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昌邑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昌邑區
市轄區
吉林站
坐標:43°52′33″N 126°34′30″E / 43.87576°N 126.57488°E / 43.87576; 126.57488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吉林省吉林市
下級行政區
19
面積
 • 總計857.2 平方公里(331.0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總計58.19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132002
電話區號0431
車輛號牌吉B
行政區劃代碼220202
網站昌邑區政府網

昌邑區吉林省吉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區人民政府駐中興街105號。

動植物資源[編輯]

昌邑區野生動植物資源主要種類有木材利用植物、食用植物、食用菌、藥用植物、山果植物、野生動物6大類。木材利用植物類有針葉林(包括長白落葉松等9種植物)、闊葉林(包括山楊等13種植物)、灌木林(包括胡枝子等8種植物);食用植物類有蕨菜等9種;食用菌類有黃蘑等10餘種;藥用植物類有刺五加、五味子等31種;山果植物類有山葡萄等9種;野生動物有狐狸、黃鼬等23種。特產養殖毛皮動物有珍貴長白山紫貂、美國原種貂、白貂等10餘個品種;珍禽養殖有美國七彩雞、中國環頸雉等多個品種。

水資源[編輯]

昌邑區年降雨量為674.2毫米,折合水量為5.08億立方米。另外,全區有大小河流18條,全區地下水資源儲藏量為93076.46萬立方米。充沛的水源是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清潔產業難得的優勢。

礦產資源[編輯]

昌邑區地處褶皺區和地台區兩個大地構造單元之上。由於區內岩漿活動頻繁,造成地殼斷裂,使大量花崗岩不斷侵入,到第三紀則有大量玄武岩熔岩噴出。由於河流對平原的侵蝕、切割,平坦低洼地帶開始覆蓋一層較厚的沙、礫、黃土狀黏土等沉積物,所以昌邑區境內山體大部分由花崗岩、石英、閃綠岩、安山岩、玄武岩等構成。境內已探明的礦種有7種:金、銀、鋅、花崗岩、硅石、黏土和礦泉水,儲量十分豐富。這些礦產品大部分分布在樺皮廠、河灣子、左家等鄉鎮。已開發開採的代表性礦種有花崗岩、硅石、礦泉水和黏土、金、銀、鋅等。金屬礦物分布在八台嶺礦脈,西起黑背村,東至李樹村,黃金儲藏量較大。非金屬礦物主要分布在溫泉村、李樹村。

氣候環境[編輯]

昌邑區的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氣溫變化和季風進退都比較明顯,幅度較大,表現為:春季乾燥,大風較多;夏季溫熱,降水集中;秋季霜早,晴好天多;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3—5℃,氣溫受地形影響,由西、西北向東、東南逐漸降低。1月平均氣溫最低,一般在-18—-20℃;7月平均氣溫最高,一般在21—23℃,極端最高氣溫36.6℃。山區無霜期120天,平原區可達130—140天。全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日照時數2400—2600小時,全年總輻射量為1150千卡/平方毫米。

旅遊[編輯]

水上旅遊:江城賓館至土城子鄉的霧凇島(打漁樓),長約80公里。吉林市霧凇是國家確定的獨特人文景觀,全國知名。土城子鄉的江心島(霧凇島),集吉林霧凇之最。附近還有清朝為皇家建立的「漁樓」遺址,尚須恢復。這裡具有滿族、朝鮮族特色的人文景觀。

