造

星辰號服務艙構造圖
 

星辰號服務艙(俄語:Звезда,意為「星辰」)是國際空間站的一個組件。是第3個被發射入軌的空間站組件,星辰號服務艙提供了空間站一部分的生命保障系統,和可供2名乘員的生活區。它是空間站上俄羅斯部分(俄羅斯軌道段)結構上和功能上的中心。

這個服務艙由俄羅斯科羅勒夫火箭英語S. P. Korolev Rocket and Space Corporation Energia製造。星辰號服務艙是目前唯一的一個由俄羅斯出資和建造的空間站組件,雖然碼頭號對接艙曙光號功能貨艙也是由俄羅斯製造的,但出資者和所有者都是美國。星辰號服務艙由質子號運載火箭於2000年7月12日發射升空。2000年7月26日,與曙光號功能貨艙對接。用於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質子號運載火箭發布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的太空廣告快餐連鎖企業必勝客的標誌被環繞地印在火箭上。為此,必勝客支付了1百萬美元。

起源

[編輯]

星辰號服務艙的基礎結構(被稱為"DOS-8")最初是用作和平-2號空間站的核心部件建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意味着星辰號服務艙在設計同和平號空間站的核心部件(DOS-7)相類似。事實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星辰號被標註為和平-2號空間站,它的設計血統因此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禮炮號空間站。它的結構於1985年2月完工,內部設備也在1986年10月裝配完成。

設計

[編輯]

星辰號服務艙包括1個供空間站乘員生活和工作的圓柱形的「工作隔艙」(Work Compartment),1個有對接入塢裝置的「中轉隔艙」(Transfer Chamber),1個非承壓的「裝配隔艙」(Assembly Compartment)在「中轉隔艙」的周圍,另有1個有3個對接口的球形「中轉間」。整個服務艙重18,051公斤。長13.1米(43英尺),太陽能電池板展開時為29.7米(97.5英尺)。

中轉隔艙與曙光號功能貨艙相連。中轉隔艙還有用於和「科學能量平台」(Science Power Platform)和通用對接艙(Universal Docking Module)相連接的對接口。現在,其中最下面的1個和俄羅斯的對接隔艙相連。另1個是空的。它原本是用作一個對接口,但一旦艙口損壞,乘員無法從轉移到空間站其他部分,所以這個對接口的功能從未被使用過。

「裝配隔艙」(Assembly Compartment)裝備有諸如推進器,天線,推進箱等外部裝備。

「中轉隔艙」(Transfer Chamber)裝備有自動對接入塢裝置,可用於對接聯盟號宇宙飛船進步號貨運飛船

星辰號服務艙有可供2個乘員睡覺的區域,1台NASA提供的跑步機和1輛自行車可供健身使用,廁所以及其他衛生設備,1套帶冰箱的廚房設備。星辰號上安裝了俄羅斯的用於指令和導航的主計算機。星辰號一共有14個窗口,3個9英尺直徑的在前部的中轉隔艙,1個16英尺直徑的在工作隔艙,每個乘員艙都有至少1個窗口。還裝備了一個電解被濃縮的濕氣和廢水,用以產生氫氣氧氣的電子裝置。氫氣被排放出去,而產生的氧氣可供呼吸。濃縮濕氣產生的水和廢水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做為飲用水,但在通常情況下,使用從地面帶來的新鮮水。星辰號服務艙有16個小的和2個大的推進器用於推進。另有8個電池用於儲存能量。

用以產生氫氣氧氣的電子裝置需要經常的維護,而且已經故障過多次,乘員們需要使用化學氧氣發生器(固體氧氣發生器),另有1套使用可再生的吸附劑的裝置用於排除二氧化碳,星辰號服務艙被指責噪音過大,以至於乘員們在艙內不得不使用耳塞。

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

[編輯]

2000年7月26日,星辰號服務艙連接在曙光號功能貨艙的後端,成為國際空間站的第3個組成部分。7月下旬,曙光號上的計算機向星辰號上的計算機傳遞了國際空間站的指令。[6]

2000年9月11日,執行STS-106任務的航天飛機上的2名宇航員最終完成了星辰號和曙光號的連接。經過6小時14分的艙外作業,宇航員Ed Lu和Yuri Malenchenko連接了9根星辰號和曙光號之間的電纜,其中有4根輸電線,4根視訊和數據線,和1根用於光學自動測量記錄傳導的光纖線。[7] 第2天,美國中部時間上午12:20,STS-106的宇航員第一次漂浮進星辰號艙內。[8]

星辰號服務艙裝備了早期的生活區域,生命維持系統,通訊系統(星辰號與空間站之間由1個10Mbps的以太網相連[9]),電子能量分配裝置,數據處理系統,飛行控制系統和推進系統。這些區域和系統已經被其他的空間站組件所補充。

星辰號上的2個主引擎能用於提升空間站的軌道高度。2007年4月25日,曾經使用過1次,這是2000年星辰號抵達空間站後的第1次[10]

發射風險

[編輯]

由於俄羅斯的財政問題,星辰號在沒有替補和保險的情況下被發射。基於這些風險,NASA已經建造了臨時控制艙,以防星辰號發射嚴重延期或者在發射中被毀。

圖像

[編輯]
建造中的星辰號服務艙
在STS-106任務中所看到的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抵達後

參考

[編輯]
  1. ^ Archived copy. [November 8,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6, 2015). 
  2. ^ Служебный модуль "Звезда". [2017-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3. ^ The ISS to Date. NASA.gov. 2007-02-22 [2007-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4). 
  4. ^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Status Report #06-7. NASA.gov. 2006-02-17 [2007-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8). 
  5. ^ NASA - Zvezda Service Module. NASA.gov. 2006-10-14 [2007-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3). 
  6. ^ STS-106. NASA. [2008-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13). 
  7. ^ STS-106 Report # 07. NASA. [2008-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1). 
  8. ^ STS-106 Report # 10. NASA. [2008-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5). 
  9. ^ ISS and STS Commercial Off-The-Shelf Router Testing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9-02-26., Ivancic, Bell and Shell, NASA Technical Memo TM-2002-211310
  10. ^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Status Report: SS07-23. NASA. [2008-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