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揭暄(1613年—1695年),子宣韋綸緯紛半齋江西廣昌旴江鎮後塘人,明末清初軍事理論家天文學家哲學家數學家。其知名著述有《揭子兵法》、《璇璣遺述》、《性書》等。

生平[編輯]

祖父為郡里的庠生,父親揭衷熙亦是邑里的廩生。揭暄「少有奇氣,喜論兵,慷慨自任」。為明朝縣學諸生時,諸子、詩賦、數術、天文、軍事、岐黃等無所不涉,且留心世事,「獨好深湛之思」,時人以「才品兼優,德學並茂」稱之。

順治二年(1645年),江南抗清義軍紛起。嘉定義軍先後三次遭清兵鎮壓,死傷數萬人,史稱「嘉定三屠」。揭暄與其父揭衷熙、好友何三省駱而翔舉義兵,在閩、贛邊境的建寧廣昌長汀一帶抗擊清兵,與南明兵部侍郎揭重熙領導的抗清大軍互為犄角之勢。順治三年(1646年),揭暄所部歸明唐王朱聿鍵節制。他向唐王上言天時、地勢、人事及攻守戰御機要等策被採納。順治四年(1647年),調為宣諭使吳炳副手,前往江西安撫閻羅總諸營,到瑞金時聞父殉難,大為悲痛,此後隱居不仕。

後清康熙帝屢召他入仕,他以年邁推辭,講學於豫章青原書院,與易堂程山、寧化李世熊、桐城方以智等交遊,致力於著述。期間日夜觀察天象,精心考據,於康熙二十八年(1684年)著成了《璇璣遺述》(又名《寫天新語》)。清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梅文鼎讀後,稱其「深明西算而又別有悟入,其言七政小輪,旋轉而生漩渦,遂成留逆,實為古今未發」。方以智稱其論述「出於大西諸儒之上」。時任江西學政的吳炳和兵備道王養正也稱讚揭暄的前期著作《揭子兵經》和《揭子戰書》為「異人異書」,捐資為其刊行,並撰文介紹。

作品[編輯]

其著作有:《揭子兵經》、《揭子戰書》、《璇璣遺述》、《揭子性書》、《揭子昊書》、《揭子二懷篇》、《道書》、《射書》、《帝王紀年》、《揭方問答》、《周易得天解》、《星圖》、《星書》、《火書》、《輿地》、《水注》等,涉及天文、地理、歷史、哲學、數學各個領域。

參見[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506》,出自趙爾巽清史稿