  陸路旅遊:吉長北線樺皮廠至左家陸路生態園旅遊區是集溫泉洗浴、餐飲、休閒、垂釣、狩獵、觀光、特產種植業、養殖業為一體的科技園旅遊區,溫泉目前日接待能力1500人。

  文化古蹟旅遊:吉林市文廟坐落在松江東路,是為紀念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人孔子,在1907年由當時的吉林巡撫朱家寶、提學史吳魯聘人臨摹南京文廟,規擇東萊門外天壇胡同(文廟胡同)開始修建,於1909年落成的。吉林文廟面朝松花江,整個院落占地 16354平方米。有殿堂64間,南北長221米,東西寬74米,金碧輝煌,氣勢宏偉,是全國五大孔廟之一。它以大成門、大成殿、崇聖殿為主體建築,構成三進院落,從南至北依次為照壁、泮池、櫺星門、左右掖門,每進院落均有東西廡。院內植有文冠、佛頭、聖柳等三十餘種珍貴樹種和萱草、牡丹等名貴花卉。歷史上經過五次維修,1984年省政府撥巨資大規模重新修建,並在大成門前又修建了孔子雕像。在院內東南角建成了碑林,收藏了大量有歷史價值的碑刻供遊人觀賞。為了保護文物古蹟,又建立了文廟博物館,現已成為吉林市重要的人文景觀。

  沿江旅遊:江城賓館至土城子鄉的霧凇島(打漁樓),長約80公里。春,夏,秋季有風景靚麗的沿江清水綠帶,冬季有冰清玉潔的霧凇。吉林市霧凇是我國四大自然景觀之一;土城子鄉的江心島(霧凇島),集吉林霧凇之最,是著名的攝影基地。附近還有清朝為皇家建立的「漁樓」遺址,尚須恢復。這裡還有具有滿族、朝鮮族特色的人文景觀。

  鄉村旅遊:吉長北線孤店子至左家沿線是集溫泉洗浴、餐飲、休閒、垂釣、特產種植業、養殖業,現代觀光農業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區。

土地資源[編輯]

昌邑區總面積770平方千米。其中,有耕地37747.09公頃,占總面積的49.02%;有林地20855.71公頃,占總面積的27.08%;有水域面積3192.46公頃,占總面積的4.14%;未利用土地4395.52公頃,占總面積的5.7%;其他10801公頃,占總面積的14.06%。土壤肥沃,日照充足,80%的耕地分布在森林環抱的山區、半山區。土地開發成本較低廉,每公頃開發成本僅是東南沿海城市的1/3。

建制改革[編輯]

昌邑區始為昌邑屯。清乾隆九年(1744年),山東省昌邑縣李家郜莊、西營莊、徐家官莊饑民逃荒來到吉林城外東五里許落戶,逐漸形成屯落,並按原籍取名昌邑屯。時屬奉天府永吉州所轄。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永吉州改為吉林廳,昌邑屯隸屬吉林廳管轄。清光緒八年(1882年),設立吉林分巡道,吉林廳改為吉林府,昌邑屯歸屬吉林分巡道吉林府管轄。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將軍衙門改設行省,昌邑屯歸屬吉林省吉林府管轄。1913年,吉林府改為吉林縣,昌邑屯隸屬吉林省吉林縣。1915年,吉林省警察廳改為省會警察廳,昌邑屯劃歸省會警察廳第三警察區所屬。1929年,吉林市政籌備處成立,警察區改為行政區,昌邑屯又為吉林市第三行政區所轄。東北淪陷後,1936年,偽吉林市公署成立,並將全市劃為昌邑、船營、朝陽、通天、德勝5個行政區,各區置區事務所,因昌邑區域內有昌邑屯而得名昌邑區,為昌邑區設治之始。1941年,日偽當局為強化統治,將全市劃為10個區,並在各區之下設立分區,昌邑區下設8個分區。抗戰勝利後,1946年,建立昌邑區民主政府,同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戰略轉移後,在國民黨政府占據吉林市期間設立昌邑區公所。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4月,將全市劃為城內5區、城外5區,廢區公所建制,置區人民政府,昌邑區為城內5區之一,下設振昌、同昌、維昌、護昌、泰昌、永昌、瑞昌、裕昌8個閭。1949年7月,按照市人民政府決定,昌邑區人民政府改為昌邑區公所,為市政府派出機構;將維昌、護昌、東大灘、東局子、團山子、新地號、巴虎屯、向陽、錢家屯、江灣路、振昌11個街政府撤銷。1950年4月,撤銷昌邑區公所建制,恢復原區公所下屬街公所直屬市人民政府。1951年8月恢復區政權,昌邑區改稱第一區,下設東大灘、維昌、巴虎屯、東局子、新地號5個街公所。1955年4月,第一區改為昌邑區。1956年5月,昌邑區人民政府改稱昌邑區人民委員會。1959年1月,昌邑區劃分為昌邑、鐵路2個人民公社。1962年3月,撤銷城市人民公社建制,恢復昌邑區人民委員會,昌邑、鐵路兩個人民公社合併為昌邑區。1964年1月,行政區劃再次調整,哈達灣區併入昌邑區,其所屬哈達灣、興華、蓮花泡3個街道辦事處歸昌邑區管轄。1968年3月,改昌邑區人民委員會為昌邑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1月,改昌邑區革命委員會為昌邑區人民政府。到1985年,昌邑區人民政府共領屬東局子、新地號、延安、文廟、站前、民主、南京、蓮花、通江、興華、哈達灣、新建、延江13個街道辦事處。1992年3月,吉林市行政區劃調整,將原郊區九站鄉、孤店子鎮、雙吉街道、九站街道劃歸昌邑區,將南京街道劃歸船營區。調整後,昌邑區人民政府共轄東局子、新地號、延安、文廟、站前、民主、蓮花、通江、興華、哈達灣、新建、延江、九站、雙吉14個街道辦事處和九站鄉、孤店子鎮2個鄉(鎮)。全區面積253平方千米。1998年2月,將九站街道、九站鄉從昌邑區轄內劃出,歸屬新成立的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1998年5月,在昌邑區轄內設立吉林市東市商業開發區;2001年9月晉升為省級開發區並更名為吉林東市商貿經濟示範區。1998年成立幸福經濟試驗區,2003年,改為昌邑區幸福經濟管理區。1999年12月,設立吉林市虹園經濟開發區,2012年2月晉升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正式更名為吉林哈達灣經濟開發區。2000年1月,吉林市再次調整行政區劃,將原永吉縣的兩家子滿族鄉、土城子滿族朝鮮族鄉、河灣子鎮、樺皮廠鎮和原屬船營區的左家鎮劃歸昌邑區。全區面積增至770平方千米,是昌邑區轄區面積最大的時期。至此,昌邑區人民政府共領屬東局子、新地號、延安、文廟、站前、民主、蓮花、通江、興華、哈達灣、新建、延江、雙吉13個街道辦事處,兩家子滿族鄉、土城子滿族朝鮮族鄉2個鄉,河灣子、樺皮廠、左家、孤店子4個鎮。2001年3月,將河灣子鎮併入左家鎮,2016年12月25日,將雙吉街道劃歸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至2019年末,昌邑區轄12個街道、2個鄉、3個鎮(3個開發區,其中2個省級開發區)。至2020年12月31日,昌邑區人民政府實際管轄東局子等12個街道,兩家子滿族鄉、土城子滿族朝鮮族鄉2個鄉,左家、樺皮廠、孤店子3個鎮,含68個社區、85個村,以及由區另設的東市商貿經濟示範區、吉林哈達灣經濟開發區、幸福經濟管理區3個經濟區域。2021年6月,將吉林哈達灣經濟開發區、吉林東市商貿經濟示範區管理機構的職能整合,重新組建中共吉林哈達灣經濟開發區委員會、吉林哈達灣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得名[編輯]

昌邑區名源自山東省昌邑縣移民在東北聚居的昌邑屯。據載,清乾隆九年(1744年)昌邑縣李家郜莊、西營莊、徐家官莊災民逃荒到吉林城東,聚居地後來被稱為昌邑屯。1936年,滿洲國設立吉林市公署,其下設昌邑區,昌邑區轄有昌邑屯。昌邑自此成為區級政區的名稱。[1]

行政區劃[編輯]

昌邑區下轄14個街道辦事處、3個、2個民族鄉[2]

興華街道、​文廟街道、​東局子街道、​新地號街道、​延安街道、​站前街道、​民主街道、​蓮花街道、​通江街道、​哈達灣街道、​新建街道、​延江街道、​雙吉街道、​九站街道、​吉林東市商貿示範區、​孤店子鎮、​樺皮廠鎮、​左家鎮、​兩家子滿族鄉、​土城子滿族朝鮮族鄉、​幸福經濟管理區和吉林哈達灣工業開發區。

人口名族[編輯]

全區共有33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占總人口的84.8%;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5.2%,人口超過1萬的少數民族有滿族和朝鮮族,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回族。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昌邑區常住人口為581852人[3],城鎮化率為81.28%,常住人口戶數為24.8784萬戶。

佚事[編輯]

2020年1月,《人民日報微博發文稱,於2020年2月2日在昌邑區出生的寶寶,可獲得公民身份號碼「靚號」:22020220200202XXXX。其中,前六位為昌邑區的行政區劃代碼,中間八位為生日,後四位為隨機生成[4]

交通[編輯]

昌邑區作為吉林市的一個老城區、窗口區與商貿中心區,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吉林火車站、公路客運站等交通樞紐和郵電大樓,有線電視等信息傳播中心坐落在轄區內。交通運輸四通八達,郵政通訊快捷便利,人流物流集中順暢,具有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條件。長春市龍嘉國際機場距吉林市中心僅76公里,機場每周起降航線將突破400多個班次,往返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為滿足需要,今民航部門將着力開發國際航線,填補長春通往歐洲、東南亞、美國的航線空白點。公路方面,吉林市公路客貨運輸四通八達,外可直達北京、上海、天津、寧波、大連、哈爾濱等城市,全市公路密度高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初步形成了以國道黑大線、琿烏線,省道五樺線、榆江線、長吉北線為骨架的「五縱四橫一環」網狀格局,公路通車里程超過9000公里,高速公路與長春、琿春連接,城區與直轄縣(市)主要由一、二級公路連接,縣(市)到鄉(鎮)主要有三級以上公路連接97個鄉鎮,1190個行政村通上了高等級公路。

地理位置[編輯]

昌邑區位於吉林市區中部松花江西岸,地理坐標為北緯43°50′—44°13′,東經126°5′—126°33′。區治位於中興街105號。昌邑區依江而走,三面環江,一面靠山,屬城鄉接合區。東邊由北向南依次與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金珠鄉、江北鄉、湘潭街道、新安街道、龍潭街道、遵義街道、龍潭鄉隔江毗鄰。南邊自東向西與豐滿區江南鄉、江南街道隔江相望。西邊自北向南與船營區太平鄉、搜登站鎮、大綏河鎮、越北鎮、南京街道、致和街道毗鄰。北面自東向西與九台區莽卡滿族鄉、胡家回族鄉、盧家鄉、沐石河鎮、土門嶺鎮、二道河鄉、加工河鄉相接壤。全區總面積770平方千米,江岸線長56.6千米,沿江岸有吉林、哈龍、松江、清源、龍潭、江灣、霧凇7座跨江鋼筋混凝土公路大橋和長圖鐵路鋼梁大橋。全區地形隨江勢南高北低,略呈琵琶形。境內吉沈、吉長、吉圖、吉哈4條鐵路以吉林火車站為交會點,形成不規整的彎曲T字形,將全區分割為4塊地域。吉林大街縱貫區域南北,解放大路橫穿區域東西,沿途有中興街南、中興街北、吉林大街南、吉林大街北、哈達灣、和平路、松江北路、松江東路、延安街、解放北路10座公鐵立交橋連接境內的東西南北中,交通十分便捷。

參考文獻[編輯]

  1. ^ 历史沿革. 吉林市昌邑區人民政府. [2022-06-21]. 
  2. ^ 2023年昌邑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3. ^ 中國: 吉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9). 
  4. ^ 趙友平. 有意思!由2和0组成的身份证靓号: 22020220200202XXXX. 環球網. 2020-01-07 [2020-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